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一千個人眼中,只有兩個江蘇衛視。
喜歡它的人,覺得它是三觀極正的荔枝臺。
每個暑假甄嬛總要來來回回進出皇宮很多次;最早的直播綜藝:收視神話《非常周末》;陪伴不少人長大的《一站到底》、《震撼一條龍》;幾年前的《蒙面歌王》、《最強大腦》,再到火出現象級的《非誠勿擾》,江蘇衛視陪伴了80後90後最美好的日子。
在不喜歡它的人眼裡,它是令人憎惡的拉郎配電視臺。
清一色的相親節目,為了收視率不擇手段的作秀和劇本,以及無腦模仿隔壁臺的綜藝無下限的消耗觀眾的耐心……
「剩男剩女被催婚」的鍋,七大姑八大姨要佔一半,那另一半,就得江蘇衛視來背!
那麼據說江蘇人都不愛看的荔枝臺,究竟是怎麼樣的?
湖南臺的快本、浙江臺的跑男、上海臺的極挑、江蘇臺的非誠勿擾,是曾經衛視圈的四小龍。
可對於南京人甚至是江蘇人來說,關於電視綜藝的記憶,要從《非常周末》說起。
每個周六的晚上,守在電視機前,等著直播的開始,期期不落。
那句「非常周末,非常快樂」,成了多少人童年的記憶,刻在腦海裡,隨著年歲一同長大。
「靚勁酷帥」四個方陣、馬大師馬大嫂、撞福星、「A計劃」、無敵小寶貝、南京一枝花和後來的南京一棵樹、親親愛愛組合……
「一個字歇,兩個字整歇,三個字徹底歇得了!」
當時,這些不僅僅是節目設定、更是逗得觀眾哈哈大笑的生活。
也許是佔了時代的光,《非常周末》的收視率達到了30%,在所有衛視的節目單裡一騎絕塵,要知道春晚的收視率也才30%。
後來非常周末選新的男主持,南京街頭的叔叔阿姨們就像是挑女婿一樣,幫陳怡選著「男伴」。
陸之瑞人看著太老實了,曹洋人有點皮為人看著有點輕浮,還是楊樂好長得好看還穩重!
南京的大爺大媽還是看走了眼!小洋和小陸贏到了最後。
那是一段極有人情味的時光,小靈通大行其道,全家聚在電視機前吃著飯聊著學習、工作和生活。
就像是鄧超在《乘風破浪》裡說的話:「沒有手機,沒有網絡,這是最好的時代。」
《親親愛愛》裡陳怡每次都嘟著嘴跟張濤說:「我要背著我的小包包浪跡天涯。」
一語成讖,陳怡去了倫敦留學,張濤去了更遙遠的地方,非常周末收視率越來越低,我們也長大了。
我的童年,從看非常周末開始;我的青春,從不看非常周末開始。
2010年,江蘇衛視發生了兩件大事:非常周末停播,非誠勿擾開播。
那個一枝花嘴裡「戴個二餅,嘴巴歪歪」的孟非和另一個光頭站在了舞臺上,接過了臺柱的重擔,以摧枯拉朽之勢帶著《非誠勿擾》常年霸佔周六檔收視率第一,引領了江蘇衛視未來十年的颱風。
為什麼南京阿姨總愛八卦,總愛操心別人的終身大事?為什麼玄武湖的相親角熱度經久不衰?為什麼江蘇衛視成了著名的社交平臺?
孟非和他的《非誠勿擾》功不可沒。
至今玄武湖相親角的阿姨經常掛在嘴邊的話語:「這個男孩子不行的,孟非說過的……」
《非誠勿擾》給荔枝臺帶來了超乎想像的人氣和收視率,也注入了婆婆媽媽,雞毛蒜皮的土味元素。
湖南臺開啟了飯圈文化,浙江臺買來了大量劃時代綜藝,江蘇臺也找到了屬於自己的風格:相親。
沒有比江蘇衛視更喜歡相親的了:《我們相愛吧》看明星相親、《非誠勿擾》找人相親、《新相親時代》帶著爸媽相親、《緣來不晚》我們來聊一聊相親……
打造國內頂尖的相親社交節目平臺一度是荔枝臺的目標。
那幾年裡,每天輪播的是非誠勿擾,孟爺爺「鑑婊驗渣」,一天要罵人好幾遍。
荔枝臺似乎把準了觀眾的喜好,每期總有那麼幾個讓人恨的牙痒痒的渣男渣女讓孟爺爺開撕,叫人拍手稱快。
時間久了,江蘇衛視也患上了「相親依賴症」。
假演,尬演,拿劇本演出,《非誠勿擾》都是假的,是作秀,節目三觀不正,女嘉賓拿站臺費,上臺牽手,下臺分手……
非誠勿擾口碑下降,收視率下降,江蘇衛視從蘇三跌倒了蘇五。
當初的衛視三巨頭,現在的主要對手換成了北京衛視。
非誠勿擾引領的「相親熱」已經過去,江蘇衛視卻依然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江蘇衛視的保3之爭在16年的時候就已經艱難無比:湖南衛視、浙江衛視周末強檔綜藝疊播,東方衛視周日颳起了喜劇風。
老蘇三變成了老蘇五,江蘇衛視被網民們調侃為:「蘇三離了洪洞縣,將身來到大街前。」
江蘇衛視,既擠不進第一陣營,又不屑與二線衛視為伍,孤獨的守望著第二陣營。
處境艱難的原因不外如是。
/沒有拿得出手的本土主持人/
說到湖南臺,何炅汪涵甚至已經是整個湖南的臺面了;再講講浙江臺,華少的那張快嘴吸引了多少的人氣。
再說到江蘇臺,那個光頭叫啥來著?
在老一輩江蘇人心裡,第一的女主持還得是陳怡。至於男主持,除了孟爺爺,最近露臉比較多的竟然是從湖南臺跳槽來的李好,李先生不僅人氣堪憂,為人處事也常常被吐槽。
至於曹洋和陸之瑞,一個在震撼一條龍搞親子活動,另一個轉去了幕後。
其他人,對不起,真的不熟。
/看不清市場形勢,也看不清自身實力/
大量人員的調動,周舟和龐曄的離開,龔立波離開創立大道行知,湖南臺主持人跳槽……實行制播分離,頻道製成熟。1860新聞眼比重越來越低,全面實行娛樂化。
江蘇衛視在內憂外患的動蕩中,努力地模仿、轉型,卻一次次的失敗。
屢敗屢戰,屢戰屢敗還倍有自信的江蘇衛視綜藝製作組在17年推出了大量令人迷惑的綜藝節目。
比如說《來吧!兄弟》。
0.178,這是上周末江蘇衛視《來吧兄弟》首播的收視率,《極限挑戰》的第三季是1.606。
讓陳小春帶著包貝爾和一眾明星在公園裡搭的虛擬世界地標中玩遊戲,對外號稱「週遊世界」。開頭人物介紹要講兩遍,80分鐘的時長,17分鐘在訪談……
荔枝臺拿著山雞哥內地常駐的第一檔綜藝,開著觀眾的玩笑。前有跑男團後有男人幫,江蘇衛視抄作業都抄了個零分。
其實江蘇衛視是有實力的。
《一站到底》經久不衰、《最強大腦》也是準現象級的綜藝,在韓綜日綜大行其道的時候,江蘇衛視靠著《非誠勿擾》和《最強大腦》也是有一席之地的。
秉持著科普教育、人文情懷、市井人生態度的江蘇衛視一度是收視的標杆。
但隨著收看電視的人群減少,江蘇衛視在綜藝和電視劇兩個大塊上已經沒有了競爭力,跨年晚會成了最大的王牌和最後的遮羞布。
沒有人想聽口號,科技和人文的結合是要體現出來的,好的內容永遠是衛視經久不衰的法門。
是像湖南衛視一樣打破桎梏?還是像山東衛視一樣放飛自我?
從小看到大的江蘇衛視,我們依然愛的深沉,未來如何,小荔枝,我們等著看。
來源:南京小資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