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istina Lucarelli/文,郵菜菜/編譯)
今天是2015年10月21日,平凡的一天。
不過呢,在另一條時間線上,今天是一個特殊的日子。
時光機上的日期。綠色的那行就是今天:2015年10月21日,它也是《回到未來II》裡的未來。圖片來源:《回到未來II》
它正好是是經典科幻電影《回到未來II》(Back to the Future II)裡,主角馬蒂和布朗博士穿越到未來的「那一天」。而如果來自1989年的他們真的穿越到了「現在」,作為一個觀察者你會發現,電影裡的那個2015年,竟然和我們的2015年相似度奇高!——當然,除了時空旅行我們還掌握不了以外……
馬蒂和布朗博士從1989年來到了2015年,看到了2015年的高科技。現在,很多電影裡預測的科技我們都實現了。圖片來源:wgno.com
如果你出生在上世紀80年代,那麼對你來說麥可·福克斯很可能是相當於小羅伯特·強尼的存在。1989年,麥可飾演的馬蒂在《回到未來II》裡和布朗博士一起乘坐那輛著名的時光旅行車,來到了2015年的10月21號。那麼,電影裡馬蒂所到的高科技的「2015年」,裡面的科技有什麼是我們真的實現了的呢?
啊哈!電影裡上映的電影《大白鯊》第19部你確定不是來搞笑的?不過3D電影這部分,現代科技表示我們毫無問題。我們甚至還有大熒幕。唯一一點不同是,我們現在仍然需要用3D眼鏡觀看3D電影。
而全息投影則沒那麼容易了,但技術上是可行的——有時候在演唱會上你能看見它。小公舉周董也曾經在演唱會中使用了全息投影的技術,和鄧麗君進行了一場世紀對唱。
雖然還很粗糙,但3D的《大白鯊19》還是把馬蒂嚇了一跳。當然,我們現在也能在電影院裡享受。圖片來源:《回到未來II》
電視機居然有很多很多頻道?好吧,這一點也不新奇……而且就算現在電視頻道眾多,我們甚至已經不太看它了。另外,Netflix甚至提供了身臨其境的「環境電影」。
另一個成功的家庭娛樂預測是平板顯示器和寬屏電視。是的,說不定你正在使用它們呢。我們也有語音控制的電話和智能電視,這一切都太常見了。另外,如果我們在屏幕上和地球另一端的人對話,我們也絲毫不會感到驚訝。視頻通訊我們已經使用了多年,技術已經相當成熟了。
而誰會相信全世界的廣播、音樂和視頻有一天會裝進一隻小小的工具——甚至手機——裡面,然後裝進你的口袋?電影裡不過是想像出了隨身的音樂播放器呢。
我們再一次超過了預期,幹的漂亮!
現在,電影裡所描述的視頻通訊技術已經十分普及。圖片來源:《回到未來II》
電影裡,馬蒂穿著一雙2015年的耐克鞋——它可以自動繫鞋帶。
而耐克在2008就首次發布了一個限量版的「自動繫鞋帶」的鞋,目前這種鞋的前景看起來不錯,Nike設計師之前在Twitter上說過,《回到未來II》當中的耐克「Air Meg」球鞋將會在2015年10月上市……是的,和電影的時間一樣。而布萊克·貝文在Kickstarter上也曾開啟過類似的項目。
馬蒂正穿上自動繫鞋帶的鞋。而且這種鞋現在已經有了。圖片來源:《回到未來II》
電影中出現過馬蒂用虹膜和指紋掃描的方式,進入了自己未來的家。好吧,這也一點都不新奇。我們都知道,指紋識別的到來只是時間問題。而現在,也許你每天都要使用指紋識別好幾次。從iPhone 5s開始,「Touch ID」已經裝備在了蘋果所有的新機器上。IBM也在筆記本電腦上推出了指紋安全鎖。
以後,我們購物、銀行和通信的時候也許還將使用更多的身體特徵識別技術。
看起來很熟悉? 沒錯,現在指紋識別技術很常見。圖片來源:《回到未來II》
為了和電影中的未來對應,百事公司真的推出了和電影裡一樣的「完美百事」,據說是為了不破壞時間線……也是腦洞夠大的。
「完美百事」,現在百事公司真的推出了這種形狀的百事可樂……只不過價錢奇高而已。圖片來源:《回到未來II》
我們當然希望這些科技能儘快進入平常百姓家,但總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未能普及。雖然離這些科技仍有距離,但我們知道,實現它們的希望並不小。
馬蒂對未來的第一個印象是「流線型汽車沿著車道川流不息,還能飛!」
飛行汽車在那個未來是相當前衛的東西,而且車輛在外觀上會更加酷炫一些。那麼我們什麼時候可以擁有自己的飛行車呢?實際上,這東西真的早就有了。說實話,這臺汽車更像是一架飛機。可能由於造型太奇異,或者是價格太貴吧,即使 「Terrafugia」和 「Aeromobil」這兩家公司很想推廣這個產品,人們卻對此沒什麼興趣。
不過,谷歌已經在測試無人駕駛汽車,沃爾沃也正在開發一種無人駕駛系統,這將關係到磁力道路的建設,而且也許能為電動汽車充電。飛行汽車也許真的不太遙遠了。
現在我們已經有了飛行汽車,但離普通人的生活還很遠。圖片來源:theguardian.com
在馬蒂和布朗博士去的未來,最有用的技術也許是「Mr Fusion」。它是一個「家庭能源反應堆」,你可以通過核聚變把生活垃圾轉化為能源。
對於我們來說,雖然可控核聚變還不知路在何方,但我們確實在不斷地發現新的方法來回收垃圾。汽車可以用一些垃圾製備的燃料運行;一群非洲學校的女生們設計了一種用尿液為原料的發電機;而且尿液也被用來製造火箭燃料。
Mr Fusion是相當給力的技術,但我們還做不到。不過,我們可以從「回收」的方向進行廢物利用。圖片來源:《回到未來II》
現在的無人機技術正在蓬勃發展,從開始的航拍無人機到現在亞馬遜和谷歌的送貨無人機,無人機的數量正在逐年增長。嗯,所以說無人機不光像電影裡那樣用來遛狗……當然,我們現在還不太用無人機遛狗……
無論如何,無人機正在進入我們生活的放放面面。無人機的未來會如何?會不會拴上「狗帶」?我們將拭目以待。
無人機我們並不陌生,也許有一天你真的用無人機遛狗呢。圖片來源:dronelife.com
當馬蒂踩著磁力滑板在熒幕上飛行時,那看起來是世界上最酷的東西!在1989,導演羅伯特·澤米吉斯調皮地說,磁力滑板這東西是真的,只不過是有一群過度保護孩子的家長們……結果美泰公司的電話被打爆了——全是來自失望的孩子們的抱怨。
馬蒂在電影裡使用的磁力滑板。圖片來源:《回到未來II》
不過現在,我們真的有了磁力滑板,或者說,滑板的原型:巴黎狄德羅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已成功地試驗了使用液氮和磁軌的「磁力滑板」,而「Ax Pax」 公司所開發的「Hendo Hoverboard」已經可以離地2.5釐米了——雖然狀態還不太穩定。
Hendo Hoverboard是一種磁力滑板,雖然還需要改進,但它至少能懸空了。圖片來源:architizer.com
馬蒂可以在「西部槍手」遊戲拿著槍做到百發百中,但孩子們嗤之以鼻:「那是嬰兒的玩具!」雖然現在,我們仍然需要拿著「嬰兒的玩具」——手柄——玩遊戲,但類似的腦控遊戲已經出現了。
現在,對身體運動的檢測和語音命令的使用已經相當成熟。而PS3上的的「EyeToy」,和Xbox上的「Kinect」都能做到。
未來,遊戲也許將直接根據你的「想法」行動,真做到「想」怎麼玩,就怎麼玩。很快,BCI(腦機接口)能做到的將不僅僅只是控制假肢了:像「Nuerosky」和「Emotiv」等等的公司已經在研發檢測腦電信號的設備;三星也已經宣布,他們在未來希望開發大腦控制的平板電腦和手機。
孩子們頭上戴的「帽子」就是腦控的部件。現在我們還達不到「大腦直接控制」這種程度,但我們正在努力。圖片來源:《回到未來II》
當然, 最大的坑就是時空旅行了。這方面的理論甚至還未完備,更遑論設計一個原型機。雖然電影裡那輛時光車相當炫酷,但我們離它還挺遙遠的。另外,微型可控核聚變也還看不到希望。
不過話說回來,今年正好是《回到未來I》(1985)上映30周年。而你也會看到,《回到未來II》(1989)裡描述的2015年的科技,竟然真的和現在相差不遠。如果現在我們往未來看,30年後的世界會是什麼樣呢?馬蒂和布朗博士又會看到怎樣的景色?我們拭目以待。(編輯:Jerrusalem)
親手把這一切變成現實?未來科技,離你並不遙遠!來果殼實驗室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