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第三屆「李燕傑杯——祖國在我心中」全國網絡演講大賽總決賽開賽。受疫情限制,這次比賽只能在線上舉行。但透過屏幕,也能感受到參賽同學熱切的真心。這場比賽歷時三天,我校2019級中文系學生劉子鈺獲特等獎,2018級中文系史笑坤獲一等獎第一名,文學院楊忠華老師獲優秀指導教師獎。
至此,持續了兩個多月的演講比賽落下帷幕。
心之所向,夢之所往
劉
子
鈺
「接到演講比賽的通知很興奮,沒想到大學也能參加演講比賽,我就想抓住這個機會。能代表青島市參加比賽也是一件很榮幸的事情。」劉子鈺說。劉子鈺從初一開始接觸演講比賽。初一那年,劉子鈺第一次參加青島市中學生演講比賽。老師要求劉子鈺獨自寫演講稿,這對初一的學生來說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其實我當時是哭著在電腦前寫稿子的」,劉子鈺笑稱,「稿子寫完以後又請老師修改了一遍,才硬著頭皮去參加比賽。」這次比賽劉子鈺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第一次參加比賽對我的觸動很大。」在這之前,劉子鈺覺得自己還是一個懵懵懂懂的小孩,經歷了獨自準備比賽、上臺演講後,劉子鈺得到了很大的鍛鍊。「這對我的人生來說是一次飛躍。」劉子鈺說。
後來劉子鈺每年都會參加演講比賽。
決定參加比賽後,劉子鈺首先想,要找一個切入點,把抗疫和「祖國在我心中」這一主題結合起來。他想到了抗疫過程中出現了很多九零後、零零後的抗疫事跡。劉子鈺就想到把「青年人」作為切入點,定下了「自信吧,青年朋友!」這一演講主題。為了把演講稿寫得更生動,劉子鈺搜集了很多的抗疫事例,美國留學生的事例也是劉子鈺朋友的故事。「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做例子,能夠拉近和觀眾的距離,也讓這個演講更加親切和真實。」劉子鈺說。
劉子鈺花了兩天時間寫完稿子,然後就是漫長且磨人的改稿、練習過程。在備戰演講比賽的這兩個月裡,他成了楊忠華老師辦公室的常客。楊忠華老師先是幫他們梳理演講思路、修改演講稿。劉子鈺特別提到了文學院的錢偉老師,「錢老師從專業角度出發,幫我們修改演講稿中的修辭是否準確、語言是否規範,普通話發音的小細節她也仔細糾正。」演講稿完成後,楊忠華老師會一遍遍地指導他們的演講,包括在舞臺上怎麼站、哪個地方要做什麼動作、怎麼做才會自然……比賽時,楊老師也是全程跟隨。「楊老師是一位很專業很用心的老師,他有幾十年的演講經驗,細節拿捏的非常到位。」劉子鈺滿懷感激地說。
從初賽到最後的全國總決賽,這次演講比賽歷經兩個多月的時間。「這也是很考驗參賽者的地方。」劉子鈺說。「一開始的時候內心會產生焦慮,會擔心比賽影響自己正常的學習。後來慢慢地就能克服了。」兩個月的時間讓劉子鈺慢慢地以平常心看待這次比賽。對劉子鈺來說,最緊張的時候是剛寫完稿子練習脫稿演講的時候,「因為那個時候心裡沒有底。」他說。後來練習了五遍、十遍、二十遍,這篇稿子深深地記在腦子裡,就沒有那麼焦慮了。積累經驗後,劉子鈺開始享受演講的過程,「一開始會緊張,但當你準備充分、記憶過硬時,會慢慢地享受這個過程,享受在臺上展現自己。」
9月27日,"祖國在我心中"2020青島市大學生演講比賽,在青島市頤和國際大廈展開初賽,八所駐青主要高校全部派出研究生、本科生參賽,我校選手劉子鈺、史笑坤順利進入決賽。10月25日,經過決賽激烈的角逐,劉子鈺斬獲一等獎第一名,史笑坤斬獲一等獎第二名和最佳人氣獎。拿到了青島市比賽的名次以後,劉子鈺的心裡稍微放鬆了一下。「評委也認可了自己的能力,有些東西也不需要再焦慮了。」劉子鈺說。
除了演講,劉子鈺還喜歡讀詩和寫詩,也喜歡朗誦、讀書,會在朋友圈發布自己寫的書評。在他看來,生活本身就有詩意,有些人把感觸藏在心底,有些人將心得向朋友傾訴,而有些人則會把它們寫成詩歌。在劉子鈺眼裡,讀詩和寫詩,就是一種對生活的體驗,對美的追求。「現在看來,白話詩都不是很景氣,古體詩就更不用說了。」劉子鈺的語氣中充滿了惋惜。每每這時,他都會想起魯迅先生的話:「一切好詩到唐都被做完。」是啊,風花雪月如何能再創作?又怎麼去更好的表達?「這對今人來說是很難的,那我想去嘗試嘗試。」劉子鈺說。劉子鈺一直沒有停止寫詩。從初一時寫出第一首幼稚的詩到後來家人已經看不懂他寫的詩。「近體詩的語言非常精簡,三言兩語就能迸發出千鈞之力。可以把它寫得明白曉暢也可以寫得艱深晦澀,可以寫得婉約也可以寫得豪放。」近一年多,劉子鈺一直在創作近體詩。劉子鈺說:
「寫詩是一種生活態度,我要用寫詩過好詩意的生活。」
使命在肩,
做時代的擴音器
史
笑
坤
問及自己對這場長達兩個月的演講比賽的感受,史笑坤搖搖頭釋然地笑道:「累過,哭過,但從沒想過放棄。」
疫情中,全國上下發生了太多太多感人肺腑的事情。史笑坤的父親在交通一線工作,除夕夜,他顧自己痛風的腿走上抗疫前線,穿梭在風雪之中,堅守在抗疫一線。經此,史笑坤深知抗疫英雄就在我們身邊,抗疫故事就在我們身邊上演。接到演講主題「讚頌抗疫英雄,學習最美逆行者」,史笑坤的第一反應就是要把爸爸的故事講給大家聽。
史笑坤堅定地說:
「希望大家能夠知道,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我們中國人,面對自己的國家,面對自己的家庭,都能有一種堅不可摧的信念,都能感受到血脈中的溫暖與愛。把這種情感表達出來,就是我最根本的初心。」
在準備演講比賽時,史笑坤光是寫稿就花了兩個多星期。「一方面需要控制字數和時間,一方面要把我想要表達的東西用文字寫出來,把情感表達的完整而飽滿。」正是對自己的高要求,史笑坤一直在反覆地修改。有時對某些地方不滿意還會生自己的氣。「這其實是一個很痛苦的過程,又自責又焦慮。但當我把這種親身經歷的感動、溫暖與正能量傳遞出去的時候,我是很幸福,很滿足的。」最終,在楊忠華老師的幫助下,史笑坤完成了自己的演講稿。「使命在肩,大愛永恆」是史笑坤的演講題目,史笑坤把稿子拿給媽媽看,媽媽都看哭了。
練習演講的過程,史笑坤也未曾鬆懈。為了背稿,史笑坤列印了很多份稿子,床邊一份,包裡一份,衣服裡一份……背稿幾乎已經成了史笑坤生活的一部分,一有時間她就會在腦子裡把稿子過一遍。早上化妝的時候,也會對著鏡子想想稿子。晚上史笑坤就在宿舍樓下練習演講,儘管人來人往,她也會忘我的練習。
史笑坤從小就喜歡播音主持、朗誦和演講,一有機會史笑坤便會鍛鍊自己。從小學時的「國旗下的講話」,到初中時的中華美文朗誦大賽、五四朗誦,再到大學,史笑坤加入青大之聲廣播站,主持人大賽、國防演講也少不了她的身影。剛接觸演講比賽時,史笑坤總擔心這裡會出錯,那裡會忘詞,但是慢慢地,她發現自己開始享受這個展示自我的過程,「當你站在舞臺上,你就是全場的亮點。將自己全身心融入舞臺,儘自己最大的努力,順其自然就好了。」
一場場比賽下來,史笑坤取得了全國總決賽一等獎第一名的好成績。相比解脫和放鬆,史笑坤更多的是不舍。兩個月,一篇稿,一年風雨,一個故事。這篇演講稿對史笑坤來說,已經不單單是一篇稿子了,它更像是一個紀念,一種傳承。「如果現在再讓我上臺講,可能就不是一場演講了,而是像講故事,把我的故事講給大家聽。」
回首這兩個月,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累一點都是應該的,我只是一個講述者,真正累的人是我的父親,一線的抗疫英雄才是最累的。我作為一個傳聲筒,一個擴音器,我沒有資格喊累。寫稿子的過程其實是很幸福的,很滿足的。站在舞臺上我是很享受的,我把我想表達的都說出來了。」史笑坤這樣說。
考研之時,史笑坤的夢想是考上中國傳媒大學的播音系。史笑坤的偶像是康輝和董卿,她希望像康輝一樣主持的了新聞聯播,耍的了娛樂節目;像董卿一樣「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出口就能打動人。她也一直在朝著夢想不斷地努力,這個愛笑的女孩笑著說,世上只來過一次,就活這一次,那就多嘗試自己想做的事,勇敢地追一次夢。
「人生是我們自己的,越努力,人生就越精彩。」
來源:青島大學報
文案 丨 劉洪馨 李淑婷 劉珂 曹雅迪
編輯 丨 盧俊宇
封面 丨 顧悅
校對 丨 薛佳明
版權說明:本文內容來源於青島大學報。以上圖文,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分享為公益,未用於營利,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我們會第一時間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