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天道》解讀:「倒行逆施」的高人丁元英,是個什麼樣的人

2020-12-24 星月童話佔卜師

丁元英未出場,就被評價為"可以是魔,是鬼,但絕對不是人"。有些誇大其詞的評價,就因為他有著超常人的思維方式,不按常規出牌,為人處世與眾不同,讓人不可理喻,似乎一切的人和事都在他的算計之中,就是人們所認為的高人。

"丁元英,男,1959年出生,籍貫成都,北京戶口,1978年考入清華大學,1979年留學柏林洪堡大學,1985年獲經濟學碩士,同年就職於柏林H.N.S國際金融投資公司,1989年就職於北京通達證券公司,1990年2月在北京結婚,同年8月離婚。1991年鬼魂。1992年3月就職於柏林《世界經濟周刊》,任經濟發展戰略研究員,1994年1月辭職。1994年6月在北京創辦個人私募基金,1995年5月私募基金預備解散。此人無信仰,愛好音響,在柏林有一套住房,有德國永久居留權。

這個人性格孤僻,不善交往,也沒有什麼名氣,但是真正了解他的人,對他都有一個共同的評價,鬼才……"

上面是音響界競爭對手伯爵公司對丁元英背景的調查,他的經歷和閱歷,是他後來所有思維模式,判斷力,觀念的根基。

所謂明白人,和平常人的思維模式,行為模式不一樣,主要表現在倒行逆施,和大眾普遍認可的價值觀不一樣,"這個年代,執著於出人頭地並不難,難的恰恰是不執著於出人頭地。"

丁元英創辦個人私募基金,用外國人的錢不到一年在中國股市賺了兩個億,他自己不是缺錢的人,然後從北京到古城隱居下來。

與外界隔離,很少有人知道他的來歷和底細。但他的一些做法和舉動和他的身份很不合拍:

丁元英剛從德國回來時,手中僅有的8萬美金,拿出六萬美金給父母;

往古城搬家時韓楚風妻子來訪,預感她有事而主動追出去,把自己未來兩年在古城的生活費15萬付給她,自己變賣收藏的唱片維持生計;

出租房的冰箱裡是空的,每天三頓飯不是去地攤就是方便麵,春節時他主動打掃租住樓房的樓梯,從6樓掃到1樓……

丁元英到古城以後,8個月沒有打過電話給芮曉丹,又出乎芮小丹和飯莊老闆歐陽雪的意料,當初她們認定不出幾天丁元英就會打電話求助。

直到刑警芮小丹以朋友之託的身份第一次打電話給他,丁元英在電話裡問的那句"有事嗎?"讓芮小丹當時聽著很不舒服,但過後冷靜一想倒覺得這句問話不簡單,這顯然是一個"意識位置"問題,說明他腦子裡根本就沒有"找人幫忙"這道程序,只有"我能幫你做什麼"的設置,這是一個不自覺的、居高臨下的意識位置。

問題是這種思維,意識設置,反應模式是如何來的?

丁元英手中掌控的資金曾經上億,見過大錢,也賺過大錢,卻不貪錢,有口飯吃就滿足了,他與世無爭,混沌攤老闆收他兩次錢,他不計較;拉麵店老闆嘲笑他沒工作,他也不計較;想了卻病危的父親的心願要扒掉管子而遭致家人的數落,他不做解釋;在公園看曉丹表演舞蹈而被別人擠走搶佔椅子,他連看都不看擠佔他位置的人一眼……

就像肖亞文警告芮小丹時,引用了丁元英前妻的話:"他永遠都不會跟你吵架,他的每一個毛孔裡都滲透著對世俗文化的居高臨下的包容,包容到不屑於跟你講道理"。

丁元英看淡這些,是曾經經歷過,思考過,凡事從結果出發,就很容易看明白,如果爭了,吵了,辯了,是誰對誰錯重要?還是時間重要?是理論上贏了重要?還是心情重要?

孰重孰輕早已經在頭腦裡設定過,是不需要思考的自動反應,當一個人從一開始就能知道結果是什麼的時候,就不會浪費精力,浪費時間,浪費口舌,又何必去爭,去辯,去吵,連最後雙方反目或者和好的程序都省了。

如果從商業運作的角度來看丁元英是從結局入手,決定布局,他的商業模式運作的根基還是出自於逆推,逆向思維,運用到王廟村脫貧的商業布局上同樣如此。

對於王廟村的布局決定了他的盈利模式不是以銷售音響產品營利為主,而是以炒作格律詩品牌,最後公司或託管,或轉讓,或逼對手合作為主,把一個貧困村中的貧困村帶到市場經濟中佔有一席之地,讓王廟村一直在這個產業鏈當中存在。

整個操作就像一個緊密的鏈條,從最後一個環節開始倒推布局,逆向思考之後,沒有任何花招,就是實事求是,按規律辦事,沒走尋常路卻是好像走了不尋常路,好像是一個神話。

最後格律詩和音響界第一品牌樂聖公司成功合作的結局實現,主要來自丁元英對全局的把控,是最開始就設定一個結果,是給曉丹的一個神話,一個禮物,讓王廟村這個貧困村成為產業鏈上的一環,讓貧困村有持續的造血能力,而不是靠產品賺錢的短期模式。

這中間可能產生的變數都有一個預判,並且有相應的對策,不用學院派的打法,用不入流的野套路以保證整個鏈條的完整傳遞,有序進行。

丁元英用這種布局迅速完成了三級跳,讓格律詩公司一夜成名,用短短一年多的時間走過了其它品牌多年要走的路,這個噱頭沒有海外過去關係的積澱是不可能短時間完成的。

所以當葉曉明他們看到產品不賺錢時的困惑,看到低價傾銷時的憤怒,會議上的反抗,強行退股時的背叛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因為你看不到背後的布局,看不到這個鏈條最終要導向哪裡,只能看到眼前的利益得失,真的就只能扒井沿往外看一眼,最後的精神絕症也不為怪。

《天道》改編自神秘作家豆豆的成名作《遙遠的救世主》,當時這本書一出版就受到大量好評,早期不少人把這本書當成網絡小說,隨著粉絲的增多,這本書才展現出它的價值。

豆豆異常神秘,網上關於她的消息很少,她就像隱居在古城的丁元英一樣,神龍見首不見尾。雖然只有高中學歷,卻寫出《遙遠的救世主》、《背叛》、《天幕紅塵》三部奇作。前兩部被翻拍成電視劇,《天幕紅塵》可能因為涉及大量政治學,又或者哲學理論太多,暫時無人拍攝。

如果你對作者的思想感興趣,可以點擊上方商品卡購買「豆豆三部曲」,你會發現這個作家真的神

相關焦點

  • 天道:什麼樣的思維讓天道這麼火,讓丁元英這麼厲害?
    講述了丁元英和芮小丹的愛情故事,由王志文和左小青領銜主演。從商業的角度來解讀天道,你會發現,無論是天道所展示的劇情,還是我們回歸現實所接觸的實際情況。任何時候,有資金的人追著有項目的人跑,有項目的人追著有思想的人跑,天道開篇就塑造了丁元是一個有思想,有文化的人。
  • 逆襲大師兄解讀《天道》:丁元英對人性通透了解,讓人感到可怕!
    逆襲大師兄今天給逆襲研習社的會員們推薦一部電視劇,這是根據一本書《遙遠的救世主》改編成的電視劇《天道》。 這部電視劇裡面可以學習和領悟的東西很多,比如文化屬性,宗教的內涵,我只能按照我自己的理解給大家解讀一下,解讀共分三部分,生活中,商業中,工作中的實際例子,自娛自樂,您就當作飯後消遣,參考一下。
  • 電視劇《天道》中的逆推思維
    為了能讓你更好地理解逆向思維布局方式,這部電視劇是最好的示範。電視劇《天道》,根據《遙遠的救世主》一書改拍成電視劇,我從2012年開始發郵件向朋友推薦天道這部電視劇到現在差不多已經間接影響了幾萬人看這部電視劇,他們都有不同的受益,也有些爭議,總之這部電視劇開啟了一個人的思維格局和意識,強烈建議總裁你一定要看一看這部電視劇,比單純的看書或者上課理解的更深刻。
  • 電視劇《天道》:何謂天道?天道到底是個什麼樣的詞語?
    當時第一次聽說【天道】這部電視劇,還要感謝群主高人李老,因為是他給了我一個電子資訊才得知這麼牛逼的一部電視劇。這位群主李老是一位天道粉絲迷,他的愛好只有三個:讀書、運動、看電影,每個周末都要為我們推薦上好的電影,並且還推薦我們相當長見識的書籍。為什麼說他是天道高人,因為這位李老也是一位善於布局的高人,之前年輕時,是一位低調的富人,最後搞破產了,然後又接著起來。
  • 電視劇《天道》裡,此人才是隱藏最深的高人,不是丁元英
    言論行動高明,才會讓人摸不透你,看不穿你,再加上一項特長,這基本就是一套王炸組合,這樣的人設放在哪一部電視劇裡,都是天選之子。《天道》中的丁元英看起來很符合這些特質,思想行為高尚,在餐館吃麵被老闆嘲諷」無業游民」,在餛飩攤上被老闆要兩次錢,這些丁元英卻絲毫不在意。
  • 《天道》:丁元英的「顛倒思維」
    這部電視劇,令2萬多人打出了滿分,其中有些令人匪夷所思的有悖主流價值觀的思想令人值得回味。佛、道、基督等名言警句也如縷串珠,令人深思。「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男主丁元英說的這樣一句話一下子就提高了這部電視劇的高度。《天道》這部電視劇主要劇情是男主人公丁元英是商界怪才,隨後結識了「天國之女」芮小丹,這一對音樂發燒友上演了一出浪漫的天國之戀。
  • 天道:電視劇中隱藏的財富公式,丁元英身上透露出來,瞞不了高人
    我們不得不承認,如果沒有過來人的解讀,如果沒有一定高度一定閱歷的人分析,站在那個高度,格局和思維來一一解讀天道的臺詞,很多人是看不太明白這部電視劇的!思想太前衛,道理太深奧,不是一般人看不懂。天道的文化,是強勢文化的代表,是倒行逆施的典範,它的行為方式是:布局,是破格獲取,是強盜文化!自然是普世文化說違背的。
  • 天道:電視劇中隱藏的財富公式,丁元英身上抖落下來,瞞不了高人
    我們不得不承認,如果沒有過來人的解讀,如果沒有一定高度一定閱歷的人分析,站在那個高度,格局和思維來一一解讀天道的臺詞,很多人是看不太明白這部電視劇的!思想太前衛,道理太深奧,不是一般人看不懂。天道的文化,是強勢文化的代表,是倒行逆施的典範,它的行為方式是:布局,是破格獲取,是強盜文化!自然是普世文化說違背的。
  • 王志文天道:一個無所不能的人,特別專注這2個領域,特別是第二個
    二、專注倒行逆施有一部電視劇叫《天道》,應該有很多人都看過這部電視劇,這部電視劇是根據《遙遠的救世主》豆豆的小說改編而來。如果你還沒有看過這部電視劇,我建議你不要繼續閱讀了,因為我不想透劇,當你看過這個電視之後再來看吧。
  • 《天道》中隱藏的2個財富公式,丁元英身上抖落下來,瞞不了高人
    《天道》是一部國產經典商戰電視劇,劇中男主角丁元英的「天道思維」更是給許多人在做生意上帶來了很多啟發。《天道》結尾你會有很多感慨,殺富濟貧的布局,可以說是一步步走出來的,終於讓格律詩公司聲名鵲起,公司被迫與格律詩公司達成合作,擁有這樣的思維真是讓人佩服。
  • 《天道》:芮小丹如何表白丁元英?被拒絕以後,方知「高人」是誰
    《天道》這部電視劇被大家一直視作是商戰片,小公司格律詩和大公司樂聖之間的較量,讓我們看到了商場上的「槍林彈雨」,但是這部電視劇中最多的還是丁元英對「文化屬性」的闡述,他的闡述讓我有了一另一個態度來對待身邊的事,人!除了上述的兩點,還有一個核心貫穿點,那就是丁元英和芮小丹的愛情!
  • 《天道》:誰是真正的高人?丁元英並不是,馮世傑才是真正的高人
    在電視劇《天道》中,丁元英為了給自己心愛的人芮小丹寫一個神話,開了一家扶貧的公司,進行了一場「殺富濟貧」的廝殺。丁元英是商業鬼才,他創辦的私募基金在不到一年的時間之內,利用兩億資本又賺了兩個億;丁元英是思維鬼才,他看什麼事情都十分清晰透徹。
  • 讀懂《天道》中的思維,你也可以成為高人
    在這電視劇中,只要你用心看,就看發現,不同思維層次的人面對同一句話,同一個信息,每一個人的理解與解讀的角度,深度不一樣,所以同樣的信息,同樣的東西,對於每個人的價值就顯現得千差萬別!所以你必須提高努力自己的思維層次,其實你讀懂《天道》的NT思維,悟透它,你也可以成為高人」在微信群跟「心富財來」分享這些話的人,是一個特別低調的老總,他以前做傳統的實體生意,幾次破產,幾次翻身,40多歲後,因悟透了《天道》高人的思維模式,開始進入陌生的網際網路行業,運用《天道》這NT思維模式進行巧妙的布局,最終賺到了網絡一大桶金,並一直持續盈利到現在
  • 天道:如何評價丁元英
    我們已經開啟了度假模式……上一篇我們聊到了【強勢文化】,這一期我們接著聊發生在天道內部的事情……天道裡其他人物對丁元英的評價肖亞文評價他跟正常人的思維顛倒了,說鬼話,辦鬼事,倒行逆施,但是還有道理,像魔,柏林有個居士說他是極品混混。
  • 王志文:天道高人推薦,經商必看這三部電視劇
    1、天道道法術的理解你可以看看電視劇《天道》,根據《遙遠的救世主》一書改拍成電視劇,一位天道高人李老師給我們推薦幾部經典電影,但電視劇李老師只向我們推薦過一部,就是這部由王志文主演的24集電視連續劇《天道》。《天道》是揭秘高人思維方式的經典之作,是創業奇才必看的經典之作,是商業精英必看的經典之作,更使靈魂得到升華,展現生命與愛情真諦的大作。
  • 解讀《天道》人物:為什麼說芮小丹的境界高出丁元英?
    本期繼續為大家解讀《天道》人物:為什麼說芮小丹的境界高出丁元英?關於《天道》中境界的高低問題我們很多人都會有不同看法,丁元英無疑是被神話的人物,主角光環過於強大,以至於很多人物角色都被掩蓋住,其實丁元英曾親口承認過芮小丹的境界是高於自己的
  • 天道:丁元英這五個特質,看懂你會成長得更快
    心不靜時,就去看看《天道》。喜歡天道,源於一首詩,酒桌上,丁元英醉意朦朧,一首《自嘲》,從一個商界巨子的嘴裡娓娓道來:於是一群自以為是的文化界名流黯然失色,無地自容,逕自離去。正如劇中一句臺詞所說,這部電視劇之所以被人喜歡,就是因為它啟迪靈魂:「文學、影視是扒拉靈魂的藝術。
  • 天道:落魄時看高人如何自救,丁元英的做法,簡直對自己不是太狠
    真正的強者,往往面對人生低谷的時候,都有著兩種表現:第一:步步為贏電視劇《天道》在天道交流群裡不斷被提及,這個可以翻雲覆雨,瘋狂在股市斂財,又在音響市場殺富濟貧,盤活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的高人但是很多人都忘記了丁元英高人思維的起源和起點。看看丁元英的經歷,他是高智商,高學歷,高經歷,高閱歷,步步為贏,才有了他是神是鬼,就是不是人的鬼才思維。
  • 神劇《天道》裡丁元英是個怎樣的人?
    根據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變而來的電視神劇《天道》 而丁元英到底是個怎樣的人呢?跟著小編一起進入神劇一探究竟吧! 男主人公丁元英從事私募基金十一個月的時間獲利近2個億,自己獲利人民幣幾千萬!在當時也算是徹底實現了財富自由!他的朋友正天集團董事長韓楚風評價他是個明白人! 他從事私募基金時的助理(肖亞文)對他的評價是:丁元英這個人根本就不是人,是魔是鬼都可以,就是不是人!丁元英跟正常的人思維顛倒,說鬼話,辦鬼事,倒行逆施,但是很有道理,像魔!
  • 《天道》:誰才是真正的高人?其實根本不是丁元英,而是馮世傑
    《天道》這部電視劇雖然是十幾年前的一部電視劇,但是現在看卻依舊不過時,不管你是第幾遍重溫,都能夠收穫對自己有價值的智慧。這部電視劇是根據著名作家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而來的,電視劇主要圍繞牛人丁元英為了給自己的女朋友芮小丹送一份禮物,所以開了一家扶貧公司,進行了一場「殺富濟貧」的商場廝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