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看到丹尼爾·克雷格主演的最新《007》的預告片,我首先想到的竟然是「有著憂鬱的眼神、唏噓的鬍渣子、神乎其技刀法」的星爺版「國產凌凌漆」。
這部周星馳在1994年主演的影片,不知成為了多少我們這代人的喜劇經典。
不知道有多少小夥伴會像我一樣,這些年來一直會多次回看這部影片,每一次回看都會發覺更多的影片細節中所包含的隱喻。
&34;「不會,中國這一條肯定不會」;
「等了十年,我以為國家把我忘記了」「怎麼會呢?就算一張衛生紙、一條內褲都有它本身的用處」「這個比喻真是太好了」... ...
像這樣的精彩對白,一直貫穿了整部影片。
在周星馳的電影裡,小人物才是真正的主角。他以玩世不恭、嬉笑怒罵的「無釐頭」態度,來調侃那些被特定利益群體所操控的社會體系。
這些小人物在社會底層苦苦掙扎,也有著貪財好色等絕大多數人都有的弱點,時不時也會散發出善良、執著、仗義的人性光輝,也會用誇張的「看A片取子彈」等精神勝利法來戰勝苦難。
這些情節讓我們在哈哈大笑之後,又會品出一種別樣的味道...有無奈、有苦澀、有傷感、也有會心的微笑... ...
也許是周星馳經典喜劇內核的體現;也許是我們過度的解讀。關於影片中太多太多的「隱喻」,我在這裡就不一一敘說了,也不能(不敢)說...大家就把它當做笑料看就好。
當我們從意氣風發的少年時代,邁入平淡無實的中年,回望一路行程,我們依然還是那個小人物,我們無力改變世界,世界也不會因我們而改變。
我們已不再憤世嫉俗,看著那個端著一杯DryMartine,在人來人往的農貿市場中獨自品味的「凌凌漆」,我們會發出淡淡一笑。接下來就是繼續認真的扮演好自己的人生角色——一個真實的、平平淡淡的小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