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跟風了一段時日的《翻譯官》,只因為裡邊有黃軒。
結果不免失望,一旦被美劇英劇日劇山影劇抬高了欣賞標準,哪怕有現任男朋友在劇裡做顏值擔當,我依舊不能背叛自己的三觀和良心,將美好的大好青春浪費在分分鐘的出戲中。
這明明就是打著「高翻院」、「翻譯官」等光鮮職業旗號包裝起來的瑪麗蘇霸道總裁文。總結下來,人物劇情設置的標配無非就是:白蓮的妹子,種馬的漢子,使壞的女二,備胎的男二。女主的人設除了善良,傻呆痴窮蠢必須是標配。當然必須是一定不能太美太耀眼的第二眼美女(這種角色真正符合女主人設氣質的是賈玲謝依霖而不是楊冪唐嫣好嗎)。
男主必須是智商情商狂拽炫酷吊炸天的高富帥,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在人間可以肆意揮斥方遒,外表冷酷不近人情,實則是深情厚重情感專一的漢(巨)子(嬰)。但是必須前期要麼來個莫明的童年陰影,要麼受了前女友的殘忍傷害,主要是等著女主的傻呆痴窮蠢的善良去完成心理上的救贖和道德上的升華。
然後必以萌蠢的女主和炫酷的男主「傲慢與偏見」的誤會做開頭,引發一些廉價又弱智的戲劇衝突作為兩人鋪墊。女主依順講理的時候男主各種不屑和不甩,各種同女主唱反調;等女主憤而反抗的時候發現異樣的真愛,然後各種霸道壁咚強吻表白。接著畫風突轉,兩人突然猝不及防地惺惺相惜相知相愛,短短時日定下的情,比金堅到爹媽養育之恩都自嘆不如的地步。
如果說這是正常愛情的套路也不足苛責,但是瑪麗蘇可恨就可恨在女主的設定永遠不見有什麼實質性地承擔和奮鬥,永遠都在不切實際地開外掛,就像貨架上等待完成包裝的商品,夾雜些許患有斯德哥爾摩症狀可憐楚楚的受虐體質。
過去情節老套,道明寺硬是把一棵外表平淡無奇雜草杉菜,打造成驚豔四射的高貴淑女。現在則是與時共進,開始講打著偽女權的幌子喊平等,講究的是女主內在實力的開掛與人格的獨立,跟著男主合著輕快的音樂,學上兩把不明覺厲的三腳貓功夫,從此跨入職場精英行列。其核心內涵依舊不能擺脫弱勢女性仰仗和附庸強勢男性飛上枝頭變鳳凰實現階級跨越的老掉牙套路。
待到完成女主璞玉的雕琢,真正的矛盾和真正的boss也開始現身,考驗著男女主角的山無稜天地合。這個時候的女主,前邊外掛包裝的實力全然格式化而不見蹤影,恢復到最初的傻呆痴窮蠢,面對挫折眼淚一流,淋場大雨,身子骨一病,全然一副逆來順受的樣子等待最後的拯救。
然後編劇良心發現,安排劇情急轉直上,壞人得到懲戒的同時觀念得到淨化,男主驀然回首發現此生摯愛不能失去,女主傻呆痴窮蠢,卻時時刻刻被天上的餡餅砸到,從此過著豪門少奶奶的幸福生活。從此皆大歡喜。
200年前,一位叫簡·奧斯丁的姑娘用風趣幽默的語言,獨到的見解寫了一部平民家女子伊莉莎白和富家公子達西的戀愛史書《傲慢與偏見》而引起轟動。作者以女子特有的感性筆觸,借書中一位倔強獨立有頗具主見的女子伊莉莎白追尋自我內心堅持真愛的故事為主線,主張婚姻應以感情作為結合的基礎。
我非常非常肯定《傲慢與偏見》在世界文學史上的地位。畢竟在當時男性主義佔據絕對優勢的英國社會,位於社會邊緣的女性作家用自己的才情對世俗的包辦婚姻予以巧妙的諷刺和批判,對啟蒙當時的女性追隨自我,爭取獨立和自由有一定的進步影響。
但是作者受制於自身和時代的局限性,依舊擺脫不了女性對強勢男性的青睞和附庸,帶著文藝女青年特有的矯情,演繹了一番不知人間疾苦的鄉紳淑女浪漫史。最後憑藉主角光環嫁了父母雙亡,「年收入一萬英鎊,坐擁大莊園」的書中top1土豪達西,實現了作為女人的終極價值。
簡·奧斯丁在伊莉莎白身上投射了太多自己的影子:懷春少女生動起伏的小情愫,夾雜文藝女青年倔強的小矜持,在遠離社會現實的風花雪夜真空中,被堪稱完美先生的紳士達西全盤接受且提供最能撩動女性心弦的情緒價值。可這偏偏是作者自己眼裡的男性,是女性自己意淫出來的男性,是女性自己意淫出來的男性在用女性的思維和女性談戀愛,而不是真正的達西原型湯姆·勒弗羅伊。所以作者最終沒能像小說結局那般美好,沒能跨越現實的階級障礙,沒能與心上人修得美好結局而孤獨終生。但是她的小說卻成為被傳承最久的總裁文鼻祖。
當《傲慢與偏見》作為經典被傳誦了200年以後,跨越封建、工業和信息三個時代的大部分現代女性早已實現經濟獨立,但是依舊有人持有弱者心態去逃避社會現實,寧願選擇被馴養被奴化的命運,也不願直面女性自尊自立而必須承受的挑戰和奮鬥。所以霸道總裁文和傻白甜電視劇有著廣闊的市場不足為奇,其瑪蘇粉絲心態具體心態分析如下:
首先,這類型女性更容易屈服於懶貪婪惰等人類暗黑性質的本能舒適區。她們閱歷尚淺,對社會運行規律和人情世故的認識過於膚淺,對人性的剖析浮於表面,對事物缺乏獨立思考和深入探究的能力。但是她們渴望世俗的成功,但又沉溺於人類本能的惰性和貪婪中不可自拔。瑪麗蘇總裁文產品中自戀的「主角光環」正好契合她們業已建立起來的三觀,即獨立無二的自我可以站在世界的中央輕易開外掛,從而麻雀兒翻身變鳳凰。
現實中遙不可及的成功在深諳讀者心理而順勢討好的作者筆下,以弱化的情節發展輕易滿足粉絲們的認知和期待,而現實中忙碌木訥的男性可以在其中輕易地轉化為一門心思談戀愛憐香惜玉的完美伴侶。這種虛構的情節本質是對男權社會下的秩序一種烏託邦的補償,試圖從虛擬世界中尋求認同和肯定。
其次,封建男權社會下的女性自我奴化自我貶低的慣性至今依舊在部分女性腦海中作祟。西蒙伏波娃在《女人的處境與特性》指出:
從古希臘到當代,在以男性支配下的社會,女人本人也承認,這個世界就其整體而言是男性的;塑造它、統治它、至今在支配它的仍是些男人。至於她,她並不認為對它負有責任;她是劣等的、依附的,這個可以理解;她沒有上過暴力課,也從未作為主體昂首挺胸地站在群體其他成員的面前。這意味著他們要無可置疑地接受其他男人為他們制定的真理和法律。女人的命運是體面的服從。
男人生活在一個協調的世界,這個世界是一個可以包容在思想裡 的現實。女人則在勉強對付一種有魔力的、蔑視思想的現實,通過沒有真實內容的思想 去逃避它。她不是接受自己的生存,而是在虛無飄渺中對自己的命運這個純粹的理念苦思冥想;她不是去行動,而是在想像的王國中樹立自己的形象:就是說,她不是去推理,而是去夢想。
由於她在男人世界上一無所為,她的思想沒有流入任何設計,和做白日夢差不多。她缺乏觀察能力,對事實真相沒有判斷力;除了空話和痴想,她什麼事都不能認真對待。洞達事理畢竟不是她的事,因為她一直被教導要接受男性的權威。於是她放棄了獨立的批評、調查和判斷,把一切留給了那個優越的等級。
儘管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迴避挫折的磨練和成長的苦痛,將自己命運的改變完全寄託於自我幻想中的強權男性實現階級跨越鹹魚翻身的美夢,依舊是一些天生自輕自己性別,除了空話和痴想,什麼事都不能認真對待的女性的專利。她們夢想將脖子上的牽引繩交給男人,依靠出賣順從的自尊,企圖逃避獨立自尊和努力奮鬥付出艱辛的潛意識,為瑪麗蘇總裁文大行其道的市場存在提供了合理存在的土壤。
寫到這裡定會有人反駁,如果韓劇是女人的精神鴉片,言情劇是女人的精神鴉片,總裁文也是女人的精神鴉片,那我們這些真心喜歡透過閱讀觸摸世界的瑪麗珍妮安娜們,豈不是就沒有渲染共鳴的情感參悟了嗎?
世相說,別做夢,別胡鬧,了解這個世界的運行規律,然後克服它。
參悟人性的,就看李碧華。她看到的儘是他人看不到的心思,對人性的參悟透徹冷靜到近乎薄情。
懂得自愛的,就看亦舒。她對女性在社會立足做人做事的規則的總結,精準的令人髮指。
清醒卻又包含深情,就看王小波。他看透善惡看透事實,卻對人性的脆弱予以最慈悲的寬容。
實在忍不住想看帥哥的,就看梅長蘇。賞心悅目的同時,又不至於拉低智商下限,皆大歡喜。
瑪麗可以,但別蘇。
PS:這個是世很糟糕,但是它依舊美好。離真理更進一步的必經之路是,直面這個美好與失落,然後照單全收反省自己。
我是務實又自由的李甜甜,喜歡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