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屆香港主題電影展,如今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本次影展以「鬼馬狂想·笑滿香江」為主題,旨在對那些經典的港產喜劇作品,進行重映重溫。
正在進行的北京站展映環節中,《最佳拍檔》、《A計劃》、《花田喜事》、《龍的傳人》、《鬼馬雙星》、《半斤八兩》、《摩登保鏢》7部影片,成為了此次展映的重頭戲,吸引了不少影迷的目光。
而在這7部作品之中,《A計劃》作為最硬核的一部動作喜劇,讓不少影迷回想起了,成龍、洪金寶身手凌厲、體能充沛的青蔥歲月。
1983年,29歲的成龍與31歲的洪金寶合作,攜手拍攝了這部《A計劃》。詼諧的喜劇橋段設計,嗨到爆的動作打鬥場景,讓這部《A計劃》獲得了一大批影迷的喜愛。
該片上映後,拿下了1930多萬港幣的票房成績,位居1983年港片票房排行榜的3位。而成龍的電影之路,也因為該片迎來了一次巨大的轉折。
1983年,丁善璽導演得到嘉禾的支持,為成龍、元彪策劃了一部名為《海上剿匪記》的電影。
丁導忙前忙後、搭建布景,可電影的拍攝還未開始,就已經被「製作經費方面的問題」死死卡住,面臨擱淺的危機。
在這部《海上剿匪記》裡,丁善璽導演計劃把電影的高潮部分,聚焦在一場「海戰大戲」上。為了這場「海戰戲」,丁導還想打造幾艘戰船,而這樣的戰船,一艘就要400萬的製作經費。
在電影籌備之初,丁善璽曾向洪金寶諮詢過建議,洪金寶認為成本太大,「海戰」的拍攝計劃應該會被否決。可是丁導不信邪,執意堅持,最終《海上剿匪記》的拍攝計劃,因為戰船方面的經費問題,被迫擱淺。
2016年,洪金寶參與《第十放映室》的訪談時,還提起過這段往事。
《海上剿匪記》雖然被迫擱淺,但成龍對於這個「出海打海盜」的故事卻興趣濃厚。
為了不讓之前搭建的布景浪費,成龍決定帶領自己的「拳威電影」,接手這部《海上剿匪記》的拍攝。而為了節約成本,成龍對原來的劇本,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編,片名也被改成了《A計劃》。
「沒錢造戰船」的這段幕後軼聞,也被成龍融入到電影故事的創作之中,成為了《A計劃》前半段故事的主線。
電影的拍攝工作完成之後,成龍並沒有忘記之前組織搭建布景,為籌備工作忙碌的丁善璽導演。
在《A計劃》的職員名單中,丁善璽也被保留了「統籌」的署名。
《A計劃》創作之初,其實是以成龍、元彪為主的雙男主故事,並沒有洪金寶太多的戲份。1983年,洪金寶帶領「洪家班」拍攝了《奇謀妙計五福星》,成龍受邀參與了客串。
這一年,「成家班」拍攝《A計劃》,成龍也打算邀請洪金寶客串,並設計了幾場小橋段。
可是,隨著拍攝的進行,洪金寶的不少想法,給了成龍許多啟發。而「卓一飛」這個角色的戲份也越加越多,甚至超越了元彪飾演的「洪天賜」。
除了增加表演戲份,洪金寶還參與到了《A計劃》的幕後導演工作之中,執導了片中不少經典的片段。
電影一開始,卓一飛在麻將館的出場片段,就是洪金寶自導自演的。為了能精準表現「卓一飛」這個角色的感覺,洪金寶主動要求了自導自演。
除了執導這段「卓一飛」出場的戲份,成龍跳鐘樓的經典場景,也是由洪金寶完成的現場導演工作。
成龍的電影作品,一直以搏命的特技著稱。而成龍這種特技風格的起點,正是1983年這部《A計劃》裡的「鐘樓跳躍」。
在《A計劃》裡,成龍因為首次嘗試這種高難度的特技鏡頭,所以一直過不了自己的心理關卡,遲遲不敢從鐘樓上跳下。這也導致了電影拍攝工作陷入僵局。
為了保證拍攝進度的順利,成龍邀請洪金寶擔任這段戲的現場導演。
在片場,面對遲疑、恐懼的成龍,洪金寶登時就是一頓責罵。在大師兄的責罵之下,成龍可能是自尊心有些受不了,於是咬緊牙關、從鐘樓上跳了下來。
正是這一跳,造就了這部《A計劃》,也造就了成龍搏命的動作風格。而這種搏命的特技風格,也伴隨著之後的成龍,走上了電影事業的新高峰。
如今想來,成龍之後的這些境遇,還都要歸功於洪金寶當時的這一番責罵。
不光是前面的兩段戲碼,在《A計劃》後半段的「海盜島大決戰」中,成龍因為既要參與動作表演,又要指揮現場的調度,十分辛苦。顧及不暇的他,將這段戲的導演工作,交給了洪金寶。
不過,在《A計劃》完成之後,洪金寶並沒有要求在電影中署名導演。用洪金寶的話說,參與《A計劃》的拍攝,完全是自己這個大師兄該盡的責任。
1983年的這部《A計劃》,可謂是成龍電影之路上的一個巨大轉折點。
70年代末,成龍憑藉《蛇形刁手》、《醉拳》、《笑拳怪招》等經典作品,屢屢奪得港片票房冠軍的寶座。而在海外電影市場上,成龍的功夫喜劇也是熱銷一時,受到了許多外籍觀眾的喜愛。
可是,進入80年代之後,功夫喜劇市場開始衰退,成龍的電影事業也開始走向下坡路。昔日高產的成龍,在1981年到1982年之間,也僅拍了《龍少爺》這一部電影作品。
1983年,尋求事業轉機的成龍,拿出了《A計劃》這樣一部作品。
喜感十足的故事設計、搏命的動作大場景,讓這部《A計劃》獲得了許多觀眾的喜愛。成龍的電影事業,也隨著該片的誕生,找到了新的發展方向。
而該片中呈現的這種熱血、搏命的動作喜劇風格,也為之後《警察故事》、《龍兄虎弟》、《奇蹟》、《飛鷹計劃》等經典作品的誕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這部《A計劃》不僅造就了成龍的事業轉折,同時也正式確立了洪金寶、成龍、元彪的「鐵三角」組合。
不少觀眾都認為,鐵三角組合的成型之作應該是《奇謀妙計五福星》。可是,在《奇謀妙計五福星》裡,成龍、洪金寶的出場較多,元彪的戲份則是一閃而過,存在感很弱。
反觀這部《A計劃》,成龍的「馬如龍」、元彪的「洪天賜」、洪金寶的「卓一飛」都有著充裕的出場橋段。而且三個角色之間,還存在著大量的互動。
相較於《奇謀妙計五福星》,這部《A計劃》才更像是「鐵三角」組合的正式成型之作。
如今一晃37年過去了,元彪淡出了大銀幕,洪金寶身居幕後,成龍雖然仍在幕前活躍,但花甲之年的他,早已沒有了年輕時的活力。
在歲月的衝洗之下,曾經的「鐵三角組合」青春不再,而這部《A計劃》也成為了影迷們對於一個電影時代的回憶。
原創丨文章版權系屬:神奇的絡腮湖
未經授權,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