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之前看過安德的遊戲三部曲,應該是2004左右吧,當時安德系列在國內出版的好像也就只有三部曲。三部曲的內容確實讓人慾罷不能,當時也對其它的幾部充滿了嚮往,可惜英文水平太差,沒有中文版的實在是沒有辦法滿足願望。
關於三部曲
能獲獎的作品,尤其是能經歷住時間考驗的作品,肯定有其可取之處。
《安德的遊戲》作為系列的第一部,其設定確實出人意料,少有的以小孩作為主角,個人在讀完之後,稍微有點不太理解的。文中更多的是通過對安德們放養式的訓練,讓其去指揮戰爭,理由是成年人思維固話,但歷史上很多名將也會有神來之筆,這個利於有些牽強。當然,小說最後,正是由於安德心靈的純粹,蟲族女王才能與他的心靈世界進行溝通,但從後面幾部小說來看,這與安德的年齡似乎沒有關係,其他人仍然做不到與蟲族的溝通。唯一能夠想到的原因就是,小孩子擁有很多天馬行空的想像,而這正是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缺失的東西。
三部曲中,個人最喜歡的當屬《死者代言人》。《死者代言人》感覺就是在寫歐洲人登陸美洲時的情況。背後所表達的對於不同文明的思考,對於外來文明與土著文明之間的額衝突感覺也在影射美洲的歷史。當先進的歐洲文明登陸了美洲之後,對土著文明展開了屠殺。在《死者代言人》之中,人類登陸了豬仔所在的星球之後,面對發現的唯一外星文明,展示了其善良的一面,但是在發現了豬仔有可能會對人類帶來滅亡之後,迅速的展現了人類殘忍的一面,當然通過主角的努力,最終化解了豬仔的危機。那麼,如果當時在歐洲人登陸了美洲之後,出現了安德,印第安人的命運會不會有所改變?
突然想起來了年初火爆全網的黑人抬棺視頻。在中國乃至世界上的大部分國家,死亡是一件很沉痛的事情,所以在看到了這個視頻之後,會覺得很不可思議。但在加納,葬禮是非常重要的儀式,舞蹈一直是加納葬禮的傳統特色之一。面對不同的習俗,我們可以去理解包容,而非直接毀滅,這也是《死者代言人》帶給我的啟發。
《安德的影子》作為《安德的遊戲》的姊妹篇,揭示的是社會的陰暗面。兩部結合在一起,才會發現,美好的生活背後,往往還有我們所看不到的黑暗存在,並不會因為你的不關心而消失。
關於電影
2013年,電影《安德的遊戲》上映,作為書迷,第一時間就去看了。不算失望,但也並沒有帶來驚喜,只能說中規中矩。個人認為,三部曲想改編成電影,並不容易。《安德的遊戲》主角是一群小孩子,基本決定了只能有年輕演員或者童星來演,但宏大的場面多少會影響到觀眾,對演員的表演缺乏代入感。《死者代言人》中,安德已經成年,但整部小說缺少一些大的場面,而科幻片,尤其是硬科幻電影,這一點還是比較重要的。
關於系列的其它作品
去年,突然發現有出版社把安德系列其它的幾部都翻譯出版了,直接下單買入。到手之後,迫不及待地打開看了,結果,越看越失望,完全沒有三部曲給人帶來的震撼,完全不知道作者想表達什麼意思。
個人認為,這八本書中,《安德的首秀》可以看,幾部短篇對安德的背景做了補充,看完之後你會對安德有更全面的了解。《安德的流亡》也還可以,對於安德系列的時間線進行了補充,也解釋了安德是如何走向死者代言人的角色的。《外星屠異》講述了《死者代言人》的後續故事,但這個翻譯版本前後有不一致的地方,多少影響閱讀體驗。其他的,不看也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