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女性不只是種標籤。
吳京和謝楠夫婦參加了本季《幸福三重奏》。節目中謝楠被問到「你認為婚姻中的獨立女性是怎麼樣的」時給出這樣的答案:不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女性獨立的不是錢而是你的心。
你楠姐語錄一出就引起幾近「兩極化」的熱議。「支持派」認為經濟獨立只是最基本的需求層面,而精神獨立才能真正改變女性對待生活的方式。
「反對派」則覺得財產獨立是內心獨立的必要條件,要有say no的資本和能力,才能為自己的選擇買單。
近幾年,「獨立女性」成為熱門話題。它似乎只是有關梳著齊整髮髻,穿著颯爽套裝,目不斜視氣場十足的職場女強人;或是有著卓越個人天賦,以天才般軌跡繪製傳奇人生的傑出女性。因此而被披上了「妖魔化」的外殼,變得越來越堂皇而虛無。
其實「獨立」不只是個形容詞,它更應該成為動詞。在光鮮的結果背後,是奔向「經濟」與「精神」雙重獨立的過程,讓每一個平凡的女孩也能熠熠生輝。
「一路逆襲」夠爽不夠真
2011年《甄嬛傳》的現象級爆火,令此後幾年湧現出一大批「大女主戲」。《如懿傳》、《楚喬傳》、《扶搖》、《獨孤皇后》、《那年花開月正圓》......從宮鬥到仙俠再到民國,影視劇題材被重新洗牌。
《如懿傳》
《扶搖》
《那年花開月正圓》
在女性觀眾當道的今天,這些「大女主戲」無疑是成功的。女主從弱到強,以自己的能力和智慧逆風翻盤,一路開掛走向巔峰的「爽文」模式贏得了口碑與熱度的雙豐收,成為了可供參考的標誌性範本。
《楚喬傳》
於是同樣的核心故事線被不斷模仿與改寫,但是最本質的「女性獨立」內涵卻漸漸越走越偏。
《甄嬛傳》的成功不止因為甄嬛以過人的聰慧謀略在後宮的黑暗熔爐中攪弄風雲,給人酣暢過癮的視覺觀感,更是因為劇中的每一個女性角色都足夠立體。哪怕在束縛的深宮中,她們也有自己所追求的方向與堅持的信念,活得轟轟烈烈。
蔣欣(華妃)
蔡少芬(皇后)
有關女性的態度,從來不是以靚麗的外貌或顯赫的家世成為一路過關斬將的通行牌,而是無論處在怎樣的位置遭遇怎樣的境遇,都能以屬於自我的視角不卑不亢地平視世界。
現代職場劇是在脫離現實的虛幻狂歡後,對當代女性力量的回歸。從《三十而已》到《親愛的自己》甚至到以男性視角為主的《平凡的榮耀》,女性的形象被重新解讀——不做以一己之力改變世界的「巨龍」,只做在不斷翻騰的海浪下拼命掙扎的「螻蟻」,即便渺小卻有著永不服輸對抗一切的毅力。
《三十而已》
《親愛的自己》
《平凡的榮耀》
從古至今,社會總在低估女性,認為婚姻關係中的「女強男弱」是一種不穩定的畸形秩序。張芝芝終於突破了相夫教子的界限,在銷售領域找到了自己的價值;而顧佳也以溫柔而強大的姿態在婚姻破碎後,創造出全新的天地。
闞清子(張芝芝)
童瑤(顧佳)
但與此同時,社會也在高估女性。家庭與事業的完美平衡甚至成為了一種必需,任何一方的偏頗都不能被諒解。
在被低估和高估的矛盾中間,「女性的獨立」不應該成為自我逼迫或是被人指控的工具。它有關清晰的目標、獨立的創造與足夠的自由,哪怕偶爾示弱或依賴都沒關係,最重要的是要有自主選擇生活的決心。
是解放,也是認同的回歸
除了近幾年的影視題材,時裝領域的演變和發展也與女性意識息息相關。
束腰在中世紀的歐洲率先出現,視為是對女性的一種極致摧殘。十六世紀西班牙人發明了一件被稱為「Corset」的緊身內衣,由鯨鬚製成,呈現出倒三角的形狀,背後的系帶用來調節鬆緊從而讓腰圍達到理想的狀態。
1878年的Corset繪畫
此後王妃凱薩琳·德·梅地奇將這種畸形的細腰審美發揮到了極致,以40cm左右的腰圍成為評判女性美醜的重要標誌。同時,她將鯨鬚內衣換成了鐵製束腰,用剛硬的材質讓身材更加立挺。
束腰的出現和普及是對女性生理與心理的雙重迫害。它違背人體的自然結構,幹預身體的自然發育,使器官在束腰的過程中被擠壓到錯位變形。這種束腰也是對女性心理進行某種封閉和束縛,「被限制」成為了主流意義上的「正確」。
電影《加勒比海盜 1》中伊莉莎白就因為束腰太緊無法呼吸而掉入大海;《鐵達尼號》中羅斯夫人幫Rose穿上束腰的片段也堪稱經典,反映出當時女性的普遍狀態。
《加勒比海盜 1》
《鐵達尼號》
直到20世紀初,以Paul Poiret為代表的時裝設計師們才加速將女性從束腰中解脫出來。
1907年,Paul將衣服的支撐點從腰部上移,拋棄過重的鐵絲支架而換成修長柔軟的褶皺,讓女性的衣裝更加舒適。1910年,Paul緊接著變革了服裝的超大裙擺,設計出腰部寬鬆的斜開式裙子,風靡一時。
老牌時裝屋CHANEL和Christian Dior也是女性時裝變革的代表。Gabrielle Bonheur Chanel主筆設計的「小黑裙」別致而優雅,徹底讓女性告別了「窄腰大裙撐」的巴洛克時代。
1947年Dior推出的「New Look」打破戰後女裝保守古板的線條,以黑色毛料勾勒出女性細膩玲瓏的體態,重塑了女性新風貌。
時至今日,時裝領域希望尋找到更具突破性的材質來詮釋當代女性特質。
Hermès將皮革引入女性服飾面料中,硬朗的觸感顛覆了過往女性柔美的印象,賦予其更率性獨立的內涵。
Hermès 2021 SS
亮面和漆面材質也越來越多的被眾多時裝品牌用於女裝當中,將傳統與端莊的標籤打破,用「特立獨行」塑造出新時代的摩登風格。
Louis Vuitton 2021 SS
「無性別主義」在近些年大熱,各個品牌不約而同的致力於模糊男女裝之間的界限,用中性化的色彩和寬大簡約的線條打造出一種平等的時裝概念。女性不只是相對於男性而言的客體,兩者同樣以個性載體的方式,達成剛柔並濟的和諧。
LOEWE 2021 SS
西裝是當代女性展現自我的絕佳「武器」,不再是過去男性身份地位的專屬象徵。
通勤的職業西裝幹練利落,將殺伐果斷的剛硬感體現到極致;而時髦的個性化西裝或西裝裙則在保留硬朗線條的同時突出了女性神秘性感的魅力。多樣化的時裝風格是時代意識的進步,也是女性獨立而多面姿態的映射與呈現。
迪麗熱巴
楊冪
無視目光,自我加冕
女性對自我的意識與理解,往往會受到外界評判的影響。當父母總是提及「女大當嫁」時,所謂的「剩女一族」便開始懷疑自我存在的價值繼而感到恐慌;當社會普遍認為「白骨精」是當代女性的最佳歸宿時,無數人就開始投向漫無目的的「考公」與「無意識」拼搏的熱潮;而當周圍所有人都覺得「特立獨行」是錯時,原本足夠尖銳的個性便慢慢消退了稜角......
做到無視外界的目光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在清醒的審視自己中堅持自我一定是女性在面對更多洪浪來襲前所邁出的最重要的一步。
鞏俐之所以被稱為「鞏皇」,不只是因為她人難以比肩的地位與成就,更是因為她冷冽鋒利的眼神與強大的個人氣場,哪怕素麵朝天也永遠處在鏡頭的中央。
1988年鞏俐身穿素雅的白色旗袍,第一次將恬淡的東方古典韻味帶上了坎城的舞臺。
隨後的十幾年,旗袍、鞏俐與坎城電影節似乎是某種難以言說的神秘美感結合體,優雅而華貴的造型與越發從容自信的氣質讓鞏俐攜著中國傳承千年的底蘊與文化,成為世界電影舞臺上恢弘的一筆。
1994年坎城電影節
1997年坎城電影節
2004年坎城電影節
當一個人能代表一種文化的標籤,她一定有著過人的眼界與個性。早年的鞏俐被誇贊長得像山口百惠,她卻只拋下一句:「我為什麼要做山口百惠?我要做我自己!」
在其他演員都在想方設法蹭紅毯求曝光的時候,她卻真正地把自己專注在了幕後的事業中,「如果沒有作品,不帶著電影去走紅毯,那是腦子有病」,一句話,「任性」得酷而大氣。
2020《奪冠》
同樣用信念支撐起自己未來的還有鄔君梅。最初進入好萊塢時沒有任何資源與戲約,鄔君梅就跑到各個劇組毛遂自薦,抓住每個來之不易的機會,用《枕邊書》等一系列影片在好萊塢闢出一片天。
《枕邊書》鄔君梅
但就在事業有成之時,父親的病重讓她毅然回國。對鄔君梅來說,「不需要舉著獎盃證明自己的演技,更不需要在飯局談笑中證明人緣。」
事業至今,鄔君梅28歲就已然是奧斯卡金像獎的終身評委,也曾獲得好萊塢獨立精神獎「最高榮譽演員」。當其他40+女演員的事業面臨重重困境時,50+她依舊片約不斷。
而事業卻並沒有侵佔她的生活,鄔君梅用足夠精彩的人生證明:真正獨立而自信的女性不止懂得奮力衝刺,更懂得如何保持最舒適充實的狀態。
王菲的慵懶,周迅的靈動,袁泉的清澈......在無數成功的女性身上,我們看到的是足夠鮮明的個人態度——不為被世界認可,只為了自我識別。摒棄外界目光,獨立給自己看才是真正女性力量的體現~
圖片來源
Ins / 豆瓣 / 新浪微博
▽
時尚COSMO原創內容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如需轉載,請聯絡我們獲取版權
聊聊你心中婚姻中的獨立女性是什麼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