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給手機消毒嗎 給手機消毒要注意什麼

2020-12-26 99健康網

  通過新聞報導,大家一定了解到手機也是可以傳播新型冠狀病毒的,那麼怎麼對手機進行消毒呢?

  一、手機消毒以後要及時擦乾。

  一個智慧型手機的價錢都在1000塊錢以上,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還不算一個小數目。給手機消毒的目的是為了我們的身體健康,但是也不能讓手機受到損傷。所以在給手機消完毒以後,一定要及時擦乾,不要讓消毒液或者酒精滲入到手機內部的零件裡,那樣會降低手機的性能,也會損傷到手機的壽命。

  二、給手機消毒要定期,不要心血來潮只做一次。

  相信不少人都是這樣的,看到一篇關於手機消毒的文章,或者聽到周圍的人提到這個問題,然後心血來潮就給手機做了一次消毒。但是消毒過一次以後,卻沒有養成習慣,手機慢慢的還會積累細菌和垃圾,一次的消毒並不能徹底解決這個問題,而且只做一次的意義也不大,沒有什麼實質作用。

  三、給手機消毒以後不要晾曬。

  不少人可能因為看了第一點,所以很擔心給手機消毒以後會有消毒液或者酒精滲入到手機內部的零件裡,所以會將消毒後的手機放在太陽底下晾曬,這種做法是很危險的。手機運作時本身就會產生一定的熱量,而經過暴曬會導致手機熱量過多,有損手機的壽命。

  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消毒要注意這些

  1.正確認識消毒劑。消毒劑是有一定毒性的化學製劑,一方面它能殺滅細菌病毒,保護人們的健康,另一方面它有一定的毒性和刺激性,使用不當極易對人體造成傷害。

  2.正確使用消毒劑。消毒劑是用來對外環境進行消毒的,不能口服;有些消毒劑可以用於皮膚黏膜的消毒,有些是不可以的,一定仔細閱讀使用說明書,按規定使用消毒劑。另外消毒劑應放到兒童不易觸及處,同時跟家中文化程度不高的老人解釋清楚消毒劑的用途,避免誤服消毒劑對人體造成傷害。

  3.正確把握消毒指徵。根據疾控中心及有關專業部門的提示、指導,需要消毒時才進行消毒,不要過度消毒。居家以清潔通風為主,必要時進行消毒,消毒以擦拭為主,不推薦噴灑消毒;空氣可以開窗通風。不需要對外環境進行大規模噴灑消毒。

  4.選擇合適的消毒劑。新型冠狀病毒抵抗力不強,對熱敏感,56℃ 30分鐘、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劑、過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劑均可有效滅活病毒,可根據消毒的場所選擇合適的消毒劑。居家可選擇75%乙醇、含氯消毒劑等,大型公共場所可選擇含氯消毒劑、過氧乙酸等。

  5、選擇合適的消毒時機。居家消毒應讓家人離開消毒的房間,消毒結束進行通風換氣後方可進入。公共場所及相關單位應避開人員活動的時間進行消毒。

(責任編輯:黃毅偉)

相關焦點

  • 外出回家需要消毒嗎?手機怎麼消毒?……來看看居家消毒的這些事兒
    外出回家需要消毒嗎?手機怎麼消毒?……來看看居家消毒的這些事兒 聽說這個病毒很厲害,家家戶戶都得消毒嗎? 外出回家需要消毒嗎? 我家還有寵物,它們能消毒嗎?
  • 你的手機消毒了嗎?注意酒精可能會損害你的疏油層
    你的手機消毒了嗎?注意酒精可能會損害你的疏油層 2020年02月17日 12:22作者:NJNR103編輯:陳浩天文章出處:泡泡網原創
  • 外出回家手機要消毒嗎?正確方法在此
    疫情期間口罩成了緊缺的物資,大家足不出戶共同抗擊疫情,待在家中的小夥伴也開始了每天的定時間消毒,門把手、廁所、餐具、衣物……但是你想過沒有手機是大家使用頻率最高的東西,你消毒了嗎?
  • 手機消毒很必要!消毒專家:用75度酒精棉球擦拭即可
    現在有部分病人有腹瀉症狀、消化道症狀,所以糞便當中有可能會檢出病毒的存在,所以衛生間是非常要注意的。平時正常的情況下,我們儘量保持開窗通風。   燻食醋事實上是不行的,食醋當中根本不是我們消毒用的過氧乙酸,所以它是達不到消毒作用的。   【手機消毒非常必要 外帶物品不必驚慌】   我們從超市買回來的東西,包括從樓下拿上來的快遞、外賣,需不需要消毒呢?
  • 外套手機鑰匙都怎樣消毒?看看你做對了嗎
    一些消毒細節要做好!外出回家後,外套衣服應該怎樣消毒?第一,日常的外套,回家以後直接掛在門口,把外面穿的衣服和家裡穿的衣服分開就行,沒有必要每天回去都對外套進行消毒處理。第二,如果感覺到外套可能被汙染,比如到醫院去探視病人,接觸了一些有可疑症狀的人,這種情況下需要對外套進行消毒處理。
  • 要膜還是要命?疫情期間如何給手機消毒
    手機有多髒?問題來了,我們總歸需要外出購物,取快遞,復工。與我們形影不離的手機,也是最容易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人流密集之中。另一方面,長時間持握和使用手機,手機機身和屏幕上沾惹的指紋和汗液汙垢,非常容易變成細菌病毒的溫床。
  • 如何正確對手機進行消毒
    如何正確對手機進行消毒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員 馮錄召:手機是我們高頻接觸的一個物品,確實要加強它的清潔和消毒。
  • 手機「消毒」也很重要!常用的方法都有哪些?
    不過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雖然有意識的勤洗手,但卻容易忽視了對電子產品的消毒清潔。手機作為人日常使用的電子產品,對其進行消毒清潔至關重要。那麼問題來了,像手機類電子產品,該如何進行消毒呢?近日,據外媒報導,三星宣布在泰國推出全新的三星紫外線消毒器設備。
  • 酒精噴霧能直接消毒手機嗎?蘋果的官方教程來了
    復工之後,每天上下班接觸無數人,用過的手機、耳機和手提電腦,一定要做好清潔消毒工作。 清理的時候要注意些什麼呢? 近日,蘋果在官網更新了一個「清潔小提示」,教用戶如何清潔蘋果產品,包括 iPhone、AirPods、MacBook 等。
  • 呼吸閥口罩有風險嗎?每天回家要給手機消毒嗎?共用洗衣機會傳染嗎...
    回應關切佩戴有呼吸閥的口罩會對周圍人群造成風險嗎?對於普通公眾來講,便後要認真洗手,如果家裡沒有確診的患者、無症狀感染者或者密切接觸者,衛生間做一般的清潔衛生就可以。如果家裡有密切接觸者,最好請密切接觸者使用單獨衛生間,如果沒有條件可以每天用含氯消毒液,比如84消毒液來清潔廁所,並且用消毒液擦拭馬桶的按鈕、圈墊、內部,以及廁所門把手這些容易接觸到的部位。每次外出回來都要對手機消毒?
  • 你還在用酒精消毒手機?小心酒精損害手機屏幕疏油層!
    【IceTiger 原創資訊】 隨著科技技術的發展,手機已經成為了我們日常使用中必備品。哪怕半小時沒有手機心裡都很痒痒!那麼我們經常在外拿在手中的手機難免會沾上一些細菌!所以我們不光要清洗自己的雙手更要清潔自己的愛機!
  • 是不是每次外出回來都要對手機進行消毒?
    央視網消息:手機是我們高頻接觸的物品,確實要加強它的清潔和消毒。是不是每次外出回來都要對手機進行一次消毒。
  • 手機是病毒的載體怎麼消毒 冠狀病毒傳播途徑揭秘
    手機是病毒的載體怎麼消毒 冠狀病毒傳播途徑揭秘  手機已經是大家最離不開的物品之一,不過在眼下這個緊要關頭,如果你使用不當,真的可能成為病毒載體。  從目前權威機構給出的科普,冠狀病毒可能的傳播途徑有三個:一是通過咳嗽或打噴嚏在空氣傳播;二是與病人的密切接觸;三是觸摸被汙染的物體表面,然後用髒手觸碰嘴巴、鼻子或眼睛。
  • 家中正確消毒知識要牢記 很多誤區千萬別搞錯!
    受到最近的疫情影響,大家都開始注重家中和個人的消毒工作,那麼在室內消毒的過程中都存在哪些誤區呢?又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呢?1、家庭室內每天都要消毒?如果家中沒有外人到訪,且家中沒有出現疑似症狀的患者,那麼無需每日消毒,只需要做好日常清潔即可。外出歸來,應對隨身衣物等物品進行消毒。
  • 手機可能會促進新冠病毒傳播!消毒很關鍵!
    大多數研究著眼於手機上發現的細菌,也有幾項研究著眼於真菌。總體而言,研究發現平均68%的手機受到了汙染。這個數字可能比實際值要低,因為大多數研究的目的只是識別細菌,在許多情況下,只是識別特定類型的細菌。這些研究都是在SARS-CoV-2出現之前完成的,所以沒有人能夠對它進行測試。
  • 家庭消毒必備!無需稀釋的84消毒液,除菌噴霧消毒液!
    現在每天打開手機,查看疫情動態似乎成了每個人都要做的事情。 隨著確診病例增加,病毒離我們越來越近! 前兩天看個新聞,有個人出門才跟人接觸了15秒就感染了,想想都覺得可怕。
  • 日本東京街頭出現自循環洗手臺 手機亦可消毒
    日本東京、大阪等幾個主要大城市及周邊地區疫情依舊嚴峻,近日東京街頭出現了一種自循環洗手臺,過往路人可以用這些機器洗手,還可以給手機消毒,以此防止新冠病毒傳播。首批亮相的自循環洗手臺共有20個,分布在銀座繁華街頭的醒目位置。
  • 小區設置消毒屋能有效消毒嗎?
    小區設置消毒屋能有效消毒嗎?  新冠病毒主要是通過近距離的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病毒離體後很難存活,落在我們的衣物上更加難以生存。假設有一個無症狀的病毒攜帶者,通過噴淋等方式也只是去除了表面的病毒,離開消毒區域後,病毒還是會不斷外排,所以這種消毒方式沒有任何意義。  新型冠狀病毒的主要傳播途徑為飛沫傳播、接觸傳播。
  • 雙氧水如何室內消毒 雙氧水使用注意什麼
    這些天來疫情狀況要相較於之前更為嚴重,而在這種情況下,應對有些事情時,大家的措施也是有了一些不同,大部分人現在很想要做好預防工作,但其實不僅是預防十分困難,在於後期的消毒進行上,仍舊也是有很多點得要大家清楚,那麼雙氧水如何室內消毒?雙氧水使用注意什麼?
  • 千萬注意!這些物品不好好消毒,你的手算是白洗了
    一起來了解下我們的隨身物品一般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像外套、鞋子等穿戴物品,另一類是像手機這類需要用手操作的工具類物品。尤其是有經常揉眼睛,扶眼鏡等、習慣的小夥伴更要注意啦~尤其是類似手機這種手持式的隨身物品體積小,使用頻率高,微生物也較容易聚集,這意味著它們一旦受到了汙染,轉移到我們身上的情況就很容易發生。如果它們碰巧進入了容易感染的部位,如口腔、鼻腔等,我們就只能靠自身的免疫系統發揮作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