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綠標即可收聽音頻
各位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我是梁冬梁同學。
在過去的這幾年時間裡面,除了正安的醫療項目之外,我一直在做兩個很重要的項目——《生命覺者》訪談紀錄片,以及《梁品》——在喜馬拉雅裡與各個領域大咖對話。
我知道,很多朋友聽了這麼多年我們的節目,卻一直沒有機會和大咖面對面,去聽他們完整的交流、思考過程。
所以,在2019年的12月20號到22號,我有一個小心願,也為大家完成一個小心願,我邀請了幾位老師,和我一起來分享和討論一些很重要的話題。
也許你會覺得今年的年末是一個普通年末,但如果把時間擴展開來看,你會發現這是21世紀的第一個20年的最後一個冬天。
人類總是這樣,在世紀之初向外拓展尋找某種新的意義,在世紀末尋找某種回歸。就像1900年到1920年,你可以回看那個時候的歐洲和那個時候的中國。
人們是如何一步步從那水深火熱的時代走出,創造了現在這樣的世界和科技格局呢?
這個世紀也是這樣嗎?
我們不知道。但我們知道從上個世紀末開始,生物技術和網際網路技術已經徹底地改變了人類。
有時你會發現自己明明看到了新的趨勢,卻沒有抓住,這是為什麼?因為你周圍關注到新趨勢的人太少了。
所以你怯懦了,你從眾了,你沒有機會和人交流、探討你的想法,於是那個機會,就眼睜睜溜走了。
我們在2019年應該擁有一種什麼樣的洞知和覺察?了解哪一些知識,將會幫助我們對未來做出判斷?
很對人對新科技的反應是:「看不見,看不起,看不懂,來不及」。
解決焦慮的唯一方法,就是擴大自己的認知。羅素也說,我們的情緒全來自於自己的無知。現在就是我們可以透過探討,透過向那一些比我們更多了解這個時代趨勢的人,去請教,來看到我們更好未來的時刻。
每次我和尹燁老師聊天到深夜,聊人類從想要長生不老、永無病痛的幻想,到現在基因真的可以對人們生老病死進行實際的幹預,基因承載了太多的期望。
未來,基因將為人類帶來哪些變化?
以前的孩子學英語,現在的孩子學編程,而3.0時代,掌握生命科學的知識,才足夠讓人應對未來的挑戰。尹燁老師將帶你走進不一樣的生命科學世界,刷新你對生命、健康、自然及宇宙萬物的認知。
吳伯凡是我的老師,作為一個哲學工作者,無論從宗教、哲學、商業、藝術等等領域,吳老師都可以用更有趣的方法去分享這些年他的心得。
最近吳老師比較關心生物族群對人類的影響,他常常跟我分享馬是如何改變人類的歷史的,為什麼那些騎著馬的民族,都戰勝了熱愛牛的民族。
這麼多年來,我和吳老師做《冬吳相對論》還有《冬吳同學》會,我們倆形成了很有趣的默契,他永遠有滔滔不絕的內容。與這種對於知識和生命充滿熱愛的老師聊天,本身應該就是對我們生命最重要的滋養吧。
王之綱老師有許多的視覺設計藝術,他最厲害的地方是通過視覺藝術的展現,讓我們可以去發現關於人和這一個色世界的影響。
我們常常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亦空,空不亦色」,色是我們對能夠看見的、能夠捕捉到的、能夠體會到的這一個實像世界的描述。但是這個實像世界,又如何和我們那一個虛擬世界進行對話呢?
人類正在邁向一個更多的理解,VR,也許生命4.0就不再是硬體和軟體的升級了,那是以後我們再慢慢展開的話題。這次我會請王老師和我們一起藉由視覺藝術去探討我們對於生命的看法。
劉豐老師和我在《生命覺者》裡的對話,引發了巨大的反響。
一維是二維的投影,二維是三維的投影,人類每增加一個維度的世界觀,就會看到無窮多的更多的快樂,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案。每當我們陷入某一種生命困境的時候,多引入一個維度的視角,你會發現解決的方案完全不同。
我第一次聽他演講的時候,慨嘆他為什麼有這樣精準的表達力,後來發現不是他的表達力精準,而是他的思考力精準。
劉豐老師的課行雲流水,你跟他聊天的時候幾乎聽不到任何一句廢話,他的每一個字似乎都是完整地聯繫在一起的。
這個年末,我請來了以上四位我的老師,共同展望生命3.0。
這是一個高度還原《梁品》《覺者》《冬吳同學會》的現場,你可以以第一視角去觀察,進入老師們的精神世界,和他們一起探索和思考。
吳伯凡
著名學者
商業觀察者、評論家,
國內受歡迎的財經脫口秀節目
《冬吳同學會》主講人
主題:
《必要的張力與遠離平衡態的平衡態》
這一次,你將可以近距離傾聽財經大咖的遠見卓識,學習了解經濟生活的正確方法,掌握頂層思維模型的構建過程。
在現場,你聽到的不只是結論,更能跟著吳老師的思考思路,共同進行頭腦風暴。
尹燁
華大基因CEO,
哥本哈根大學博士,
在Nature、PNAS等國際頂級
學術期刊發表論文60餘篇
主題:
《基因即因,未來已來》
DNA是所有地球已知生命的物質共同體(病毒如果算生命的話),所有的生物都用一套編碼,只是在數量和順序上採用了不同的差異組合。
換言之,每一個現存的物種,都是億萬年和環境互作演化的精華,而對每一個物種基因組的解謎,都是對生命之樹的不斷補充和完善。如果說DNA是一種語言,那麼「讀和寫」就是弄懂這個語言的關鍵。」讀「是測序,而」寫「是基因編輯或合成生物學,讀寫技術越發成熟且成本日趨可及的今天,使得我們看到了解讀生命終極奧妙的希望。
這一次,尹燁老師將帶你追溯生命科學發展歷程,解開基因的奧秘。和大咖們一起學習人文科學知識,正確認知科學與健康的關係。
基因即因,未來等你來。
王之綱
博士、博導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信息藝術設計主任
主題:
《對虛擬實境藝術性的思考》
虛擬實境藝術作為一種體驗方式連接著人類的過去與未來,讓體驗者在沉浸式的環境中展開對世界無盡的想像,同時也將進一步展開對人與科技關係的反思和追問。
▲上海佘山世茂洲際酒店大型奇境光影水秀
總導演:王之綱
這一次,王之綱老師將幫你梳理現代科技美學脈絡,帶你深刻認知美學前沿趨勢,現場和你一起體驗新美學的震撼魅力。
藝術思維,不能只靠眼睛看,而是要靠深度思考的來。
劉豐
美國全息生命科學研究院首席專家
《開啟你的高維智慧》作者
主題:
《圓滿人生下半場——
大動變時代人生的方向》
生命的自由來自於意識緯度的提升。
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提升我們的維度。看待世界的維度不同,你的認知度和自由度就不同,也就是說,生命的自由來自於意識維度的提升。沒有一個生命是平凡的,每一個生命內在本自具足,具足一切智慧。
——劉豐老師
這一次,劉豐老師將帶你從高維度智慧探尋世界本質,認識生命在不同維度下的自由,領悟為更好的人生布局的方法。
從三維世界看二維世界,一切都是一目了然。
讓劉豐老師,教你如何從更高維度,看透這個世界。
跨過今年,就是2020年了。
對於很多朋友來說,人生已經過了三四十年,如果說生命已經過了一半,也不算誇張。
孔子曾說「四十不惑」,可放眼現在,真正四十不惑的有幾個?
我們依然在人潮中,踽踽獨行。甚至大部分人,背上背著卸不掉的殼。
在這樣一個關於生命3.0的討論裡面,也許它可以幫助我們每一個人看清自己的角色,看見一個人類演化的共同方向,看到自己可以努力,可以等待的期許。
如果你看不見未來,你就看不見現在,如果你不知道趨勢,你就無法做出判斷。
知識本是一體的,把它分成不同的學科只是屈從了人類的軟弱而已。
——Sir Halford John Mackinder,1877
從立體看平面,無論點、線、路徑也都是一體的。生命,美學,思維,網際網路是如何從立體維度影響我們的生命的,正是生命3.0要討論的內容。
這一次,能和幾位良師益友一起討論,實在難得。
即便是私下聚會,我們五位也很難共同有三天的時間。所以,請不要錯過21世紀,第一個20年的最後一個冬天,更不要錯過這一次的聚會。
人生的下半場,你是想繼續庸庸而過,還是選擇打開一扇門,開始一段新的生命旅程?
歡迎大家在2019年的年末,親臨《梁品》《生命覺者》《冬吳同學會》現場,聽梁冬和老師們暢談生命3.0,追溯生命歷程,探究生命本質,思考生命未來。
2019年的冬至,我,小梁,誠摯邀請您的到來。
我們在現場安排了答疑時間,因為報名人數較多。有問題的朋友,可以私聊我們文章最後的課程助手,提前發送問題,屆時會在現場抽取問題,並請老師解答。
格式如下:提問對象+ 問題內容(如:尹燁老師+我想知道,隨著基因科技的發展,在未來人類會不會長生不老?尹燁老師怎麼看?)
與會的朋友,我們會統一拉微信群,屆時會給大家互相認識的機會,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時間:12月20日—22日 (3天)
地點:北京·禧園
嘉賓:
吳伯凡、尹燁、劉豐、王之綱、梁冬
報名方式:加書童一聽微信,即可諮詢報名。
掃二維碼諮詢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