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是小萬家族的@Noodles
天下的影蟲,都從蝕蛀全世界的電影開始
一部好的電影,可以激發出很多話題討論。
上半年典型如《寄生蟲》,下半年則首推《小丑》。
上周,小萬家族從《小丑》刷新超級英雄電影的模式和上限這一層面談了談這部年度話題作。
今天我們換個角度,來聊聊小丑的起源故事。
誕生於1940年的小丑毫無疑問是DC漫畫裡的超人氣角色,常年穩居漫畫反派角色第一的位置,也是蝙蝠俠一生的宿敵。
在過去將近八十年的時間裡,小丑的故事數不勝數,但關於他的真實身份、他的過去以及是什麼讓他成為小丑等「前傳」故事卻一直語焉不詳。
拿最熟悉的來說,《蝙蝠俠:黑暗騎士》裡的小丑一登場即是超級反派,至於他的身世,諾蘭並沒有給出詳細的揭示。
我們只能從小丑瘋瘋癲癲的講述中拼湊出一點,比如他說他有一個酗酒的父親,一次醉酒回家後先是將母親捅死,然後拿著刀劐開了他的嘴。
在脅持瑞秋(蝙蝠俠女友)時,他又提到自己以前也有一位漂亮的妻子,但妻子因賭博欠高利貸而被人劃花了臉。
他們沒有錢做手術,為了證明自己不在意那些傷疤,他把剃刀放進了自己的嘴裡……結果,妻子反而受不了他的樣子,離開了。
這兩個段落都聚焦在小丑對自己疤臉的解釋,但又自相矛盾,或許那都是他編造的故事。
傑昆·菲尼克斯版的《小丑》由於從一開始就申明了要拍小丑起源,且獨立於DC宇宙之外,所以終於有了足夠的篇幅去完整地講述「小丑何以成為小丑」。
片中,小丑的原名為亞瑟,是一個性格孤僻生活窘迫的脫口秀喜劇演員,他與病弱的母親一起生活,同時追逐著喜劇演員夢。
然而生活中遭遇的一次次的欺凌、嘲笑、冷漠與侮辱讓他漸漸失控,事業的打擊、母親的去世和養子身份的揭開一步步摧毀了他的精神防線,被壓抑的小丑人格終歸替代了亞瑟。
在基調上,《小丑》是現實的悲憫的,也是黑色的絕望的。因為它完全擺脫了那些漫畫式的誇張或傳奇,沉穩細膩地還原了超級反派背後隱藏著的人之一面。
這樣的小丑起源故事,讓小萬想到了另一個被漫迷奉為神作的版本——阿蘭·摩爾與布萊恩·伯蘭德在1988年創作的單篇漫畫《蝙蝠俠:致命玩笑》。
儘管《小丑》獨立於DC電影宇宙,可仍沒有脫離DC漫畫設定,其中《致命玩笑》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型範本。
《致命玩笑》只有短短的46頁,採用閃回的結構帶我們揭開了小丑的身世秘密。
漫畫中,小丑在成為小丑前,最初只是一個化工廠實驗室的助理,後來因為確信自己有天賦而辭職做了喜劇脫口秀演員。
然而,他的笑話始終不能逗笑臺下的觀眾,也沒有人僱傭他。又是沮喪挫敗的一天,他回到家,面對懷孕的妻子、破舊的房子和沒有未來的生活,他崩潰了。
「你嫁給了一個失敗者,受的罪夠多了,這是一個事實,我養不起你們,珍妮,我們該怎麼辦?」
妻子依舊體諒並選擇相信自己的丈夫,她對他說,「我仍然愛你,不管有沒有工作,你就是被解僱了也很棒,而且,你知道如何逗笑我。」
那一刻,他發誓要賺到足夠多的錢,在孩子出生前搬到一個體面的社區。
恰好兩個西裝男找到了他,並用激將法——「你必須證明自己夠格做一個丈夫和父親,你想讓孩子在貧困中長大嗎?」來引誘他幹一票大的。
小丑在他們的安排下,戴上了紅頭罩,準備穿過自己曾工作過的化工廠到隔壁的紙牌公司進行偷盜。
預估失誤,化工廠的警衛很快發現了他們,兩個同夥在他面前被擊斃,鮮血濺在他的面罩上,而他被當成了頭目。
此時,蝙蝠俠出現,嚇壞了的他一時慌亂跳進了化工廠的廢水池。等到爬出來並摘下頭罩時,發現自己變成了漂白臉、綠頭髮的怪物。
幾聲斷斷續續的哈哈,先是痛苦呻吟再是苦笑,然後是癲笑再到止不住的狂笑,小丑就此誕生。
「只需糟糕的一天,就能把理智的人活活拉成瘋子,這就是我和正常世界的距離」(漫畫中的小丑自白),生活對一個底層凡人開了個最大的玩笑。
漫畫中還有一個情節,在他準備行動前,突然被警察告知妻子因家裡的電路短路而意外死去,也就是說在那一天,他還一同失去了妻子與未出世的孩子。
不過由於漫畫的短篇幅和快節奏,妻子去世以及他的反應這一段處理地有些突兀,是自然死亡還是另有陰謀,未予以交待。
回過頭來看《致命玩笑》中的這段起源故事,會發現電影版《小丑》從中借用了很多設定。
比如貧苦的生活、喜劇演員身份、事業的打擊、親情(母親—妻子)、暴力意外(地鐵槍殺—偷盜)等。
《致命玩笑》將小丑的誕生與蝙蝠俠關聯起來,也可以說是蝙蝠俠意外「成就」了小丑,暗示了這對宿敵的雙生關係。
電影版裡,小丑和他的母親也與韋恩家族有一段糾葛。
布魯斯·韋恩的父母正是在小丑事件引發的哥譚動亂中被槍殺,反過來暗示了蝙蝠俠的出現是與小丑的經歷互為鏡像(1989年版《蝙蝠俠》直接將小丑設定為殺死韋恩父母的兇手)。
小丑起源只是《致命玩笑》裡的一部分,這部漫畫神作的魅力也不止於此,推薦大家看看。
除了電影《小丑》和漫畫《致命玩笑》外,關於小丑身世的故事還有很多版本。
有暗黑系的——小丑從小便是一個流露暴力傾向的惡童,在虐殺並收藏動物屍體被家人發現後,他放火燒死了父母,然後笑著離家。
有腦洞系的——始終無法從父母被殺的傷痛和憤怒中走出的布魯斯·韋恩成年後成為了哥譚市的正義判官蝙蝠俠。
在懲治罪犯的過程中他獲得了疏解,但不久後又陷入了抑鬱。管家阿福為了讓少爺重獲新生,請來演員扮演一系列反派,比如企鵝人、稻草人、貓女等。
但還不夠,阿福深知韋恩少爺的心理癥結所在,必須為他「打造」一個宿命敵人,即小丑,管家阿福選擇親自扮演這個角色。
總之,這些視角不同風格各異的小丑起源故事,為我們理解這位邪魅角色提供了豐富的切入點。
標準答案並不存在,誰也都可以給出答案。就如《致命玩笑》裡小丑的自白——
「我不確定過去是什麼事讓我變成了這樣,在我的記憶中,有時是這樣,有時是那樣。如果我真的有過去,我希望它有多個版本供我選。」
註: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豆瓣及網絡,若有侵權請主動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