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權自:文娛後臺
ID:vistawenyu
張藝謀官宣了新片《一秒鐘》的預告片。
00後「謀女郎」要來了。
有網友說,新任謀女郎劉浩存,左看像章子怡,右看是周冬雨,從長相到氣質都寫著國師本人的審美。
按照慣例,凡是「謀女郎」出身的女演員,就自帶BUFF,能從無名新人原地飛升到一線電影咖。
前段時間周冬雨拿到百花獎影后,還有人特意將她和鞏俐、章子怡P到一張雜誌封面上,配文「世紀大合影」。
那意思再明顯不過——恭喜周冬雨升咖成功,年輕一輩「謀女郎」後繼有人。
這是高開高走的幾位。
我突然想起了比周冬雨晚出道一年,卻像被主流電影圈遺忘的另一位「謀女郎」,倪妮。
和她們不一樣,是典型的高開低走。
雖然時尚博主事業正紅火,但不知道是否記得自己還是個演員?
倪妮近幾年的發展,似乎陷入了一個怪圈:在時尚圈裡當演員,在影視劇裡做「模特」。
出席活動,生圖精修,集齊一水的贊。
雨中打傘這張照片真有故事感,Tiffany藍色雨傘,修身吊帶裙,倪妮生來就該吃風情美人這碗飯。
可有時我經常會忘記,倪妮也曾是「謀女郎」之一。
如今時尚路線走得風生水起的倪妮,影視圈地位正變得越來越尷尬。
一邊是拿到手軟的時尚資源、代言頭銜,另一邊,是久久無法出圈的作品和近乎為零的獎項榮譽。
剛入行的《金陵十三釵》,起點足夠高,接下來就像一腳踩空了。
倪妮被張藝謀選中的時候,才21歲。
膚白貌美,身段極佳,既說得了吳儂軟語,又能講一口流利的英文,倪妮在兩萬人中脫穎而出,被張藝謀選中。
又用了兩年多時間,秘密培訓。
喝酒、抽菸、打麻將,穿旗袍如何走得婀娜多姿,一切從頭學。
電影宣傳時,張藝謀多次強調玉墨是倪妮跟整個團隊共同完成的角色。
在片場,毫無演戲經驗的倪妮還是讓他急得不行。
《十三釵》的紀錄片裡寫道:「可有時候,無論導演怎麼調教,演員還是演不出來」。
有一幕和男主告別的感情戲,玉墨必須要對著鏡頭流淚,倪妮就是哭不出來。
一大群人圍著倪妮,連哄帶騙,不知道憋了多久,她才哭了出來,以至於眾人一片歡呼:哭出來了,哭出來了!
三年的練習沒有白費,拍出來的畫面極漂亮。
不得不說老謀子眼光毒辣,調教手段高明。
要是沒看過花絮,我真會以為倪妮天生就是那麼會演。
順利以「謀女郎」的身份出道後,倪妮的演藝之路卻沒有如外界期待的那樣,一躍從最佳新人到電影圈實力派女主。
客觀來說,她運氣不好。
當年「雙張鬧掰」事件的緣由,至今眾說紛紜。
《金陵十三釵》沒想前期預想的轟動好萊塢,反而導致張藝謀跟多年老搭檔張偉平翻臉。
張偉平自己帶著個龍套女演員出席了當年的金球獎。
倪妮沒撈著在好萊塢露臉的機會,氣不過發了條微博陰陽怪氣了一番,說好多媒體都問我為什麼沒去,我也不知道為什麼。
不知道是不是這個時候,她已經得罪了張偉平。
倪妮、周冬雨、竇驍當時都籤在張偉平的新畫面。
二張分家時,張偉平還拿這點來做文章。說他們的經紀人只是張藝謀的副導演,沒有經紀人資質。他要收回藝人的管理權。
還下了「限拍令」,不允許他們未經自己允許,私自接戲。
倪妮簡直是站在人生巔峰,又最快下坡的謀女郎。
剛爆紅就遭遇「速凍」,有高起點但欠點國民度。
電影圈高攀不起,和85花競爭,又顯得格格不入。
後來因為和馮紹峰談戀愛,馮紹峰跟她共享了團隊,倪妮才脫離了新畫面的陰影。
跟馮紹峰分手後,倪妮又開始和井柏然立情侶形象。
新團隊為她制定了新的發展路線——以「高級感」定位,進軍時尚圈。
粉絲基礎弱,沒作品傍身,至少贏得充分的商業價值,在圈內站穩腳跟。
時尚icon倪妮誕生了。
倪妮這條路線成功到什麼地步呢?
楊冪跟她同時開始機場街拍女王路線。辛勤帶貨這麼些年,楊冪還是只能在輕奢堆裡打轉,沒得到一個藍血品牌的垂青。
而倪妮早早就手握Gucci代言,一口一個「感謝Tiffany」。
雖然接的戲都不怎麼樣,但在樹立個人商業品牌這一點上,倪妮和她的團隊還是有兩把刷子的。
但這樣做的弊端等在後面。
一個抬眉都能「出片」的倪妮,不知怎的,在熒幕裡的表現總是差點兒意思。
甚至有人說,「玉墨之後,再無倪妮」。
粉絲喜歡把倪妮的發展偏差統稱為「不會選劇本」。
但也許那都是她能接到的最好資源了。
倪妮的電影,很多都是漂亮時尚的小妞片。
質量上乏善可陳。
失去導演調教後,倪妮也開始被質疑「演技有失水準」。
她知道,只要擺好pose,熟練地演一個及格的漂亮女孩,就能收穫不錯的評價。
和Angelababy合作的《新娘大作戰》,美美的MV鏡頭裡都還好。
可一到需要飆演技的地方,就讓人想快進。
23歲時需要工作人員哄著才能掉眼淚,到了28歲,情況似乎沒有太大改善。
狗仔發現她拍《28歲未成年》時,讓助手給自己滴眼藥水。
文藝創作更多時候展現的是人性的粗糲感,要真實,要躺倒在現實裡沾一身灰。
然而倪妮這個名字,已經匹配不到合適的戲路,只想到時裝片裡的高級。
可演戲怎能時時刻刻高級呢。
現在一說起倪妮就有畫面感,最先想到的是她身著高級時裝的慵懶隨性範兒。
但街拍女王的「鬆弛感」也是有固定格式的,一如林志玲的性感,高圓圓的甜笑。
倪妮這兩年,也拍起了古偶劇。
圈了點粉,很多耍帥古偶劇特定觀眾。
《宸汐緣》的完成度不錯,但這樣的水平,對於倪妮本人來說是可以誇的水平嗎?
《天盛長歌》表演算完整,只是反響平平無奇,砸穿了湖南衛視二十年來的收視底盤。據說還造成了芒果臺史上最高數額的虧損。
時尚博主人設帶來的反噬,最直觀的結果便是,她扛不起劇。
不過跟她拿到的酬勞比,也不算什麼了。
《天盛長歌》投資5億,倪妮片酬近1億。
街拍積攢的人氣局限在網絡,真正吸粉的演技實力,也還不夠格。
真正絆倒倪妮的並非10年前的雪藏危機,而是她親手經營的高級人設。
不進則退的業務能力,是橫亙在她與其他「謀女郎」之間的最大障礙。
《雪暴》裡勸說愛人放棄復仇這幕,平淡得像朋友喝茶,過於簡單的人物處理讓角色毫無信服力。
程序化的眼神,甚至沒有她上頂級雜誌封面時的表現力強。
再看其他「謀女郎」,很多經歷過比她更低的低谷,但從師傅身上學到的技能,永遠是她們翻身的資本。
周冬雨曾經被罵是「最差謀女郎」,外貌身材條件遠不如倪妮。
但她一直逼著自己進入不同的角色。
《山楂樹之戀》之後,周冬雨接到的角色個個像極了「靜秋」。
她卻願意大膽「試錯」,去演《心花路放》裡一個戲份不到五分鐘的爆炸頭小太妹。
這樣的挑戰多了,演員會摸索出信心。
後來的《七月與安生》,再後來的《少年的你》,拿下大獎,有運氣的成分。
但我總覺得,張藝謀帶出了靜秋,而周冬雨成就了她自己。
「謀女郎」的身份,是雙面的。
那些出色的演員,哪怕離開張藝謀,依然能夠建立自己獨特的表演風格。
不是單純地吃這個標籤的紅利,而是用實績來進一步增加標籤的含金量、說服力。
這樣的「謀女郎」,才能走得長遠。
記得倪妮在許多場合說,自己不想走紅毯,因為沒有作品。
也許,她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的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