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艘電動無人駕駛貨輪亮相挪威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世界上第一艘全自動無人駕駛貨輪在挪威亮相,這是海洋運輸業在減排領域邁出的重要一步。近日,推遲了很久才啟用的「雅苒比爾克蘭」號貨輪把120個裝滿化肥的貨櫃從挪威一個工廠運至12公裡外的港口,該貨輪每年減少的二氧化碳排放相當於4萬輛卡車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雅苒比爾克蘭」號貨輪由挪威化肥巨頭雅苒公司製造,這艘全自動駕駛貨輪長80米、載重3200噸,將很快開始為期兩年的試運行。在此期間,技術人員將對它進行微調,以便它學會自主駕駛。在「雅苒比爾克蘭」號上,傳統機房已被8個電池倉取代,來自可再生水電提供的動力高達6.8兆瓦時,相當於100輛特斯拉汽車的動力。「雅苒比爾克蘭」號的航程並不長,在下水後的幾個月學習期內,它必須學會在擁擠的航道上航行,避免撞上來往的商船。此外,自主導航還需要一整套目前尚不存在的新規則。專家們預計,電動船舶在短期內不會成為該行業的通用解決方案。全電動船舶適合短而穩定的路線,並不適合長距離跨海運輸。船舶如果想長距離航行,港口必須為其配備電池充電器,因此,仍亟待解決技術和基礎設施方面面臨的挑戰。
來源:中國網,2021-11-23
世界最大!日本對外公開新型海上風力發電設施安裝作業船
11月23日,日本廣島縣吳市向媒體公開了世界最大規模的海上風力發電設施安裝作業船。該船長142米,寬50米,主要用於安裝地基固定在海底的風力發電設施。其特點是配備有發動機,作業船可憑藉自身動力航行。據悉,該作業船由日本建築公司「清水建設」委託一家位於廣島縣吳市的造船廠建造。該船的建造費用約為500億日元,預計明年10月完工。另外,船上計劃搭載一座能吊起2500噸重物的起重機,可安裝大型風力發電設備。目前,日本國內的海上風力發電還未實現實用化。而就在此前,日本政府將風力發電定位為未來的主要電力來源之一,計劃在2040年之前將海上風力發電量提升到3000萬至4500萬千瓦,相當於30座以上大型火力發電站的發電能力。清水建設工程事業本部長白枝哲次指出,日本的海上風力發電才剛剛開始,希望能成功建設真正的海上風力發電站,為紮根並擴大國內市場做出貢獻。
來源:人民網,2021-11-24
首次南極命名!Lindblad第二艘極地探險郵船首航
美國探險郵輪公司Lindblad Expeditions第二艘極地探險郵船「National Geographic Resolution」號開啟南極首航,成為第一艘在南極冰面舉行命名儀式的船舶。「National Geographic Resolution」號是挪威造船集團Ulstein為Lindblad設計、建造的第二艘極地探險郵船,在今年9月交付。首制船「National Geographic Endurance」號已經在去年2月交付,同樣在南極首航。Lindblad與美國《國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雜誌合作制定海洋探險計劃,在世界各地促進保護和可持續旅遊。這兩艘船被譽為世界上最先進的極地探險郵船,符合EPA Tier 4/ IMO Tier III排放要求,具備DNV PC5 Category A的冰區加強符號, 能夠終年航行在冰區覆蓋海域,是所有極地探險郵船中等級最高的。新船配備Ulstein專利船首X-BOW,不僅在外觀上獨樹一幟,也可以提升在在惡劣海況下的適航性和燃油經濟性。該系列船採用Ulstein極地探險郵船CX104設計,船長124.4米,可以容納126名乘客。69間房艙裡陽臺房的比例高達75%,主餐廳安裝270°全景玻璃窗,為乘客們提供了零距離的觀光體驗。室內活動空間還包括全景落地窗的瑜伽房、科學講堂、桑拿室、健身房、以及無邊浴池;同時,船上攜帶皮划艇、滑雪板、潛水服、水下觀測器等工具供乘客進行船外探險。
來源:海事服務網,2021-11-26
歐洲船東將訂造全球首艘大型二氧化碳運輸船
丹麥航運公司Dan-Unity CO2計劃訂造全球首艘大型二氧化碳運輸船。據Dan-Unity CO2介紹,新船設計來自TGE Marine,容量分別為12500立方米和22000立方米,能夠確保二氧化碳的安全運輸。目前,這種新設計已經獲得了美國船級社(ABS)的原則性批准,這意味著該公司將選擇合適的船廠著手建造。Dan-Unity CO2的二氧化碳運輸船將採用專門設計,不能與任何其他行業相兼容,因此啟動新造船項目需要較長期的合同承諾。預計建造一艘二氧化碳運輸船所需要的時間約為27-28個月。Dan-Unity CO2將使用專門設計低碳燃料船舶運輸二氧化碳,運輸產生的碳排放僅為將要處理的二氧化碳的3-6%。
來源:國際船舶網,2021-11-25
美國蒙特利海灣研究所新型研究船將裝備MacGregor設備
近日,Cargotec公司旗下的MacGregor公司表示,該公司獲得為美國蒙特利海灣研究所(MBARI)擁有的新型海洋研究船大衛·帕卡德(David Packard)提供一套設備下水操作處理系統的訂單。David Packard由海事結構公司Glosten設計,目前正在西班牙維戈的Freire造船廠建造。該訂單被定購後將排入CARGOTEC第三季度2021訂單,計劃船隻在2023年年中交付。DavidPackard號將取代Western Flyer號,並繼續研究蒙特利灣及其以外海域的深處。David Packard長50米(164英尺),寬12.8米(42英尺),吃水深度為3.7米(12英尺)。MacGregor將交付一個牽引絞車系統和橋式起重機,該系統將構成遠程操作水下航行器(ROV)發射和回收系統(LARS),一個安裝在甲板上的吊柱和絞車,該吊柱和絞車將構成傳導性、溫度和深度(CTD)LARS,一個船尾A字架,以及一臺帶有集成自動無人航行器(AUV)對接接口的主起重機。LARS系統將包括集成控制系統,該系統將在絞車和裝卸系統之間提供平穩的操作,絞車上的主動升沉補償(AHC)將允許在較惡劣海況下操作。
來源:船海裝備網,2021-11-23
麥基嘉為美國高科技海洋科考船提供集成舷外系統
Cargotec旗下麥基嘉公司(MacGregor)將交付一整套先進的舷外系統,用於一艘美國新造的海洋研究船「David Packard」號。據悉,新船船東美國蒙特雷灣水族館研究所(MBARI)是一家私有非盈利的海洋研究中心,由David Packard於1987年在美國成立,其使命是推進海洋科學和技術,以了解不斷變化的海洋。此次的「David Packard」號由船舶設計公司Glosten設計,長50米(164英尺),型寬12.8米(42英尺),吃水3.7米(12英尺),目前正在西班牙Freire船廠建造,計劃將於2023年中期交付,交付後的「David Packard」號將替換目前在運營的「Western Flyer」號,將繼續研究Monterey灣及其附件的水深。
來源:國際船舶網,2021-11-29
美國能源部支持先進核技術的開發
【據英國國際核工程網站2021年11月22日報導】美國能源部(DOE)已撥款850萬美元,幫助部分有前途的先進核技術研究實現商業化,以支持未來在島嶼上部署先進反應堆或進行海事應用。這筆資金支持了五個行業主導項目,包括開發最新建模和模擬工具、選址分析和其他研究活動。美國自2017年以來已在先進核技術上投資超過2.15億美元。能源部一位負責人表示,先進反應堆將徹底改變反應堆的設計、建造和運行方式。此次資助的項目包括:1、波多黎各小型模塊堆和微堆的場址適宜性研究;2、支持熔鹽反應堆申請許可的廢氣建模和不確定性傳播研究;3、推進先進核反應堆技術的海上商業示範項目;4、推進核燃料數位化,加速燃料鑑定的碳化矽包殼的建模和仿真研究;5、用於表徵先進沸水堆源項的先進建模和仿真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