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給加拿大寄了200個口罩

2020-12-27 今西安

文|楚狂人

最近國內新冠疫情度過「至暗時刻」,基本緩解,按照非典時的經驗,剩下只是時間問題。然而境外歐美各國卻是哀鴻遍地,如火如荼。

讓人在慶幸之餘,多了許多擔心。

我主要擔心的是加拿大的疫情,因為那裡有我的不少親人。

剛開始還行,微信語音電話裡,除過問候以外,基本不提新冠疫情,更多的是給兩個姐姐報平安——我們在西安,一切都好,除過不能出門以外,請他們不要擔心。要不要寄回來些口罩?不需要,還行吧,而且國內快遞也不通……

慢慢國內的事不討論了,說的更多的是歐美疫情,但是還行。

3月12日,消息傳出:加拿大總理夫人3月7日到英國倫敦參加12000人大會後感覺不適,隨之直接確診感染。成為178例確診中的第66名。

隨後,加拿大國會停擺,多倫多大學、滑大、麥大、西大紛紛宣布關校。

我終於坐不住了,趕緊打電話問情況,他們還是說「這邊不太要緊」,按姐姐的說法「老外心大,大大咧咧啥不在乎」。

我有點著急了:

「老外不知道害怕,那是他們沒經過非典,也不知道新冠有多麼兇,咱可不能拿命碰運氣,給我地址,我先給你們寄點口罩」。

1

口罩這幾天並不好買,兄嫂和我搜羅了一些,一次性醫用口罩有4塊一片,也有3塊多一片的,買了200個,再加上一些N95,找了家海運公司外寄,先試試吧。

妻子還要張羅買防護服、護目鏡等等,但又想到西安最兇的時候,咱也沒用,顯然暫時用不著於是作罷。

之所以先寄200個,主要是想試探一下看能不能按對方所承諾的送到,郵路通暢否。順豐快遞上門收貨,先寄到廣州,再打包稱重付費出關。

女兒笑我小題大做,人家那邊疫情比國內還小,我笑笑沒說什麼。她們都是獨生子女,很少能深刻體會到手足之情。

對我來說,自小多承兄姊照顧,上學成家就業工作,一人有事全家幫忙,只唯恐自己做的不夠多,哪裡有嫌多餘的道理。

只要能解決問題,求其心安,小題大做也是好的。

全球化體現在我家,就是家裡在海外求學定居的人比國內還多。

自母親故後,開枝散葉,三個外甥先後去了加拿大和紐西蘭,緊接著兩個姐姐也去往加國看護孫輩。連同孫輩在內,國內8人,國外倒有11人。

那年過年,大家去看望同輩最大的大哥,他笑言:你家現在都跑出去了,要是再來一次文化 革命,你看咋了呀?光是個海外關係,就不得了的了不得!

大家先是悚然而驚,然後都笑了。

儘管相距千裡萬裡,中國人就是這樣,沒事就在微信裡聊天問安,有事了出錢出力守望相助。

親人就是親人,血緣和情感決定一切。

2

臘月二十九,照例問安。姐姐突然問我,現在適不適合回國,她的眼睛不適,想回來看看,而且已經買了2月9日的機票。

當時國內武漢疫情剛剛爆發,西安周邊開始布置防控(還沒有隔離一說)。依據非典的經驗,我估計疫情得鬧到4月份,也可能很快控制,回來看眼睛問題似乎不大,就是擔心一旦疫情擴散,加拿大可能對中國航班限制,出不去影響帶孩子。

在加拿大還是安全點,人家都是躲新冠疫情,哪有回來找疫情的?

又想到,姐姐已經兩年多在外,實在是想回來了。就說,實在想回來2月9日回來就是,進山砍柴過河脫鞋,到時候再說。

沒想到,當夜武漢宣布史無前例的「封城」,我趕緊給姐姐發語音「千萬別回來了,事情鬧大了」。

誰知兩個月後,新冠疫情卻「追」到了加拿大找上門去,姐姐苦笑說:「一頭蹬脫了,一頭抹脫了,到頭來還是沒躲過,不過,應該不要緊吧」。

我聽得出姐姐的緊張,主要是擔心孩子和兩個孫子。趕緊給她介紹國內的防控經驗「勤洗手,少出門,多通風」之類。

勤洗手倒好辦;少出門,那邊現在還是冰天雪地問題也不大;唯獨多通風難點:零下20多度窗子都被凍死了,我建議可以用開水澆,反正多通風沒壞處。

防疫物資呢?一個外甥在超市工作,接觸多,姐姐很擔心,但也沒辦法。超市裡的口罩早沒了,洗手液也要限購,老外最愛搶購衛生紙,讓中國人好笑。

最讓人難解的是,他們都不愛戴口罩,覺得那是病人才戴的東西,個個都覺得自己生活健康身體好,個人自由和生活質量最重要……

還有就是對國家衛生醫療體系有信心,發達國家嘛,什麼都是一流的。

說到衛生福利體系,和孩子們不同,姐姐大有怨言:

什麼時候看病都要預約,急診也要排隊兩三個小時,而且不給開藥,孩子明明發燒多日,總是一句話「回去多喝點水」……

我只好笑笑,國情不同、價值觀不同吧。

3

另一個外甥在一家公司做人力資源主管。

公司有七八千人,近期也開始安排居家辦公,老外愛旅遊,她這幾天的主要工作就是給八九十個正在美國旅遊的員工打電話,問情況要求居家,沒要緊事最好不要來辦公室。

「不過加拿大人實在看得開,該聚會聚會,該出遊出遊,生活一切照舊,而且不是只有幾十例確診嗎?一個大感冒而已,沒必要怎麼樣。」

最近,美國已經3000多例確診,連總統川普也做了檢測,兩國離得太近,再加上總理夫人也被確診,加拿大人才開始有點緊張了。

與此同時,全球的大麻煩來了。

中國以外病例後來居上,超過國內。義大利已經確診2.5萬,西班牙也「淪陷」封城,法國德國病例也超過5000,110多個國家和地區都緊張起來了。

不過各國緊張程度不同。

比如瑞典乾脆宣布「四不主義」(不檢測、不發布數據、不隔離、不收治之類),丹麥宣布「強制戴口罩侵犯人權」,被一些國人憤怒指責為「不負責任、對病毒投降、只要自由不要人性」等等。

除過經濟方面的考慮,憤怒者可能忘了北歐國家的政治傳統——個人自由至上。維京人的圓桌民主,加上對「小政府大社會」的信仰(迷信),讓他們對任何政府濫權的可能保持高度警惕。疫情肯定遲早會過去,但政府得到授權,可能強制壓縮個人自由,卻是死活要不得。

當然也有對高福利國家醫療衛生系統的信心吧。

一些國人覺得既然中國抗疫如此有效,你不學習照搬、不抄作業,不搞全國動員,簡直是腦子有病不可理喻,聽任病毒肆虐,對國民生命不負責任。

過猶不及——這種指責可能是哭錯了墳頭。

一則中國式動員他們實在學不來;

二則人家有自己的政治傳統和根深蒂固的價值觀(個人主義),甚至生命觀(宗教);

三,人家相信最好每個人都可以對自己負責,而不需要事事都要政府來負責。

和中國相比,到底哪個更好?暫時還真不好下結論。

按照法國存在主義哲學家薩特的觀點,根本沒有人性之說,有的只是一個個孤零零的個體面對無限可能性,人的存在只是(也只能)由自己的選擇決定;只有人能夠決定自己的命運,你任何時候都有做選擇的權利,並承擔自己選擇的一切後果;你當下的一切現實狀態,就是過去自我選擇的結果。

讓-保羅·薩特(Jean-Paul Sartre,1905年—1980年)

在這個意義上,所謂自由就是選擇。你願意有選擇還是可以接受強制,都無可厚非,承擔後果罷了。

說到封城,義大利西班牙等國相繼實施。

倒是和中國前陣子有點像。中國人在方艙醫院跳廣場舞,在自家旅遊舞獅,西班牙人也在家裡練遊泳、鬥牛,義大利則在陽臺唱歌、搞音樂會。

面對無聊,大家倒是高度一致。

4

這幾天很多華裔或者留學生都在考慮是否回國。因為所在國的防疫「佛系」(或不作為?)讓見多識廣的中國人大為緊張。

在我看來,中國人不是說「怕死」,而是怕死的不值、不明不白,你跟一個病毒較什麼勁兒?

它既不聽道理,也不管意識形態,更不在意貧富,也不吃嚇唬或欺哄(武漢曾有宣布,哪個區再有新發病例,區長追責),反正你不嚴控,它就使勁傳播,你小看也好重視也好,那是你們人類的事,跟它無關。

要不要回國?這是一個問題。

一位好友就遇到這個問題:

好糾結啊,國內一堆事要處理,可回還是不回,遭遇嚴重的道德考量:我在疫情披露前去國外探親,結果不久國內疫情爆發,返程航班取消,回程一拖再拖;如今疫情平穩打算回家,但看到朋友圈、自媒體、國內輿論對境外回國國人的評論,尤其那些深惡痛絕的言語,嚇得我又不敢輕舉妄動了,生怕給家鄉人民添亂添堵。那些刻意隱瞞、掩蓋實情給防疫帶來重大隱患的回國人士,確實自私自利自作自受,但絕大部分正常回國的中國人,包括上百萬留學海外的學生、旅遊者、探親者、駐外工作者,相信還是有起碼的行事準則底線。「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境外的中國人只是在不同的時間,因為追求各自不同的夢想,恰巧待在了不同的地方,如果不是早期有關方面的瞞報,如果不是當初有關部門遲滯,如果不是……國人又何以遭此國難大劫?中國人的世界又何以被撕扯得如此凌亂?

請不要歧視少數人,就像湖北人在大難之際曾遭遇各地的冷眼驅逐,希望風平浪靜後那些歧視的袞袞諸公們,能向湖北人說聲抱歉;

請不要歧視少數人,就像今天世界各地的中國人蜂擁而至返回祖國,卻被很多國人罵得如過街老鼠,難道這個國裡的家,不是他們內心深處最安全最可依賴的地方嗎?

好糾結啊,第二次買的回國返程票,還會黃了嗎?

其實我太不贊成對最近一些從美國或義大利逃回來的同胞,一味指責。面對奪命疫情,生死關頭,個人的第一選擇是保命活下來——這是求生本能(就像難民,哪裡安全往哪裡跑)。當然他們不應該隱瞞實情,給他人帶來危險,有法律在,追究責任就是了。

中國這些年至少有數千萬華人在海外學習工作定居,我身邊就不下50個家庭孩子在外留學,這些也都是我們的親人。

粗算起來,有各種「海外關係」的中國人估計不下兩三億人。

寰球同此涼熱。

這時候暫時不急著隔岸觀火,也不要忙著幸災樂禍,甚至得意洋洋於比如又有幾國向中國求救之類。

一場疫情暴露出我們多少問題?

如果不能深刻反思進而改進,那前段時間的罪就白受了,3000多亡魂也白死了。

陝西人說,你沒看見自家一溝子屎,還說人家是個屎溝子。

話粗理不粗。

還是先把自己的事情辦好,先把咱國內的公共衛生機制、復工、經濟振興搞好。

順口說一句,如果你在海外也有親屬面臨疫情緊張,我建議也可以考慮寄點口罩。

能起多大作用不好說,但什麼也不做,心裡總是怪怪的。

不管相隔再遠,那也是我們的親人哪!

文章寫就之際,突然有朋友打電話問我口罩如何寄?她的兒子在德國留學,在一個小鎮人比村子還少。據說前幾天還好,這幾天防疫物資徹底買不著了。她著急的不行,要買口罩寄過去。孩子卻說可以打錢,自己在支付寶支付購買,淘寶商家可以直接寄過來。她半信半疑,只好打錢了。

相關焦點

  • 能給國外的親朋好友寄防護用品嗎?口罩可寄,酒精、消毒液不能寄
    現代快報訊 目前,全球多個國家出現新冠肺炎疫情,很多市民想給國外的親朋好友寄送口罩等防護用品,為他們送上一份安心。口罩、消毒液能郵寄嗎?3月16日,現代快報記者從快遞公司和南京海關部門了解到,口罩可以收寄,不過有規定一次限值1000元人民幣或是限寄100個以內。而酒精、消毒液是不可郵寄的。
  • 郵寄口罩到日本:疫情期間如何寄口罩去日本?
    受新冠病毒感染範圍擴大的影響,在日本口罩持續缺貨。近日,日本推出口罩半成品,讓民眾在家自製口罩。可是儘管如此,口罩依然供不應求,目前國內疫情已經有所緩解,作為製造業大國,口罩界一哥,不少人在國內已經可以買得到口罩,並希望通過國際快遞,給親朋好友寄去一份「安康」。如何寄口罩去日本?
  • ...調解員:你想毀了他嗎;一面之緣,日本奶奶給武漢姑娘寄口罩|早安...
    有一個好消息是,張家界的武陵源景區、邵陽的崀山景區都已在昨天恢復對外開放。為了保證遊客的安全,兩個景區對日接待量和人流量都做了限制,比如武陵源景區規定日接待量不能超過去年同期接待量的50%,進去時還都要進行體溫檢測和信息登記。另外,全國醫護人員在今年內都可以免票進入這兩個景區。對非醫護人員,張家界還宣布全市景區開放後2個月時間內,所有景區及景區內交通工具實行門票「買1送1」優惠。
  • 疫情期間口罩寄國外,口罩怎麼寄到義大利?
    肺炎病毒來襲,佩戴口罩是最有效防護手段,不要相信什麼健康人不用戴口罩的話,此次新冠病毒很是狡猾,傳染性極高,防護措施一刻也馬虎不得。隨著疫情形勢不斷嚴峻,口罩等物資的需求持續增長,全球如此。面對義大利疫情的日益嚴重,許多人買不到口罩,不少小夥伴決定從國內郵寄口罩到義大利,那麼接下來,和大家分享的是口罩怎麼寄到義大利。
  • 菜鳥裹裹上線國際寄件:2小時上門,半價發歐美、日韓等20餘國
    ,聯手遞四方推出國際寄件服務,在全國2800多個區縣,使用手機下單,口罩等物資就能方便寄達全球。  據介紹,目前通過菜鳥裹裹APP,選擇「寄國際&港澳臺」下單口罩(非醫用)等防疫用品,特產、服飾、數碼產品等即可寄往20個國家和地區。
  • 澳洲封了,家長呼籲停課未獲批准,媽媽從國內搜羅的口罩不能寄了
    我大女兒的鋼琴師老師Roco也因為各種活動、慶典被取消而損失近五六萬澳元的收入。「全年的活動都被取消了」,一心想著今年換臺新車的他除了抱怨,只能面對現實,「我另一個朋友損失近十萬元,但沒辦法。」「要不要給你寄些口罩?」「要口罩就說一聲」「兩百隻口罩已經寄出了」。持續收到這些來自國內親友的問候,我被深深暖倒。關於囤貨,我家算是後知後覺。由於珀斯相對遠離東岸,氣候也相對炎熱些,之前的確診病例幾乎都為輸入型,所以我對疫情控制一直挺樂觀的,繼續保持周末採購的習慣。
  • 福建全省日產口罩提高至近200萬個、防護服1.3萬件
    發布會上, 福建省工信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陳傳芳通報了口罩、防護服等防控物資生產情況。疫情發生後,口罩、防護服等防控物資需求巨增,全國供應十分緊張。福建省委、省政府在分析省內口罩、防護服產業基礎薄弱,現有產能發揮有極限,供需矛盾尖銳,難以滿足「上班、上工、上學」需求後,立足福建自身,充分調動全省力量,發揚福建企業「敢拼會贏」和工匠精神,發揮企業家聰明才智。一方面大抓現有企業復工復產、達產擴產、滿負荷生產,另一方面利用福建省相關聯產業優勢,迅速推動一批企業轉產和新建一批生產線。
  • 一片都不肯給大陸,蔡英文又慷慨捐1000萬個口罩給其他地區
    (觀察者網訊) 民進黨當局因為口罩政策曾多次引發島內輿論爭議。蔡英文今天(1日)宣稱,臺灣會積極加強與全球各地區的防疫合作,絕不能袖手旁觀,將提供口罩、技術、藥物協助。 她宣布,臺灣將捐1000萬個口罩給美國、歐盟等疫情嚴重地區的醫療人員。其中,給美國200萬片、歐盟國家700萬片、所謂的「邦交國」100萬片。
  • 寄毒信要脅川普退選,加拿大女子:不退我就「親手槍殺」
    綜合外媒報導,52歲的加拿大籍女嫌犯費裡爾(Pascale Cecile Veronique Ferrier)是電腦工程師,原本是法國人,不過在2015年獲得加拿大國籍,擁有加
  • 藏族女歌手阿蘭達瓦卓瑪向四川甘孜公安捐贈7000個口罩
    2月5日,四川甘孜州公安系統奮戰在防疫一線的民輔警們,陸續收到一批愛心口罩。和愛心口罩一起到達的,還有藏族知名女歌手阿蘭·達瓦卓瑪的親切問候。疫情發生後,從老家四川甘孜走出去的阿蘭·達瓦卓瑪時刻關注著家鄉安危。在得知家鄉防疫物資短缺、購買渠道有限的情況後,她通過多方渠道籌措到7000個價值近10萬元的口罩,第一時間寄回甘孜,送達公安系統防疫一線的工作人員手中。
  • 加拿大媽媽用衛生紙當口罩傳染全家!丈夫暴斃家破人亡
    他們是加拿大新冠疫情中的「罹難者」。示意圖一家七口,十多年前移民加國,懷揣著美好的「加拿大夢」。妻子在護理中心工作,丈夫在高校攻讀博士學位。5個孩子,個頂個地可愛懂事。人到中年依然感情甜蜜的夫妻倆,在今年又懷上了他們的第6個孩子。
  • 加拿大批准一款N99口罩!可重複使用30次
    加拿大將生產和銷售一款可再使用、可回收的環保型N99口罩。 據insauga報導,加拿大衛生部已經向Dorma Filtration公司發放了這款口罩的醫學設備牌照。口罩完全在加拿大設計和生產。
  • 挨批後改立場 美國同意3M口罩出口加拿大、拉美
    美國最大口罩生產商3M公司6日宣布,已同美國政府達成協議,獲準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繼續向加拿大和拉丁美洲出口N95級防護口罩。3M公司在一份聲明中說,美國政府和3M公司計劃在接下來的3個月內生產1.6億多隻口罩,支援美國境內醫務人員。
  • 浙江老闆海外收購口罩廠,日產10萬個口罩寄回家鄉
    麗水華僑海外收購口罩廠日產10萬個口罩連日來,新冠肺炎疫情牽動著每一個人的心,面對麗水醫用物資緊缺現狀,麗水市各級僑聯積極宣傳動員僑界群眾捐贈物資,麗水市僑聯海外委員、柬埔寨浙江商會副會長趙普洲就是其中一員。
  • 藏族女歌手阿蘭•達瓦卓瑪向四川甘孜公安捐贈7000個口罩
    2月5日,四川甘孜州公安系統奮戰在防疫一線的民輔警們,陸續收到一批愛心口罩。和愛心口罩一起到達的,還有藏族知名女歌手阿蘭·達瓦卓瑪的親切問候。疫情發生後,從老家四川甘孜走出去的阿蘭·達瓦卓瑪時刻關注著家鄉安危。在得知家鄉防疫物資短缺、購買渠道有限的情況後,她通過多方渠道籌措到7000個價值近10萬元的口罩,第一時間寄回甘孜,送達公安系統防疫一線的工作人員手中。
  • 東北姑娘日本買口罩寄回國;伊朗撤僑小夥演繹模範回國教程
    疫情爆發之初,日本並沒有像現在這樣重視,但是口罩也已經限量購買了。在得知國內情況後,千夏特地從超市買了口罩寄回國內。因為限購的原因,一次只能買兩盒。來來回回幾次之後,千夏裝了滿滿一大箱口罩去快遞店全部寄回國內。「我做的就是星星之火,希望可以給家人們帶來溫暖。」她以捐送的方式把這批口罩送到了國內,老鐵們紛紛對千夏的行為表示讚賞與支持。
  • 臺灣口罩禁令鬆綁 寄海外不限量
    (圖/中時電子報)    臺經濟部門宣布6月1日起,口罩開放內、外銷,恢復自由買賣,民眾除了實名制以外,可以自由採購,今天起陸續可以在藥局或是超商等部分通路買到。同時,口罩也解除出口限制,民眾不需再向公部門申請輸出許可證,也不限數量、次數,收件人、親等以及國籍,直接寄就可。    島內口罩今年1月底徵用、禁止外銷,2月開始採用實名制,臺經濟部門宣布今日起採自由買賣、實名制並行,實名制維持成人14天9片,兒童14天10片,每片5元(新臺幣,下同),若在超商取貨,需加收物流費7元。
  • 兩天籌集8萬隻口罩寄回國內支援武漢!這位定居泰國的南寧人說「只...
    1月25日中午阿嵐朋友圈更新的內容阿嵐是南寧人已經定居泰國清邁今年沒有回國過年在她和朋友的努力下1月26日下午第一批8萬個口罩阿嵐想到,「口罩是最輕的,跨境運輸比較容易」。說做就做,阿嵐聯繫了清邁當地的華人,8位朋友率先響應加入這支「愛心隊伍」。去哪裡買口罩?買什麼樣的口罩?如何運送回國?這些都是迫切需要考慮的問題。對此,阿嵐和朋友們也做了很多功課。他們在群裡商量如何購買安全防病毒的口罩,還制定了「買口罩片區劃分」計劃。
  • 星巴克在加拿大狂關200家店!海底撈卻要來加拿大再開分店?!
    未來兩年,星巴克將陸續關閉在加拿大全國的200家分店。海底撈宣布將在加拿大再開分店。
  • 狂買口罩寄回國的華人們,又緊急買國內口罩捐海外|疫情日記
    晚上,英國華人圈開始全部動員起來,捐資買口罩送給NHS(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就在一個月前,華人出錢把NHS供應商的口罩全部買完了,運回中國,導致英國醫院很多醫生沒有防護物資。(編者註:目前,加拿大和美國的不少華人社團,也緊急動員起來,嘗試從國內調貨買口罩,準備捐給當地的醫院。媒體報導,美國部分醫院已經出現了醫生護士缺乏外科口罩防護的情況,而國內疫情相對穩定下來,口罩的產能也在迅速增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