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高品質精良的路線
「網絡文學精品」,最早是在2008年,由浙江文藝出版社的柳明曄老師提出並設計的一條產品線。柳明曄老師是古代文學專業出身,同時也是網絡文學的愛好者,這種雙重身份使她發現一些優質的網絡文學作品,其精神內核和表達方式上有明清小說的影子。
這一概念的提出,對於當時的網絡文學市場來說,是一個可貴的補充,所以柳明曄老師注意到那些內容優質的網絡文學作品,最早是《迷宮蛛》,然後就是2009年的《後宮·甄嬛傳》。後來,《後宮·甄嬛傳》因為影視的熱播,成為了「宮鬥小說」的爆款,直接掀起了同類型宮鬥題材的一股熱潮。
因為出版社是較早接觸網絡文學的出版機構,在出版《後宮·甄嬛傳》初期,其實是一個從無到有的摸索過程,沒有更多可以借鑑的案例,很多嘗試都是第一次。為了把網絡文學粗製濫造的刻板印象給打破,《後宮·甄嬛傳》從編校到裝幀設計,其實都是走高品質精良的路線,以此來樹立一個高標準的網絡小說出版印象,打造網絡文學精品。
關注作品的精神內核
網絡小說出版的選擇,並不是只考慮它的網絡數據是否光鮮,比如閱讀量、人氣榜之類的,因為數據有注水和造假的風險,所以只是出版考察的一部分,最終還是以故事內容和精神內核為評估標準的。出版社選擇的每一部網絡文學作品,在內容上都經過謹慎評估,探討其在文學性上是否有可取之處。比如最近最新推出的作品《劍來》,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劍來》是網絡文學大神「烽火戲諸侯」的最新長篇仙俠小說,也是「烽火戲諸侯」繼《雪中悍刀行》之後最受期待的作品,目前也還在連載中。這是一部非常典型的男頻作品,主人公陳平安是一個普通的小鎮少年,父母雙亡,家徒四壁,既沒有令人豔羨的富貴祖蔭,更沒有上天恩賜的奇才異能,只有一雙草鞋伴他風雨疾行。然而,他無所畏懼,憑著一股子認真勁兒,頑強堅忍地生存著。小鎮中的其他人物也都貌似平常,低俗,功利,汲汲營營,看不出有什麼令人嚮往的仙俠氣。
作為一部古典仙俠小說,《劍來》的設定卻如此「寫實」,因此作者特別說明:「事實上,等我真正相對系統地進入到古人筆記、志怪、神魔小說描繪的世界後,才發現很有意思的一個現象,那就是『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所以我最初印象中修仙之人必然『仙風道骨』『境界超拔』,是極其片面的。無論是佛典還是道藏,種種典故、爭端、公案,都透著一股人味,甚至有些時候讓你覺得『那一點都不仙氣』,反而市儈得很,只是俗人爭名利、聖人搶氣運(香火)罷了,其中《西遊》《封神》尤其如此。」
「雪中書風骨,劍來正三觀」,作者筆下的仙俠,寫的是人間百態眾生相,它所關心和探求的正是從古到今一以貫之的哲人之思:「人類不是渺小,是悲慘;悲慘在受制於他自己。」這也是《劍來》與中國古典小說的精神一脈相承、薪火相傳的地方,在小說《劍來》中,有著對整個中華傳統文化的認真思考。
網絡小說與影視的聯動
近年來,很多優質的網絡小說被改編成影視,進入大眾視野,但是口碑卻褒貶不一,這就會引起思考:網絡文學作品改編的成功與否到底取決於什麼?影視化對於網絡文學作品本身具有什麼意義?
以小說《瀝川往事》為例,施定柔老師的《瀝川往事·十周年紀念版》,是影視劇《遇見王瀝川》的原著小說,該網絡小說是影視化改編最成功的作品之一,其中溫柔多情的王瀝川形象也深入人心。《瀝川往事》影視化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因為影視劇《遇見王瀝川》的編劇正是原著小說的作者施定柔老師。由原作者擔任編劇改編的影視劇作品,人物特點、故事走向基本不會跑偏,所以受到粉絲和讀者認可的可能性較大。此外,合適的演員和拍攝團隊、小說本身足夠動人,也都是必要條件。
其次,對於網絡文學作者來說,作品通過影視化被更多人看到,對作者的再創作也是一種鼓勵。同時,網絡小說出版與影視化之間也有一種相輔相成的關係,比如出版社在選擇網絡文學作品時,會考慮影視化聯動對作品的推動力。對於已經售出影視版權的網絡文學作品,出版社會認為這是作品的加分項。另外,影視公司在選擇網絡文學作品改編時,有時候會把已出版的作品納入考慮之中,因為他們認為出版的作品,在內容和品質上都經過把關的,會更值得信任。
作者簡介:
張可,2020年浙江青年閱讀節的第6場活動「領讀人」,現任浙江文藝出版社大文藝編輯中心編輯,主要負責網絡文學方向作品,目前已編輯出版作品包括《劍來》《失落世界》《瀝川往事·十周年紀念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