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縣域經濟「新興式」發展:毗鄰粵港澳,融匯大灣區

2020-12-23 手機鳳凰網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鄧雅蔓|深圳報導

改革開放成就廣東。歷經40多年的發展,如今的廣東不僅是中國GDP總量第一強省,更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排頭兵」。

2019年,廣東省GDP首次突破10萬億元大關,成為中國首個GDP突破10萬億元的省份。

不過,廣東的區域經濟發展並不均衡。在廣東經濟版圖中,除了深圳和廣州這兩家早早躋身一線的GDP「領頭羊」,以及GDP剛突破或即將突破萬億元的佛山和東莞,更多在珠三角以外的城市經濟發展並不突出。

以毗鄰珠三角、位於廣東中西部的地級市——雲浮市為例,由於本地產業結構相對單一等因素影響,其經濟總量與廣深佛等珠三角城市相比相差甚遠。

然而,越是這樣的區域,越有著難以預料的可能性。隨著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的實施和落地,毗鄰珠三角區域的「地利紅利」有望被釋放出來。

粵港澳大灣區版圖下,毗鄰縣域經濟有哪些機遇?

雲浮市經濟發展「排頭兵」——新興縣的發展就佐證了這一點。

10月15日,2020年新興縣(深圳)投資推介會在深圳舉行,該會議圍繞當前如何承接產業發展的風口投資新興、如何通過金融資本推動產業發展等話題,邀請多位專家與近200名深圳企業家參與討論。

2019年以來,新興縣吸引了超百億資金及大批優質項目入駐,其「經濟振興指數」在廣東省粵東西北74個縣(市、區)中排名首位。

那麼,它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毗鄰珠三角的縣域經濟未來發展潛力如何?

毗鄰珠三角地區,使得新興縣有了「地利」作為未來發展的基礎。新興縣全域處在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環抱」之中,東、南承佛山、江門,西、北接陽江、肇慶,縣城距廣州130多公裡,距珠海、澳門120多公裡,距深圳、香港200多公裡,是雲浮市乃至廣西區域與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相互連接的「橋頭堡」。

目前,新興縣的地面交通基礎已經搭建起來,其中江羅高速、汕湛高速和高恩高速貫穿新興縣全境,廣州一茂名一南寧鐵路自北向南覆蓋新興縣。隨著粵港澳大灣區交通建設不斷推進,新興縣的交通發展將進一步得到完善。

光是「地利」還不夠。一個地區產業的發展,是其經濟發展最重要的「造血」功能,而產業的發展,又離不開資本的助力。截至目前,已投資新興縣的企業包括溫氏股份、萬洋集團、鳳鋁集團、碧桂園集團等。以廣東(新興)萬洋眾創城項目為例,項目計劃投資42億元,計劃用地1200畝,計劃總建築面積約200萬平方米,預計可容納300家企業入駐,創造25000個就業崗位。

縣域經濟如何實現「新興式」發展

2019年,新興縣實現地方生產總值237.17億元,同比增長6.6%。其中,現代農牧業、先進位造業以及旅遊業成為該地三大支柱型產業。

新興縣的現代農牧業以全國重點農業龍頭企業、中國民營企業100強的廣東溫氏集團為龍頭帶動。全縣擁有省級農業龍頭企業10家、市級農業龍頭企業20家;有全國首個獲批建設的畜禽種業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以及溫氏優質雞產業園、溫氏生豬產業園、新興縣絲苗米產業園等3個省級農業產業園;有已建成獲認定的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9個、加工生產基地3個。全縣農業產業化組織年銷售收入超650億元,縣內養殖業產值已超過農業總產值的70%,接近發達農業國家水平。

新興縣的製造業則充滿了本地特色。作為全國最大的縣級不鏽鋼製品製造基地和出口基地,新興縣不鏽鋼產品九成以上出口外銷,出口量佔廣東同類產品的40%左右,佔全國的18%左右。

從全球來看,新興縣的不鏽鋼產品在歐美市場的佔有率為50%左右,以至於在西歐市場上有著「新興煲」的美譽。

長期的積累,使得新興縣擁有60多家不鏽鋼製造企業以及50多家上下遊配套企業,湧現出凌豐、萬事泰、三A和德納斯等知名本土企業。

第一、二產業之外,新興縣第三產業如旅遊業也逐漸成熟。新興縣擁有六祖故裡旅遊度假區、翔順金水臺溫泉小鎮、天露山旅遊度假區等3個國家4A級旅遊景區。

「目前,新興全年空氣品質優良率98.2%,全域森林覆蓋率達到70.24%,綠意盎然的公園、鳥語花香的花園小區隨處可見。」新興縣縣長袁夥月在推介會上表示,為了促進產業發展,新興縣十分重視營商環境的建設,除了自然環境,教育和醫療也是建設重點。

以教育方面為例,作為全國兩基教育先進縣,新興縣實現了從幼兒園、小學到中學的均衡分布,可就近入學;從醫療方面看,新興縣正在高標準建設新人民醫院和廣東雲浮(新興)中醫藥職業學院,力圖構建起舒適便捷的醫療服務體系。

在政務服務方面,「我們虛心向深圳、佛山、順德、南海等灣區先進地區學習取經,全縣全面推行『一站式審批、零接觸服務』模式,全縣近6000多項權責清單、公共服務全面實現『數字辦』『指尖辦』,實現了行政服務和公共服務事項整體承諾辦理時限比法定時限壓縮80%以上。」袁夥月稱。

廣東溫氏集團在新興縣成立的分公司

新興縣的製造業工廠內部,全自動化生產

西歐市場上知名的「新興煲」。新興縣是國內最大的縣級不鏽鋼製品製造和出口基地

新興縣農民收穫的火龍果。新興縣的農業發展水平接近發達農業國家水平

新興縣茶園和採茶女。

責編:楊百會

(版權屬《中國經濟周刊》雜誌社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摘編、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相關焦點

  • 外媒:粵港澳大灣區將發展成為世界級經濟集群
    國際在線專稿: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全文,引發外媒廣泛關注。這份綱領性文件對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定位、發展目標、空間布局等作了全面規劃。外媒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將發展成為世界級經濟集群。2018年7月11日無人機拍攝的港珠澳大橋。
  • 2019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方向定了!發展規劃明年初正式出臺
    目前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等地區發展呈現出許多新特點,規模經濟效應開始顯現,基礎設施密度和網絡化程度全面提升,創新要素快速集聚,新的主導產業快速發展:1、要推動這些地區成為引領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源。2、要增強中心城市輻射帶動力,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助推力。3、要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實施長江生態環境系統性保護修復,努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 香港成立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辦公室
    香港特區政府政制及內地事務局10月23日宣布,正式成立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辦公室,以加強推動和協調特區政府有關大灣區建設的工作。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專員由袁民忠出任。  發言人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辦公室是特區政府與中央、省市當局,以及澳門特區政府的主要聯繫單位。
  •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廣州智庫論壇舉行 鄭永年:內循環並不是「內捲化」
    「廣州應該與深圳雙城聯動,引領大灣區建設。」鄭永年認為,中國正從數量型經濟發展階段走向質量型經濟發展階段,勞動力、土地等成本都已經提高,粵港澳大灣區的各個城市也不能光憑政策優惠來吸引人才,而是要制定統一的規則。「這也是中國走進世界體系之中最重要的一環,只有制定規則,才能擁有話語權。」他說。
  • 廣東電網茂名供電局:舉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主題黨課
    茂名網訊 5月15日,南方電網廣東茂名供電局舉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主題黨課,邀請茂名市宣講團成員陳文欽同志主講。本次黨課採取現場宣講+視頻自學的形式開展,務求將《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及配套文件精神和內容傳達到每一位黨員幹部。
  • 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合作發展論壇在廣州舉行
    並設置了粵港澳大灣區青少年交流機制、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志願服務發展、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公益直播發展三個分論壇,就關係灣區青年成長發展的重要問題展開了深入探討。廣州青年公益直播研究院掛牌成立開幕式上,「廣州青年公益直播研究院」正式掛牌成立。
  • 中國城市格局再洗牌:粵港澳大灣區PK杭州灣新區大灣區
    6月20日,首屆粵港澳大灣區論壇在香港登場。此次論壇由中國市值最大的企業騰訊承辦,匯集了粵港澳三地的政商名流,風頭強勁。自3月《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粵港澳大灣區」概念之後,「粵港澳灣區」一直是中國區域經濟的一大熱詞,更有論者指,「粵港澳大灣區」和「雄安新區」是「一南一北、一北院一南院」。
  • 文明史視野下的粵港澳大灣區
    一、國家戰略下的粵港澳大灣區及其對於美國灣區的超越  粵港澳大灣區的正式提出,是在香港回歸20周年之際,2017年7月1日《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籤署;2019年2月18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這一大灣區發展的基礎性文件正式發布;2019年8月,《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發布;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之際,2020年
  • 各地政協全會共謀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之策
    本報記者;羅韋;林儀;宋嘯峰;王惠兵;肖亮升2020-05-12期11版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既是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新嘗試,也是推動「一國兩制」事業發展的新實踐。———《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
  • 馬志達:厚植愛國主義精神,共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
    那是因為,在這20年裡,澳門在社會、經濟、民生方面都有很大的進步,在『一國兩制』方針下,澳門人過得一天比一天幸福。」廣東政協委員、澳門中華總商會青年委員會主任馬志達在廣東省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第二場委員通道上這樣說。「『一國兩制』在澳門的成功,關鍵在於澳門人的愛國之心。」馬志達表示,當前是發展粵港澳大灣區的最好時機,唯有厚植愛國主義精神,才能共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
  • 早安,地球村丨在深圳舉行的這場面向粵港澳大灣區的推介會上,劉奇...
    劉奇指出,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國家發展全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國家戰略。我們始終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加快建設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主動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特別是全力支持贛州打造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打造內陸雙向開放新高地,助力推動全省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 開創融合新格局——《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推出一周年
    新華社香港2月18日電(記者蘇曉 朱宇軒)2019年2月18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基礎性文件——《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下稱「規劃綱要」)在翹首期盼中正式發布。規劃綱要發布一年來,在大灣區這片面積5.6萬平方公裡、人口約7000萬、經濟總量10萬億元的熱土上,香港、澳門和內地加速融合,開創出一派融合新格局。
  • 粵港澳大灣區教育發展協會與新高教集團達成戰略合作
    2020年12月,粵港澳大灣區教育發展協會與香港上市公司中國新高教集團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粵港澳大灣區教育發展協會是註冊在香港的非盈利性社團組織,由廣東、香港、澳門及內地和海外華人地區關注教育發展、投資、研究的相關機構和專家組成,旨在推動大灣區教育發展與融合,構建大灣區教育生態圈,提升教育公平性和有效性,為中國教育國際化
  •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發布 專家解讀亮點
    央廣網北京2月19日消息(記者王逸群)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中共中央、國務院日前印發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這是指導粵港澳大灣區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合作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共分有十一章,從戰略定位、空間布局等方面作出了總體規劃和定性,並且在科技創新、基礎設施、共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等多個方面進行了規劃。  《規劃綱要》都有哪些亮點內容?大灣區的未來發展是什麼樣子?如何改變你我生活?中國之聲記者採訪相關專家,為大家一一解讀。
  • 博鰲儒商論壇粵港澳大灣區總部揭牌
    黎紅雷教授與周南徵理事長共同揭牌2020年12月17日下午,博鰲儒商論壇粵港澳大灣區總部揭牌儀式,在廣東佛山STM翔藍大廈隆重舉行。博鰲儒商論壇理事長黎紅雷教授、博鰲儒商論壇副理事長兼粵港澳大灣區總部理事長周南徵先生先後致辭,博鰲儒商論壇執行理事長吳顥、常務副理事長鄭長來、名譽副理事長李文良、執行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潘冬暉、執行副理事長陳元芬、副理事長兼執行秘書長禤文義、廣西代表處執行理事長兼秘書長黃曼麗等,以及參加博鰲儒商大灣區論壇暨STM2021年度經營指導會的全國各地企業家代表200多人出席。
  • 境外媒體: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瞄準「國際一流」
    大灣區總面積5.6萬平方公裡,2017年末總人口約7000萬,經濟總量約10萬億元人民幣。綱要期望,粵港澳大灣區發揮輻射引領作用,「構建以粵港澳大灣區為龍頭,以珠江-西江經濟帶為腹地,帶動中南、西南地區發展,輻射東南亞、南亞的重要經濟支撐帶」。粵港澳三地政府將於21日在香港舉行宣講會。
  • 廣州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區域發展核心引擎,六大關鍵詞來了
    通訊員/穗發宣約一個月之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即將迎來正式發布兩周年。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站在「十四五」的新起點上,廣州正揚帆起航,朝著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示範區、共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目標不斷邁進,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
  • 58同城、安居客發布《粵港澳大灣區商業地產報告》:深圳、廣州搜索...
    自《綱要》正式面世以來,粵港澳大灣區無論在經濟發展還是科技創新領域都成為最具創新活力的地區之一,商業地產的發展也迎來了新變化。12月15日,58同城、安居客發布《報告》,報告顯示,大灣區廣東9個城市中,深圳、廣州搜索量佔比最高,辦公需求逐漸往大城市周邊擴散,大灣區內部數據中心仍具長期投資價值。
  • 2020年度粵港澳大灣區工會聯席會議在穗召開
    會議旨在總結近兩年來粵港澳大灣區工會工作,研究謀劃下一階段的工作,為堅決維護「一國兩制」大局,深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保持港澳長期繁榮穩定、增進民生福祉、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作出工會貢獻。會議指出,新形勢下,粵港澳大灣區充滿機遇,前景十分廣闊,大灣區工會工作大有可為,大有作為,把握好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大機遇,更好發揮大灣區各級工會組織作用,團結動員更多職工投身灣區建設大局,共享灣區發展紅利,是未來一個時期粵港澳三地工會的共同課題。
  • 粵港澳合作加快大灣區建設步伐
    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見證《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籤署以來,廣東舉全省之力推動各項工作,攜手港澳推動大灣區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隨著體制機制銜接的逐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進一步暢通,粵港澳三地協同發展進一步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