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程騰、李夏(右)在觀眾見面會上
□楚天都市報記者 戎鈺
絕大多數人都沒想到,今年國慶檔首個「爆款」,居然是動畫電影《姜子牙》。
上映首日票房3.7億元,刷新中國電影市場動畫電影單日票房紀錄;上映後每日票房持續領跑,不到4天便進入「10億元俱樂部」——這個《姜子牙》,和同門「師兄」《哪吒》一樣,一出生便風華正茂。
昨日下午,《姜子牙》導演程騰、李夏來漢宣傳並接受楚天都市報記者專訪。他們感謝觀眾支持包容,談及網友的批評時也坦言,「4年前就已做好心理準備。」
有爭議不見得是壞事
說《姜子牙》是《哪吒》的師兄,源於兩部電影都是由光線彩條屋影業出品,分屬其「中國神話系列」第一、二部。而在《哪吒》上映時,片尾彩蛋裡就包含了《姜子牙》片段,已提前和觀眾「混個臉熟」。
帶著對《哪吒》的信任,觀眾也熱情捧場10月1日上映的《姜子牙》,助其一直領跑今年國慶檔。直至昨日上午,《姜子牙》才被《我和我的家鄉》超越,目前暫居國慶檔票房第二名。
對於《姜子牙》的一路狂飆,導演程騰坦言「完全超出預期」,並注意到網上不乏「畫面確實好看,劇情實在太弱」等評價,網絡評分也遠不如《哪吒》。他表示,「我們4年前選擇這個題材的時候就知道,它肯定不是一個所謂的安全牌。我當時已經想好要迎接這些爭議。實際上,現在支持我們、包容我們的人,比我4年前想像的多多了,我特別感動。」
程騰所謂的「不是安全牌」,是指《姜子牙》的故事立意有些反傳統,不是講述姜子牙如何封神,而是從封神大戰之後說起,講述姜子牙因一時之過被貶下凡,失去神力,活得狼狽不堪,直到10年後「小九」意外出現,才踏上解開心魔的旅途。
程騰和李夏都表示,有爭議對於一部電影來說未必是壞事,「大家可以基於它產生的各種情緒和感受去討論,這也是電影的一種功能。」
舉全國之力並肩作戰
《哪吒》的成功,讓《姜子牙》收穫了更廣闊的觀眾群體,同時也讓它活在其「陰影」下,被觀眾拿來全面對比。
程騰對此的感受是,「作為創作者,首先不要自己去跟它做比較,先想好自己最初做電影的初心是什麼,堅持下來。」他和李夏都認為,中國電影市場最好的狀態應該是百花齊放,「《哪吒》是一個非常成功的產品,它讓很多不看動畫的觀眾也來看動畫了,後面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在中國動畫電影裡添磚加瓦,讓各種各樣的類型都浮現出來。」
有觀眾注意到,《姜子牙》的導演和聯合導演共計4人,且大多有海外工作背景。2016年,程騰從令人豔羨的「大單位」美國夢工廠辭職,並勸說同在美國發展的老友李夏一起回國加入《姜子牙》。
他倆毫不諱言,當時回國做動畫,不管是收入水平還是硬體環境都比不上海外,但他們知道,只有回到中國才能實現用作品傳達中國傳統文化的訴求。
程騰說,做《姜子牙》的這4年裡遇到不少困難,得到的支持也很多,「我覺得中國動畫產業或許欠缺很多東西,但一定不缺精氣神,大家的拼勁是有的,有一種一起創業的感覺。」李夏則感慨道,他從來沒有在全世界任何動畫工業裡看到像《哪吒》《姜子牙》這樣並肩作戰的情況,「你會發現這兩部電影最後的字幕裡有十幾家公司,就是舉全國之力,把這些公司、這些人組合在一起,做出來這樣一部電影。那種和所有人一起並肩作戰的感受還挺神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