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文帝時,寵臣鄧通恩幸無比。
然而,當時著名相士許負,看那鄧通的面相,有縱理文入口,必當窮餓而死。文帝聽說了,大怒說道:「富貴由我!誰能讓鄧通變窮?」於是把四川的銅山賜予鄧通,並且讓鄧通自行鑄錢。
當時,鄧通所鑄之錢,遍布天下,其富貴可想而知。
一天,文帝偶然長了一個瘡,膿血迸流,疼痛難忍。鄧通見了,跪下給文帝用口吸吮,文帝覺得爽快,順口問道:「天下至愛者是何人?」
鄧通答道:「莫如父子。」
恰巧太子進宮探視文帝,文帝也叫他吸吮膿瘡,太子推辭說:「兒臣剛吃了海鮮,恐怕不宜近聖體。」
太子出去後,文帝嘆道:「至愛莫如父子,尚且不肯為我吮瘡,鄧通愛我勝如父子。」從此更加恩寵鄧通。
太子聽說了文帝的話,深恨鄧通吮瘡獻媚之事。
文帝駕崩後,太子即位,是為景帝。
景帝便以鄧通吮瘡獻媚,壞亂錢法治其罪。抄沒鄧通的家產,把他關在獄中,不給他吃飯,鄧通果然餓死。
後,景帝的時候,丞相周亞夫也有縱理文在口。景帝忌他威名,尋他的罪過,下在廷尉獄中。周亞夫心中怨恨,絕食而死。
這兩個人曾經極其富貴,可犯了餓死之相,果然不得善終。
雖然如此,可是面相不如心相,有很多上等貴相的人,做下「虧心事」,損了陰德,反而不得好結果。
也有犯著惡相的,卻因心地端正,積了陰功,因禍得福。
所以說:要想好命,保持好心是最重要的!
唐朝的裴度,少年時,就貧落不堪。有人相他的面相,說他縱理紋入口,後當餓死。
一次他遊香山寺,於井亭的欄杆上拾得三條寶帶。
裴度心想:「這肯定是有人遺忘在這裡的,我命中應該餓死,豈能有此命運得到這些寶物,再說也不可貪婪別人的東西,壞了心地。」
於是就坐在那裡等。
不一會,一個年輕的婦人,啼哭而來。說道:「老父被人誣陷,關在獄中,借了三條寶帶,要去贖罪。特來寺中燒香,祈求神靈庇佑,沒想到遺忘在此。如有人拾取,可憐我成全老父的性命。」
裴度,於是將三條寶帶奉還。
他日,裴度又遇那相士。相士審視良久大驚道:「足下骨法全改,非昔日餓莩之相,難道做了什麼陰德之事嗎?」
裴度推辭說沒有。相士說:「你好好想想,必定有救人性命之事。」裴度便把還寶帶一事說了。相士又說:「此乃大陰功,他日富貴雙全,現在可提前祝賀你了。」
後來裴度果然進士及第,位至宰相,壽到耄耋之年。
接下來繼續說裴度。
唐憲宗皇帝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裴度率兵平定了淮西吳元濟的叛亂,因文治武功,入朝為相,敕封「晉國公」。這時候唐憲宗見內外皆安,便大興土木,求長生不老之法。
裴度屢次進諫,憲宗不聽。這時又有佞臣皇甫瑼、程異投其所好,與裴度同為同平章事。裴度羞與他們為伍,上表請求「退休」,憲宗不允,反說裴度有「朋黨」之嫌,漸漸有了猜忌之心。
裴度也感覺自己的功名太盛,於是基本不參與朝政,終日縱情「酒色」,以求自保。
本來這是一種自保之法,奈何他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他到沒什麼,不過下面的人可抓住這個機會投其所好,爭相尋覓歌女舞女求得這個老宰相的歡心。
話說在晉州萬泉縣,有一個叫唐璧的,初任括州龍宗縣尉,後又任越州會會稽丞。與同鄉黃太學的女兒小娥定下婚約。因小娥年齡小,待字閨中。等長大到了年齡,唐璧又在南方任職,因此耽誤了婚事。
小娥年齡二九,生的臉似堆花,體如琢玉,又通於音律,凡是蕭管琵琶一類的樂器無所不通。
晉州刺史,為了巴結應和裴度,要在所屬的地方選取美貌歌姬進奉。已經有了五個人,還缺少一個出色領班的。他聽說黃小娥之美名,可是礙於是太學之女,不可造次,乃出錢三十萬,囑託萬泉縣令來辦這件事。
縣令又想奉承刺史,派人到黃太學家裡說此事。黃太學回絕道:「已經受聘待嫁。」縣令再三強求,黃太學只是不答應。到了清明,黃太學一家子去掃墓,獨留小娥在家。
縣令打聽清楚,親自帶人到了黃家,留下三十萬錢,把小娥強行帶走,接著派兩個穩婆相伴,立刻給晉州刺史送去。
黃太學回家,聽說女兒被縣令帶走,急忙趕到縣裡,已知送去州裡。再到晉州,哀求刺史還給女兒。
刺史說:「你女兒才色過人,到了相府必然受寵,不比給他人做妻子好多了!況且受聘了我的錢,贈與你的女婿,讓他再另娶,這樣不更好嗎?」
黃太學不願意,刺史大怒說:「人已送走,你想要就去相府要!」
黃太學見事已至此,再多說無益,流著淚回家了。
再說唐璧任滿,本該去吏部交割升遷之事。心想黃小娥今已長成,暫且回家成親後,再去京城。
唐璧回家後第二天前去嶽丈家。黃太學知道是為婚事而來,不等唐璧開口,便將事情的來龍去脈告訴給了唐璧。
唐璧咬牙切齒恨道:「大丈夫浮沉薄宦,連自己的妻子都保護不了,何以為生?」黃太學勸道:「賢婿年輕有為,何患無妻?自有好姻緣就應了吧,我女兒沒有這個福相從。」
唐璧怒氣未消,要到州官、縣令處爭論。黃太學勸道:「人已經去了,再爭還有什麼意思呢?況且礙於裴相,如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這樣於賢婿的前程沒有好處。」
說著將縣令所留三十萬錢抬出,交給唐璧,又說當初的聘禮「碧玉玲瓏」在女兒身上,不能還給你了。
翁婿兩人說到傷心處,不由得痛哭起來。哭了一場,唐璧逕自回家,哪裡肯收這賣身錢。
次日,黃太學又到唐璧家,再三勸說,讓他早去京城聽從安排。唐璧初時不肯,被丈人一連數日強勸,思量在家氣悶,不如去長安看看。
唐璧租船啟程,丈人送行,又使人暗暗將三十萬錢放入舟中吩咐從人道:開船兩日後方可稟知主人,拿到京城也好使用。
唐璧見了這錢,又是感傷一番,吩咐下人說:「此是黃家女兒所換,一文也可動用。」
唐璧到了京城長安,僱人挑了行李,在裴相國府附近找個旅店住了下來,早晚去府前行走,打探小娥的消息。
第二天到吏部報到,交接完畢,只等吏部安排。吃了飯又去相府門前守候。一天最少十幾遍,住了一個多月也沒有進展,只見官吏們進進出出,自己官小位卑,又不敢上前。正是:
侯門一入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
一天,吏部掛榜,唐璧授湖州錄事參軍。唐璧沒奈何只好赴任,僱喚船隻出京,行到潼津地方,遇了一夥強盜。原來是帶著的那三十萬錢著了強人眼目,一路隨來,背地裡通了船家,等待夜靜,一起下手。
也是唐璧命不該絕,他正起來到船頭小解,看見勢不好跳水逃命。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行船又遇頂頭風。
連歷任文簿都丟了。怎麼辦?思來想去還是回京再去吏部衙門投訴,可身無分文盤纏路費,又無可借之處,坐在路旁惱的哭了起來,一直到天明。
喜的是絕處逢生,清晨遇著一個老者,見他哭得可憐,問道:「有什麼事值得大哭?」唐璧把赴任被劫一事訴說一遍,老者說:「原來是一位大人,失敬了。我的家就在不遠處,去我那裡想想辦法吧!」
老者引唐璧到家說道:「老漢姓蘇,兒子叫蘇鳳華,湖州武源縣尉。正是大人屬下。大人往京,老漢願幫你盤纏路費。」急忙備酒飯管待,又取出新衣服給他換了,送了二十兩銀子,充做路費。
唐璧再三稱謝,告別了蘇老漢,再往京師原來的舊店住下。
唐璧到吏部將事情稟告,吏部官道,文簿盡空,難辨真偽。一連五日,也沒補下來。
身邊銀兩又在衙門花銷了。回到店中,只得叫苦,兩眼含淚。
正在這時,只見一個五六十半老年紀的人,頭帶軟翅紗帽,身穿紫褲衫,好像牙官模樣,踱進店來。
見了唐璧,作了揖,對面而坐,問道:「足下何方人士?到此貴幹?」
唐璧聞聽此言又勾起了傷心事,眼淚簌簌下掉。紫衫人見了,問道:「尊意有何不美?」
唐璧把自己的事從頭至尾又說了一遍。紫衣人說:「當朝裴晉公心懷惻隱,肯周旋落難之人。足下何不去求他?」
唐璧聽了,愈加悲泣道:「官人提起裴晉公,更使某心如刀割。」
紫衫人大驚道:「足下何出此言?」
唐璧又把小娥的事說了一遍。
紫衫人問道:「足下當初有何為聘?」唐璧說:「聘物碧玉玲瓏,尚在小娥之處。」紫衫人道:「某即晉公親校,有條件出入內室,我當為足下訪之。」
唐璧道:「侯門一入,無復相見之期。但願官人為我傳一信息,使他知道我心事,死亦瞑目。」
紫衫人道:「明日此時,定有好消息告訴你。」說罷,一拱手,踱出門去。
唐璧輾轉一想,有些懊悔:「那紫衫押牙官,必是晉公親信,倘若剛才那幾句話激怒了晉公,降下罪來,可如何好。」心中心著一晚上沒睡好。
第二天早上到裴府窺望,等了很久,也不見紫衫人,只好回店吃了午飯,又來守候,也不見動靜。眼看天晚,悽悽涼涼的回到店中。
晚上點燈的時候,忽然從外面進來兩個吏裝扮的人,進得店來便問道:「唐璧參軍在哪裡?」唐璧害怕竟躲在一邊,不敢答應。
店主向前問道:「二位何人?」那兩個答道:「我等乃裴府中堂吏,奉令公之命,來請唐參軍到府中講話。」店主人指道:「這位就是。」
唐璧害怕竟要推脫。堂吏道:「令公立等,參軍休得推脫。」說著兩人架著唐璧進得府來。
進的內府,在一小客廳中,令公角巾便服,拱立而待。唐璧慌忙下拜,不敢仰視……
令公道::「今日頗吉,老夫權為主婚,便與足下即刻完婚。另有薄資千貫奉送,聊表贖罪之意。成親之後,便可赴任。」
……
唐璧此時有婚有宦,又有了千貫資金,簡直是從地獄升到了三十三天。
次日,唐璧又到裴府拜謝。裴度預先吩咐門吏辭回,不再相見。
唐璧回到寓所,整理行裝,又買了幾個童僕跟隨,小兩口回到家鄉,見了嶽丈黃太學,一家人歡歡喜喜地過了幾日,夫妻雙雙往湖州赴任。
後來裴度壽過八旬,子孫繁盛,人皆為陰騭所致。有詩云:
無室無官苦莫論,周旋好事賴洪恩。
人能步步存陰德,福祿綿綿及子孫。
【尚思修善學佛 說 】以上故事來自於『三言二拍』中馮夢龍的《喻世明言·裴晉公義還原配》。
「三言二拍」是古來短篇小說的佳作 ,它以中下層老百姓的視角為基點,剖析中國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從人們關心善惡之報的心理入手,挖掘百姓們喜聞樂見的故事情節,以懲惡揚善圓滿的結局,而皆大歡喜。
命運是大家都關心的,都希望自己有一個好的命運,好的福報,但是因為因果法則,很多人就是來受苦受罪的,就是來享福也不究竟,不圓滿,也是有漏的。
雖是這樣,但人生是一個改變命運,解脫生死的必然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不斷修持自己的心行,通過心地的改變來改變命運,進而再一步的提高自己的生命價值。
人生真諦只有靠自己改變心境才行。像是文章開始說的鄧通,富貴時擁有天下財富;周亞夫,權傾朝野,可後來還是導致惡死的命運。而命裡相同的裴度缺通過自己的陰德改變了命運。
我是【尚思修善學佛】,與你探討人生真諦,分享世間美好,歡迎關注、點評、交流,一起學習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