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部電影裡的三位母親,我更不想生孩子了

2021-03-03 鬧萊塢

本文共2800字,睡覺前發呆的時間就看完了~

中國女性有四大不幸:當媽式擇偶、保姆式妻子、喪偶式育兒、守寡式婚姻

10月5日上映的這部電影《找到你》,演盡了女性這些狼狽。

作為生長在單親家庭裡的女孩,由母親獨自撫養長大的我,在看電影之前,從未徹底地意識到單親母親意味著多少壓力和疼痛,直到看到《找到你》,才徹徹底底了解到媽媽一路撫養我成長背負了多少悽苦和壓力。

 

這部電影演繹了三個不同境遇裡的母親,處在三段失敗的婚姻裡,面對各自的難題,與三位丈夫各自博弈,她們的共通之處:她們的痛苦、她們的不幸、她們和周遭所有的鬥爭都是為了做一個大眾眼裡「合格的母親」,不得不說是一部非常成功的「恐生育教育片」了。

影片使用插敘手法,以李捷找孩子為主線,將時間線肢解開,一邊演繹故事發展,一邊以不同人物視角血淋淋、活生生地刻畫出這三位母親各自面對的難題和壓力——

 

(劇透預警,建議觀看後食用,文末有贈票福利,可直接在文末留言對電影的期待和看法,領取福利)

 

第一位母親:全副武裝的職場媽媽李捷(姚晨飾)

李捷代表的是都市的、中產階級的、職場的母親,在職場上,她理性睿智、咄咄逼人、寸步不讓,作為離婚案的男方的律師,駁斥原告朱敏為家庭犧牲一切做全職太太是自己葬送選擇的主動權,看起來冷酷無情,絲毫沒有同理心:

李捷身為職場女性,看起來多了更多選擇和主動權,可在應酬上還是難逃委託人的性騷擾,正是那位原告夫人朱敏的前夫在一審慶功宴上伸出鹹豬手搭在李捷大腿上揩油,李捷仍然巧妙化解,一手端起酒杯,一手自然地拿掉對方手並回敬:

高智商高情商如李捷,沒躲開自己的婚姻以失敗告終,但面對懦弱的媽寶前夫爭奪撫養權時,在這段喪偶式婚姻落下帷幕前,她依然保持了灑脫、要強、冷靜,說道:「孩子我能生也能養,一個女孩的人生本不該被婚姻和愛情定義,她應該更自由」。而自己前夫爭奪撫養權的理由則是:「我媽媽離不開孫女,離婚要孩子和我媽媽談吧……」

男人的懦弱,婆婆的跋扈,讓李捷不敢有一絲的鬆懈,法庭上手段霹靂,酒場上逢場作戲,她用金錢和工作全副武裝自己,麻痺自己,向全世界宣告自己不需要男人的保護也能打理好一切。

可唯在做母親的時候,孩子丟失後,片頭李捷在地下通道找孩子的那個長鏡頭裡,李捷失去了所有體面和理智,滿是血絲的眼睛,紅腫的眼圈,爆裂的嘴唇,粗重的啜泣聲,在臭烘烘的垃圾桶裡不顧形象地翻找著,嘶吼著自己女兒的名字。

甚至在報案時,因為綁匪的威脅,為了女兒的安危,身為一個知法懂法的律師竟然在警察局放棄了筆錄,失去所有判斷力立刻忙不迭把贖金打過去。

本以為她是一個刀槍不入、全副武裝的女人,可成為一個母親後,讓李捷失去所有鎧甲。


第二位母親:付出一切的全職媽媽朱敏(陶欣然飾)

朱敏並非影片的主角,但代表著另外一個群體——全職媽媽,朱敏原本也是大學畢業生,但懷孕後就選擇了辭職,將所有的時間用來撫養孩子。可她的犧牲和付出被視作理所當然,「沒有收入」本是她巨大犧牲的結果,卻在婚姻法中判定她是否有能力獨立撫養孩子時,被當做原罪。

在庭外,她上前質問幫她老公打官司的李捷,顯得既可笑又可憐:"你也是個女人,這些話你怎麼說得出口。"李捷則冷冷地說:"你想多了。碰巧我的委託人,是你的前夫。盡力打贏這場官司,是我的工作,僅此而已。"

朱敏:"為了孩子,我什麼都付出了。"

「為了孩子,一切都付出了。」可正是因為什麼都付出了,連自己的工作都犧牲了,沒有收入來源卻成了法庭上被人握在手裡的把柄。就連懷孕期間因為老公出軌引發的孕期抑鬱症,也成了她的錯,那說明她是個不合格母親,無法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想必朱敏的前夫也曾在說服朱敏做全職太太的時候也和她說過:「我養你一輩子」,那時候的輕信把自己逼到窮途末路。

朱敏最後選擇了自殺,雖然未遂,她的選擇未必反映現實,可她的處境卻在現實中屢見不鮮。

成為一個母親後,讓朱敏失去所有說不的權利。


 第三位母親:一無所有的農村婦女媽媽孫芳(馬伊琍飾)

孫芳是最令我扼腕和嘆息的母親,也是影片中最有張力的一個角色,代表著文化程度不高,處在社會底層的農村婦女們,看到孫芳許久,我才認出來是馬伊琍飾演,頭髮油膩,身材幹癟,著裝土陋。

甚至一開始我都不知道她真的是一位母親,而她深沉的母愛也是用插敘手法在不同人的視角中慢慢展開,開頭我以為她只是一個溫良賢惠會哄孩子的保姆,直到孩子丟失,在小區的監視攝像頭下,我看到了一個誘拐李捷孩子心機叵測的不良婦女,在陪酒女伴的視角裡,馬伊琍又飾演了一個為了金錢賤賣自己尊嚴的墮落婦女,直到在孫芳同鄉的視角裡,才知道,孫芳是另一段可悲婚姻裡的一個母親。


婚禮的第一天,他老公僅僅在鬧洞房的人的起鬨中為了顏面,就當著眾人的面打得她鼻青臉腫。我看電影時和李捷一樣,在聽到第一次家暴發生的時候,就想反問:當初為什麼不離婚呢?似乎孫芳的一切不幸,本不應該發展到如此地步。同為女人,我同情孫芳,卻覺得這樣三從四德的女人簡直可笑。

而孫芳在知道李捷要離婚時問的卻是:是因為他打了你嗎?這句話的潛臺詞就是:既然這個男人沒有打你,那有什麼好離婚的呢?

這個群體的媽媽,對丈夫的要求居然僅僅是:不打女人就可以繼續過了。

孫芳初為人母,生的是女兒,在重男輕女的家庭中,受盡白眼,更加不幸的是,女兒一出生就患有先天性膽道閉鎖,活不過兩歲。丈夫完全不管不顧,她不惜做陪酒女,和嫖客相戀,瘋了一樣到處掙錢、借錢,只為讓女兒活下去。

雨夜裡孫芳為女兒求醫叫車的情節,讓我想起了自己的媽媽,媽媽獨自撫養我長大,我在三歲時還患上了哮喘,雖不是不治之症,但經常因為各種誘因會上氣不接下氣,同樣也是深夜裡犯病,呼吸系統供氧困難,出現呼吸驟停,也是在雨夜裡,在媽媽的呼喊聲意識模糊,有人說馬伊琍在這段情節裡的表演用力過猛,直到今日我仍然記得我清醒後聽到的第一句話,是媽媽扯著哭腔求醫生救救我。

看到珠珠在孫芳「救救我孩子」的哭喊聲中合上雙眼,我在電影院裡淚流不止,這一刻,我才了解到,母親最肆無忌憚的時候,就是愛我的時候。

珠珠死後,孫芳像完全變了一個人,為了補上姘頭張博為了救自己孩子的財務缺口,甚至鼓起勇氣拐賣孩子,在被前夫糾纏侮辱後,開始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反抗:她殺死了前夫。

成為一個母親後,孫芳才得到和命運抗爭的所有勇氣。

可也被逼到絕境,無法繼續反抗下去。


孫芳像極了幾個月前曾經在社交網絡上引起軒然大波的「王鳳雅事件」中的媽媽。

王鳳雅的媽媽,因為沒有任何收入來源,又受教育程度低,只得任由兩歲女兒王鳳雅原本治癒率極高的癌症慢慢惡化,而在聽從他人發起捐款後,又因為不了解「治癒率為百分之五十」的概念,最終放棄治療,用捐款買了食物和玩具,用她理解中的「對女兒好」的方式行事。最後,王鳳雅在病痛中離開了世界,而她自己因為沒有盡到社會默認的一個母親應有的責任,受盡譴責,仿佛母親必須偉大,必須要犧牲自我。

李捷在片尾的獨白很好地概括了母親和子女的關係:「生孩子其實是最自私的,是在用別人的生命完整自己,都說母愛是偉大的,但母愛不過是為自己的行為承擔後果,其實是孩子帶著父母成長,讓父母可以毫無戒備甚至可以付出獻出生命的愛,那是一種自由。」

雖然我仍然恐懼婚姻,恐懼生育,但我在有一天能夠迎來一段優質的婚姻關係和一個新生命的時候,也會像孫芳和李捷一樣,鼓起最大的勇氣,和他說:「媽媽愛你,要把世界上最好最好的都給你。」

我們沒有歐美女性職場的平權保護,也沒有澳洲單親媽媽優厚的社會福利待遇,但至少,中國女性可以擁有彼此,我們可以對彼此互相理解,努力為彼此的權利吶喊,或者最簡單的,僅僅是去看一下這部電影。

為此,鬧球腎為看到本文的女性同胞準備了5張電影票,關注帳號並留言,得贊最高的前五位將得到找到你全國電影通兌券一張,活動截止到10月13日中午12:00,希望看完《找到你》後的你們,都能找到自己。

相關焦點

  • 生育率很重要,但我還是不想生孩子
    這些「興趣班」不只消耗家長時間精力,而且一個比一個貴,乃至於在全國養娃成本最高的10座城市裡,北上廣深均在200萬元以上,第十位的長春也要121.5萬元,而當地平均薪酬還不到7000元。難怪會有人說,「養大一個娃,就要消滅一個百萬富翁」。
  • 我不想結婚,只想生孩子,怎麼就丟臉了?
    婚姻是人世的一項工作,在流水的時光裡,用柴米油鹽點燃幾十年的人間煙火,年年月月,講究的是兩個人同舟共濟、精誠合作。我們為什麼要結婚,結婚是為了什麼,這個問題一直讓我無法找到答案。我曾經問過母親這個問題,母親的回答則讓我很意外,她表示大家都結婚了,如果自己如果不結婚就會成為鄰居的笑話。的確,曾經看到鄰居的兒子28歲還未結婚也會感到好奇,為什麼他年紀這麼大了還不結婚,是不是有什麼問題?
  • 電影《囧媽》破天荒播出後,我看到大多數母親的「囧」境
    這部電影和之前「囧」系列電影的風味略有相似,融合搞笑的成分令觀眾們開懷大笑。雖不如《人在囧途》《泰囧》和《港囧》蘊含著更多的喜劇成分,但《囧媽》裡卻看得見徐崢滿滿的誠意。透過徐崢飾演的徐伊萬,和妻子張璐(袁泉 飾)、母親盧小花(黃梅英 飾)之間的相處關係,觀眾們看到婚姻和母子關係裡存在的諸多矛盾。
  • 俞敏洪:女人不生孩子是不完整的。這句話居然出這部電影的女寡婦
    最近俞敏洪老師的一句話,「女人不生孩子是不完整的」,風靡全網。俞敏洪老師應該看過印度電影《炙熱》。要不然怎麼會說出守寡的女主角一樣的話來。女人的完整人生真的是靠生育來標榜嗎?生孩子是女人幸福生活的指標嗎?
  • 你為什麼不想生孩子?
    最近的熱搜則是「專家建議放開三胎」。前幾天又看到新聞說,「全面二孩效應消失」。一個一個話題都在提醒我們,生育率過低的問題並不遙遠,事實上迫在眉睫。幾天前,民政部部長李紀恆就撰文表示:「總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線,人口發展進入關鍵轉折期。」
  • 豆瓣9.1分,看完這部日劇我不敢生孩子了
    這部在豆瓣上評分高達9.1分的日劇其實剛開播不久,就引發了國內社交網絡上不小的討論量,或許大家看到其他地方有推薦過了,部屋君終於在全程壓抑著看完後,也給大家說說這部劇。柴崎幸飾演的女主角山咲裡沙子是一名有著三歲寶寶的家庭主婦。
  • 《一個母親的復仇》這部電影中,母親的3次轉變,你看懂了哪個?
    今天小編跟大家介紹一部電影,這部叫《一個母親的復仇》,這部電影是以母愛為基礎,劇情是一位母親為自己被輪姦的女兒報仇的故事。在報仇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位母親,對待自己的女兒,雖然不是親生的,但是那種敢為自己的女兒去做一切的勇敢行為,實在是令人觸目。
  • 豆瓣9.1,奧斯卡提名的這部電影,我看到了為人父母最大的惡
    在微博上看到一個熱搜:一名敘利亞父親教自己的3歲的女兒用笑聲「對抗」炸彈。很多網友瞬間淚崩,紛紛評論說聯想起了「美麗人生」。但糰子卻想到了另外一部催淚電影:《何以為家》。他們是我的孩子,我人生的寶藏,除了我自己,沒有人資格評斷我。」這位母親說的痛哭流涕,連法庭都因此寂靜了幾分。而眼淚之下,糰子只看到了她對生命的褻瀆。孩子對於他們而言,只是性的偶然結果。他們像母雞下蛋一樣,一個接一個地生。因為他們從來沒有思考過,一個生命存在的意義。
  • 豆瓣9.1,奧斯卡提名的這部電影,我看到了為人父母最大的惡
    那麼這部電影究竟講了什麼故事呢?故事的情節脈絡其實很簡單:在黎巴嫩的少年監獄中,有一個故意傷人的少年,名叫贊恩。有一天,他突然對自己的父母提出控告,而原因卻是:他的父母生下了他。但是他的毒品被街頭混混搶了,辛辛苦苦攢的錢也被房東鎖在了破敗的棚房裡。
  • 電影《囧媽》|我只看到油膩的徐崢,沒看到誠意
    首先,要感謝字節跳動花6.3 億的價格,向以徐崢為大股東的歡喜傳媒買下《囧媽》,請全國觀眾免費觀看,這部電影陪我度過無聊的大年初五。其次,我想說,幸虧免費,這部電影若花錢去看的話,個人感覺有點不值,因為看完後,沒有引發我思考,沒有教會我如何面對的年逾古稀的代溝
  • 《神秘巨星》裡,我看到了一個母親的軟肋
    不過,這當然不是一部簡單的勵志電影,還有一條更波瀾壯闊的故事線,把印度社會對女性的壓制以及女人逐漸甦醒的反抗意識,展現的更加明顯。這就是女孩的母親。電影之所以叫《神秘巨星》,在哥看來,所謂的巨星,更是指這位媽媽。
  • 這種真人版電影,我再也不想看到
    但電影背後,那些每天都在上演的「真實事件」,我們真的看到了嗎?看到之後,我們又該怎樣面對?《小委託人》어린 의뢰인」「我殺了我唯一的弟弟。」「我沒有錯,因為我是唯一的母親。」誰正確?誰是兇手?誰有錯?韓國電影,又一次像手術刀般切開社會議題,積血從各個方向滲出。
  • 不想結婚怎麼了?不想生孩子有錯嗎?|來自女人的質問
    今天看到一個網友的問題:不想結婚怎麼了?不想生孩子有錯嗎?她說男人根本不懂得女人生孩子的艱辛,大部分男人都覺得女人生孩子好像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情。產後抑鬱,產後帶孩子,產後工作再忙還會回家做家務。憑什麼大部分男人覺得自己超厲害,自己工作很累,回家一動不動,憑什么女人生孩子帶孩子變得理所當然。我的人生不想以這種方式走下去,我覺得與其這樣,不如自己好好的生活。關於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女人不想結婚,我在之前的文章中總結過,想了解的可以關注我,去看看。
  • 年輕人越來越不想生孩子,丁克族的現狀,不生孩子老了後悔嗎?
    眾所周知,中華民族一直是非常注重孝道的民族,相信大家一定聽說過一句話,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中華民族在經歷過各種苦難後還能屹立世界,很大的原因是因為我們擁有很強的繁衍能力,不管是經歷大災大荒,還是經歷異族的屠殺,華夏在人口凋敝後很快就能夠重新繁榮。
  • 這部電影裡,我看到了「上海名媛」同款
    《紐約的一個雨天》裡的一幕。 既然提到了這部電影,清嘉就給大家講講電影的完整劇情。代表作《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小婦人》(2019)。,甜茶不喜歡母親刻意追求文化藝術的作風,但知道了母親的秘密,兩人的關係反而拉近了許多,他更加理解了母親。
  • 「不生孩子」的三對明星夫妻,中有一對竟然答應前妻不生孩子?
    娛樂圈的明星很多都是在單身的時候花很多時間經營自己,所以很多都是晚婚懷孕,或者「不生孩子」。因為事業原因,要這麼早結婚。如果在事業上升期結婚,可能導致事業一落千丈,婚後會面臨掉粉的問題。眾所周知,晚婚晚孕是一件「危險」的事情,因為大齡女性生孩子有一定的風險。而有些明星乾脆「不生孩子」,過著兩個人自由嚮往的世界。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娛樂圈這三對「不生小孩子」的明星夫妻!
  • 結了婚不想生孩子就是思想境界低?這部現代版《娘道》可太雷人了
    ,我是好後媽白燦爛,我是趙太白燦爛,我是好女人白燦爛,我是超級姐姐白燦爛。」爺爺把想要曾孫女寫進了遺囑裡,嶽母教他如何從內部擊破,一唱一和仿佛是美事一樁。更何況白燦爛也曾多次表示自己不想生小孩:「其實有兩種方式可以組成一個家庭,一種是血脈,一種是愛,我覺得愛比血脈高級多了,而且牢固多了。」
  • 這三部電影,讓我真正懂了母親
    大導演姜文就在訪談節目裡,多次提到自己和母親的關係。在訪談節目《十三邀》中,更是直接對著窗外無奈地嘆息:「我跟我媽的關係,怎麼都處不好,但我一直想處好。」也許並非每個母親都是「毒舌」,但是為人子女,當我們陷在這份關係之中時,確實很難看到一個真實的母親。過度的愛,有時卻成了一種羈絆。今天小編整理了三部關於母親的電影,在鏡頭裡,不再是以一個孩子的視角去審視母親,而是在氣韻流動的生活中,瞥見一個並不那麼完美,卻足夠真實的母親。
  • 楊麗萍評論事件:女人,如果你不想生孩子,請在結婚前就告訴我
    古人云: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作為一個自媒體作者,我很高興看到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為自己爭取權利、權益,當我輸出一種思想影響到讀者的時候,我認為自己也有微薄之功。 至少我有提出意見,你可以不認同,就像你不認同我一樣,這是平等的權利,是一種均權。
  • 專家建議開放三胎,評論區留下1000句髒話:生孩子前,從沒人告訴我...
    二胎政策才剛開放幾年,三胎又提上了日程。看看底下的評論,清一色的質疑:  「三次鬼門關一日遊?」  「一胎都不想生,還三胎。」  「堅決不能生三胎,會累死。」  卻從不曾告訴她們: 生孩子,可能是會要命的;養孩子,可能是會崩潰的。  可能連「專家」也沒有意識到,現在的女性,早已越來越不想生孩子了。  01  「神不能無處不在,所以創造了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