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即可關注加拿大頭條▲
加拿大頭條(WeChat ID: canadanews)按:聖誕假期,沒有比在家懶懶地看部劇更開心的了,還能無形中提高口語!
2015年的美劇中有太多驚喜,也有太多敗筆。那些曾經的神劇,有些突然熄滅了光環,比如《真探》第二季,混亂的編劇和無聊的案情,與第一季的高冷驚豔根本不在一個次元;還有一些,用大牌撐門面,也終究無法挽救頹勢,最典型的算是聲勢浩大卻外強中乾的《超感獵殺》。更不要提那些企圖用山寨酷炫科技和低階陰謀論哄騙觀眾的《思想調查員》之流,即便逼格閃閃的AMC也有發揮失常的時候,你們的老公吳彥祖主演的那部《荒原》(Into the Badlands)就是證據。
但是,有一些劇集給人們帶來無盡的驚喜。仔細想想,為什麼你會覺得美劇和英劇永遠比國產電視劇高到不知道哪裡去了。那是因為美劇永遠用各種不堪的故事,表達一個明亮的內核。他們殺人,他們越貨,他們撕逼,他們出軌,他們失落,他們絕望,他們毀滅世界,他們嘲弄總統,但所有這一切最終都指向了對於美好生活,自由,成功和尋找真實自我的追求。而國產電視劇永遠用一個表面上和美的故事反映內裡的腐爛。一家人假模假式地和和氣氣,最後為了老人的一套兩居室大打出手,或者用56集的長度討論「你為什麼還不結婚」之類的扭曲議題。這就是最本質的差別。美劇的男盜女娼都在嘴上,國產劇的都在心裡。
下面推薦的這15部美劇中有的是大家公認的高能,也有些是我敝帚自珍。但是無論如何,一定不會讓你失望。去看吧!
| 《骨肉之軀》 flesh and bone
芭蕾舞團是一個天生的好題材。穿著緊身衣的漂亮姑娘和小夥子們,看起來超凡脫俗,但實際上這群人的後臺比其他任何地方都更加勾心鬥角。這裡到處出沒著帥T和小gay,人們為了成功和成就感窮盡一切努力和手腕。這部美劇到處穿插著香豔又絕望的床戲,而主題卻是你爭我奪的撕逼和獨處時無人見證的傷感。這部香豔又暗黑的劇集的編劇也是《絕命毒師》的編劇之一,功力自不必多說,那些扮演王子和公主的年輕人,有著各自的心機和算計,成功與成本。它走腎又走心,表面的光鮮,背後的汙濁,有時早就融為一體,卻還滲透著高度的悲憫。
| 《冰血暴》第二季 Fargo
今年有幾部老劇新季都出人意料地表現不俗。這就是其中一部。它依舊逼格閃閃,沉穩又邪惡。那些看似無聊的生活下,那些謹小慎微的人們的大腦裡,其實都是即將引爆的炸藥。生活波瀾不驚,內心鬼魅如謎。當所有暴烈都被冰雪掩埋,它內部的反應卻不會因冰凍而衰減。
| 《守望塵世》第二季 The Leftovers
這部劇的編劇膽大妄為到了一種肆無忌憚的地步。絕少有一部劇集敢於在第二季的開頭完全插入一段與劇情毫無關係的橋段,那段旁逸斜出的片段肯定與這部劇中最核心的神秘事件有著某種聯繫,但這樣的處理方式也接近驚世駭俗。更何況,在第二季中,還徹底替換了片頭部分和主題曲——一個五彩斑斕的拼接畫面和歡快得近乎蹦蹦跳跳的音樂。要知道,這部劇的故事沉重、神秘得幾乎無法闡釋。不過,當你熟悉了那段歡快的舞曲,看著彩色照片中一個個成為灰影而消失的人們,就會感到一股更加蝕髓的冰冷。從第一季開始,這部劇就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但總有一天,時間會給它一個公正的裁決。它對於宗教、人性、終極審判、自身拷問以及不可知論的探索,有著難以描摹的野心。
| 《國土安全》第五季 Homeland
作為主流商業劇集的中流砥柱,這部劇在中途其實一度坍塌,好在後來它的水準又被編劇強行拉高到了及格線以上。從這一季開始,它已經把視角從外部轉移進了CIA內部。如果說之前幾季更多的故事是一個機構對抗外部敵人的故事,那麼這一季明確開始書寫這個組織內部的潰散和分裂,一個個懷有不同目的和野心的人們把反恐當做了一個宏大的藉口,把這件莊嚴的事件變成了權謀的工具。
| 《婚外情事》第二季 The Affair
從戲劇性上講,比第一季甚至還要優異。如果說第一季更多的涉及了兩段關係如何分別潰散的,那麼第二季則把故事深入到了更微妙的地帶——一段建築在道德瑕疵上的、新的關係如何小心翼翼地構築。當荷爾蒙逐漸揮發無蹤,當生活的瑣碎大面積降臨,那段當初被看作救贖的愛情和性該如何安放。在第一季中,男女主角都與自己的配偶和家庭為敵,但當他們真的走到一起,卻反諷地看到了舊家庭中的溫存。這段嶄新的關係中已經露出了細微的裂縫。
| 《毒梟》Narcos
這哪裡是電視劇,這分明就是文學,酷炫版的馬爾克斯。白色的粉末,猩紅的血,黑色的歷史和灰色的人性。紮實的敘事風格,不急不緩。由於它過於現實,而現實又過於黑色,所以,它變得異常魔幻而殘忍。一個黑幫如何興起與壯大,一個國家如何衍生出被默認的黑色支流。世界如何被它默默滲透,全都在這部劇的南美風情中。
| 《政局邊緣》The Brink
這或許是今年最大的驚喜。它簡直是一部惡搞版的《國土安全》,一部嘲諷和自黑的高階教科書。美國總統和國務卿,CIA和陸戰隊,所有莊嚴的組織與個人都被徹底消解成荒誕的笑料。各種黑笑點,故意卻自然。刻意用一個最易於擺出嚴肅姿勢的題材和地緣政治背景,拍出了一部混不吝的喜劇。它把所有偽裝全都撕下,讓所有端著的人都趴下。在一次次危機之中,那些道貌岸然的人最終都原形畢露,那些吊兒郎當的花花公子卻逐漸顯露出痞子英雄的意味。
| 《真實的人類》Humans
人工智慧的設定越來越多,因為我們眼睜睜看著自己接近奇點,但卻毫無辦法。於是,我們把所有焦慮投射於虛構的故事,提前用一種虛張聲勢的恐懼表達我們的警惕和無奈。這部劇的所有設定幾乎都是老套的,但是表現不俗,尤其把控力很贊,雖然結尾落入了人類與非人類的團結與愛之流,但是整體的布局和細節處理都值得一看。那些人工智慧人與人類相切的絕妙一瞬,男主人膽戰心驚地開啟「成人功能」的一瞬,女主人對人工智慧最終放下戒備的一瞬,都是人性最微妙的抖動,而反射這一切的卻是一個個「非人」。無論面貌還是內心,人工智慧作為一種「生物」,離我們最近,又離我們最遠。我們不得不承認,總有一天,它們會來到我們身邊。無論我們是否願意。或許我們真的創造出了一個烏託邦,或許,我們親手打開了一扇黑暗的閘門。
| 《鏡花水月》Unreal
一部被淹沒掉的,幾乎無人注意的優秀劇集。還沒看到它的人都應該感到遺憾。它用一個光怪陸離的真人秀劇組背後的暗黑故事,拷問人們到底什麼是真實,什麼是虛幻。在這部劇集中,眼見的都為虛,凡可見者皆為表演。光彩照人的角色,妙趣橫生的細節,背後充滿各種利益交易和人性漏洞。這部劇中的那臺真人秀幾乎成為了一則我們當代生活的寓言,我們都在拼命表演,卻也在拼命敗露。
| 《黑客軍團》Mr. Robot
客觀地講,它發展到後來已經不像第一集那麼酷炫。但是它最初的野心和光彩仍然沒有被遮蓋。 它混雜著各種類型,科幻、反烏託邦、劇情、末日都有一些,整體上冷酷、絕望、有末日遮天的無盡灰霾,又隱藏著福音將至的盛大希冀,它逼近我們未來的真相,又蔑視著我們當下的自大。某種程度上說,它是《黑鏡》和《嗜血法醫》的混血,男主基本是黑客版的Dexter,那一堆光碟就是他的血液切片。一個人通過一個鍵盤和一條網線成為神的感覺能策動多少多巴胺。隱匿在人群當中卻已經俯瞰人間又是怎樣的感覺。
| 《同妻俱樂部》Grace and Frankie
某種程度上說,它有點像《透明家庭》,但沒有那麼開闊的格局。兩個已入暮年卻突然決定出櫃的男人,讓他們的妻子不得不接受和適應這個現實。各種啼笑皆非,也有各種人情冷暖。愛情,分離,時間,陪伴,人性中的裂紋,人情中的悲憫。那些讓你大笑的橋段背後總埋藏著一些肅穆的東西。
| 《黑松鎮》Wayward Pines
讓這部劇入選,更多的或許是因為個人趣味。它從中間開始有有一次比較明顯的下坡。前幾集緊繃的神秘氣息鬆弛掉了。但總體而言,這還是一部本年度值得關注的劇集。它是一個反烏託邦混雜著硬科幻的設定。巨災之後,地球上最後的人類被保存在這個封閉的小鎮上,告訴他們真相與否都會讓這裡崩潰,唯一的區別只是導致崩潰的原因不同而已。人類到底能承受怎樣的殘酷與孤獨,當一切毀滅,這一小群人成了神撒下的一把種子。他們到底是毀滅自己,還是能重建文明?
| 《紐約災星》The Jinx
這是一部非虛構作品,但是其中的人物總會讓你感嘆比任何虛構出來的主人公都更具有戲劇性。作為美國著名富豪家族的後裔,杜斯特一次次捲入兇殺案卻一次次脫罪。他身上縈繞的鬼魅氣息和處事方式,你幾乎無法解釋,你猜不到動機,又好像他就根本不需要動機。你可能從未見到過如此超然物外的人,也可能從未感受過那種森森的寒意。好像整個世界根本與他無關,他自己就是自己的宇宙。最後一瞬,他念叨著「我到底做了什麼?把他們都殺了……」你根本不知道這是不是真的,房間裡的燈一盞一盞滅掉,他自己在黑暗中自言自語,出世,離心,像死神降。臨寒意爬過皮膚,酥麻侵入骨髓。最終,你就知道,或許,這世上永遠會存在一些謎團。有一些人,看似和我們一樣,但他生來就和我們不同。
| 《絕命律師》Better Call Saul
作為神劇《絕命毒師》的衍生劇,《絕命律師》從一開始就面臨著最苛刻的審視。但它用一個不急不躁又如同教科書般營造懸念的開頭奠定了獨特的氣場。從這開始,這部劇就與《絕命毒師》的某些細節產生化學反應,你甚至都很難說,到底是前者的名氣成就了這部新劇,還是這部衍生劇讓人們又一次有了重溫《毒師》的欲望。某種程度上說,《絕命律師》寫的是灰色地帶,一切灰色地帶。法律的,道德的,正義與邪惡之間的,人情冷暖世故,人性曖昧閃爍,好人與壞人是多麼理想化的區分,但主人公索爾面臨的所有人都有一張模糊的臉。在這樣一個複雜的世界中,只有索爾自己總是一副無辜的表情。
| 《行屍之懼》Fear the Walking Dead
一部慢熱的喪屍題材。和《行屍走肉》相比,它格局很小,從兩個家庭的內部生長出故事。相較於經典的《行屍走肉》,它缺乏那種宏大的敘事體徵和拷問極端人性的野心,但是它的整體劇情推動得還算踏實,或許能在《行屍走肉》為樣板的標準喪屍類型之外再開拓出一種更加細膩的故事。(文/楊時暘)加拿大頭條(WeChat ID: canadanews)
歡迎來稿
editor@canadaheadline.ca
廣告合作
ads@canadaheadline.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