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打綠算多產的樂團,如此年輕卻具備爆發性創作能量,在他們的身上,我們聽見民謠與英倫搖滾的元素絕美結合,寫歌能力與製作品位的完美一體。蘇打綠的音樂超越主流/非主流的限制,用旋律與元素徵服聽眾。
青春的迴旋——《蘇打綠同名專輯》
故事的一切始於一張demo,把主唱青峰跟鼓手小威湊在一起,幾位同為政大團員陸續加入,從金旋獎的舞臺出發,接著徵戰全臺大小音樂節,在海洋音樂祭被製作人林暐哲發掘。到真正發行第一張同名專輯前,蘇打綠已經成立了五年。《蘇打綠同名專輯》收攬從樂團之初至此的大小單曲,推出一張象徵 [正式開始]的作品。《蘇打綠同名專輯》是張有著青澀氣質但製作成熟的處女作。青峰聲線能高能低,情感收放自如,搭配雌雄難辨的嗓音,替蘇打綠染上一劑鮮明的色彩。然而各樂手之間的幫襯,木吉他帶有爆發力,電吉他適時發揮低調的電氣氛圍,貝斯穩穩架住曲子,鼓點飽滿而輕盈有力,交乘之下,蘇打綠的樂曲中才能散有恣意、瀟灑、自在,如此才是蘇打綠最重要的靈魂特質。
以校園民歌式的民謠出發,擴及各類曲風,變化出自己的風格。幾曲搖滾狂放以及略帶實驗的快版歌曲點綴其中,更融有些微歐式古典氣氛,使民謠更具變化性。而歐美音樂的影響,對蘇打綠來說僅是幫襯元素,讓每首歌曲都有好聽好記的流行旋律,絕非單純的[臺灣版本]。主打歌<頻率>,即是蘇打綠創造出屬於專屬樂風的最佳證明。詩意裡歌詞裡,演唱著青春記事,為臺灣樂團[找到自己的聲音]。
文:蔡晴安@gi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