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之下,在線新經濟崛起,人們的消費習慣和模式在悄悄改變。在網上購物、聽書、雲逛博物館成為主流和再自然不過的生活日常。以喜馬拉雅為代表的內容消費網際網路平臺,在這一年再次迎來高速發展期。
2020年1月至10月,喜馬拉雅內容消費總額同比去年增長90%,品類從328類增至393類。越來越多的用戶願意為優質內容買單,與此同時,喜馬拉雅的主播生態愈加繁榮:出版社、媒體、MCN機構、品牌主、播客、明星等紛紛加速入駐,聯合喜馬拉雅為用戶帶來豐富的內容,提升聽的體驗。
長三角快訊關注到,在喜馬拉雅1000萬主播裡,有這樣一個特殊的群體—殘疾人。他們身有殘缺,但是心無障礙,追夢的步伐永不停歇。他們憑藉自己的勤奮和努力,用聲音開創了新職業。
在喜馬拉雅上,殘疾人主播或演播有聲書,或分享知識,或做起了直播……他們不僅自給自足,有的甚至還創辦機構、公司,幫助更多殘疾人用聲音獲得收入,在這個不用露臉、不以貌取人的平臺上找到公平與公正。
如今,在喜馬拉雅上,殘疾人主播已超過8000名,其中,年收入最高的近百萬元,專輯播放量最大的超過8億,他們不僅自力更生,重獲尊嚴,還讓無數聽友在聲音的世界裡找到慰藉:
上海90後視障女孩馬寅青在喜馬拉雅演播有聲書創業,年入近百萬,還創辦公司解決20人多人就業;
寧波90後視障小夥王彥龍創辦公益社企,培訓有聲書主播,解決500多人就業;
瀋陽80後盲人推拿師吳光上喜馬拉雅做主播,成專職說書人,他的作品《白話紅樓夢》點擊超2000萬,如今擁有大量粉絲,還成立了自己的團隊;
泉州90後視障小夥「石火」不做推拿做主播,在喜馬拉雅演播玄幻、兒童故事、歷史類題材有聲書,時薪達120元;
深圳獨立策劃人、情感陪伴師「歸期」失明後上喜馬拉雅做主播,他以語音直播形式繼續進行情感陪伴,不僅向聽友傳遞愛與溫暖,還年入近百萬;
北漂小夥「塵埃」因血友病未上過一天學,從小在家靠查字典識字學習,目前在喜馬拉雅演播有聲書月入過萬,這是他維持生命的唯一經濟來源……
這就是喜馬拉雅上的殘疾人主播。在耳朵經濟和內容消費的蓬勃發展趨勢下,他們閃耀出自己的光芒。12月3日國際殘疾人日到來之際,喜馬拉雅呼籲關注殘疾人,為保護殘疾人的尊嚴、權利和幸福共同努力。
未來,喜馬拉雅將繼續發揮自身優勢,聯合社會各界力量,為助力殘疾人就業創業貢獻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