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5 20: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
1950年10月25日
中國人民志願軍打響入朝後的
第一次戰役
以光榮的勝利拉開了
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的帷幕
今年
是中國人民志願軍
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
70年來
我們始終沒有忘記
譜寫了氣壯山河英雄讚歌的
中國人民志願軍將士
以及所有為這場戰爭勝利
作出貢獻的人們
今天
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紀念日
今天
請接受郵政人向英雄最崇高的致敬
今天上午,《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郵票首發式分別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和遼寧丹東抗美援朝紀念館舉行。這套郵票的發行,旨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力宣傳和弘揚偉大愛國主義精神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並向為維護國際正義、捍衛世界和平、保衛新生共和國建立不朽功勳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將士致敬!他們是最可愛的人,更是永遠值得銘記的革命英雄!
方寸致敬
中國郵政於10月25日發行《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郵票一套1枚。郵票圖案名稱為: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郵票圖案以保家衛國的志願軍戰士形象為主體,結合70、和平鴿和橄欖枝的組合設計,寓意銘記歷史、保家衛國、維護和平;背景畫面表現了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奔赴前線和英勇作戰的場景,進一步突出郵票主題。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在北京首發式上,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館長李洪軍與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郵政業務部總經理王志奇共同為《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郵票揭幕;中國郵政向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贈送了版票編號為1025號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郵票。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政委劉銳與北京市郵政分公司總經理徐茂君共同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主題展覽》紀念封揭幕。
劉銳在致辭時表示,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專程來到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參觀了「銘記偉大勝利 捍衛和平正義——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主題展覽」並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指出,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是正義的勝利、和平的勝利、人民的勝利。抗美援朝戰爭鍛造形成的偉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必將激勵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克服一切艱難險阻、戰勝一切強大敵人。號召我們要在新時代繼承和弘揚偉大抗美援朝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作為全國的「紅色大館」,始終牢記初心使命,把弘揚革命精神、傳頌烈士們的功績英名作為重要職責,這次主題展覽最突出的特點就是緊緊圍繞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通過540餘張照片、1900餘件文物,全面回顧了中國共產黨領導抗美援朝戰爭的光輝歷程和寶貴經驗,生動反映了偉大抗美援朝精神的豐富內涵和時代價值,重點展示了志願軍將士的英雄氣概和不畏強敵、制勝強敵的精神優勢,展現了全國各族人民同仇敵愾、萬眾一心的愛國情懷,彰顯了中華民族不畏強暴、維護和平的堅定決心。70年後的今天,在這樣一個具有重要紀念意義的時刻,中國郵政特別發行了《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郵票,對大家銘記偉大勝利、傳播紅色正能量、緬懷革命先烈有著重要意義。同時,北京市郵政分公司還結合主題展覽,精心設計了專屬紀念封,這枚紀念封設計精美、製作優良。
10月25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舉辦的「銘記偉大勝利 捍衛和平正義——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主題展覽」正式對社會公眾開放參觀。北京市海澱區會城門郵政支局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一層主題展廳的軍博文創衍生品展示區內設立臨時郵局,同步銷售本次發行的主題紀念封、郵冊等郵品,並為現場集郵愛好者提供加蓋紀念戳、郵寄等服務。
遼寧丹東抗美援朝紀念館
遼寧省丹東市副市長陳福茂出席首發式,他在致辭中表示,70年來,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歷久彌新,始終激勵著丹東人民不怕困難,砥礪前行。通過中國郵政發行的紀念郵票這一特有的、廣大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能夠弘揚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講述英雄故事,傳播中國聲音,體現中國力量。丹東將充分利用紀念郵票首發儀式的影響力和傳播力,進一步做好紅色文化的發掘和宣傳,充分利用特殊的區位、場館、遺蹟等紅色資源,大力發展紅色旅遊產業,不斷提升「英雄城市」的美譽,推動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首發式現場,丹東市郵政分公司舉辦了《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郵票首發籤售活動。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英雄不朽
與天地同在
精神永存
與日月齊輝
讓我們一起用方寸
向英雄的中國人民志願軍致敬!
來源:中國郵政報
文字:李珧、楊光、胡燕斌、亢俊傑、鄭志陽
攝影:楊光、胡柏峰、鄭志陽
原標題:《今天是抗美援朝70周年紀念日,我們以「國家名片」致敬英雄!》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