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慮到追劇所需要的時間成本,於是我在今年年初的時候做出了一個決定:每月都專門統計一下本年度豆瓣評分超過8分的劇集,從中篩選出自己想看的劇。
在記錄的過程中,我發現很多劇集還是沒能逃脫高開低走的魔咒,最終評分直接跌到了8分以下,開局有多麼震撼結尾就有多麼失望。
不過,也有一些劇集經受住了考驗。有的劇集開局慢熱,隨後漸入佳境,最終評分漲到了8分以上。
當然,評分雖然能衡量一個劇集的優劣,但還是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每個人的喜好更是不盡相同。
比如觀眾對於《致命女人》和《獵魔人》的評價,就呈現出了兩極分化的趨勢,我們從中也看到了豆瓣和外網截然不同的口碑:
《致命女人》豆瓣評分高達9.3,在今年開播的新劇裡位居前列,僅次於9.6分的《車諾比》。然而這部美劇在IMDb上的評分僅為8.3,和豆瓣三十多萬的評分人數相比,本劇在外網的熱度並不高,IMDb上打分的人數只有幾千人。
至於《獵魔人》則完全相反,豆瓣評價只有7.6分,IMDb評分達到了8.7分,12萬多的評價人數遠遠多於豆瓣。
可見,文化背景、生活環境等客觀因素,也會造成評分上的差異。
所以,有的時候評分會因人而異,只有親自體驗才方知好壞。當你看完之後,或許會得出和主流評價完全不同的結論。
豆瓣上新劇的評分還是有著比較高的參考價值,不過那些已經播出了很多季的老劇,豆瓣評分有時並不能完全代表該劇真正的水準。
畢竟不喜歡的觀眾早已棄劇,能夠堅持追下去的人,想必也是該劇的忠實鐵粉了,很難說評分裡摻雜了多少情懷分,從而忽略了部分老劇後勁不足的問題。
另外,評分人數較少的小眾劇集也是不容忽視。
比如《黑客軍團》還有《佛西與沃登》,前者曾在艾美和金球斬獲獎項,如今已經播出了最終季,而後者則獲得艾美獎迷你劇類最佳女主,並且目前在2020金球獎,收穫了最佳限定劇等三項提名。
【說明:由於個人能力有限,或許今年還有豆瓣超過8分的冷門好劇我沒有發現,有哪些遺漏的劇集歡迎大家補充】
對於觀眾來說,2019年註定是難忘的一年。
回望2019年的歐美劇市場,我們揮手告別了陪伴多年的劇集,也親眼見證著神劇的隕落.這一年的歐美劇給觀眾帶來了諸多驚喜,同樣也留下了難以彌補的遺憾。
今年歐美劇涉獵的內容依舊廣泛,涵蓋商業、醫療、職場、心理、藝術等領域,題材包含科幻、懸疑、歷史、恐怖、愛情、喜劇、罪案、奇幻等多種類型。
諸多高質量的優質劇集,充分滿足了受眾日趨多樣化的需求。觀眾既能欣賞到類似《致命女人》這種有話題度的爽劇,又能細細品味《暗黑》、《大群》這樣的燒腦劇集。
《姿態》這部劇集創下了美國電視圈的歷史,據說該劇有超過50位演員來自LGBTQ群體,充分體現了歐美劇市場極強的包容性。
這是一部充滿人文關懷色彩的美劇,聚焦邊緣群體的生存困境,劇中人物的喜怒哀樂亦能引起普通觀眾的情感共鳴,他們身上樂觀和堅強的品質令人感動。
「活出彩(Live)!浪起來(Work)!秀出姿態(Pose)!」難忘每集片頭的這句話,無論現實怎樣殘酷,都要活出自己的態度。
具有開創意義的還有大衛·芬奇監製的《愛,死亡和機器人》,這部成人動畫劇集無疑是上半年的爆款佳作。
18個短小精悍、獨立成篇的故事,無論從形式還是風格來看,都是一次大膽的創新和探索。
這部動畫給觀眾帶來視覺享受的同時,內容上還有著強烈的隱喻色彩,或許會讓你對於人生擁有全新的感悟。
值得肯定的還有這些以青少年為主角的劇集,同樣涵蓋了喜劇、科幻、懸疑、愛情等多種類型。
《性愛自修室》、《去他*的世界》、《怪奇物語》、《非典型少年》、《少年犯》、《韋恩》、《亢奮》、《名校風暴》等劇,在某種程度上算是顛覆了我們傳統的認知。
如今這類優質的青春劇集,不再是狗血抓馬的存在,而是成為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青少年的心路歷程也是一個值得關注的話題,成長不只是生理方面的探索,還在於心理層面的突破。
【告別】可以成為今年歐美劇的關鍵詞,因為能明顯感受到今年完結的劇集,數量遠遠多於往年。
據不完全統計,大概有22部豆瓣評分超過8分的歐美劇,在今年播出了最後一季(如有遺漏,歡迎補充):
《大群》(3季)《墮落街傳奇》(3季)《真愛不死》(3季)《小小安妮》(3季)《黑客軍團》(4季)《德雷爾一家》(4季)《傳教士》(4季)《哥譚》(5季)《我愛上的人是奇葩》(5季)《婚外情事》(5季)《波爾達克》(5季)《矽谷》(6季)《馬男波傑克》(6季)《副總統》(7季)《福爾摩斯:基本演繹法》(7季)《女子監獄》(7季)《綠箭俠》(8季)《權力的遊戲》(8季)《金裝律師》(9季)《摩登家庭》(11季)《生活大爆炸》(12季)《邪惡力量》(15季)
和追了多年的劇集說再見,難免會有一種依依不捨的感覺。不過有一個劇的完結倒是例外,觀眾的內心可以說是百味雜陳,除了不舍更多的是遺憾和失望。
看著神劇爛尾是一種怎樣的體驗?每個看過《權力的遊戲》第八季的觀眾絕對有發言權。
此前每季豆瓣評分均超過9分的劇王,最終季的評分突然跌到了6.1分。
第八季強行朝著預想的結局推進,導致劇情漏洞百出,人物魅力不復存在,喪失了原本的厚重感。
僅僅用了一季的時間,就敗光了前邊七季積累起來的好感。對於劇迷來說沒有比這個殺傷力更大的事情了,不知道曾經遭受暴擊的各位現在有沒有緩過來。
同樣跌落神壇的還有《黑鏡》,今年播出的第五季也只有及格線水準(豆瓣6.7分)。
自從第三季被網飛接手變成美劇之後,《黑鏡》便沒有了前兩季的驚豔之感。以交互式體驗為噱頭的電影《黑鏡:潘達斯奈基》,也被觀眾詬病形式大於內容,遠遠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第五季則顯得比較平庸,當《黑鏡》不再令人細思極恐,恰恰才是最讓人意難平的現實。
IP改編之路任重而道遠,既需要忠實於原著,又得挖掘出自己的特色吸引路人。
根據熱門IP改編的奇幻劇集不只有《權力的遊戲》,還有《黑暗物質三部曲》和《獵魔人》兩部新劇,《美國眾神》第二季也在今年回歸。
然而無論從影響力還是整體質量來看,這三個距離真正的魔幻史詩巨製,依然存在著一定的差距。
如今我們暫且多點耐心,一邊希望下季的情況能夠有所改善,一邊期待亞馬遜即將於2021年推出的劇版《指環王》。
今年的限定劇集可謂突飛猛進,從金球獎的提名名單裡都能感受到競爭的激烈。
《車諾比》和《難以置信》,絕對可以進入年度十佳歐美劇的行列。
很多人通過《車諾比》,知道了當年那起造成重大傷亡的核洩漏事故。劇中那些觸目驚心的場景至今歷歷在目,提醒每個觀眾用謊言隱瞞真相的代價:「真正危險的是我們聽多了謊言,便不再能分辨出真相。」
《難以置信》展現一個年輕女孩被性侵之後的遭遇,讓更多人開始關注到二次傷害問題,意識到缺乏對性侵受害者的同理心,將會產生怎樣嚴重的後果。
《第二十二條軍規》和《有色眼鏡》也是值得一看的佳作,前者於黑色幽默之中諷刺了一個荒誕的現實,後者通過還原當年轟動一時的冤假錯案,揭露美國社會存在的司法不公和種族歧視問題。
現實遠比劇情更加魔幻,今年絕大多數的限定劇集,都改編自真實事件,不約而同的對準了社會議題,去反思當下現實存在的種種問題。
這才是一部優質劇集的價值所在,來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
《生活大爆炸》和《摩登家庭》曾是頒獎禮上的常客,如今各個電視臺的情景喜劇,無論收視還是口碑都每況愈下,再也無法重現昨日的輝煌。
隨著《摩登家庭》、《生活大爆炸》、《我愛上的人是奇葩》等大批喜劇的陸續謝幕,各大電視臺急需打造下一個長壽喜劇,來填補劇集完結留下的空白。
作為《生活大爆炸》的衍生劇集,《小謝爾頓》倒是有希望成為下一個長壽劇集。
不過,這也僅僅是《生活大爆炸》劇粉的一廂情願罷了,雖然每季的豆瓣評分均在9分以上,但是在國外的IMDb上評分也就7分多,似乎並沒有掀起多大的水花。
《小謝爾頓》終究還是差了點火候,目前還不足以扛起公共電視臺喜劇的大旗。
從金球獎提名就能看出,喜劇目前已經到了新老交替的階段。
流媒體平臺和HBO瓜分了最佳喜劇類獎項,《巴瑞》、《倫敦生活》、《柯明斯基理論》和《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都算得上是熟臉,這裡就不再多說了,下邊我重點說一下剛上位的新人——《政客》。
《政客》是瑞恩·墨菲和網飛合作的首部作品,絕對值得金球獎最佳喜劇的提名。該劇雖然有著極強的政治隱喻色彩卻並不枯燥,首季將故事背景放在了高中校園學生會主席的競選活動上,劇情看似狗血實則是對當下的影射和諷刺。
此外,本·普拉特美妙的歌聲也是一個加分項,這位26歲的年輕演員未來可期。
觀眾可能會在明年迎來FX臺《亞特蘭大》的回歸,這部劇集曾斬獲金球最佳喜劇等獎項,可見明年電視臺喜劇的實力也是不容小覷。
對於電視臺和流媒體來說,喜劇市場未來將是機遇與挑戰並存。老劇如何避免質量下滑,新劇如何吸引觀眾實現創新,這是他們都不得不需要面對的課題。
2019也是百花齊放的一年,以女性為主角的劇集在今年大放異彩。
我們有幸在過去的一年裡,從這些優質女性劇集裡感受隱忍與傷痛、見證成長與蛻變。
如今歐美電視螢屏上的女性角色豐富多彩,她們橫跨不同的年代,來自不同的階層。
有人身處高位不勝寒,有人光是活著就已經拼盡了全力。
她們可以是家庭主婦,也可以是舞者、單口相聲演員、新聞主播等職業女性。
這些角色讓我們看到了女性更多的可能性,母親、妻子等家庭身份無法徹底定義一個女性,除了談情說愛以及那些雞毛蒜皮的生活瑣事,她們也能實現自我價值,活出精彩的人生。
這次金球獎劇情類最佳劇集的提名,除了《繼承之戰》是以男性為主要角色,其他提名的四部劇集均為女性劇集,而且還將女性題材玩出了花樣:
講述英國女王一生的《王冠》,算得上是一部大女主劇集;《大小謊言》側重於女性群像的刻畫,探討婚姻生活和原生家庭;
《早間新聞》和《殺死伊芙》則採用了雙女主模式,女性之間的針鋒相對可謂精彩紛呈,相愛相殺起來也是如此帶感。
《早間新聞》甚至還探討了「Me too」運動是否有矯枉過正的嫌疑,這點值得肯定。
《致命女人》這部爽劇在國內會成為爆款,足以說明現代女性是多麼的心酸又無奈:
很多已婚女性既要貌美如花身材氣質在線,還得賺錢養家做一個思想獨立的女人,如果能夠包攬洗衣做飯等所有家務,培養一個出色的孩子就更好了。
一些女性不僅需要兼顧事業和家庭,與此同時還承擔可能被家暴的風險.事業成功的女強人會被指責太過強勢,對孩子不負責任;如果為了家庭妥協去做賢妻良母,又會被嫌棄無趣呆板,與社會脫節的你已然跟不上他前進的步伐。
且不說《致命女人》是否配得上9.3的高分評價,但這部美劇毫無疑問是廣大女性情感宣洩的窗口。
距離實現真正的男女平等,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今年的歐美劇市場形成了流媒體混戰的局面,迪士尼和蘋果公司也加入了競爭的行列。
Apple TV+頗有點「雷聲大雨點小」的意思,首波上線的劇集整體差強人意,只有《早間新聞》和《狄金森》口碑尚可。不過,《早間新聞》能夠獲得金球獎的提名,也算是一個不錯的開始。
手握超級IP的Disney+,今年推出了「星球大戰」系列衍生劇集《曼達洛人》,該劇備受好評,尤其最後一集的評分更是創下了新高。
很多觀眾開始期待明年的《洛基》、《獵鷹與冬兵》等漫威劇集,相信到時Disney+將會給觀眾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hulu和亞馬遜旗下的流媒體平臺(AmazonPrime),曾各自憑藉《使女的故事》和《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橫掃頒獎季,如今依舊保持著良好的勢頭。
雖然《使女的故事》已經風光不再,但是hulu今年在限定劇類型上取得了突破,製作播出的《第二十二條軍規》和《惡行》都得到了肯定,收穫了金球獎的提名。
亞馬遜流媒體更是野心勃勃,《麥瑟爾夫人》延續了以往的口碑和熱度,正在開發的劇版《指環王》,也有接棒《權力的遊戲》的可能。
若論影視作品的取材和數量,怕是哪個平臺也比不過網飛(Netflix)。雖說網飛目前的江湖地位依舊穩固,但很難說未來流媒體市場不會重新洗牌。
HBO旗下流媒體HBO Max就來勢洶洶,即將於明年上線。
今年HBO依舊是唯一一個足以和流媒體抗衡的電視臺,雖然《權力的遊戲》這個王牌劇集的爛尾引發了大面積的吐槽,但是還不足以砸了HBO的招牌,畢竟HBO今年還是產出了很多優質劇集:
最終季的《副總統》、《矽谷》和《墮落街傳奇》,都沒有像權遊那樣爛尾而是完美收官。
HBO製作的劇集內容豐富,在金球獎劇情類、喜劇和限定劇這三項中均有提名。《大小謊言》和《繼承之戰》依舊穩紮穩打,《車諾比》是限定劇的爆款佳作,《巴瑞》則憑藉自身獨特的氣質,成為喜劇類的佼佼者。
今年HBO推出的部分新劇也是值得肯定,《亢奮》是對於青春劇的一次成功嘗試,漸入佳境的《守望者》頂住了壓力,最終實現了低開高走。
《西部世界》第三季、《我的天才女友》第二季都將於明年回歸,HBO未來依舊有著極強的競爭實力。
不可否認這是歐美劇發展最好的時代,面對激烈殘酷的競爭環境,各家都在努力爭奪優質的原創內容。這對於觀眾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當然我們也面臨著幸福的煩惱,因為追不完的好劇或許會更多。
2020年的歐美劇又將何去何從?讓我們一起拭目以待,希望下一個劇王早日誕生!
我在2017年寫過一次總結(【劇單】看了這10部歐美劇,才算沒白過2017),當時反響還不錯。去年由於看的劇不算多,就沒有寫年度總結。
今年簡單梳理一下歐美劇市場情況,比較遺憾的是有很多優質劇集我還沒來得及看,不然這篇文章的內容還會更加細緻深入。
今年由於工作原因才開始入坑日劇,感覺打開了一扇大門,突然挖掘出了新的樂趣。以後計劃每年都來一次總結,明年這個時候爭取國產、歐美、日韓劇各自出一篇年度盤點。
除了歐美劇,今年豆瓣8分以上的國產劇和日韓劇我也有統計,具體如下:
【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加入本號讀者群,尋找更多志同道合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