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朝郭璞曾在《葬書》有言:「微妙在智;觸類而長;玄通陰陽;巧奪造化。」當然這番話最先用於勘驗風水,後來經人總結,隨之才有「觸類旁通,巧奪天工」。
時至近代,人們現在大多用其形容那些精巧細緻的物件。而今國產龍門吊就是一個「巧奪天工」的存在,由此使得壟斷國際市場,但印度卻不信中國製造,從而賠了夫人又折兵。
曾經,面對國際社會的科技封鎖,以及近代歷史所遺留的社會問題,我國百廢俱興,一度舉步維艱。後來隨著老一輩勞動人民的辛勤汗水與上進之心,我國的科技實力從而得到迅猛發展,由此使得我國工業門類「觸類旁通」,不斷在第一、二、三產業取得矚目成就的同時,我國也正在向工業強國的道路之上奮勇高歌。
「中國製造」在以前產業升級之前,曾在很長的一段時間之中都是質量低劣、價格便宜的代名詞。而如今的「中國製造」,逐漸在製造工藝與質檢程序之上投入大量精力,也不斷使「中國製造」性價比愈發提高,外國消費市場也逐漸開始對其讚不絕口。
而中國藉此,慢慢也向全球社會展現出一個更有活力與科技感的大國形象,尤其是門式起重機也就坊間俗稱的龍門吊,更是成為中國一張獨特的名片。這種起重機械與現代大宗船舶運輸,特定工程建設都息息相關,換言之,國產龍門吊在世界工業生產的舞臺之上,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由此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國際市場都對國產龍門吊有著很強的依賴,其間也發生過很多趣聞。而最具有輿論傳播的則是,美國第44任總統歐巴馬曾在港口主持演講,意欲藉機宣傳美國製造,但天公不作美,一陣大風突然颳走他身後的美國國旗,而其下正印著「振華」字樣。當時眾目睽睽,人頭攢動,其場面的尷尬程度可想而知。
一場原本打算鼓吹美國製造的演講,卻在無意之間讓中國的龍門吊搶了「風頭」,可真謂天公不作「美」。與此同時,不但美國需要國產龍門吊,而且就連英國修造航母之時,也因沒有堪以重任的起重器械,從而必須向中國引進千噸級的龍門吊。
英國曾最先引領工業革命,就此常以老牌工業強國為傲,卻不曾想,這些千噸級的起重機械竟幫助其先後完成兩艘航母的建造。而如此令人唏噓的變化,恰似孔稚珪在《北山移文》說:「豈期終始參差,蒼黃翻復。」
身為與我們同樣的人口大國,印度也對龍門吊技術極為關注,曾一度準備自研。結果印度科研技術有限,一時無法攻克龍門吊的關鍵技術,又因其航母建設進度迫在眉睫,只得向國際社會求助。但出於對中國製造的不信任,印度並沒有向壟斷龍門吊技術市場的中國,反而將目光投向英國。
英國見主顧上門自然滿心歡喜,然後轉手就將從中國購入的龍門吊賣與印度,同時竟喊出巨達2.6億的高價。這一番折騰之後,印度始料不及,未曾想費盡財力購入的大國重器到最後還是繞不開中國,更讓氣憤的是,居然還是英國用完的二手貨。
儘管印度與英國都用國產龍門吊完成多艘航母的組裝,但印度出於刻板偏見,還是不相信「中國製造」的聲譽。於是在經過多方打探之後,印度又向日本進口250噸級的龍門吊。而從設計上看,日本所產龍門吊的規格只有國產龍門吊的四分之一,其工作上限與使用途徑顯然不及後者。因果有序,所以在印度不規範的操作過程中,日本這座龍門吊很快就不堪重負,轟然倒地。
而這次重大工程事故,不僅讓印度付出購入龍門吊的資金,同時還讓船塢之中其他等待施工的戰艦受到重創。我國現在的綜合國力已躋身於世界前列,然而仍有個別國家抱著刻板印象,不願意看清當今的全球局勢,也仍用老舊的眼光打量中國,最終賠了夫人又折兵。
而面對質疑,中國人民始終在努力前進,數不盡數的人們正在默默在自己崗位之上做出貢獻,並以一鳴驚人的姿態向世界傳達中國的聲音。從國產龍門吊的異軍突起,就能看出我國潛在的科技能力,同時也證明中國人民有信心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無論是輿論場上的爭奪,還是參與全球貿易市場的博弈,我們都一定不忘使命牢記初心,使我國被世界所認可。
參考資料:
《葬書》
《北山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