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公寺旅遊攻略 郎公寺位於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大仲村鎮政府駐地東3.5公裡處的大宗山,距離羅莊區政府23公裡,駕車約50分鐘車程,由湖北路往西直走,經過高新區羅西街道,進入賢孝莊北側道路,村背面有一段路道路不是多麼好走,賢孝莊村西南側就是大宗山村。目前不收取門票。
郎公寺創建於東晉成帝鹹康五年(339年),元成宗元貞元年(1295年)重修,明弘治三年(1490年)擴建,清代多次增建重修。鼎盛時期僧侶愈千人。曾為古琅琊寺院之首,當時可於長清靈巖寺和杭州靈隱寺相齊名。朗公寺歷經滄桑,幾度興衰,綿延至今,成為深山古剎,97年得到部分修繕
晉穆帝永和十二年(公元356)年暮春,王羲之來到大宗山,朗公寺主持朗公卓錫來到王羲之跟前,請求他題寫寺院楹額,王羲之欣然答應,揮手寫就「大宗山朗公寺」。
大宗山無處不有碑。在碑林中,倖存下來較早的一幢石碑是開皇辛丑年(公元581年)隋文帝時重修朗公寺所立。碑碣中最有神話色彩的是觀音菩薩收降大青蠍時點石所成的「陰陽碑」,在同一平面內,從不同角度看此碑,其高度各異,給人以形象感。
郎公寺現存的古建築遺址大都呈現出晉代的建築風格,規模宏大,雕梁畫柱,氣勢非凡,有上寺、塔林、下寺三大建築組成,在山的南面由下往上依次排列。據說,上寺原來的殿堂飛簷鬥拱,盤龍石柱,有前後三進,東西兩側各配有廊房、碑亭,大殿為佛祖殿,供奉著如來佛祖,兩側為羅漢塑像,二殿三間,為天王殿,殿內供奉著彌勒佛像,兩側列四大天王,前殿主體建築為山門。
臨沂市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已列入省市旅遊開發總體規劃。 風景區青山連綿迴環,如屏若障,奇峰異石,磷次櫛比;松生絕壁,鐵幹虯枝,翠潭映月,玉澗蜿蜒;奇花異葩,爭鮮鬥妍;狐兔嬉戲,群鳥翔集。主要景點有朗公寺(上寺)、碧雲觀(下寺)、塔林、紅孩兒橋、萬年松、佛爺洞、聚仙閣、宋潢書齋、轉經山觀日臺、神泉、神蛛洞、龍泉井等百處景觀。
來郎公寺,不得不去吃一頓地鍋雞,在臨沂郎公寺地鍋雞實在是太有名,好吃,前些年都在山上,一個個農家院,現在都清退了,想吃可以去大仲村鎮上有幾家比較不錯,一般選用小公雞或者老公雞,可以放辣椒,也可以不放,挖上兩勺雞肉,帶著湯汁,用蒙山煎餅蘸著湯汁吃,真是回味無窮
據說2006年時候拍攝了一個郎公寺傳奇電視劇,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到百度搜索一下,好了,郎公寺旅遊攻略介紹到這裡,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