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小寶微拍包括:狀元張之萬絹本山水團扇,廣西馬萬裡花卉,晚清「四大名臣」之一張之洞團扇,清代帝師沈岐精品絹本書法團扇,晚清金石書畫大家趙古泥對聯,吳谷祥青綠山水人物絹本團扇,楊伯潤泥金山水扇面,海派名家袁培基山水扇面,翰林孫智敏書法立軸,孫湯定之墨松立軸,王潮花卉扇面,樸學大師俞樾之孫,探花文人學者俞階雲書法立軸,潘祖蔭魚籽金蠟箋書法立軸,趙之謙幕僚孫憙書法橫批
拍賣規則請各位老師仔細看,感謝您的支持參與
《小寶VIP微拍群》微拍須知:
1、佣金:本群對買賣雙方各收取成交價的5%佣金(成交額不足4000元的,按最低200元收取佣金費)。
2、競價階梯:10000元以下每次加價幅度為100元或其倍數,10000元以上每次加價幅度為500元或其倍數。
3、買家競買成功後,結算請聯繫群主,匯款方式支持:微信支付,手機支付寶,銀行轉帳等形式。買家須在48小時內將拍品款項打入指定帳戶,收到款後即發貨。對於拍而不買者實施黑名單制.
4、發貨:一律由買家自己承擔運費,(順豐快遞費+保價費)。
5、我們會儘可能提供詳盡的拍品狀況介紹,但出於眾所周知的專業原因,我們提供的文字介紹、尺寸、品相等內容僅供買家參考,不能確保與實物絕對相符,敬請理解。
6、所有圖片為原圖未經任何處理,明顯瑕疵,蟲蛀,水漬等都以圖片形式展示,最終以原物為準,不能接受者請慎拍。
7、入本群參與出價的競拍人均視為已經閱讀並同意以上群拍規則所有條款。
關於退貨:
1、本微拍對拍賣品的品質不承擔瑕疵擔保責任,對有加款字的拍賣品不保真不退貨請買家慎重出價,買家請看清楚再購買,買方不得隨意取消交易或無故找理由降價。
2.買家收到作品後上手如不滿意,保真的前提下不退換,如非要退貨1天內24小時扣除10%費用,超過時間不接受任何理由退貨。
入本群參與出價的競拍人均視為已經閱讀並同意以上群拍規則
1.清代朱偁弟子王荃花鳥冊頁 31*40,起拍無底價
2.清代安徽籍畫家吳慶芬蘭石扇面,尺寸56*20 起拍無底價
3.清代海派名家袁培基山水扇面,52㐅17釐米,起拍無底價
4.海派名家楊伯潤泥金山水扇面,起拍無底價
5.廣西馬萬裡、甘肅韓天眷(花卉、書法)無骨成扇。起拍5千。
6.清代畫家吳谷祥青綠山水人物絹本團扇,尺寸24.5D 起拍無底價
7.原裱清代畫家張盤絹本花卉人物團扇,尺寸25D,起拍無底價
8.清代狀元張之萬絹本山水團扇,尺寸26D,起拍5000
9.晚清「四大名臣」之一張之洞絹本書法團扇,尺寸25.5D起拍5000
10.清代帝師沈岐精品絹本書法團扇,尺寸27D 起拍3000
11.清代書法家朱之彝泥金絹本書法團扇,尺寸25D 起拍無底價
12.清代畫家王潮花卉扇面,起拍無底價
13.文物店裱清代畫家周祖蔭人物立軸,尺寸45*108,起拍1800
14.文物商店裱近代浙江蘭溪名家夏家丞人物立軸。紙本畫心121x40cm,起拍1800
15.明末名家法若真(款)絹本山水立軸。132x38cm,起拍無底價
16.文裱清末常熟名家宗嘉樹花鳥立軸,尺寸40x113cm
,起拍1800
17.原裱民國杭州籍畫家韋熊紅衣羅漢立軸,尺寸78×38,起拍1800
18.原裱清代常州籍湯貽汾之孫湯定之墨松立軸 83*38,起拍1800
19.舊裱黃杓人物四屏 117*31*4起拍1000
20.文物店裱清代翰林孫智敏書法立軸 130*33,起拍3800
21.原裱清代朝鮮書法家尹囷(溪石)超大(壽)鏡片 204*75 ,起拍1800
22.清代樸學大師俞樾之孫,探花文人學者俞階雲書法立軸,尺寸38*29 起拍2800
23.海上名家徐伯清書法立軸。畫心68x31.5cm。起拍無底價
24.文物公司出品鹹豐探花書法家藏書家潘祖蔭魚籽金蠟箋書法對聯,裱工10-20年,119*29,起拍3000
25.原裝裱晚清金石書畫大家趙古泥書法對聯,上杆後裝!139*39*2。起拍10000
26.文裱趙之謙幕僚孫憙書法橫批,145*39,起拍3000
27.清代翰林顏惠慶59*27,撒金原紙片!起拍3000
28.民國政客丁鑑修書法鏡片。143x39cm,軟片未裱,玉版宣。起拍無底價
29.1976年張雪父山水橫幅,七十年代裱工,畫心尺寸:34.5x68.5cm,起拍無底價
30.清代佚名 松鶴圖,70年代老裱,軸頭有金夢石標籤,是否為本畫作者,買者自鑑。83,114cm底價3000
31.清代安徽籍畫家胡覺之人物扇面,起拍無底價
1.清代朱偁弟子王荃花鳥冊頁 31*40 起拍無底價
清代畫家王荃清字友棠,上海人。朱偁(一八二六至一九oo)弟子。工花卉。 《海上墨林》
2.清代安徽籍畫家吳慶芬蘭石扇面,尺寸56*20 起拍無底價
吳淑娟 女,字杏芬,晚號杏芬老人,吳子嘉女,適同邑唐昆華,子唐熊。安徽歙縣 清鹹豐三年生,工畫,擅花卉、山水,晚寓滬鬻畫,為滬渚女畫家之耆宿,其畫嘗赴巴拿馬博覽會展示。並得丹麥女王御賞。(《民國書畫家匯傳》68頁)
3.清代海派名家袁培基山水扇面,52㐅17釐米,起拍無底價
袁培基 (1870-1943),字幼辛,號雪庵居士、雪庵叟。吳縣人,居木瀆下沙塘,是民國時期吳中的山水畫家。袁培基生於書香門第,其父為清末秀才,家藏古籍甚多,培基自小有苦讀精神,常在古書堆中尋覓筆記小說、詩詞畫冊、終夜閱讀不倦。
4.海派名家楊伯潤泥金山水扇面,起拍無底價
楊伯潤,清代書畫家,海上畫派名家之一。著《南湖草堂集》、《語石齊畫》。
5.廣西馬萬裡、甘肅韓天眷(花卉、書法)無骨成扇。起拍5千。
馬萬裡(1904~1979),原名瑞圖,字允甫,別署曼廬,晚號大年。齋名曼福堂、天地廬、墨君堂、九百石印精舍等,江蘇常州武進人。傑出的書畫篆刻藝術家、美術教育家。徐悲鴻曾譽馬萬裡「卓爾不群」,更在馬萬裡舉辦個展時發出「他日與於文藝復興之業者,微斯人其誰與歸乎?」的感嘆。張大千謂之「不猶人」,以稱頌馬萬裡的藝術成就卓然高妙,非同凡響。[1]他在詩詞、繪畫、書法、篆刻方面皆具有十分突出的藝術造詣,其中以花鳥畫作品聞名於世,是一位深受愛戴的人民藝術家。馬萬裡的一生堪稱傳奇,他是被譽為「江南第一聖手」的清代名醫馬培之的曾孫;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格格金默玉(愛新覺羅·顯琦)是他的第三任妻子;[2]他的妹夫是我國著名教育家雷沛鴻;當代著名文字語言學家、書法篆刻家、「山東五老」之一的蔣維崧先生則是他的表弟。他的中國畫作品《水墨葡萄》曾作為國禮贈與美國總統羅斯福。歷任國立暨南大學中國畫系教授兼中國畫研究會導師[3]、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國畫系及藝術教育系教授、廣西美術會理事兼審查委員、桂林美術專科學校校長兼國畫系主任、廣西文史研究館副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廣西分會理事、政協廣西委員會委員等。
6.清代畫家吳谷祥青綠山水人物絹本團扇,尺寸24.5D 起拍無底價
吳谷祥(1848-1903)清代畫家。原名祥,字秋農,初字蓉甫,別號瓶山畫隱,晚號秋圃老農,浙江嘉興人。山水遠宗文、沈,近法戴熙,亦善花卉、仕女,用筆蒼勁,設色清麗。俞曲園評其畫為"神品"。清末在上海鬻畫,時畫風習尚縱橫草率,而其獨能不落時尚。因當時吳石仙正以西法融雲煙山水盛名滬上,而秋農畫藝為其所掩,胡公壽頗為不平,說:"其人抑何聵聵,有目而不識秋農丹青之佳勝也。"
7.原裱清代畫家張盤絹本人物花卉,尺寸25D,起拍2000
張盤 (1812-?)(清)原名柞枝,字小蓬(一作小盤),號圓腹(腹一作復)道人,直隸定興(今河北定興)人。官山東武定同知。工篆、隸,放情詩酒,餘事作花鳥,備極精能。
8.清代狀元張之萬絹本山水團扇,尺寸26D,起拍5000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狀元,官至大學士。歷任修撰、河南學政、內閣學士、禮部侍郎兼署工部等職。同治元年(1862年)偕太常寺卿許彭壽等,彙輯前代帝王及垂簾事跡可法戒者呈上 ,賜名《治平寶鑑》。後署河南巡撫,督師鎮壓捻軍。遷河道總督、漕運總督。 九年,任江蘇巡撫。次年,來滬查閱江南製造總局一切機器,赴松江巡視海塘。調任浙閩總督,繼又抵上海巡視海塘工程,並與曾國藩接見日、英、法、美等八國領事。又同曾國藩會奏必須趕修寶山海塘。檄候補知府厲學潮負責修俊吳松江(今蘇州河)。復與曾國藩會奏續議江蘇水師事宜。光緒八年(1882年),為兵部尚書,後調刑部。十年,入值軍機處,兼署吏部尚書。後為協辦大學土、體仁閣大學士、東閣大學士。
張之萬(1811-1897年)字子青,號鑾坡,直隸南皮人,張之洞兄。道光二十七年進士;同治間,署河南巡撫,移督漕運,歷江蘇巡撫、閩浙總督。光緒中,光緒八年,為兵部尚書,後調刑部。十年,入值軍機處,兼署吏部尚書。後為協辦大學土、體仁閣大學士、東閣大學士。二十二年(1896)年老致仕,賞食全俸。二十三年,卒,年八十七歲,贈太保,諡文達,入祀賢良祠。
9.晚清「四大名臣」之一張之洞絹本書法團扇,尺寸25.5D起拍5000
張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字孝達,號香濤、香巖,又號壹公、無競居士,晚年自號抱冰。其名字或出自《莊子·至樂》中的「張之洞庭之野。」。直隸南皮(今河北南皮)人。清道光十七年八月初三生於貴州。鹹豐二年(1852年)十六歲中順天府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廿七歲中進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編修,歷任教習、侍讀、侍講、內閣學士、山西巡撫、兩廣總督、湖廣總督、兩江總督(多次署理,從未實授)、軍機大臣等職,官至體仁閣大學士。張之洞早年一度是清流派健將,後成為洋務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大力倡導「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他注重教育和治安,主導了中國近代的警察制度,對清末教育和社會發展有很大的影響。還曾創辦漢陽鐵廠、大冶鐵礦、湖北槍炮廠等。八國聯軍入侵時,大沽炮臺失守,張之洞會同兩江總督劉坤一與駐上海各國領事議訂「東南互保」,並鎮壓維新派的唐才常、林圭、秦力山等自立軍起義,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11月,以顧命重臣晉太子太保,次年病卒,諡文襄。有《廣雅堂集》。張之洞與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並稱晚清「四大名臣」。
10.清代帝師沈岐精品絹本書法團扇,尺寸27D
沈岐,(1773年-1862年),字鳴周,號飴原,別號五山樵叟,沈猷之次子。江蘇如皋人,清代帝師。十歲能文,十六歲入泮,嘉慶五年(1800)恩科舉人,十三年(1808)成進士,在朝廷供職長達34年(1808-1842),歷任翰林院編修、日講起居注官、文淵閣直閣事、國史館總纂、文淵閣校理、侍讀、侍講、侍讀學士、侍講學士、國子監祭酒、詹事府左右春坊中允、贊善、右春坊右庶子、正少詹事、稽查中書科事務、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禮部左右侍郎、吏部右侍郎、兵部左右侍郎、紫禁城騎馬、都察院左都御史等職,誥授光祿大夫。
嘉慶十五年(1810)湖北鄉試正考官,嘉慶二十四年(1819)恩科會試同考官、道光元年(1821)順天鄉試同考官,道光二年(1822)教習庶吉士。在朝期間,他釐奸剔弊,柴立不阿,反對捐資買官、堅決嚴禁鴉片的主張,得到道光皇帝的首肯與支持。道光二十年(1840)乞假養親(退休),回歸故裡。地方大吏知公學誼為士林宗仰,聘主揚州梅花、安定諸書院,培植後進,與清代學者阮元、文學家梁章鉅居揚州南河下,時稱"南河三老"。道光二十九年(1849)重遊泮水。鹹豐十年(1860)重赴鹿鳴筵宴,鹹豐帝恩賞加尚書銜,頒賜御書"賓筵人瑞"匾額。同治元年(1862)正月病逝,享年89歲,同治皇帝特頒旨:子諡文清,諭賜祭葬。其主要著作有《左右修竹之居試帖》4卷、《左右修竹居詩集》14卷、《味蔗存草》12卷。
11.清代書法家朱之彝泥金絹本書法團扇,尺寸25D 起拍無底價
12.清代畫家王潮花卉扇面,起拍無底價
王潮(1814~1886後),字舜江,齋號飛鴻延年之室。善畫,工書法
13.文物店裱清代畫家周祖蔭人物立軸,尺寸45*108,起拍1800
周祖蔭 (1897-1966),名曦,字祖蔭,蘇州震澤人,寓居海上。擅繪事,工人物,筆墨工秀,與朱良材相類似。關於周祖蔭的生平,史料所載僅止於此。今按其傳世二十餘件作品考查,其1939年與張生鏞、朱文侯合繪之《麻姑採芝圖》署"鶴溪外史周曦",可知其號"鶴溪外史"。其絕大多數作品中,壓角均鈐"松蔭草堂"印,則知其室名為"松蔭草堂"。
14.文物商店裱近代浙江蘭溪名家夏家丞人物立軸。紙本畫心121x40cm,起拍1800
夏家丞(1901~1996),字逸民。蘭溪人。山水人物畫家。原浙江省文史研究館研究員。原籍金華孝順夏宅,1918年定居蘭溪。家丞書畫精擅,半生顛沛流離。凡山水、人物、花鳥、走獸等無不擅長,尤以傳統工筆人物仕女見長。其歷時30年之心血精心創作完成的工筆山水手卷巨作(共六卷總計畫長67米)《關山萬裡去歸圖》 啟功 、錢君陶、蘇局仙、譚建丞、陳蓮濤、陸儼少、 陸抑非等人為畫卷親筆題跋、題詞、作詩。1994年為浙江省文史研究館珍藏。 《浙江古今人物大辭典》。金華童之風弟子。
15.明末名家法若真(款)絹本山水立軸。132x38cm,起拍無底價
法若真 (1613-1691),山東膠州人。善書畫。書畫魏晉,筆勢飛動。雅畫山水,偶然涉筆,便瀟灑拔俗,自成一格。[1] 受家庭影響,法若真自小好學,受過良好的學問世家的早期教育,曾隱居大珠山下千年古剎石門寺苦讀,現在寺內有法若真讀書雕像。順治三年(1646年),他與伯兄若貞同中進士,授翰體院編修。法若真先後在福建、浙江、安徽任職,他體恤下情,興利除弊,為政清廉,深得人心。一次安徽靈璧等五縣歉收,民不聊生,他上疏請求減免五縣租稅,遭禮部拒絕後,他甘願破家代災民交租納稅,被人們稱道。康熙十八年間(1679年),數名大臣聯合推薦法若真舉博學宏詞科,他有病沒能應試。從此法若真棄官剃髮隱居黃山30年,善作山水畫,大幅作品汪洋恣肆,變幻神奇,法若真書畫作品(21張) 別有風骨。扇面小畫雄健清俊,不拘一格,風趣橫生。
16.文裱清末常熟名家宗嘉樹花鳥立軸,尺寸40x113cm,起拍1800
宗嘉樹,字君玉,常熟人,清末民國時吳郡著名書畫家,曾參與編輯《小石山房印譜》。
17.原裱民國杭州籍畫家韋熊紅衣羅漢立軸,尺寸78×38,起拍1800
韋熊,民國,字元璋,浙江杭州人,善人物,兼作山水花鳥。
18.原裱清代常州籍湯貽汾之孫湯定之墨松立軸 83*38,起拍1800
江蘇武進(今常州)人。清代名畫家湯貽汾(1778-1853)之曾孫,幼年失怙,生於清貧,隨母習學,年未弱冠而書畫皆通。中年長居北京,與蕭遜、王雲同是民國年間北京畫壇的重要畫家。山水學李流芳,峻爽流暢、氣韻清幽;又善墨梅、竹、蘭、松、柏,用筆古雅。平時作畫極速,巨幅之作,一氣呵成,正所謂胸有丘壑,意在筆先,靜極而動,豈不快哉。畫畢則張諸壁間,手持水煙且觀且吸,略有不爽即自撕去,不肯苟且,故傳世之畫必無過弱之作。所作淺絳山水為其畫中精品。其人書法初工北碑,夙根早慧;後攻漢隸,見重於時,隸、行並佳,題畫字與畫筆相調和。亦善相人之術,自謂:"生平相法第一,詩第二,隸書第三,畫第四。"
19. 舊裱黃杓人物四屏 117*31*4起拍1000
20.文物店裱清代翰林孫智敏書法立軸 130*33,起拍3800
孫智敏[近現代](一八八一至?)字廑才,齋名知止居,杭州人。光緒二十九年(一九o三)進士,入翰林。曾任浙江高等學堂及兩級師範學堂監督[即校長]。書出鍾、王,略參李邕,最工端楷,臣細皆能,老而不失娟秀。老年居滬,以鬻書為生。《美術年鑑、姜丹書稿》
21.原裱清代朝鮮書法家尹囷(溪石)超大(壽)鏡片 204*75 ,起拍1800
尹溪石囷朝鮮國清末人光緒年間在廣東木版印行朝鮮尹溪石《草千字文》帖。尹溪石被時人稱為「草聖」,謂其「工行草通吟詠」。
22.清代樸學大師俞樾之孫,探花文人學者俞階雲書法立軸,尺寸38*29 起拍2800
俞階雲(1868-1950),字階青,別號斐盦、樂靜、樂靜居士,晚號樂靜老人、存影老人、娛堪老人,室名樂靜堂、絢華室。浙江德清人,鹹豐年間探花,近代知名學者、詩人,並精通書法。
23.海上名家徐伯清書法立軸。畫心68x31.5cm。起拍無底價
徐伯清(1926~2010),男,漢族,浙江溫州人,生前為上海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上海書法家協會常務理事,中華藝術家協會會長,上海市文聯委員,上海師範大學書法專業客座教授,浙江舟山書畫院名譽院長。幼承庭訓,初學顏體和漢隸,稍長攻小楷,得力於《越州石氏本晉唐小楷》。50年代起致力於行草,出入晉唐,取法"二王",旁涉張旭、懷素行以己意,恣肆汪洋,風貌自具。出版《徐伯清小楷宋詞》、《李清照詩詞小楷》、《常用字字帖》等十幾部書法作品。曾獲「全國青年美展一等獎」等諸多國家級榮譽。出版有《徐伯清小楷宋詞》、《徐伯清小楷唐詩》、《李清照詩詞小楷》、《常用字字帖》、《徵農詩詞三十八首》等十幾部書法作品,最近又出版了《徐伯清草書字帖》。
24.文物公司出品鹹豐探花,書法家藏書家潘祖蔭魚籽金蠟箋書法對聯,裱工10-20年,119*29,起拍3000
潘祖蔭(1830~1890)清代官員、書法家、藏書家。字在鍾,小字鳳笙,號伯寅,亦號少棠、鄭盦。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大學士潘世恩之孫。內閣侍讀潘曾綬之子,鹹豐二年一甲三名進士,探花,授編修。數掌文衡殿試,在南書房近四十年。光緒間官至工部尚書。通經史,精楷法,藏金石甚富。有《攀古樓彝器圖釋》。輯有《滂喜齋叢書》、《功順堂叢書》
25.原裝裱晚清金石書畫大家趙古泥書法對聯,上杆後裝!139*39*2。起拍10000
趙古泥 (1874-1933),初名鴻,字石農,號慧僧。後來因非常喜愛封泥古樸趣味,改號"古泥"。晚年號石道人、泥道人。由於對吳昌碩的崇拜,名其室曰"拜缶廬"。江蘇常熟人。幼失慈母,只讀過三年私塾,少為藥店學徒,三年無所成。憤極奔姑蘇寒山寺,欲削髮為僧,未為所納。不得已,乃返其父藥肆工作。業餘奮發習書練刻,每天夜半即起臨池苦練,奉同鄉缶老弟子李鍾(字虞章)為師,得其指引,乃窺門徑。後從吳昌碩學篆刻。據趙石的女兒篆刻家趙林介紹,一次"吳缶老(吳昌碩)來常熟,李先生即把我父親介紹給缶老,而且拜了門"。吳昌碩觀其作品十分讚許,不僅授以刻印要訣,並勸其辭去藥店工作,介紹到他在常熟的好友、收藏家沈石友家中學藝,以增廣見識。在沈家三年中,趙石讀書誦詩、學書習畫、鑑別古物,大補印外之功。期間,為沈石友所藏一百多方端硯刻銘,拓成《沈氏硯林》四卷,被藝林視為珍品。
26.文裱趙之謙幕僚孫憙書法橫批,145*39,起拍3000
孫憙,字歡伯,江蘇常州(一說蘇州)人,能詩文篆刻,與當時著名篆刻家交往頗深,趙之謙曾為其刻印六方,徐三庚則有九方,著有《宋井齋詩文集
27.清代翰林顏惠慶59*27,撒金原紙片!起拍3000
顏惠慶(1877-1950),北洋軍閥政府總理。字駿人。上海人。早年畢業於上海同文館,後去美國維吉尼亞大學留學。回國後曾任聖約翰大學英文教授,商務印書館編輯,清朝駐美使館參贊。
28.民國政客丁鑑修書法鏡片。143x39cm,軟片未裱,玉版宣。起拍無底價
丁鑑修(1886年-1944年)[1]字斡元[2],盛京將軍管轄區奉天府蓋平縣人,中華民國、滿洲國政治人物。光緒年間,丁鑑修赴日本留學,自早稻田大學經濟學科畢業。歸國後,獲法政科舉人,授郵傳部七品京官。後來,他回到奉天省,在師範學堂、法律學校、陸軍學校、警察學校等各種學校任教習(教官)。中華民國成立後的1913年(民國2年),丁鑑修任奉天交涉司日語科科員。1915年(民國4年),任奉天巡按使署外交科長。此後,歷任東三省陸軍司令部外交處處長、奉天省省長公署諮議、中日合辦弓長鐵嶺礦公司總辦、遼陽天利煤鐵公司總辦。滿洲國正式成立,丁鑑修任交通部總長。1933年(大同2年)3月,兼任立法院憲法制度調查委員會委員。5月,兼任國道會議副議長。翌年3月,交通部改組,丁鑑修繼續任交通部大臣。1935年(康德2年)5月,改任實業部大臣。1937年(康德4年)5月辭任。
29.1976年張雪父山水橫幅,七十年代裱工,畫心尺寸:34.5x68.5cm,起拍無底價
張雪父(1911~1987)現代畫家、工藝美術設計家、美術教育家。浙江鎮海(今屬寧波)人。自幼酷愛繪畫,十五歲從商校畢業後開始學習國畫和西畫。十九歲到上海,業餘到白鵝繪畫補習學校習畫。1932年任上海聯合廣告公司繪圖員,從事裝飾畫和裝潢設計。1935年上海舉辦全國工商美術展覽會,被推為展籌會主席。三十歲拜趙叔孺為師,研習國畫。1944年接受中共地下黨委託,為解放區生產的香菸設計煙盒和商標。
30.清代佚名 松鶴圖,70年代老裱,軸頭有金夢石標籤,是否為本畫作者,買者自鑑。83,114cm底價3000
31.清代安徽籍畫家胡覺之人物扇面,起拍無底價
胡覺之[清]安徽黟縣人,同治(一八六二至一八七四)中至江蘇揚州。工山水、人物,嘗於廣儲門外史可法兩壁寫湖石一,歸安凌霞為之銘。《揚州畫苑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