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想過10年後的自己過著什麼樣的生活嗎?或者說你希望10年後的自己是什麼樣的。現在很多年輕人有著一股幹勁,趁年輕去努力去拼搏是對的,在這過程中,要有清晰的思維,你才會堅持,回過頭看會知道自己曾經的努力沒有白費。
其實,這件事並不難,我們並不需要具備預測未來的能力,而是反過來想,先想清楚自己10年後要的生活,然後才是返回來去學為了達到這樣的生活所需要的能力。
正是因為我們不能預測未來,所以我們去構思10年後想要的生活,是為了給自己一個大方向的指引。
這裡的構思,不是只想想,你最好能夠拿本子記錄下來。
我這邊只是列舉了關於金錢方便的計劃,在我們自己規劃中還要更細節,例如:一年2次旅行,一年買一個名牌包包,把家裡重新翻修,每年用薪資20%投資等等。因為每個人喜好不同,那麼在構思的時候差異性是比較大的。但是對金錢的需求是相同的,只是在於多少問題。
行動與反饋,是為了達成10年後目標不可缺少的兩點。行動,很簡單,當你周末休息在家時,因為有了這樣一個長期規劃,不會無所事事,沒有什麼是一兩天就能達成的,所有收穫都是靠日積月累的。反饋,指的是在達標過程中,靈活的調整,不管是路徑還是目標,都需要反饋隨時調整。
長遠看,如果你願意為了長期的積累放棄一部分舒適度,甚至一段時間內降低對生活的要求,然後快速提升、快速成長,從而加薪,也是可以的。這邊說的主要體現在工作方面。比如你在猶豫是否要辭職換一家公司,目前這家穩定但是升值空間小,學到的技能也很有限,那麼是否放棄取決於你目前更看重什麼,是金錢還是成長,以及身邊的資源是否能一定程度支持自己解決生存的問題,獲得未來更多的回報。另外,去學習、提升能力,縮小自己和目標職位的差距,從而獲得更好工作機會的可能性,是並行的。
總的來說,你定的目標越高,那麼一段時間你會很辛苦,比如你想要在35歲的時候達到年薪30w,首先你要看你身邊的人在同一個城市生活的人他們是不是可以達到,如果他們達到了那麼你可以朝著他們的職業方向去發展。如果沒有,比如我在一個小城市,身邊三四十的人薪資就比自己高一點,那說明你按照這樣下去是沒辦法實現你的目標,這時候你就得想其他辦法,比如創業,做副業等。
很多人說,活在當下,享受當下,才是最佳生活狀態。但是展望未來與活在當下並不矛盾,還會讓你的生活更加有動力。試想一個人若只想著一時的吃喝玩樂,月光,隨波逐流,現在是能過得很開心,但是想要一直開心下去,你必須提前想好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麼,不能因為一時的享受,讓自己逐漸墮落為窮奢極欲的人,當你享受的時候別忘了克制,這樣你可以享受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