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原來是一句廣告語嗎?(發出這句驚嘆的小朋友,你可以去面壁了。)
這支廣告在鐵達時手錶廣告中堪稱經典中的經典。飾演飛行員的周潤發,與新婚燕爾的妻子吳倩蓮道別上戰場。短短幾分鐘,家國情懷和個人情感,都被表現得淋漓盡致。
今天咱們來挖挖這支片子的大神一樣的創作者:香港廣告界才子朱家鼎。
「朱家鼎是誰?」我就知道又有好奇的小夥伴要發問了。
朱家鼎就是鍾楚紅的丈夫。(擺上圖片,剩下的你可以去問度娘了)
原諒我一直是一隻好奇的貓,所以很自然就想搜搜朱的其他作品。這一搜索,就搜出了下面這張鐵時達的廣告招貼畫。
你沒看錯,招貼畫中幾個拼接的場景幾乎都在短片中出現過。初步推測與短片是一個系列。
慢著慢著,你注意到了嗎?在招貼畫的右中部,還有一張報紙的殘片。上面有四個模糊的大字,「蘭市空戰」。
我就納悶了,為啥放一張報紙殘片在上面呢?
要解開這個謎,必然得先弄明白「蘭市空戰」是個什麼鬼?各種查資料之後,明白:就是1939年的蘭州空戰。
關於這次戰爭的信息如下:
1939年(民國二十八年)2月,中國空軍和蘇聯空軍志願隊在甘肅省蘭州地區空域聯合抗擊日軍空襲。12日,日軍29架轟炸機從山西省運城起飛空襲中國西北重鎮蘭州。20日,日軍20架轟炸機從山西運城起飛,轟炸蘭州。23日,日機20架從運城起飛空襲蘭州。此3次空戰,中國空軍共擊落日機15架。(一說為18架。)
翻譯一下就是:1939年2月,我軍和蘇軍在甘肅被日軍空襲了,最後我軍打落小日本至少15架灰機。
繼續搜下去。又看到這張圖片。(同樣在短片中出現過)
注意這張廣告照片後排的外國人。這同樣是有歷史淵源的:由於抗戰初期美援缺乏,蘭州空戰主要協同作戰為蘇聯援華人員。
翻譯過來就是:抗戰初期,是大蘇聯幫助咱們打日本。
問題來了:作為一支商業廣告,你幹嘛要還原歷史到這種吹毛求疵的地步?(據我所知,中國的歷史課本都沒有這麼較真。)
帶著疑問,我又翻到了這張圖。
順手查了下發哥胸前的勳章。從左至右,分別是:
三等復興榮譽勳章。
河圖勳章。
疑是甲種虎賁獎章。
三等復興榮譽勳章,是頒給「空軍將士,擊落敵機三架以上,或作戰飛行滿六百小時,或參與作戰任務二百次以上」。河圖勳章,頒給空軍將士,「凡於戰鬥間處置妥善,使全軍獲得重大勝利,或服行作戰任務,飛行滿一千八百小時或參與作戰任務滿六百次以上,有特殊英勇表現與成就者」。甲種虎賁獎章則是陸軍獎章,頒給「凡敵前摧毀敵人工事,受奇襲後仍能繼續達成任務,策應主力作戰,阻礙敵人增援等,功績卓著者」。
翻譯過來就是:這三個勳章都是頒發給功績卓著的空軍或陸軍將士的。
發哥扮演的飛行員能拿到三等復興榮譽勳章和河圖勳章,那必然是有名有姓的空軍英雄(很可能是一名顏值爆表的帥哥)。
而在招貼畫中,直接點明蘭州空戰,那麼必定是出自其中的有功之將的故事。
難道僅僅只是為了突出中國軍人的英勇?
大師的意圖肯定不能這麼容易就被參透。
如是如此,完全可以隨意扒拉一個更有代表性的空軍軍人事跡:撞機成仁的有呂基淳、王天祥,自戕成仁的有閻海文、王兆湘、溫鑄強,殺身成仁的有樂以琴……隨便選一個都是可歌可泣,悲壯決絕。
可是他們都不是在蘭州犧牲的。放一張蘭州空戰的報紙難道只是配飾?用腳趾頭想都不會這麼簡單。
在又一番查找後,我看到了《文史春秋》2005年第9期所載《蘭州空戰大捷》一文。
文中這樣寫道:
「2月初,日第1飛行團逐次轉場到達運城。我情報部門獲知後,立刻於2月5日派出8大隊10中隊隊長劉興福率伏爾梯V-11攻擊機4架由成都出發,經過3個小時的長途奔襲,到達運城上空投下40枚14kg重的小炸彈,讓日軍驚恐不已。可惜返航途中由於伏爾梯V-11的設計問題,發動機超溫爆炸,劉興福同轟炸員汪善勳、射擊員謝明光殉難。劉中隊長的新婚妻子陳影凡得知後,服毒徇情,被搶救活轉後,又於2月16日以手槍自戕徇情,年僅20歲,讓旁人無不唏噓。」
翻譯過來就是:2月初,小日本的飛行團到了運城,劉興福率軍出擊,勝利。但返航途中飛機自行爆炸,犧牲。其20歲的妻子自殺殉情。
在薩蘇的《擊落「天皇號「背後的秘密八[完]》中也寫道:
「2月5日,劉福洪中隊七架伏爾梯轟炸機千裡奔襲,打了運城日軍一個猝不及防。實際上,由於發動機問題,有三架飛機起飛不久就被迫返航,只有技術較高的四機完成了這次轟炸任務,每架投擲14公斤燃燒殺傷彈20枚,集中攻擊了日軍的停機坪。此戰在日方戰史中有記錄,挨了打的日軍緊急修建防空壕,後來出擊轟炸蘭州的日軍飛行員都在防空壕前待命,但對損失沒有提及。中方通過運城的特工站偵探,證明日軍停放在機場的十餘架飛機都被炸毀。……劉洪福上尉是河北人,杭州中央航校二期畢業生,剛剛成婚不久,夫妻十分恩愛。他犧牲後其妻(東北流亡大學生,姓蔡)自殺殉情。」
細節略有出入,但關鍵情節是一致的:劉興福在抗日空戰中犧牲,其新婚妻子自殺殉情。
經過查找黃埔同學會網站,在第九期(1931年)同學錄中查證到:
劉福洪,原名範五,年齡22歲,原籍:察省萬全,住址:平綏路郭磊莊車站何家屯。
至此,基本可以確定,在1939年2月,蘭州空戰爆發前,由於日軍轟炸機呼啦啦從山西運城起飛,轟炸我軍民,所以,中華民國空軍第8大隊10中隊隊長劉福洪少尉率隊攻擊敵方機場,因飛機故障,不幸罹難。終年30歲。
此事,由於關係外援飛機性能及士氣,未作過多宣傳。
追到這裡你肯定也明白,這整個已經絕對不是一個簡單的商業廣告,這個故事也絕不是一個編劇們能想出來煽情狗血劇。
二十年後的今天,我終於看透了這支廣告片的結局:小倩沒有等到發哥回來,但她最終還是和發哥走了……
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正因為那份擁有,不需要用天長地久來證明。
如今遠在天國彼岸的朱家鼎,當年竟然把這樣一段情深及髓的歷史,深深埋藏在大家都以為淺薄不堪的廣告之後。而且直至離世也不向社會大眾挑明。
在傳統廣告業正在坍塌、數字媒體方興未艾的今天,讓我們向一支簡單廣告背後的嚴謹態度致敬,更向浩蕩在廣告人心中的家國情懷致敬!
歲月流逝、風物換轉,惟家與國,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