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文學作品當中,都有一些不是主角、卻同樣不可缺少的角色,比如《劍來》中的阿良,以及《雪中焊刀行》中的溫華。
在《雪中悍刀行》中,溫華是個窮小子,與徐鳳年在那一場三年遊歷中相遇、相識,並相互引為知己。那一次,兩人在江湖的最底層摸爬滾打,儘管使盡了渾身解數,也只能勉強混個溫飽。
而《劍來》中,阿良出場時便是頂尖大修士,一把竹刀輕鬆破開陳平安遭遇的死局,再隻身趕往大驪京城,強勢毀了大驪集數十年財力打造而成的仿版白玉京。其氣勢之強,只能用一個「猛」字來形容。
可以說,溫華與阿良正好比一個是地下爛泥、一個是天上驕陽,無論出身、實力都不在一個界面上。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劍來》不能缺少阿良,就像《雪中悍刀行》不能沒有溫華。
阿良是亞聖之子,出身之優越,在整部作品中都少有人能及。按理說,他該成長為一位氣質高雅的讀書人、貴公子,就算無心讀書,其「賣相」也該是世間屬一屬二的。
可實際上呢?
糙漢子一個,並且略顯猥瑣,甚至將「狗r的」弄成了專用名詞!其形象之粗鄙、行為之惡劣由此可見一斑。當然,不得不提的,還有他寫的字,當初就算是沒用心讀過書的李槐都覺得不堪入目。
為啥呢?
《劍來》整本書都在講道理,講各種道理,文廟甚至為此還分成了不同文脈。阿良出身亞聖一脈,自然也是在這種講道理的氛圍中長大的。
也許他受夠了這種講道理,因為講道理就要持身正、就要以身作則,對於自身的束縛太多,而他嚮往自由。更嚴重的可能,他並不認可這種講道理的作風,也不認同亞聖一脈的道理,所以他離家、長年不回家,最終在外面活成了一個「狗r的」。
可見,可良的存在,是對文廟講道理式管理模式的一種警示,若無變通與調整,講道理只會將自己逼上絕路。
而陳平安在走的路就是講道理,所以阿良的存在是對陳平安的一種提醒,道理可以講,但絕不可陷入死講道理的迂腐境地,他不可缺少。
再看溫華。
他是徐鳳年在底層江湖最羨慕的人物,哪怕後來成了北涼王、成了天下第一強者,這種羨慕依舊未改。
從根本上說,徐鳳年不想做涼王、也不想身陷朝堂,他最想做的事情就是紅顏相伴、詩酒江湖。可惜,出身決定了他身不由己,所以他更加羨慕溫華的自由。
雖然一無所有,卻也無所拘束,可以盡情去闖、盡情去浪。結局時徐鳳年攜眾女尋到溫華,表面上溫華羨慕徐鳳年嬌妻如雲、天下第一,實際上徐鳳年更加羨慕溫華小日子自由自在。
顯然,溫華就是徐鳳年的江湖夢,而這夢是他血液始終未曾冷卻的重要原因。既如此,這樣的溫華怎麼能缺?
溫華,阿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