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財經《第一時間》)這個暑期,被網絡社交平臺帶火的眾多「網紅玩具」,成為不少孩子在家玩耍的新寵。可實際上,不少事例顯示,這些名氣大、買家多、銷量火爆的網紅玩具的背後,也潛藏著風險。
巴克球是一款直徑3到5毫米左右的磁力珠玩具,因為帶有磁力,能夠拼出各色各樣的造型,被不少商家稱為「益智玩具」。可實際上,這款玩具一旦被誤吞,後果就非常嚴重。
患者:因為它像一個豆豆,不甜,鐵的味道,我以後再也不吃磁力珠。
患者媽媽:他是什麼時候吃的我們也不清楚,因為我們平常也教他不能把這些亂七八糟東西放嘴巴裡,他是那種特別疼,而且疼的都是滿身大汗那種。
主治醫師於飛鴻告訴記者,B超影像發現,這名5歲的小患者一共吞下了9顆巴克球。其中,2顆在胃裡,7顆在腸道裡。相互吸引的巴克球導致其周圍黏膜明顯腫脹,隨時有穿孔風險。
國家兒童醫學中心 北京兒童醫院消化科副主任醫師 於飛鴻:可以看到它黏膜異物已經相互吸引鑲嵌在黏膜裡面了,然後把異物拔掉的時候就看到潰瘍特別深,可能馬上就要穿孔了。最近兩個月誤食異物的病人非常多,可能有幾十例,其中誤服這些比如磁力珠或者是紐扣電池的這種玩具可能佔到一半左右,這個危害比較大的。
專家表示,誤食巴克球後,患者極容易發生腸穿孔和腸壞死,從而引發壞血症,發生休克,從而危及生命。
國家兒童醫學中心 北京兒童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 張成曄:相比傳統的兒童意外傷害,指的是車禍傷、淹溺、跌落傷、中毒,相比這些來說,近兩年來網紅玩具的傷害已經攀升到發病率第一位了,發病率基本上能佔到兒童意外傷害的1/3-1/4。
醫生告訴記者,除了巴克球、彈力軟軸桌球、水晶泥、指尖陀螺等「網紅玩具」,一旦使用不當,都對人體存在潛在的危害。
這款彈力軟軸桌球,號稱可以預防近視,被不少家長當作「帶娃神器」。這種網紅玩具,以隨孩子揮拍的節奏來回搖擺,實際上卻存在著戳傷孩子的隱患。而這種廣受兒童喜愛的水晶泥,可以被揉捏成各種形狀。很多家長為了提高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卻忽視了對此類玩具原料的檢查。
國家兒童醫學中心 北京兒童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 張成曄:這種水晶泥成分是有硼砂,硼過量會硼中毒,它會引起呼吸道黏膜的刺激性反應,會引起鼻咽部的不適。如果要是把不小心吃手、摸嘴巴,吃到了身體裡面,會在體內發生蓄積,並且很難清除出去,很可能會引起內臟,比如肝臟、膽囊這些臟器組織會發生變性、水腫。
專家表示,消費者在網購平臺上購買「網紅玩具」時,一定要注意是否符合相關國家標準。
中國玩具和嬰童用品協會會長 梁梅:沒有自己的廠名、廠址,也沒有符合的標準,這種三無產品當然主要是廠家是驅逐商業利益。通常成本非常低,銷售價格也低價,用低價來誤導消費者,實際上產品質量不達標,不安全,對消費者有嚴重的傷害。
法律人士告訴記者,《電子商務法》第38條明確規定,對關係到消費者生命健康的商品或者服務,電商平臺經營者對平臺內經營者的資質、資格未盡到審核義務,或者對消費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造成消費者損害的,應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
中國消費者協會專家委員會專家 邱寶昌:針對現在平臺網際網路銷售的網紅兒童玩具,時有發生損害兒童生命健康的事件,我們的監管部門一定要嚴格履行監管的職責,用網際網路的技術收集相關的數據,接受消費者投訴,還有網絡巡查,來確保平臺經營者和平臺的經營者都能遵守電子商務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產品質量法的相關規定。
轉載請註明央視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