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陵兩冢帝王陵,彈指灰飛三百年

2020-12-21 小豬十八

明顯陵位於湖北省鍾祥市城東北5公裡的純德山上,始建於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迄於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歷時47年建成,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親恭睿獻皇帝朱祐杬、母親章聖皇太后的合葬墓。

明顯陵由王墓改造而來,是中國中南六省區唯一的一座明代帝陵,佔地面積大,是明代帝陵中單體面積最大的皇陵;其規劃布局和建築手法獨特,在明代帝陵規則制中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尤其是「一陵兩冢」的陵寢結構為歷代帝王陵墓中絕無僅有。

明顯陵圍陵面積183公頃,整個陵園雙城封建,其外羅城周長3600餘米,紅牆黃瓦,金碧輝煌,蜿蜒起伏於山巒疊障之中。由30餘處規模宏大的建築群組成,依山間臺地漸次布列有純德山碑、敕諭碑、外明塘、下馬碑、新紅門、舊紅門、御碑樓、望柱、石像生、欞星門、九曲御河、內明塘、稜恩門、陵寢門、雙柱門、方城、明樓、前後寶城等,疏密有間,錯落有致,尊卑有序,建築掩映於山環水抱之中,相互映襯,如同「天設地造」,是建築藝術與環境美學相結合的天才傑作。

明顯陵的奇特八大景點

一、瑤臺與雙塋城

在明代帝陵中,前後兩個寶城的建置可謂絕無僅有。顯陵前後兩個寶城的形成與其主人身份的變化緊密相關。前寶城建於正德十五年(1520年),是朱祐杬死後按藩王規制建興獻王墳時建造的。

朱厚熜登基後,追封其父為「興獻帝」,嘉靖十七年(1538年),其母病故,圍繞是遷葬北京還是合葬顯陵,嘉靖帝派人調查並打開了顯陵地宮,發現地宮出水。嘉靖十八年(1539年),世宗親臨鍾祥,並親自策馬登上寶城,在顯陵後部立表,選定新址,出示新的地宮寶城圖紙,按圖修建,將其父母合葬於新寢,兩寶城之間用很長的平臺連接起來稱為「瑤臺」。所以在明代陵寢中,獨顯陵有兩個寶城,中間有一瑤臺的特殊格局,且每個寶城都建有一套月牙城、啞巴院和琉璃影壁,並有獨立的排水系統,這是顯陵的獨特之處。

二、碑亭眾多

碑亭眾多可謂顯陵的第二個特點,同時也增加了顯陵旅遊的特色。

明代帝陵中的皇陵和孝陵原本都只建有一座碑亭,即皇陵的重建皇陵碑亭、孝陵的神功聖德碑樓。直到嘉靖帝即位,分別封皇陵、孝陵、祖陵的所在地為「翔聖山」、「神烈山」和「基運山」並加建碑亭(祖陵另建祭告碑亭)之後,三陵才各有兩座碑亭。位於北京天壽山的長陵原只建有神功聖德碑樓,內立神功聖德碑即聖德碑。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朱厚熜在長陵陵門內左側增建碑亭一座,並在獻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前添建功德碑及碑亭,只是有碑無字。此後,天壽山各陵皆遵從其制。

而顯陵的碑亭數量遠遠多於上述各陵。從敕封純德山碑算起,已經發現或有文獻記載的還有「山曲碑」、睿功聖德碑、紀瑞文碑、純德山祭告碑、加上尊諡記文碑、御賜祭文碑和御賜諡冊志文碑、明樓碑等九通之多,除建於稜恩殿內的加上尊諡記文碑外,率皆建有碑亭(樓),遠非明代其它各帝陵可比。

三、雙龍琉璃影壁

稜恩門兩側精美的琉璃影壁,為明代各帝陵所無。從現存牆體看,為琉璃仿木形式,上部為瓦簷,簷下是琉璃仿木構件,下部為須彌座,花心正面為瓊花圖案,背面為雙龍圖案,其做工非常精美。

四、外羅城和內羅城

作為獨立的陵區,顯陵在陵區周圍建有高牆,與陵宮區圍牆相對,分別稱為外羅城和內羅城。顯陵的增築系仿天壽山七陵之制,而此七陵只有陵宮區圍牆,每座陵寢並無單獨的外羅城,只是在天壽山陵區周圍建有防衛森嚴的城牆。顯陵之後,世宗在為自己修建永陵的時候,在陵宮區圍牆之外,加建了外羅城一道,並為後世的定陵所仿效,形成了獨特的帝陵制度。因此,可以說顯陵的外羅城是永陵、定陵外羅城的先聲。

五、九曲御河

御溝,以其形式明確結合風水意向的「彎曲有形」,被當地稱為「九曲河」,是顯陵陵區的主要排水設施。雖然明代各陵都非常重視陵區的排水、洩洪,開挖或利用天然河流形成御溝,然而顯陵御溝以其排水體系之完善、體現風水理論之完美,與前七陵形成顯著的區別,成為顯陵文物特色和旅遊資源中的重要內容。

六、內、外明塘

在顯陵的規劃布局中,可能與睿宗和世宗篤信道教有關,按風水意向設計了內、外明塘。「明塘」取「明堂」諧音,明堂是風水理論中的重要概念,原意為陵區內部開闊的空地,靠近核心——「穴」的,為內明堂,不宜太寬闊,可「藏風聚氣」;靠近外圍的,為外明堂,要寬闊而忌狹窄,以為長久發展之計。 內明堂的位置在稜恩門前,在較為開闊的廣場中凡設置一池塘,《興都志》與《承天大志》記載均稱作「內明塘」。在中軸線上舊紅門以南,還有一外外明塘。內、外明塘的建置為天壽山各陵所無,同時也是現在已知明代陵寢中的孤例。

七、龍形神道

顯陵是明代帝陵中唯一整體保留神路龍鱗具體做法的陵寢。中間鋪築石板,謂之「龍脊」,兩側以鵝卵石填充,謂之「龍鱗」,外邊再以牙子石收束,總稱為「龍鱗道」。這種做法既能滿足陵寢建築的功能需求,又經濟可行,充分顯示了古人的智慧,同時也為明代其它陵被神路的復原提供了實物依據。

八、新紅門和舊紅門

新紅門為外羅城的門戶,是顯陵陵區入口的標誌,也是顯陵由王墓擴建為帝陵的重要標誌之一。與之相對應是舊紅門,舊紅門是顯陵為王墓時的門戶。最為獨特的是,新舊兩重紅門不在一條中軸線上,這在中國古代傳統建築中是很少見的,但同時它也成為中國明代「陵制當與山水相稱」的陵寢建築文化的成功範例。

相關焦點

  • 河北帝王陵,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建築,環境幽雅
    今天對我國眾多帝王陵來說,最神秘的還是那些尚未發掘的帝王陵,而在一些已為人所知的帝王陵中,事實上,它們雖然還沒有被充分發掘,但經過今天的科學測量,也已對其內部構造是有所了解的,比如秦始皇陵就是其中之一,當然,這也是我國最期待的帝王陵之一。
  • 冬至到而葭灰飛
    六管則是將葦膜燒成細灰,置於律管中,冬至前灰飛向下,冬至陽生則灰飛向上。唐朝詩人韓偓的一首《冬至夜做》,也寫到了冬至到而葭灰飛的現象。「中宵忽見動葭灰,料得南枝有早梅。」韓偓在深宵半夜,冬至的節日到來之時,看到了一個奇異的現象,那笛子中的葭灰,自動的飛了出來。這就是冬至啊!葭灰飛動,一陽來復,這分明是看得見、摸的著的勃勃生機!
  • 失落的王朝:遼代帝王陵及契丹文字發現百年紀
    契丹的帝王陵共有三處,第一處在內蒙古巴林左旗的林東縣,為祖陵(太祖)、懷陵(太宗、穆宗);第二處在遼寧省北鎮市醫巫閭山,為顯陵(世宗)、乾陵(景宗);第三處在內蒙古林西縣,為慶陵(聖宗)、興陵(興宗)、福陵(道宗)。閔宣化在瓦林茫哈所發現的陵寢,正是這第三處帝王陵(前兩處帝王陵一直沒有進行過系統的考古發掘)。遼代有四季捺缽的制度。捺缽,為契丹語,意為行帳、行在。
  • 唐朝所有的帝王陵,在整個歷史中都非常雄偉壯闊
    唐王朝的帝王陵,在整個歷史的進程中,和繁榮的唐朝一樣,也是佔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唐朝的墓葬群非常之大,除了上面比較知名的帝王陵,對於不了解歷史的朋友來說,唐朝還有很多的帝王陵,也在上面所說的墓葬群中,根據年代來分別是,唐肅宗李亨的建陵,唐代宗李豫的元陵,
  • 古人喪葬習俗中,「墳、墓、冢、陵」有何區別?分別埋葬哪種人?
    那在古人喪葬習俗中,「墳、墓、冢、陵」有何區別?分別用來埋葬哪種人呢?第一、「陵」中埋葬的皆為天子、帝王黃帝陵、秦始皇陵、茂陵、陽陵、昭陵,都是現存比較完整的極為寶貴的帝陵。陵中埋葬著的天子、帝王都是華夏大地的風雲人物。所以按照當時的社會制度,擁有天下獨一無二權力的天子,就算是駕崩之後也要葬在最大、最好的陵寢中。
  • 漢劉邦的帝王陵兩千年前被盜空?好在民間「口口誤傳」
    漢長陵是漢代修建的第一座帝王陵,根據相關的文獻記載,漢高祖在稱帝繼位之後,從第二年就開始著手派人建造自己的陵寢裡面埋葬著漢朝和以前歷朝很多珍貴的寶物,不過令人感到十分可惜的是,漢劉邦的帝王陵2000年前就已被盜,甚至民間還流傳著,漢劉邦帝王陵兩千年前就已被盜空的傳聞。
  • 中國兩座沒有被盜的帝王陵,能保存到今天真是奇蹟,你去看過沒有
    到目前為止,已發現的陵墓中確認沒有被盜過的帝王陵只有兩座,歷史上很多軍閥曾經想尋找,但是都找不到,直到今天它們還是保存得很好,這兩座帝王陵可以說是奇蹟了。不過,在文物保護技術還不完善情況下,任何一種對地下陵墓的挖掘,都會造成對文物某種程度的破壞或損害,所以這兩座陵墓可能幾十年內都不會挖掘,看來沒機會看到了。
  • 盛衰彈指,生前身後(微小說)
    一朝為戰百裡哭,可憐盧定河邊骨;盛衰彈指,生前身後。殘陽是血染,落日餘暉映。將軍班師回營,清點三軍,眾將猶在,惟聞軍師不測。將軍身形一頓,持韁之手散了溫暖。大丈夫苟活不肯埋,卻也不過為汗青照影萬古留名。仰頭瞭望深海蒼穹。殘月無光,星墨微點。沉聲吩咐:「好生安葬。」
  • 「彈指」、「剎那」呢?
    佛教經典《仁王經》中提到:「一彈指六十剎那,一剎那九百生滅」。 因此可以了解到一剎那是十分短暫的時間,大約是照相機快門百分之一秒的速度。彈指彈指出自《僧祗律》:「一剎那者為一念,二十念為一瞬,二十瞬為一彈指,二十彈指為一羅預,二十羅預為一須臾,一日一夜有三十須臾。」 指一彈指的工夫,佛家多以喻時間短暫。
  • 彈指神通
    吸氣時兩手互後,意念內氣因收到擠壓返衝回兩手臂,一直衝到兩肩。本功循環習練五次,即需平氣一次,即意引內氣返回丹田,三口呼吸後再接練上法。日習五個五次。 本法在六脈神劍一功中極其重要。因六脈神劍功法後階段是集氣要訣,習者如不習此功,會因經不起自己練出的無形劍氣的反衝擊而使雙臂殘廢,習者鑑之。
  • 《推背圖》第二十八象詳解:草頭火腳宮闕灰飛,家中有鳥郊外有尼
    讖語接下來看讖語部分:草頭火腳,宮闕灰飛。家中有鳥,郊外有。「草頭火腳,宮闕灰飛」前者是一個字謎的解法,「草字」延伸為部首草字頭,「四點底」在造地法中也正為句中的「火」。咱們前面所推算時間,再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建文帝在上位第二年後就遇到了「靖難之役」。建文帝當時實行削藩政策,觸動了藩王的利益,燕王朱棣直接造反爭帝位。後者中的「闕」意思很明確,咱們前面也解釋過是皇帝居住的地方。
  • 以諾與神同行三百年,真正入世,卻超脫塵世的生活
    創世記第五章22到24節說:「以諾生瑪土撒拉之後,與神同行三百年,並且生兒養女。以諾共活了三百六十五歲。以諾與神同行,神將他取去,他就不在世了。」這是其中一件最令人振奮的事,因為在死亡籠罩中,有一個人是被神從地上取去的。聖經在這裡說:以諾與神同行。這頗為奇妙!
  • 賈青贊鄧倫版痴情冢好聽為什麼會上熱搜?大家如何評論的?
    #賈青贊鄧倫版痴情冢好聽# 剛剛登上熱搜榜啦,排名第45。#祝福2021#難得休息,看個電影沒想到給自己來了波回憶殺,片尾曲越聽越耳熟,發現是自己的歌阿朱的痴情冢都過去七年了,鄧倫這版真好聽!給痴情冢打個歌支持下!! 綠洲 #賈青贊鄧倫版痴情冢好聽# 哇奇怪的聯動增加了!
  • 《怪物獵人世界冰原》大蟻冢荒地全寶箱位置一覽 大蟻冢荒地寶箱有...
    怪物獵人世界冰原大蟻冢荒地寶箱有多少?想來很多朋友都還不是很清楚吧,所以呢小編今天給大家帶來的就是怪物獵人世界冰原大蟻冢荒地全寶箱位置一覽,需要的朋友不妨進來看看。 怪物獵人世界冰原大蟻冢荒地寶箱有多少?
  • 一剎那、一瞬間和彈指到底是多長時間?
    4、一剎那、彈指或一瞬間到底是多長時間?《僧祇律》有這樣的記載:「1剎那者為1念,20念為1瞬,20瞬為1彈指,20彈指為1羅預,20羅預為1須臾,1日1夜有30須臾」。按照現在的時間換算,結果是:1須臾=48分鐘,1彈指=7.2秒,1瞬間=0.36秒,1剎那=1念=0.018秒。
  • 《晴雅集》片尾曲鄧倫演唱《痴情冢》歌詞全文 歌曲介紹
    《晴雅集》的片尾曲上線了,這首歌是鄧倫演唱的《痴情冢》,這首歌的歌詞描寫的非常細緻入微,而且很能講我們代入電影劇情中,那麼,這首歌歌詞是什麼?下面小編就帶來介紹。《晴雅集》片尾曲是什麼片尾曲是《痴情冢》,改編自夢枕貘世界級IP《陰陽師》的東方奇幻大片《晴雅集》於12月25日正式上映。片尾曲由影片主演鄧倫演唱,沈永峰、郭敬明作詞,林海作曲,川井憲次、崔博擔任製作人。歌曲旋律真摯動人。
  • 看清一切後,放下你只需彈指之間!
    ·可是,當我理智地正視了自己,當我理智地看清了你,當我理智地把你放逐出我的世界時,卻驀然發現:其實放手並不難,原來放下你只需彈指之間。就這樣,從此分道揚鑣;就這樣,從此一別兩寬;就這樣,世間多了一個殘缺的故事沒有寫完。·其實,真正分手之後的日子並不難,因為所有廉價的淚水在分手之前就已經流幹,剩下的只有一個信念:不再用昨日的真情去擁抱你的今天。
  • 劍聖冢原卜傳給我們的啟示(下)
    在宮本武藏之前,還有兩位劍術名家,被稱為日本戰國時期的「劍聖」——冢原卜傳和上泉信綱。宮本武藏的「劍聖」稱號似乎還頗具爭議,或者說宮本武藏本身就被人褒貶不一。但是,這兩位的「劍聖」之名,可以說很少有人去質疑。冢原卜傳筆者在上篇的文章裡提到過。上泉信綱與冢原卜傳也是很有淵源。其實這兩篇文章的標題是上次發稿前才定下來的,本來的標題是副標題。
  • 犬八傳:善良又溫柔的犬冢信乃
    畫風很美,我最喜歡的當然是犬冢信乃。看完這部動漫,腦海裡總是浮現那個因為詛咒,永遠是一個八歲小孩樣子的小孩。水靈的大眼睛。從小受盡病魔折磨,被父母當做女孩撫養,取女孩子的名字,打扮成女孩子。犬冢信乃是個善良,溫柔,直率,愛逞強的孩紙。看上去很堅強,內心卻很柔軟的。就像天使一樣,可以治癒人心。看著只有13歲,其實真正的年齡是18歲。已經屬於成年了。跟村雨丸(有時候變身為烏鴉)都很喜歡吃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