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年過去了,陳凱歌的電影《霸王別姬》,仍然是中國影視上評分最高的一部電影,也是最具藝術價值的電影之一,就算在世界影史上,也是難以超越的經典之作。整部電影充滿了一種細膩如絲綢般的美感,每一個細節都耐人回味,也表達了對社會現象的批判和一種哲學式的人生反思,使得這部電影成為了中國電影史上不可複製的經典。
正是因為這部電影太過經典,所以顯得陳凱歌其他的所有電影都被這部電影的光芒所遮耀,甚至被忽視,《風月》就是其中之一。
陳凱歌的電影向來以晦澀艱奧著稱,《霸王別姬》是這樣,《風月》也是這樣,我看了這部電影的影評,許多人看了幾遍還是沒能看懂,美到極致的畫面,不知所云的劇情,莫名其妙的臺詞,看完之後,完全就不知道電影到底講了些什麼。
晦澀艱奧就對了,這才是陳凱歌電影的魅力所在,因為陳凱歌的電影從來就不是一個單純的故事,他會把他對人生的思考的感悟融進電影的細節裡,並且以詩畫一樣美麗迷人的鏡頭來對迷惑觀眾,因此稍不注意,你就會覺得這部電影前不搭後不知所云。一般人如果沒有耐心,這部電影是絕對看不下去的,我想這也是這部電影被冷落和埋沒的原因之一。
這部電影的名字也是耐人尋味的,不知道為什麼,在我看到風月兩個字的時候,我的腦中忽然想起了這麼一句詩:「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從電影開始到電影結束,這句詩還是一直盤桓在我的腦中,或許這樣說,從始至終,我一直在掛念著這句詩。
名叫《風月》,其實不關風,也不關月。
看著美麗的晚霞,本以為是新生活的開始,誰知卻是黑暗來臨的預章。
忠良是懷著一種新奇渴望的心態跨進的龐宅的,對他來說,眼前的一切都充滿著神秘。而實際上,神秘的龐宅根本不是天真的忠良想像中的樣子,在神秘的盡頭,是黑暗的深淵。
「去親你姐姐一下。」病態的姐夫說這句話時的樣子,忠良一輩子也不會忘記。
寄人籬下為人做僕的生活以及姐夫對他變態的凌辱永遠的成為了他心裡的陰影,他痛恨他的姐夫,也痛恨他的姐姐,正是因為這段經歷,使得忠良永遠的沉淪到了黑暗的深淵裡,在他的心裡播下了一顆陰暗的種子,並一直在不停的生長繁衍。
逃離了龐宅以後,忠良本該去到北京念書,可卻陰差陽錯去到了上海,成為了詐騙集團的一份子,成為了拆白黨老頭子最得力的手下。他憑藉著他風流倜儻英俊帥氣的外表吸引了無數的闊太為其著迷,看起來風光無限,其實他的內心則越來越感到陰鬱黑暗。
在舞廳裡,看著那個握著玫瑰流淚的女人,忠良臉上的笑容一下子凝固起來,他仿佛看到了過去的那個自己。
天香裡,成為了忠良發洩苦悶的地方,因為他逐漸的依賴上了天香裡的那個女人,那個女人,也代表著忠良潮溼冷漠的心底裡僅存的一絲溫存。
現在的忠良和過去的忠良之間一直隔著一條防線,從他接受拆白黨老頭子的任務再次跨進龐宅時,從他遇到龐家大小姐開始,他心裡的對於愛的恐懼和對詐騙勢力的那條防線開始面臨崩潰。
忠良愛上了這個單純的女人,他再次感到恐懼了。
懷著複雜的心理,忠良終於還是一個人回到了上海,拆白黨老頭子發現了忠良心裡的糾結,為了防止忠良在這種情緒裡越陷越深,他決定要斷絕忠良的念想,而要想讓忠良死心,就得先讓龐如意死心,於是一個陰謀就這樣悄無聲息的展開了。
拆白黨老頭子萬萬沒有想到,這個決定竟會導致他痛失一員愛將,可是他沒有選擇,忠良已經走上了一條不歸路,他只有兩個選擇,要麼把他拉回來,要麼就毀滅他。
忠良懷著猶疑痛苦的心情踩進了預想被人布置好的陰謀之中,他也以為自己是可以做到的,可當他看到天香裡的那個女人失望的從樓上跳下時,他心裡最後的那道防線也終於被擊潰。
其實忠良才是整部電影裡最悲劇的人物,正如他在劇中對如意所說的那樣:「白色的風箏飛上天,越飛越高,越飛越遠,看不見了。」
而他自己就是那個越飛越遠的白色風箏。
我以為我已將最大的壓迫打碎,卻沒想到另一個更大的壓迫正在向我襲來。
與鬱忠良的複雜陰鬱不一樣,龐如意是一個生活在舊時代的一個很單純的人物,她敢愛敢恨,勇往無前,想到什麼就說什麼。她小時候對那些整日打牌娛樂的姨太太們感到厭惡,於是在她成為龐家主子後便把這些姨太太們全部趕出了龐家。男孩子可以進祠堂,可是女孩子卻不可以,如意感到了男女的不平等,所以在三爺爺來找他理論時,如意將她的這種不平發洩了出來,他對三爺爺道:「女人不是連祠堂也不能進的嗎?」
「我是不是不該讓她們走呢?仔細想想,這些姨娘們的日子,就好像陪爹陪哥玩了一場似的,玩完了,就散了,可是我呢?」
如意做到了一直想做卻做不到的事,說出了一直想說卻不敢說的話,他已經成為了龐家的主人,可是這時她卻感到迷茫了,她發出了疑問,那麼我,又該何去何從呢?
直到忠良的出現,如意心裡的這個疑問才有了答案,忠良對她說了很多最近國內發生的大事,現在的社會已經不是以前的社會了,如意沉浸在忠良的話語裡,她對外面那個新奇的世界充滿了幻想。
她沒想到,一頭惡狼正張開了大嘴,就等著她上鉤。她也沒想到,即將把她帶入惡狼之口的,會是那個她深愛的男人。
忠良終於還是沒有把如意引入惡狼之口,但惡狼卻找上了門。無論是如意,還是忠良,都沒有力量能夠抵抗惡狼的進攻,他們在惡狼面前顯得太過渺小。
在看到忠良的「真面目」後,如意並沒有如拆白黨老頭子想的那樣對忠良死心,因為她在意的並不是忠良是個什麼樣的人,還是在意忠良對她的感情。
就像天香裡的那個女人一樣,如意問他:「你愛我嗎?」
忠良陷入了極端的痛苦和折磨之中,他小時候的經歷使他不再相信愛,他渴望愛,卻不敢愛。他不敢接受如意的愛,也不敢去愛如意,他為此痛苦不已,他只能用強烈的自尊來掩飾他強烈的自卑。
這時有一個男人闖進了如意的生活,這個人就是之前和她退過婚的景少爺。景少爺是個很開明的新派人物,剛從日本留學回來,他不介意如意吸過大煙,甚至都不介意如意和其他男人發生過關係。
忠良終於鼓起勇氣去愛了,可是如意卻要和另外一個男人結婚了。忠良想要挽回,可是如意已經心如死灰,她已經不愛忠良了。
一個掙扎在欲望和自卑中的小人物——我不想輸
劇中另外一個重要的人物,端午,一個掙扎在欲望和自卑中的小人物,他是大小姐如意最忠實的愛慕者和僕從,對他來說,如意就是他的全部,為此,他把做為一個男人僅剩的那點尊嚴也丟掉了,如果如意嫁人了,他也跟著過去,為此氣得大管家仰天大喊龐家沒有男人了。
不過在和如意發生了關係後,這一切也悄悄的發生了變化,看著端午和忠良要好,他的心裡就感到嫉恨,如意只能是屬於他的,他不能忍受讓如意投入別人的懷抱。
所以在如意與景少爺準備著結婚時,他對景少爺道:「小姐和我和忠良,都是睡過的。」
端午對如意那種近乎為變態的愛戀,已經變成了一種憤怒,他也是這場感情遊戲裡的主角之一,他不想輸給任何人。
四、尾聲
在電影中,導演很巧妙的用了一個前後呼應的鏡頭,在小時候的忠良給姐夫送去放了毒的鴉片時,鏡頭要跟隨忠良穿過一個長長的漆黑的走廊,在最後忠良給如意送鴉片的時候,鏡頭也是跟隨著忠良穿過一條長長的走廊,如果不認真觀看,觀眾很難發現導演這個用心的拍攝手法,這也暗示了忠良要給如意下毒的原因。
「人要是永遠長不大,多好啊。」
他們,終究只是這個病態社會的犧牲品而已,沒有後退的餘地,走出了第一步,就再沒有回頭的可能。
我們很難揣測電影中人物的想法,就是我們無法揣測陳凱歌的想法一樣,電影想要反映的是在那個變態社會下的變態的人生,這部電影就是那個變態社會的一幅眾生圖,圖裡面人物各自有著各自的悲哀。陳凱歌抓住的這幅眾生圖裡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情。
情字貫穿了整部電影的始終,描繪了一群大社會下的小人物的情感狀態,這也是這部電影的靈魂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