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要堅持以古人為師,以傳統為法,以生活為營養,以修養為底蘊,把傳統的繪畫元素與現代的審美相結合,將學到的知識、技藝反芻精進,在藝術上不斷地新突破。」近日,青年實力派畫家魯剛受邀參加「畫境」青年畫家作品展暨線上沙龍時發表自己的觀點。
魯剛,安徽潁上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文化部現代工筆畫院畫家;安徽省淮北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淮北市政協書畫院院長等。
沙龍現場,魯剛結合當代中國畫畫家作品,著重強調了中國畫的師古圖今以及品格、人格和氣象精神,詳細闡釋了中國畫藝術表現手法、創作風格。
魯剛認為,藝術肯定是直指人的內心,是一種對人與世界關係的發現,是觀察世界和體驗人生與表達內心世界的視角和品格,而不僅只是一般性的情感表現。
在魯剛看來,要思考的不僅是「畫什麼」,還要思考「怎麼畫」,更強調的是畫家對畫面的把握與控制,畫家在筆墨中的生命情緒投入,以及筆墨中的人文含量和人性溫度,惟其如此,才能在大時代中得以完成並發展起自己的獨特筆墨形式與意趣表達。
在談到中國畫臨摹時,魯剛表示,臨摹是我們學習中國畫的重要方法,臨摹注重於筆墨技法,通過臨習古人的作品去分析前人的造型技巧,並結合畫史畫論、結合作者的思想稟性去學習傳統的藝術觀,從中體會古人「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藝術內涵。
魯剛強調,學習花鳥畫必須「師法古人」, 師古人最好的方法就是臨摹,臨摹範畫選一個好的範本,再根據自己的喜好,尋找適合自己的範本,有計劃,有目的,有針對性臨摹學習,
「花鳥畫躍然紙上,與人們日常生活就是和自然景物分不開的,畫家把人們喜愛的花鳥禽蟲搜入筆端,塑造成更加美好的形象,令人怡悅心神,也是對人們精神生活的一種貢獻。」魯剛說,「因此,一個優秀的中國花鳥畫家,必須經過寫生。自然界中的動植物成千上萬,變化萬千,要想全畫下來是不肯能的,因此就要去認識各類物象的特點和規律,到生活中汲取營養,體會自然造化的勃勃生機賦予的無限靈感。」
魯剛表示,寫生的同時,即可進行構圖練習,注意取材的情、趣、意,以加強藝術效果、對形成創作風格起重要作用。
魯剛指出,一個畫家當具備了思想、生活、筆墨技法修養等各種條件之後,即可進行創作,從臨摹中得來的技法技巧,從寫生中積累起來的素材,進行綜合安排和巧妙運用,表達出畫者的世界觀、審美觀,並帶有時代氣息和個人風範的藝術作品。
同時,魯剛認為,風格是精神層面的主觀與坦露,是作品整體氣息·節奏·韻律和力度,乃至筆墨的質地、結構、空間變化等等,也是觀察世界和體驗人生與表達內心世界的視角和品格;,只有在這個視角和範疇上,人性的美好、內心的圖景與情緒的起伏才可以被展現和揭示出來。
隨後,魯剛與線上書畫愛好者進行親切互動,展開交談,同時,以自己作品為例,對花鳥畫藝術風格及其表現進行了直播細緻分析,並帶領觀展群眾欣賞中國畫的靈動之美,更系統地了解到作品背後的創作情形。
觀其作品,他往往在畫面中留有大量空白,在黑白對比的營造中,表現動與靜、疏與密、虛與實的變化。他直面自然,率性本真,在精微之處獨有匠心,動靜生發,營造出是一種清雅、安寧、詩意的情感表達。
魯剛從立意在先入手,以立意盡意、形神機趣、化實為虛、以形寫神為要,在遙情寄物與神與物遊的過程中,得深奇之意,並形成自我風格與筆墨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