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挪威
這是新90後早起推的第 159篇文章
我們本來就不再相信明星人設,江一燕強化了這個結果,加速了這個過程。
江一燕這次事件,應該能讓你看清更大部分明星人設背後的邏輯:
事件點——通稿——人物塑造——明星人設。
這種明星人設,不是靠實力撐起來的,是靠通稿撐起來的。
江一燕前幾天發微博,說領了一個大獎。
什麼獎呢?建築設計類的,名字是:
#美國建築大師獎###。
江一燕獲美國建築大師獎
事情發展到現在,我想你應該已經知道這裡面的內幕了。
第一,關於這個獎項。
很像江一燕團隊對外公布的通稿中,是這麼寫的:
江一燕所獲的美國建築大師獎在全世界是非常有影響力的獎項……代表行業裡至高無上的榮譽……江一燕這一次親自設計的獲獎作品,被評為稱讚和大自然完美地結合……
很像是江一燕團隊發的通告
看起來極權威,極牛;事實上,這是個什麼獎呢?
你可以通過三個指標看出這個獎項的含金量。
1、國內各家百科詞條,都沒有收錄:搜狗百科、互動百科,沒有,百度百科是昨天江一燕這件事火了之後,才有的,但也沒有詳細介紹;
2、這個獎項2016年才成立,基本沒有口碑和知名度;
3、這個獎項一年的獲獎項目高達200多個;
看看普利茲克獎的情況:
1979年開始頒發,至今已經舉辦40屆,最重要的是,普利茲克獎在全球範圍內,每年只頒給一個人。
對比一下,就能看出江一燕這個「美國建築大師獎」的含金量。
第二,關於江一燕在這個獎項中本身的角色。
單從通稿來看,江一燕就是這個項目的主要負責人,主要設計師。
真實情況是:江一燕在這個項目團隊裡,只是一個參與者,她更重要的角色是甲方。
因為獲獎作品是江一燕家自己的別墅,英文名字是「LJVILLA」
她請人過來裝修自己家的別墅,各個國家的都有,羅馬尼亞、中國,都不是很滿意,裝修了6年,換了5茬設計師,最終是由一位德國設計師完成的。
這你就明白了,一位甲方,大概提供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就把自己的名字,加入了設計團隊。
最後,還堂而皇之地替設計團隊去領了個獎。
江一燕就自己家別墅裝修接受採訪
最終,呈現在人們面前的信息就是:
江一燕去美國領了一個很權威的建築大師獎,「文藝女神」人設再次得到強化。你忍不住想,多有才啊,做演員,還去支教,還是攝影師,拿過《國家地理》的攝影獎,出過書,現在隨便裝修一下自己家的別墅,又拿了個建築大獎。
這就是明星塑造人設的套路。
江一燕去支教的事情,也被炒作了很久,各路通稿滿天飛。
基本上,明星支教這件事,完全被江一燕壟斷了。
網上關於江一燕支教的新聞
這些通稿之所以令我們反感,因為它們已經完全違背了常識。
支教沒錯,公益也沒錯,你總說自己數十年如一日、連續支教,就嚴重違反事實了,甚至戲弄觀眾。
數十年如一日,怎麼演戲?怎麼全世界飛、滿世界旅行?怎麼花6年時間裝修自己的別墅?
真實情況大概率是:確實有過支教經歷,確實支教過那麼幾次,這些經歷,全用在塑造人設上了。
韓雪在《身臨其境》上爆火了之後,也有不少媒體寫她。
主打的關鍵詞是:文藝、自律、精英範、勤奮、努力、多才。
有一篇稿子是這麼寫的:
原來世界上真有這麼努力和自律的人:
早上七點半起床,雷打不動。
晚上24點睡覺,雷打不動。
每晚寫一小時日記,雷打不動。
每晚至少看一小時書,雷打不動。
英語不好,她就自學,不管收工多晚,都要自學三小時,一學就是三年。
……
一篇寫韓雪的稿子
看這些文章,如果不過腦子,你很容易陷入套路。
一個看似勤奮自律的人設,就在你的心智裡,留下了印象,好感頓生。
你停留一下就會發現,寫的都是什麼鬼,胡扯,很虛偽。
每晚24點睡覺,雷打不動;
晚上其它雷打不動的事情還有寫日記、看書、學英語,共計5個小時。
如果她需要工作的話,那麼,加上一個女演員基本的化妝卸妝上下班時間,估為1個小時左右,也是雷打不動。
這意味著韓雪每天6點鐘必須準時從片場走人,雷打不動。
一個女演員,演戲是職業,片場是工作場所,每天6點打卡下班,你說這是勤奮還是很懶呢?
我認為是很懶,所以導致韓雪至今沒什麼代表性影視劇出來,紅,也是紅在綜藝,而不是紅在自己的作品上。
大部分明星人設,經不起仔細推敲,尤其是那些沒有作品的明星。
影視歌,都沒有代表性作品,於是炒作,文藝啊、公益啊、多才多藝啊、跨界啊,人為地創造出很多標籤,貼在自己身上。
這並不值得任何一個有腦子的人欣賞。
我還是喜歡易烊千璽和胡歌,我還是喜歡周杰倫和許嵩。
所有知名度和影響力,都是基於作品。
作品裡,有一個人真正的才華與勤奮,不虛,踏實,能看得見摸得著,可以細細品味,有除了通稿之外的其它媒體評論,你可以看到讚揚,也可以看到批評和巨大爭議。
江一燕這件事牽扯出來深層問題,其實是一個信仰問題。
我還是信仰踏實可見的努力,我還是信仰用作品代表自己的才華與能力。
我還是信仰結果導向比蜻蜓點水式的貼金重要得多。
我還是選擇相信一個必須要持續性在一個領域深耕十年數十年,才會成為行業精英,即使是一個農民,一個木匠,亦是如此,所以我基本上每天寫一篇文章,不長,大概兩千字,從大學開始,已經堅持6年。
我還是選擇相信努力雖然辛苦,但不努力帶來的無聊與虛無,更令人痛苦。
用設計大師山本耀司的一段話結尾:
我從來不相信什麼懶洋洋的自由,我嚮往的自由是通過勤奮和努力實現的更廣闊的人生,那樣的自由才是珍貴的、有價值的。
我相信一萬小時定律,我從來不相信天上掉餡餅的靈感與坐等的成就。
我想要做一個自由又自律的人,靠勢必實現的決心認真地活著。
優秀的觀念,帶來優秀的行動與結果。END
*本文封面圖來自電視劇《北平無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