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最大」的城市,比2個南京還大,還有黃金海岸線

2020-12-25 細說旅行事兒

現在我們的社會人口越來越多,城市的面積越來越大,就會越有利,因為資源和可開發的地方也很多,這點給面積大的城市帶來了很多的優勢,我們來看看江蘇最大的城市,比2個南京還大,相當於4個無錫。

這個城市是鹽城市!鹽城市總面積為1.7萬平方公裡,經濟總量在江蘇省排名第八,那為什麼說鹽城市是江蘇省最大的城市呢?接下來我們檢查一下省內其他城市的情況,南京是江蘇省的省會,也是省內經濟實力比較強的城市,總面積僅為6593平方公裡。

可以得出以下結論:省內第三大經濟強市無錫市總面積僅為4661平方公裡,鹽城總面積比南京兩個還要大,大致相當於四個無錫,另外,蘇州的經濟實力居省內第一,總面積8841平方公裡,淮安市徐州市南通都是江蘇省內面積比較大的城市,分別為1萬平方公裡、1萬平方公裡、8003平方公裡,但這些城市的面積都比鹽城市小。

鹽城有著美麗的黃金海岸線,兩千多年前以「城市周圍所有的鹽場」為名,有著悠久的歷史,到處散發著豐富的海鹽文化,管轄區縣市物產豐富,風景如畫,民風淳樸,素有「魚米之鄉」「金灘銀蕩」的美稱。

年輕的時候,旅行是教育的一部分;年老的時候,旅行是閱歷的一部分。看了這篇文章,你有什麼感受呢?是不是想要去這個美麗的地方去旅遊了呢?文章到這裡就結束了,看完之後你有什麼想法想要跟大家分享呢?評論區在等著你!

相關焦點

  • 江蘇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不是南京蘇州,而是GDP排名第三的它
    江蘇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可能很多人會想起省會南京。但是通過佔地面積和人口總數,南京的覆蓋面積約為6580平方公裡,總人口843萬以上,人口密度達1262人/平方公裡,江蘇還有一個城市,佔地面積4787平方公裡,常住人口651萬人,人口651萬人。
  • 江蘇「最大黑馬」城市之一,經濟直追南京,實力不可小覷!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一直注重於經濟發展,現在我國已成為了世界上的第二大經濟體,祖國的強大是我們肉眼可見的,從前的吃飽穿暖變成了,現在的吃好喝好,社會的發展提高了我們的生活水平。我國的面積很大,我國的總面積也是世界第三位,既然有那麼大的面積,就有那麼多的城市,這樣城市和城市的發展就不是特別均衡,有的城市發展迅速,有的城市發展緩慢,有的城市富裕,有的城市經濟發展特別不好,但從目前情況看,絕大多數城市的發展還是向上的,總體趨勢良好,當然每年的城市發展排名也在變化,結果,有的城市只要制定了政策,發展就特別快。
  • 江蘇南京的瑞爾大廈,地處黃金地段,14年卻僅剩「遮羞布」
    在我國的現代城市建設當中,有很多的樓盤得以最大化利用,有的成為了當地著名的建築物,可有的也成為一個「爛尾樓」。江蘇的南京,大家一直對於這座城市充滿了好奇與相望,南京可以說是在我國的歷史上一直繁華,不僅是作為古代歷史上南方的中心城市,而且在現代也是一個大都市,江蘇省的省會城市,我國的新一線城市。
  • 江蘇這個城市不是省會,擁有3條高鐵,2座機場,一起看看吧
    如果去旅行,不僅可以增長我們的見識,還可以積累經驗。我們的身體也可以緩解壓力,和家人,朋友,愛人一起去旅遊可以促進彼此的感情,我們一個人去旅行,可以使我們感到自由的快樂、舒適和舒暢,接著由左先生為大家提供了旅遊諮詢,今天的主題是:江蘇這個城市不是成都,但就有三條高速鐵路和兩個機場。
  • 江蘇萬城城市發展有限公司在南京正式揭牌
    央廣網南京6月30日消息 6月29日,廣西建工集團和中如建工集團強強聯手組建的江蘇萬城城市發展有限公司在南京成立。中如建工集團、廣西建工集團、房產協會等百餘位領導嘉賓出席本次活動。
  • 江蘇被忽略的旅遊城市,27個A級以上景區,卻因蘇州南京而無名
    江蘇省是旅遊大省,27個A級以上景區,但因蘇州而無名,說起南京,除了經濟實力,在旅遊資源方面,也是不相上下的,目前,江蘇省有5a景區26個,佔全國5a景區的首位,5a景區那麼多,其他4a以下的景區不計其數,江蘇省一直是旅遊大省,最著名的應該是南京和蘇州。
  • 江蘇「最令人期待」的城市,如果沒有南京,它就有希望是省會
    說到江蘇,大家都誇它是個好地方,風景也好,空氣也好,這裡的姑娘們也很水靈,南部真的是炎人的地方,在這裡生活一段時間的話,身體就會好起來,但是很多北方人不習慣南方的氣候,這裡還很潮溼,因為冬天也沒有暖氣,所以只能依靠空調,即使是這樣的環境和不順利,也不會妨礙追求夢想的人的腳步,希望來江蘇的本地朋友真的很喜歡這裡
  • 江蘇這裡行政區劃大調整,何時輪到南京?
    江蘇又一城市行政區劃升級成功,主城範圍和人口進一步擴容,城市地位直線上升!這座城市,是江蘇南通。截至目前,僅僅在江蘇範圍內,已經有宿遷、常州、南通、徐州、連雲港、揚州、泰州、鎮江等地進行了行政區劃調整,涉及調整鄉鎮、街道範圍、撤市設區等。
  • 臺南黃金海岸線堆滿垃圾
    中秋過後,臺南黃金海岸線淪為「垃圾海岸」。據臺媒消息,過去不少人指責大陸遊客沒公德心,造成環境髒亂、大搞破壞,如今因疫情影響,大陸遊客來臺受限背不了黑鍋,讓人感嘆臺灣人的公德心和素質怎麼會低落到這個地步。
  • 為什麼除了南京外,江蘇其他城市的長江大橋那麼少
    南京長江大橋一、目前江蘇省已有過江通道15個,其中南京9個,其他城市6個,為什麼數量差距那麼大?主要有這麼幾個原因:1.江面寬度不同造成建橋的難度差異長江南京段的寬度較窄,建造橋梁或者隧道比較容易。再往下遊,尤其是過了江陰之後,江面寬,基本都在5公裡之上,而且還有沿岸的地質問題的影響,並不是每一處都適合建造大橋,技術難度比南京的大。
  • 「最渴望」合併的安徽城市:被南京包圍,還以為是南京人
    中國地域遼闊,在各個地方設置了省、市、鎮,村設立自治區,並在這些國家行政區之下建立地級市和縣級市,以區分地區,但是縣級城市和縣級城市的位置更令人尷尬,並且很容易將它們誤認為其他州,例如,在縣級城市安徽,位置非常尷尬,江蘇常被稱為天長市。
  • 江蘇未來很「吃香」城市,發展潛力巨大,不是南京與蘇州
    近年來,中國進入了全面高速發展的狀態,全國各地都在以極快的速度發展,最突出的是江蘇,實力不容置疑,是中國第一個進入發達水平的省份,經濟實力和交通建設遙遙領先,它是中國三大經濟大省之一,江蘇的風景很美,自古以山水園林聞名,也是中國4A以上風景名勝最多的省份,今天我們說的是未來江蘇最受歡迎的城市。
  • 5.42公裡「黃金海岸線」建成!
    此外,總長5.42公裡的濱海新城「黃金海岸線」已通過驗收! 濱海新城將建213米地標雙塔   濱海新城中部沿海區域將布局約4平方公裡的CBD,按照城市副中心的商務、商業集中區進行打造,將建設以城市中央公園及標誌性塔樓為中心的中央商務區,包括數十棟辦公樓和超200米地標5棟。
  • 江蘇這兩大城市將崛起,既不是蘇州也不是南京,未來有望更上一層
    如今,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國家的經濟得到了升級,中國的許多城市都步入了一線城市的行列,甚至許多地方都向小康社會邁進,中國能在短短幾十年內發展成為超級一線國家,離不開各個城市的不懈努力,今天說的是江蘇這兩大城市將崛起,既不是蘇州也不是南京,未來有望更上一層。
  • 江蘇最「憋屈」城市,曾做過20年的省會,如今是默默無聞三線城市
    說到江蘇,首先想到的是其經濟,江蘇是經濟高度發達的省,GDP位居全國第二,全國百強縣僅江蘇就佔25,前五位是江蘇省城市,可以說經濟實力很強, 其次,江蘇省的旅遊資源很豐富,小橋流水的江南水鄉氣息吸引了很多遊客,可以說是一方水土養的人, 相信大家都知道,江蘇省的美女也特別多,而且性格都很溫柔
  • 「江蘇十三太保」到底有多強?從全國而論,百強城市最多、地鐵城市...
    說起「江蘇十三太保」,個個身手不凡,尤其是南京、蘇州、無錫更是江蘇的驕傲。 江蘇13市已多年全部躋身全國GDP百強,目前,江蘇5市(南京、蘇州、無錫、常州、徐州)開通了地鐵,南通地鐵在建,等2022年江蘇將有6座地鐵城市,位居全國各省區首位。
  • 江蘇最「憋屈」城市,曾經做過20年的省會,如今被超越成三線城市
    說到江蘇的話,大家首先都想到的是它的經濟,江蘇是個經濟高度發達的省份,GDP常年位居全國第二,全國的百強縣僅江蘇就佔了25個,並且前五名都是江蘇省的城市,可以說經濟實力強悍了,其次,江蘇的旅遊資源很豐富,小橋流水的江南水鄉氣息吸引了很多的遊客前來,可謂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相信大家都知道
  • 央視《還看今朝·江蘇》給你愛江蘇的N個...
    ·江蘇篇》 聚力發展 高原之上築高峰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的全面小康建設多次作出重要指示,特別是在2014年12月視察江蘇時,要求我們努力建設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蘇。
  • 2020中國·蒼南168黃金海岸線自行車騎遊大會火熱開賽
    11月1日上午8:30,2020中國·蒼南168黃金海岸線自行車騎遊大會在蒼南縣體育中心鳴槍開賽,當天約700人騎行愛好者齊聚蒼南,全程組(60公裡)500多人、體驗組(10公裡、兒童組)近200人,在山呼海應之間領略168黃金海岸線這條「珍珠項鍊」的純淨之美。
  • 江蘇發展緩慢的2個城市,一個是西遊記的發源地,一個是項羽故鄉
    江蘇省,作為我國唯一的一個所有地級市都躋身全國百強的省份,不僅人均GDP高,連宜居城市都數不勝數,省內的蘇州、南京、無錫已經位列一線的地位,今天要分享的是江蘇「最窮」的2個城市。第一個是連雲港、江蘇省下轄地級市,古稱「海州」,與朝鮮、韓國、日本隔海相望,作為旅遊城市知名度很高,這裡是四大名著《西遊記》的發源地,花果山在這裡, GDP2771.70億元省內倒數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