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了他患「帕金森」的媽媽後,我決定嫁給他

2020-12-23 澎湃新聞

原創 成琨 十點人物誌

並不是每一個有關婆媳的故事,都充滿矛盾與鬥爭。

今天這個故事的講述者,是一位正在備孕的90後女孩,故事的主角,是她因身患帕金森而飽受痛苦的婆婆。

她們之間,有一份足以打動人心的溫情,而溫情的背後,是對生命脆弱的無奈之感,是對兩代關係的重新解讀,亦是對重視健康的一次呼籲。

在一次意外發生之後,講述者做了兩件事情:帶家人去做了全面體檢、抽出更多時間陪伴家中老人。

成長之痛意味著失去,而接受這份痛苦,才能更堅強地生活下去。

因愛而成長,便無愧於愛。

——小志說

採訪、撰文 | 成琨

口述 | 海英

距離凱哥接到那通家裡打來的電話,已經過去了整整一年。

「你媽媽喝農藥了,趕緊回來吧。」

「好,我回家。」

和往常一樣,他們爺倆的交流總是很簡短、很冷靜。凱哥租了車,接上我便往公公婆婆家趕。他一言不發地開著車,我問他:「你害怕嗎?」

「有什麼好怕的?該來的不都得來嗎?」我便沒有再多問,悄悄給家裡的堂姐發微信,想知道婆婆在哪裡,如果被送去了醫院,意味著還有一絲希望。

過了許久,堂姐發來了安撫我們的消息:「嬸子沒有事兒,你們穩住,往家走就行了。」

可是當我們回到家時,半個村子的人都圍在了家門口。我衝了進去,看到已經穿好了壽衣的婆婆,被一塊布蓋住了身子和面龐。

「你要不要過去,再看咱媽最後一眼?」我問凱哥,他搖了搖頭。相較於我的無法接受與崩潰,凱哥平靜的難過讓旁人有些難以理解。但我知道,沒有人比他和公公更明白婆婆這些年受的苦。

凱哥讀高三那一年,44歲的婆婆患上了帕金森。這八年的時間裡,凱哥看著自己的媽媽病得越來越嚴重,從不能幹農活到行動都困難,從口齒不清到不願意見人聊天。

而過於年輕的凱哥,只能用簡單的關心代替言語上的交流,漸漸地,母子間的感情裡隱藏了一些無法化解的隔閡——在凱哥最迷茫的時候,母親無法為他指引方向,而母親的痛苦,凱哥亦無法感同身受。

後來清明節,我們一家人去給婆婆上墳,凱哥才告訴我心裡話:他之前就想過會有這麼一天,在他完成了人生大事——娶了媳婦、成了家之後,媽媽或許會用這種方式離開,也算是一種解脫。因為他早有了心理準備,這件事才顯得沒有那麼突然。

我這才意識到,一個普通的農村婦人、一個平凡的母親,在失去健康之後,把最樸實的期望寄托在了這個家與她的孩子身上。而我的出現,對於婆婆來說,是一件多麼開心的事。

雖然一切結束得太快,但和婆婆從相見到分離的719天裡,我亦感受到了太多被我忽略過的愛,也是她讓我從過去與父母的種種「對抗」中徹底清醒過來。

和凱哥戀愛之前的三年,我完成了人生中所有的叛逆。

我是家裡的老大,妹妹現在正讀高三。在父母眼裡,我從小就很懂事,學習和生活從未讓他們操心過。2013年,我靠著自學,從漢語言文學專業專升本考上了英語專業,一家人都高興得不得了。

家人希望我順利畢業後能當老師,穩穩噹噹過日子,可是在讀完第一學期後的寒假,春節還未過完,我便以「學校有事」為藉口,瞞著家人去了浙江的一個小城市。

我和要好的朋友在那裡辦了一個輔導班,教小學一到三年級的孩子寫作業、預習功課。當時的我,一心想著掙脫按部就班的生活,接觸更多不同的人,於是在開學前給班主任打了電話,說我不回去了。

到了暑假,我們投進去的錢用得也差不多了,我便向家裡說自己在學校旁邊辦了個班,需要一筆資金。當爸爸看到我的銀行卡所在地是浙江時,才發現了端倪。

隨著家人對我輟學、欺騙的失望,我們也很快宣告了失敗。

中秋節那天,我和朋友、還有兩個招來的大學生老師圍在飯桌前,一人捧著一碗米飯,桌上只有一鍋酸菜魚和幾瓶啤酒。我們聊著「怎麼解決生源?」「怎麼招到穩定的老師?」聊著聊著便聊不下去了,太難了。

這頓飯結束後,我們關停只維持了幾個月的輔導班。我決定回到讀大學的城市臨沂,重新開始。

十月份的北方已經有了寒意,我身無分文,但不想就這樣回家。

如果爸媽看到我又黑又瘦的樣子,也許會埋怨、失望或心疼,我無法面對那些神情。況且,如果爸媽對我說:「你在外面一分錢都沒掙到,還不聽我們的話。」我連辯駁的立場都沒有。

那時候的我,想到的依然是「我不願意順從」和「我要證明自己」。

為了捱過這個冬天,我先找了幾份可以日結工資的兼職。不到兩個月,我賺到了4000多塊錢,這才打算回一趟家。我給家裡買了一些東西,留了1000塊錢,沒有多說什麼,便回臨沂了。

而這件事,似乎也成為了父母心中的結。後來有一次,我主動說起等妹妹放暑假了,帶她出去做兼職鍛鍊鍛鍊。爸爸突然很生氣地說:「你大學時出去闖,闖出什麼來了?」我也不甘示弱:「這都過去多久了,幹嘛還要提?」媽媽在一旁嘆著氣,給我們打圓場。

儘管有著一次次類似的爭吵,我卻始終沒有把他們的擔心太放在心上,我不知道自己年輕氣盛的「不甘心」,在父母眼裡有多麼危險。

直到2015年末,爸爸說我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想讓我離家近一點,而我也正打算換一份有長遠規劃的工作,這才回到了泰安。

原本以為,這一次回家後,我會聽從父母的相親安排,一切都將安定下來。沒想到,「相親」卻引發了我的又一次叛逆。

我很慶幸,這次「違背」父母的期望、和凱哥在一起,才遇到了我的婆婆,也正是婆婆給我的「叛逆期」畫上了句號。

我和凱哥原本是哥們兒一樣的關係,脾氣相似,總是打打鬧鬧,相識6年從未想過要在一起。在2016年春節前,我正好去濟南找凱哥玩了一趟,我們聊到了各自的父母在安排相親,我也第一次知道他的媽媽患了帕金森。

我回家之後,我們又說起即將來臨的相親,凱哥突然說:「像你爸爸那麼難搞的人,如果是我,能不能搞定他?」一句玩笑話,讓我們決定試一試。但我知道,凱哥並不符合我爸媽的要求——獨生子,沒有兄弟姐妹幫襯照應,離家遠,嫁過去了難得見一面,再加上他媽媽的病……

沒想到的是,當我還在顧慮如何慢慢說服爸媽時,凱哥在當晚就對自己父母說:「你們不用再給我安排相親了,有一個女孩,我過了年就帶她來家裡。」

第一次去凱哥家之前,我對爸媽說了一大堆凱哥的好話,「他是我很多年的朋友,非常照顧我,先試著處一處唄。」過完年後,我正好去濟南參加公司培訓,便又一次瞞著爸媽,去了凱哥老家章丘。

我也終於在一個四方的農家小院裡,見到了凱哥口中「行動不便的媽媽」。

走進開在東南角的院門,凱哥喊道:「娘嘞,我們回來了。」回應的卻是凱哥爸爸,我笑著叫一聲「叔叔」。

與此同時,我聽到了一陣拖沓的鞋子蹭地的聲音,而後正北屋的門被猛地推開,一個短髮、瘦高、面色蒼白的女人出現在我的眼前。她的胳膊和腿不受控制地抖動著,她一步一步地挪動,想跟我打招呼,卻只說了一句「快進屋暖和」。

我清楚地記得,她的眼神裡有喜悅,也有膽怯。霎時間,我握緊了拎在手中的見面禮——一箱牛奶,我忘記了喊「阿姨」,以「先把牛奶放下」為藉口,轉身進了東邊屋子,站在門後,我的眼淚大顆大顆地掉了下來。

直到凱哥在外邊喊我吃飯,我才意識到自己的失禮,用袖子胡亂擦了一把臉,努力擠出大笑臉,若無其事地走進了北屋。

那一天,她一面很多次說起「以後常來呀」、「我挺喜歡你來家裡」,一面又萬事小心翼翼,生怕在我面前「出錯」,惹得嫌棄。吃飯時,她盡力控制自己抖動的手,能不夾菜就不夾菜,以免掉在桌子上。

過去幾年,凱哥也相親過一些人家,但沒有一個成功的,凱哥媽媽也害怕這一次,因為自己而讓兒子錯過身旁的女孩。

她不知道的是,這一見,我和凱哥在一起的心更加堅定了。而我回家後,總是想起她的樣子和神情,慢慢想通了許多過去不懂的事情。

以前,我從來不會覺得做父母有多難,我只會認為自己的叛逆讓父母失望了,於是想躲避,卻不知道他們對我的關心,不知道父母是想通過努力,讓孩子能過上更好的生活。

從浙江回來後,我急於證明自己,半年不回家,有了一點積蓄就回去「顯擺」,扔給他們1000塊錢就走。可是,也許他們想的是,我沒了本科學歷,如果回泰安工作,離家近一點,就可以多照顧我一些。而我卻在質疑「他們為什麼要把我拴在身邊?」

當我明白了這些後,便也理解了爸媽。後來我和凱哥訂了婚,爸爸對我說:「現在訂婚了,就不要再來回折騰了,在濟南找一個穩定點的工作吧。」以前我很反感「穩定」這種詞,但當時已經不會牴觸了。

我告訴爸爸:「我知道了,你不用擔心。」爸爸也很放心地感慨:「你訂婚了,成了別人家媳婦了,好像突然長大了。」

在我和凱哥的重要場合,婆婆總是缺席的那個人。

2016年農曆三月十八,我們正式訂婚,她卻一個人留在了家裡。我們選在第二年的母親節結婚,婆婆也只參加了在家裡辦的幾個小儀式,最後的婚禮大合照,依然沒有她。

我知道,她害怕的不再是別人笑話她兒子有一個這樣的媽媽,而是她的好兒媳婦有一個不中用的婆婆。她想要守護我的面子,而我也想照顧她的一片好心。

在我初進家門時,公公還會特意從飯店叫菜回來,但從第三次開始,只要我在家,便由我來下廚。我在廚房忙活,聽到從北屋傳來的聲音,婆婆高興地對凱哥說:「現在你們這個年齡的女孩子,願意給我們做飯的可少著呢。」

吃飯時,我特意給婆婆準備了一個小碗,每一樣菜都盛一點,再配上一個勺子,方便她吃菜。我又怕她以為是我嫌棄她,便告訴她:「媽,我也不知道你愛吃哪樣菜,就每樣給你夾一點,都嘗嘗。」她就很開心地吃起來。

我主動和她聊起兩邊老家的風俗、飲食習慣,她也放鬆了很多,打開了話匣子。沒有讓她覺得尷尬和不舒服,我的目的就達到了。

我和凱哥每兩周就會回一次章丘,陪婆婆過周末。每次我們回家,她都開心得不得了,對我說:「就盼著你來家裡呢。」可當我回不去,給她打電話時,她又說:「你忙你的就行了,家裡沒有什麼事兒,別著急回來。」

生病這些年,起初婆婆還會到院子裡和鄰居們聊聊天,但後來她對外面世界的了解越來越少,便很少出門見人了。

冬天,我喊她出來曬太陽,她也寧可待在臥室裡。那間連著客廳的屋子,常年沒有陽光。她最多會走到客廳裡坐下來,電視機開一整天,像是找到了唯一一個能與外界對話的窗口。

婆婆的變化,並沒有讓我們有太多疑慮。只是有一段時間,我感覺她腳步越來越沉重,說話也更加模糊了。我問了公公好幾次:「爸,媽到底怎麼了?」他才告訴我婆婆最近總是摔跤。

正常人被臺階絆倒,會往前趴,但她因為重心不穩,腳會先抬起來,身子直接往後仰。有一次比較嚴重,她摔成了腦震蕩,但這些公公都沒有細說。

我只看到了婆婆背上一塊塊紫紅色的傷,心疼地問:「媽,你不疼嗎?」她矢口否認,我也不敢再追問。

我慢慢知曉,公公才是為這個家承擔最多的人。婆婆身體上、心理上的痛苦,只會告訴公公一個人。而公公也為婆婆守著她的秘密,不跟外人講,是為了守護她的尊嚴,不跟凱哥講,是為了守護她對孩子的關心。

在婆婆經常摔跤的那段時間,每當她起身去廁所,公公就會立馬站起來,跟在她身後,不刻意去攙扶,卻能在最安全的距離內保護著她。

公公會定期帶婆婆去醫院複診、取藥,而就連吃藥這件事,婆婆也總是避著我和凱哥。家裡也想過給婆婆做手術,但凱哥的大伯因為同樣的問題做手術後,反而並發了後遺症,更加依賴藥物,身體狀況也大不如從前。大家不想讓婆婆承擔這樣的風險。

早些時候,我主動問起過婆婆的病情。婆婆在患病之前,身體特別好,也很能吃苦,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年輕時在田裡幹活,過於勞累。

婆婆去世後,有一天,我們一家三口吃完飯坐著看電視,公公突然感慨:「你媽媽這一輩子,就是太要強了,太倔強了」。

「你媽年輕的時候,在村裡面是出了名的幹活麻利、特別勤快的人。別人如果說半天能把這塊地除完草,她就想著不用半天能弄完。別人說她今天幹不完這個活,她就會說,『你放心,我今天一定能幹完』,她就是不吃飯,也肯定要把事情幹完。」

她生病之後,每年有兩個時間段是她最難熬的。一個是農忙的時候,夏天收麥子,秋天收玉米,家裡的30畝地都靠公公一個人忙活,她只能在一旁看著干著急,這一上火便滿嘴起泡。一個是快過年的時候,婆婆很愛乾淨,卻不能親手給屋子大掃除。

可想而知,婆婆獨自承受了多少自責與懊惱。她不想成為家裡那個「無用的人」,不想拖累我們。這卻是我們從未放在心上的。

去年正月二十三,本該又是一個尋常的周末,我和凱哥回了家,一如往常拿出一隻紅色水杯喝水。那是堂哥送給我們的新婚禮物,但婆婆不小心碰倒了,水杯摔碎在地上。我循聲走過去,她彆扭地笑著對我說:「我把你們的杯子打碎了……」

看到她的不知所措,我連忙說:「哎呀,多大點事兒啊,媽,打碎了正好,要不然另一個都不知道啥時候才能用著呢。」大家便笑了起來,仿佛什麼都沒有發生。

我們回濟南後,正月二十六那天,公公開車帶著她去看望姥姥,路上遇到正在幹活的人,她又說起:「你看人家都在忙,我卻什麼都幹不了。」公公也不是第一次聽她這樣感嘆,便只是安慰了幾句。

直到正月二十九,婆婆沒有任何徵兆地喝下了農藥,沒有給任何人打電話,也沒有留下遺書。

每天早晨,公公都會在五點鐘左右出門拉貨,婆婆總是和他一同起床,吃完早餐便在家裡轉轉。但是那一天,婆婆對公公說:「你做好飯放那兒就行,你走吧,我再睡會兒。」

公公也沒當回事兒,把蒸好的雞蛋放在籠屜裡,囑咐她:「你起床後還是溫的,可以直接吃。」

直到中午十一點多,公公下工回家做午飯,才發現了已經去世的婆婆。沒有人知道,她在生命的最後幾天裡,內心到底經歷過怎樣的糾結、掙扎,又或許是前所未有的平靜。

我們一家人也心照不宣,不再刻意為此尋求一個答案。

這件事之後,這個家也在悄悄發生著變化。

以前,公公出門做工都不用鎖門,因為家裡有人等著他。但現在,他只能養成鎖門的習慣,有一次他回家後,手插在褲兜裡,站在門口發呆。堂姐路過看見了,便問他:「二叔,你這是剛回來還是準備出去?」

他有些失落地回應:「我就在門口站一站。」

時間久了之後,公公也會試著出門和鄰居吃頓飯、喝點酒。周末,他總是在家裡等著我們,現在他似乎充當了爸爸和媽媽兩個角色,什麼事情我們都會和他一起分享。

曾經那個不愛表達、有些「冷酷」的凱哥,開始懂得主動關心家人。

有一次,公公要去三亞旅遊,我告訴他需要帶什麼東西,本以為我已經足夠細心了,可無意間看到凱哥給他發的微信,發現內容具體到了「帶一條毛巾就夠了」、「要帶幾件衣服」、「牙刷過去買就好了」。

▲ 凱哥和父親 / 受訪者供圖

對凱哥來說,媽媽已經不在了,所以我媽媽是我們唯一的媽媽了。當我們回娘家時,他會對媽媽撒嬌,說:「媽,你看平平她又欺負我。」以前,他很少在婆婆面前表露自己的孩子氣,但現在卻敞開了心扉。

而我,正在備孕,我想這也是婆婆的心願。有了孩子,我們的家便有了新的精神寄託。我和凱哥,也能更加明白為人父母的不易與幸福。

一年過去了,我依然很想念婆婆,想念去年春節,我們四個人一起去大壩散心,她坐在汽車後座,看著窗外,眼睛裡滿是歡喜。

頭圖/封面圖:視覺中國

插圖:電影《比海更深》、《步履不停》劇照

十點人物誌原創內容 轉載請聯繫後臺授權

相關焦點

  • 羅賓·威廉士因患帕金森氏症自殺 去世前意識清醒
    羅賓·威廉士(右)自殺身亡後,遺孀蘇珊今天再發聲明透露他的病況騰訊娛樂訊 據臺灣媒體報導,好萊塢喜劇泰鬥羅賓·威廉士周二驚傳上吊死訊
  • 男友為我擋住飛石那一刻,我決定嫁給他
    突然間有幾塊飛石砸進了後車窗,男孩瞬間把女孩給抱住「我當時什麼都沒想,就想著石頭不要砸到她」事後,女孩甜蜜地說到:「定了明天回家的機票,回去我就嫁給他。」 根據《四川在線》報導,女方名叫曾雅靜,是位老師,與男友黃偉(化名)來自浙江,兩人趁暑假到九寨溝遊玩,剛到九寨溝的第一天就發生地震。
  • 知名主持凌晨突喊「救我」!疑患帕金森半身發麻,得怪病痛不欲生
    2月24號凌晨,據臺灣媒體報導,著名主持人狄志為在個人帳號上發文求救,一句「突然覺得好厭世,誰能救救我啊」,讓人感受到他崩潰情緒的同時也擔心起他會不會做傻事,網友們非常關心他之後的狀態。他說「人生再這樣下去應該只有死路一條」,狀態很消極,是一種幾天沒有睡好覺瀕臨崩潰的感覺。最後,狄志為發出「突然覺得好厭世,誰能救救我啊」向大家求救。
  • 曾閃耀拳壇,晚年卻患帕金森,神經系統的「沉默殺手」如此可怕?
    拳王阿里晚年患的是帕金森病。帕金森病為什麼能降服一代拳王?右有多少人遭受同樣的痛苦? 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中常見的神經變性疾病,被稱為神經系統的「沉默殺手」!主要可分為原發性帕金森病和繼發性帕金森症候群。拳王阿里患的是帕金森病帶來運動障礙性的繼發性帕金森綜合症。阿里一生中頭部積累受到超過29000次打擊,這是他患病的重要原因,還有什麼因素會發生?
  • 骨科醫生不幸患上帕金森 手術治癒後瞬間又蹦又跳
    「哇,我能跑能跳啦!真心為我的同事點讚,也祝福我自己。」孟醫生是一名骨科醫生,5年前,當時39歲的他被確診為帕金森病。隨著病情的進展,孟醫生出現了身體僵直、運動遲緩等症狀,最差的時候甚至要靠輪椅出行。但當醫生為他施腦深部電刺激手術治療成功後,這位身體僵硬很久的「帕友」仿佛一下子「活」起來了,禁不住在醫生面前又蹦又跳,讓人瞬間就能感受到他的喜悅之情!作為一名骨科醫生,孟醫生對自己的工作及生活要求很高。在病情確診後,為了不讓患者看出自己的病態,他一直進行積極的、規範的藥物控制。
  • 羅賓·威廉士6周年祭,誰奪走他的生命?抑鬱?帕金森?
    他被一些看似無關的症狀困擾。便秘、排尿困難、燒心反胃、缺覺、失眠、嗅覺變弱,還經受極大壓力。而且,他的左手會時而輕微顫抖。當時被認為是肩部舊傷所致。就在這個周末,羅賓開始腸胃不適。之後他明顯像變了一個人。他恐懼和焦慮到令人擔心的地步。我曾私下想,我的丈夫是不是有疑病症( Hypochondriac ) ?
  • 羅賓·威廉士6周年祭,誰奪走他的生命?抑鬱?帕金森?NO
    有人說他是因為帕金森病而去世,有人說他患有抑鬱症,也有人懷疑他是用藥或者酗酒導致了精神異常......那麼,到底是誰奪走了他的生命?之後他明顯像變了一個人。他恐懼和焦慮到令人擔心的地步。我曾私下想,我的丈夫是不是有疑病症( Hypochondriac ) ?
  • 媽寶男友向我求婚,當看到羅志祥身敗名裂後,我決定和他分手!
    原本不出意外,今年十月份我應該會嫁給他,嫁給一個其他各個方面都很好,就只有一個缺點的男人。我們相戀快四年了,曾經我無比看好我們的未來,所以當前兩天他突然向我求婚時,我雖然嘴上說著給我一點時間考慮考慮,可其實心裡早已默許了。
  • 帕金森的早期症狀 吃它可以改善帕金森病
    帕金森是一種比較可怕的疾病,如果不好好的治療可能會危害到生命。那麼請問帕金森的早期症狀有哪些呢?如何預防帕金森呢?引起帕金森的原因有哪些呢?感興趣的朋友就跟隨小編一起來看以下內容吧。帕金森的早期症狀1、嗅覺減退、便秘。是目前最被重視、最具應用前景的帕金森病早期預警信號。
  • 猴子也會患帕金森病
    通過研究,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科研人員發現了一隻自發罹患帕金森病的食蟹猴。帕金森病是典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主要影響65歲以上的老年人群,發病率接近2%。我國已全面進入老齡化社會,保守估計約有400萬帕金森病患者,給人們健康與社會保障帶來巨大負擔。
  • 臺北榮總醫院:陳水扁並沒有患帕金森症
    【環球網綜合報導】臺灣《壹周刊》披露因臺北榮總消極以對,讓在北榮戒護就醫的陳水扁「帕金森氏症候群症狀惡化,手抖得更嚴重」。臺北榮總30日嚴正否認,強調所有檢查報告數據都顯示,陳水扁並沒有罹患帕金森氏症候群,手抖不是非常態性的抖動。針對周刊報導,臺北榮總中午澄清,陳水扁入院時,右手就有明顯抖動,醫師曾懷疑為帕金森氏症,也安排了許多檢查。
  • 知道狗狗患癌症後,他做了一個讓人淚崩的決定....
    在不久前,Reye被診斷出患上了癌症,醫生說它的壽命只剩下幾個月了。Todd非常傷心,但這已經是不可能改變的事實了。他做了個決定,為了讓Reye在它最後的一段時間裡每一天都能開心的過,他列了一個清單。清單裡有很多事情都是他曾經計劃和狗狗Reye一起去做但還沒機會做的事情。他要讓狗狗在它生命的最後階段留下最美好的回憶。。
  • 帕金森病是老年人殺手?其實十幾歲就可能得帕金森,年輕人莫輕視
    當老年人出現手抖等一系列的症狀,我們可能會想是不是得了帕金森病,但是如果是年輕人出現手抖的現象呢?這時人們大部分應該都不會考慮帕金森病的可能,因為正如我們大部分人所了解的,帕金森病的多發人群是老年人,不過今天要帶大家了解的是,青少年型帕金森病,年輕人們可要注意了,你們也是有可能患上帕金森病的。什麼是青少年型帕金森病?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青少年型帕金森病。
  • 日本綜藝天王患帕金森氏症,不能控制面部肌肉,無法站直錄影
    11月26日,據臺灣媒體報導,日本綜藝天王三野文太患帕金森氏症,三野文太坦言自己已經無法單獨站直,在原地保持不動都很困難。因此推掉了所有綜藝節目的錄製,安心待在家中養病。其實早在去年十一月的時候,三野文太就被查出患病。
  • 第一次去男友家,他父母只給了我一個300的紅包,我卻決定嫁給他
    我和男友是高中同學,其實我們從高一開始就開始彼此喜歡對方。他出生於農村,從小就跟著他叔叔住我只知道他自己家條件不好,父母身體也不好。所以男友讀書比一般的人都努力,成績是我們全校數一數二的。我和他是同桌,我學習成績不好,經常拉著他給我補習。記得第一次是我跟他告白的時候,我們當時才讀高二,當時把他約到了學校外旁邊的小溪邊,紅著臉對他說,我喜歡你,想和你在一起。
  • 識別帕金森病早期症狀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老年人多見,平均發病年齡為60歲左右。俗話說,早了解,早預防,早治療。了解帕金森症的早期症狀後,才能更好地預防和治療帕金森病。
  • 最全的資料整理——什麼是帕金森病?
    肌肉僵直:帕金森病患者的肢體和軀體通常都失去了柔軟性,變得很僵硬。病變的早期多自一側肢體開始。初期感到某一肢運動不靈活,有僵硬感,並逐漸加重,出現運動遲緩、甚至做一些日常生活的動作都有困難。如果拿起患者的胳膊或腿,幫助他活動關節,你會明顯感到他的肢體僵硬,活動其關節很困難,象在來回折一根鉛管一樣。如果患肢同時有震顫,則有斷續的停頓感,就象兩個咬合的齒輪轉動時的感覺。
  • 「媽,我就是要嫁給他」 「你敢」 「為了他,我敢」
    她決定不讀大學,而是要出來工作並嫁給男朋友的那一晚, 我正好在我哥們家過夜。 我哥們的父母,都是脾氣非常好的人, 我哥們絕食離家出走,都沒見過他們發脾氣。 那一晚,我和我哥們被命令回屋裡睡覺。
  • 父親突患重症ICU裡急需用錢,女兒急了:誰能救我爸,我就嫁給誰
    今天早上打開抖音,又一視頻火爆全網各種刷屏,同時也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河南一95後姑娘父親突患重症在ICU裡急需要40萬進行手術康復治療,女兒急了:誰能救我爸,我就嫁給誰!照片中的女孩是河南平頂山的一位95後女孩,在美容院上班,為了節省醫藥費,她和媽媽整天在醫院樓道打地鋪,簡單的照片,看上去有數不盡的心酸。做父親的,哪有不心疼自己孩子的,自己的手術康復治療費用就需要40萬左右,為了不拖累家人,自己幾次偷偷拔掉胃管放棄治療,看了視頻,不禁落淚,這是有多無助,會有這樣的選擇?
  • 什麼是帕金森病 帶你了解帕金森病
    什麼是帕金森病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老年人多見,平均發病年齡為60歲左右,40歲以下起病的青年帕金森病較少見。我國65歲以上人群PD的患病率大約是1.7%。大部分帕金森病患者為散發病例,僅有不到10%的患者有家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