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18:30,距離演出還有一個小時,上海草坪音樂廣場入場口已經排起了長龍。
朗月、熱風、綠地、蟬鳴,當晚,大不列顛尤克裡裡樂團登臺夏季音樂節,帶來了一臺尤克裡裡專場。現場5000餘平米的觀眾席被填得滿滿當當,小朋友們乾脆席地而坐,怎麼舒服怎麼來,酣暢享受音樂。
作為一件民間樂器,尤克裡裡沒有專屬的曲目,也正因此,它適合各種各樣的音樂,可以在草坪上載歌載舞。
當晚音樂會的曲目偏重流行,《在懷基基的海灘上》《吹口哨的巴赫》《離開漢德爾》《蜜色羅小姐》等曲子漸開熱度,當國人熟悉的《玫瑰玫瑰,我愛你》《無地自容》響起,場子瞬間被點燃了。2017年來上海演出聽到《玫瑰玫瑰,我愛你》,樂團很快就愛上並練起了這首曲子。
尤克裡裡是一種四弦撥弦樂器,發明於葡萄牙,盛行於夏威夷,歸屬在吉他樂器一族,音色清澈歡快。
因為高度便攜和相對低廉的價格,尤克裡裡曾經引發學習熱潮。這是一個適合大人兒童,好聽可愛,又能激發節奏潛能的樂器,據說只要20分鐘,零基礎的成人也能學會三四首歌曲。
1985年,大不列顛尤克裡裡樂團剛成立,這支由各色尤克裡裡琴組成的樂團,在當時大眾的眼裡還是一個奇怪的存在。然而經過三十多年,他們已然成為英國的國寶。
2009年BBC逍遙音樂節,樂團登臺皇家阿爾伯特大廳,瞬時躋身英國主流樂團之列。這場音樂會更是創造了一項世界紀錄——音樂會中共同彈奏尤克裡裡人數之最,以及至少992人參與演奏貝多芬的《歡樂頌》。
從成立之初第一場一售而空的音樂會,到雪梨歌劇院、卡內基音樂廳、皇家阿爾伯特大廳,這個「拿著零錢就可以購買樂器」的樂團,有著灰姑娘般的成名故事,激勵了許多草根玩家重新認識尤克裡裡。
出於音色互補和樂手個人喜好的考慮,這支8人樂團始終堅持6-7把不同尺寸的尤克裡裡,外加一把木貝斯,再沒有任何打擊樂和其他旋律樂器。
貝斯手瓊蒂·班克斯吹得一口追魂奪魄的口哨,另外七人都有一把好嗓,都會唱歌,足夠組建一支阿卡貝拉合唱團;節奏部分,把琴翻個面拍打就是現成的手鼓;他們還能自帶音效——B-box,捏著鼻子發怪聲、拍大腿,就像默片時代的人給電影現場配特效。
無論是莊嚴的卡內基音樂廳,還是活潑的夏季音樂節,8人從來都是穿著正式晚禮服,以室內樂團的形式端坐。然而,他們的音樂又那樣風趣。
他們將英式幽默發揮到了極致,團長喬治負責串場的冷笑話,白髮的戴夫主要用肢體語言製造喜劇效果,其他成員逗哏、捧哏隨意發揮,任憑臺下前仰後合,他們依舊西裝筆挺,臉上不掛一絲笑容。
從熱門單曲、電音舞曲、搖滾金曲到古典音樂,不管是快樂還是悲傷,他們的音樂風格兼收並蓄,時而死樣怪氣地唱重金屬,時而賣萌撒嬌地唱爵士,時而垂頭喪氣地唱電子舞曲,時而興高採烈地唱朋克……
「一旦你被尤克裡裡的音樂人生觀所感染,你可能永遠不會再用以前的眼光看待音樂了。」樂團希望挑戰觀眾對尤克裡裡的所有想像,他們發揮草根屬性,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