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陣換搭檔,為啥行動慢半拍
12月中旬,南海某海域,一場實戰化背景下的編隊演練正在進行。
「接上級通報:在你附近海域,漢中艦輔機艙起火,失去動力,艙內積水嚴重,急需大量移動消防泵排水,現命你艦立即前出支援。」導調組隨機設置的這個特情,讓正在參演的軍山湖艦官兵有些措手不及,忙活好一陣後,大家才穩住陣腳。
記者了解到,原來,突然「冒」出來的漢中艦既非編隊成員,也不在此次訓練的計劃之列,軍山湖艦官兵一時準備不足,導致支援遲緩。
臨陣換搭檔,為啥行動慢半拍?「按以往慣例,支援對象多為編隊內的艦艇,大家彼此熟悉、配合默契,訓練往往開展得很順利。」據隨艦指導的作訓參謀姜恬介紹,這一次,他們協調附近海域的友鄰艦艇參加,沒有事先通知任務部隊,就是要檢驗提升官兵應對複雜戰場的能力。
「未來戰場瞬息萬變,對手在變,友鄰部隊也可能發生變化,豈能忽視這一變量?」在接下來的演練中,軍山湖艦吸取此前教訓,有針對性地展開一些課目訓練。
波濤翻滾,海風漸猛。火炮射擊課目展開在即,主炮炮手周海飛和測距手王磊互相鼓勁,準備一顯身手。
「測距手頭部中彈,替補人員就位!」突發的狀況讓周海飛「失去」配合多年的搭檔。新戰友孫瑋童臨時受命上陣,讓周海飛心中直打鼓:孫瑋童接觸測距業務時間不長,他提供的數據是否精準,會不會影響火炮射擊成績?
一開始,兩人的配合確實有些陌生,達不到最佳效果,但經過多次訓練後,漸入佳境,最後10發炮彈全部命中目標。
與此同時,更大範圍的代崗換崗訓練緊鑼密鼓展開。他們利用演訓間隙,組織政治工作幹部學軍事指揮、軍事幹部掌握政治預案、重要戰位職手了解其它艦型裝備,加強官兵對本艦不同崗位、對不同部隊異型艦艇的了解,提升在極端條件下的支援保障能力。
「同在一條艦、近在一片海,總覺得有問題臨時協調也來得及,漸漸忽視了對隊友和友鄰單位的關注。」演練落下帷幕,副槍帆補給長苗仕府在訓練日記裡寫下了參演參訓的最大感受:「未來戰爭,從來不是單打獨鬥,『顧彼失此』的『燈下黑』同樣致命。唯有多想一步、多備幾手,才能應對戰場上出現的各種可能。」
深研對手 莫忘隊友
兵家有言: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可見,研究我方與研究敵方都很重要。但一些單位和官兵對研究對手十分重視,卻疏於了解將來一起上戰場的身邊隊友。筆者曾在採訪時發現,某防空旅與某雷達部隊雖然一牆之隔,因為互相不熟悉,導致聯合訓練遲遲無法展開。
不了解隊友,打仗就會多流血。在伊拉克戰場上,美國領導的聯軍死於伊軍炮火之下的人數,遠不及聯軍內部誤炸誤傷的多;在敘利亞戰場上,敘軍防空飛彈就曾誤擊友軍偵察機,釀成重大傷亡。
深研對手,莫忘隊友。尤其是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後,部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出現了很多新部隊、新編成、新力量、新裝備,要求我們重新深化認識、彼此加深了解,否則平時演訓如何合力合拍?上了戰場如何攜手戰鬥?(黎友陶 萬永康 張科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