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血朝鮮戰場:戰將當年正年輕!

2020-12-28 第一軍情

1950年10月25日,志願軍打響出國作戰第一戰,不到兩個小時殲滅南朝鮮軍1個營和1個炮兵中隊。這一天,後來成了志願軍出國作戰紀念日。

就在這一天,毛澤東主席發布命令,任命鄧華為志願軍副司令員兼副政治委員,洪學智、韓先楚為副司令員。這一年,鄧華40歲,洪學智、韓先楚37歲。

此前一天——10月24日,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剛剛迎來他52歲生日。志願軍首批入朝的4個軍長:第38軍軍長梁興初和第39軍軍長吳信泉均為38歲,第40軍軍長溫玉成和第42軍軍長吳瑞林同為35歲。

第一軍情作者:賈永

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

鄧華、洪學智、韓先楚(從左至右)

連續重創美軍「王牌」,「聯合國軍」一氣潰逃300公裡

美國人自然並未把年輕的中國軍隊放在眼裡。聽到南朝鮮軍遭遇中國軍隊,美軍騎兵一師第八團團長帕爾莫一臉不屑:「中國人?他們也會打仗?」

6天之後,厄運就落在了騎一師頭上——雲山之戰,騎一師不僅損兵1840人,還損失了28輛坦克和190門火炮。帕爾莫的第八團第三營被志願軍全殲。又過6天,美國陸軍永久取消了這個營的番號。

這是志願軍第一次與美軍交手,也是美騎一師最慘重的一次失敗。騎一師歷史可以上溯到美國獨立戰爭時華盛頓親自創建的第二騎兵團,歷經兩次世界大戰無敗績,故有美國「開國元勳師」之稱。此時的師長為二戰期間美軍名將巴頓的參謀長霍巴特·蓋伊少將,時年54歲。

是役結束,被志願軍俘虜美騎一師第七團參謀長不服氣地說:「沒有飛機轟炸,炮火準備,沒有坦克衝擊,班、排、連悄悄地靠過來就打,這算什麼戰術?」當他被告知這是「毛澤東的戰術」時,美軍少校一臉驚愕。

毛澤東的戰術,就是以己之長,擊敵之短;就你打原子彈,我打手榴彈;就是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

「聯合國軍」總司令道格拉斯·麥克阿瑟似乎對這樣的戰術不以為然。與眾多的美國人一樣,麥克阿瑟崇尚實力,信奉「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內」的叢林法則,而當下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就有著強大的實力:總兵力55.3萬人,地面部隊42.33萬人,美國投入到朝鮮戰場的作戰飛機1100餘架,還有包括3個航母戰鬥群在內的200餘艘戰艦,海空兵力13萬人。而此時的志願軍,沒有一架能夠用於作戰的飛機,也沒有一艘可以作戰的艦艇。

狂妄的麥克阿瑟

麥克阿瑟狂妄宣稱:鴨綠江並不是不可跨越的障礙,中國人也並不是一支「不可辱的力量」。他在調集轟炸機摧毀鴨綠江上所有橋梁,以阻止中國增兵朝鮮的同時,命令「聯合國軍」以「鉗型攻勢」,兵分兩路全線北進,企圖趕在鴨綠江冰封之前搶佔朝鮮全境。

懸殊的力量對比,讓麥克阿瑟已經不想也不屑於考慮誰是他的對手了。然而,此時的毛澤東和彭德懷卻早就對麥克阿瑟了如指掌了——這位70歲的美國五星上將雖然頭頂著西方「戰神」的光環,但狂妄與驕橫無疑是他最大的弱點。

正是利用了麥克阿瑟的輕敵,毛澤東和彭德懷專門為第二次戰役制定了戰爭史上少有的內外雙重迂迴戰術。

11月7日黃昏,志願軍的西線反攻在漫天飛雪中開始。志願軍副司令員韓先楚面對的是年長他24歲的美軍「進攻專家」、第八集團軍司令沃克中將。第38軍和第40軍,兩支戰功卓著的部隊承擔穿插突擊重任。前者,是在平津戰役中參與39小時攻克天津城的「攻堅勁旅」;後者,是跟隨韓先楚從東北一路徵戰到海南島的「旋風部隊」。

僅僅一天一夜,「聯合國軍」東西兩「鉗」之間就被志願軍撕開了一道口子。眼看著飛機坦克編織的立體火力網都無法阻擋中國軍隊排山倒海般的攻勢,沃克趕緊命令突圍撤退。

第38軍113師用雙腿跑過了敵人的汽車輪子——14小時,在崎嶇的山路上奔襲72.5公裡,先敵5 分鐘佔據了敵軍潰逃必經之地三所裡。

雨一樣的炮彈和航空炸彈密集爆炸,陣地上的巖石化成了粉末,志願軍始終牢牢堅守在陣地上——以至於美軍援兵在幾乎看見被困的部隊後仍無力援手。美第57炮兵營營長斯頓事後回憶:「他們一次次頑強進攻,儘管我們的炮兵、坦克和機槍盡了最大的努力射擊、掩護,但是中國人仍然源源不斷地湧上來……」

驚弓之鳥般的「聯合國軍」一氣潰退到300公裡外的「三八線」。12月6日,志願軍收復淪陷了49天的朝鮮首都平壤。而此時,東線方向的長津湖,最為慘烈的鏖戰仍在進行。

當美軍踩進志願軍設下的埋伏圈——雪地設伏的9兵團已經在冰天雪地裡守候了6天6夜,攜帶的乾糧早就凍成了「冰疙瘩」。擔任過麥克阿瑟參謀長的美第十軍軍長阿爾蒙德少將也是個狂妄之徒,一直把中國人稱為「洗衣工」。當時的十軍下轄美軍中裝備最精良、保障最充足的七師和陸戰一師。阿爾蒙德做夢也沒有想到,正是被他稱作「洗衣工」的中國人,讓他的兩個「王牌師」留了恥辱一頁。

長津湖之戰,美第七師31團被全殲,上校團長麥克萊恩受傷被俘後身亡。這是一支因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攻入俄國西伯利亞被授予「北極熊團」稱號的美軍精銳,「北極熊旗」成了志願軍的戰利品。雖然陸戰一師最後在美國艦隊強大的海空火力支援下,僥倖從長津湖地區撤退,這支號稱美軍「王牌之中的王牌」卻付出了總減員11731人的慘重代價。戰後多年,美陸戰一師作戰處長鮑澤仍對倉惶逃離長津湖的那一幕心有餘悸:「我相信,長津湖的冰天雪地和中國軍隊不顧傷亡的狠命攻擊,是每一個陸戰隊員心中永遠揮之不去的噩夢。」

這一年,美第十軍軍長阿爾蒙德58歲;志願軍第9兵團司令員宋時輪43歲。

第二次戰役,志願軍在冰天雪地裡與「聯合國軍」鏖戰47天,殲滅美軍2.4萬,繳獲與擊毀火炮1000餘門、汽車3000餘輛、坦克與裝甲200餘輛車、飛機6架……一戰扭轉朝鮮戰局。

最催悲的是綽號「鬥牛犬」美第八集團軍司令沃克,這位曾在二戰時期指揮「幽靈軍」——進軍神速的美第二十軍的美國中將,在敗退途中車禍身亡。還在幾天前,杜魯門總統已向國會提名授予沃克四星上將——這樣的榮譽,他再也看不到了。

來自美國國內的謾罵和抨擊,讓麥克阿瑟在人生第70個「聖誕節」到來之時黯然失色。美軍參謀長會議主席布萊德雷評論稱:「赤色中國人愚弄了這位一貫正確的軍事天才,麥克阿瑟現有的能力和力量根本鬥不過在朝鮮的中國指揮官彭德懷。」

志願軍最難纏的對手來了!

1950年12月26日,「聖誕」節後第二天,55歲的美國陸軍副參謀長馬修·邦克·李奇微在凜冽寒風中抵達朝鮮戰場,接替在第二次戰役中翻車而死的第八集團軍司令沃爾,同時被委以「聯合國軍」地面部隊指揮官重任。

志願軍「最難纏」的對手李奇微

與習慣於戴墨鏡、叼菸斗、挎著手槍的麥克阿瑟一樣,李奇微也是一位個性十足的美軍悍將,習慣歪戴著一頂毛邊帽子,戰鬥服外套件馬甲,胸前還吊著兩顆黑色的瓜形手雷——據說,這兩枚手雷一直伴著他在朝鮮戰場上度過了一年六個月。

上任之前,李奇微專程飛到日本東京帝國大廈拜見麥克阿瑟。李奇微問:「您對我上任後,立即實施進攻有無反對意見?」這時的麥克阿瑟似乎已不再狂妄,他提醒李奇微「從清川江撤退下來的美軍正據守三八線一帶,部隊疲勞,士氣不高……」他還特別提醒李奇微不要輕看中國人,接著又拍拍李奇微的肩膀說:「第八集團軍是你的,馬修!你認為怎樣好就怎樣幹吧!」

事實上,李奇微原本也想著立即轉入進攻以爭取戰場主動,然而,當他視察了自己的部隊後才發現,他的心情甚至比朝鮮的天氣還要陰冷——遭受志願軍重創的美第八集團軍,已經蒙上了厚厚的心理陰影。李奇微悲哀地承認:「這是一支張皇失措的軍隊,對自己、對長官都喪失了信心,不清楚自己究竟在幹什麼……」無奈之下,李奇微只好快速部署防禦,阻止志願軍繼續南進。李奇微玩了一個心眼,他將南朝鮮軍8個師放在第一線,美軍和英軍放在第二線,以便可攻可防、隨時撤退。不過,李奇微不曾料到,他的西起臨津江、東達東海岸的防線剛剛部署完畢,志願軍的炮火急襲就伴著飄舞的雪花開始了。

黃昏血色。1950年12月31日17時,志願軍發起被美國人稱為「除夕攻勢」的第三次戰役——從第二次戰役結束到第三次戰役開始,僅僅間隔了一個星期。重整旗鼓的朝鮮人民軍3個軍團投入戰鬥,中朝兩軍在這次戰役中實現了統一指揮。那是朝鮮最為寒冷的季節。「中國軍人渾身掛滿冰凌,還在頑強地衝鋒」,美國出版的《漫長的戰鬥:美國人眼中的韓戰》記載,「中國軍人唯一的防凍措施,不過是用豬油和牛羊板油把腳糊住以防凍傷,但他們卻展現了人類戰爭史上最不可思議的勇氣和意志力。數十萬官兵在零下20攝氏度的嚴寒下,徒步跋涉雪原冰河,穿越彈幕火海。」

初到朝鮮的李奇微沒有想到中國軍隊如此無畏,更沒有想到所謂的「聯合國軍」對志願軍如此畏懼。不過一晝夜,南朝鮮第一、第二師已經全線崩潰,漢江以北的美軍第一、第二軍陷入背水作戰的危險境地。剛剛在元旦清晨向麥克阿瑟發出新年賀卡的李奇微目睹這一幕「深感震驚」:「我試圖阻止,可是逃跑的卡車毫不減速地閃過了我。我以前從來沒有過這樣的感受,我向上帝祈禱,不要再目睹這樣的情節。」他在回憶錄中說:「視察美軍二十四師十九團的傷員時,發現他們已經像皮球一樣洩了氣。我們清醒地看到,建立起所需要的鬥志還要有一段很長的過程。」

1月2日,李奇微下令放棄漢城。撤退之前,他在辦公室的牆壁上給彭德懷留下了這樣一句話:「謹向中國軍隊司令致意。」兩天之後,志願軍攻入漢城。又過4天,中朝部隊全線進抵「三七線」,彭德懷下令停止追擊。至此,第三次戰役結束。是役,中朝兩軍殲滅敵人1.9萬人,其中志願軍殲敵1.2萬人。

畢業於西點軍校的李奇微自然沒有37歲就擔任西點軍校校長的麥克阿瑟那樣的名氣,但這位曾經指揮第八十二空降師實施美軍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夜間空降作戰、諾曼第登陸戰役後直接升任美第十八空降軍軍長的美軍中將,顯然比麥克阿瑟更具戰略眼光。與遠在1000多公裡外的麥克阿瑟遙控指揮不同,李奇微膽大心細、親歷親為。果然,不久他便發現了中國軍隊的「短板」,那就是,志願軍發起的每場戰役幾乎多是5至7天左右的「禮拜攻勢」,他由此斷定志願軍的後勤補給極限為一個星期。他命令:轟炸機不分晝夜傾巢出動,不僅要摧毀中國軍隊的補給線,還要用燃燒彈、照明彈把黑夜變成白晝,最大限度地抵消志願軍的近戰、夜戰優勢。

1951年1月25日,第三次戰役結束不到兩周,李奇微號稱「霹靂作戰」的大反攻就開始了。這一天,距離中國的春節還有11天。也許,李奇微是想以這樣一種春節攻勢,來為麥克阿瑟的「聖誕節」完敗雪恥。

這是志願軍最為艱難的時刻:從1950年10月25日打響第一次戰役,首批入朝作戰部隊已連續鏖戰整整3個月,遠離後方,傷病嚴重,補給困難……這時的「聯合國軍」進攻兵力達23萬,而中朝軍隊的一線防禦兵力僅有21萬。美軍一個師就擁有各類火炮959門,志願軍火力最強的第39軍,火炮數量也不到200門。

雙方的交戰,演化成鋼鐵與筋骨的較量,演化成實力與血性的比拼。東反西頂——鄧華、韓先楚,分別指揮東西兩線戰役兵團防守阻擊。

志願軍與朝鮮人民軍一起,在西線68公裡的戰線上重點防禦,抗擊包括美軍6個師和土耳其、英國各1個旅在內的「聯合國軍」主力——硬是讓美軍第一、第九軍兩支機械化部隊14晝夜只前進了18公裡;而徒步作戰的志願軍此前攻擊同一段路程,不過半天時間。

優秀的軍事家,都有一雙穿越硝煙的銳利眼睛。幾乎在李奇微發現志願軍「短板」的同時,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和指揮東線作戰的志願軍副司令員鄧華,也敏銳地捕捉到了李奇微排兵布陣上的疏漏,在美軍和南朝鮮軍翼側暴露之際,抓住戰機,打了一個漂亮的防守反擊——這,就是第四次戰役中的東線關鍵一戰,橫城反擊戰:敵我傷亡之比為3.72:1。

這一戰,湧現出一對「雙子星座」。33歲的鄧嶽指揮第40軍118師大膽穿插、斷敵後路,斃傷南朝鮮軍656名,俘敵2178人。毛澤東稱讚鄧嶽為「勇敢而明智的英雄」;34歲的張竭誠率領的39軍117師創造了朝鮮戰場上一個師在一次戰鬥中殲敵最多的紀錄:激戰1小時,殲敵3350人,俘敵2500人,其中俘虜美軍800人……後來,兩人又分別出任解放軍兩支「王牌部隊」第38軍和第39軍軍長。

第四次戰役持續到當年的4月21日。在付出每天傷亡900人才推進1.3公裡的代價後,「聯合國軍」被迫在「三八線」附近停了下來。李奇微後來在回憶錄中寫到:「要不是我們擁有強大的火力,經常得到近距離空中支援,並且牢牢地控制著海域,則中國人可能已經把我們壓垮了。」

一周之後,鄧華迎來他41歲生日。一年前的同一個季節,這位39歲就擔任兵團司令員的年輕戰將,正與小他3歲的韓先楚一起,指揮解放軍戰史上規模最大的渡海登陸作戰:海南島之戰。

也是在這個月,麥克阿瑟被杜魯門匆匆解職。麥克阿瑟後來說,他當時認為:「沒有任何一個中國軍事指揮官會冒這樣的風險把大量兵力投入已被破壞殆盡的朝鮮半島。」顯然,麥克阿瑟忽視了他的新對手,忽視了這是一支從不畏懼任何強敵的軍隊,忽視了這是一支從誕生之日起就一路披荊斬棘、在嚴酷環境中逆勢成長壯大的軍隊,雖然沒有飛機、缺少大炮,但從不缺少以弱勝強的戰爭經歷。毛澤東為志願軍選配的指揮班子,都是與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一樣,從長徵路上拼殺出來的赫赫戰將。

麥克阿瑟似乎還忽視了這樣一個細節——同樣是面對兵鋒正盛的日軍,麥克阿瑟兵敗菲律賓,麾下7.5萬人向日軍投降;而年輕他18歲的彭德懷指揮百團大戰,斃傷日軍20645人。

志願軍的骨頭,比美利堅合眾國的鋼鐵還要硬!

1952年,美國又一個大選之年。此時的美軍已經在朝鮮戰場用盡了除原子彈之外的所有先進武器,卻沒有佔到半點便宜。

新任「聯合國軍」總司令官克拉克,迫切需要一場軍事上的「勝利」,緩解美國國內的強烈不滿。共和黨總統競選人艾森豪的西點軍校同學成了受命主導新的攻勢的指揮員——他,就是此時的美第八集團軍司令兼「聯合國軍」地面部隊司令官範佛裡特。

範佛裡特將他的行動命名為「攤牌行動」。不過,聽上去仿佛規模巨大的作戰行動,目標卻僅僅是奪取志願軍佔領的兩座海拔500多米高的山包——上甘嶺。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嶺戰役從驚天動地的炮擊開始。範弗裡特集中了300餘門大口徑火炮、27輛坦克和40餘架飛機,他認為,以這樣的火力,5天就能佔領上甘嶺。好萊塢女星珍妮·羅素的名字,被美軍用來命名上甘嶺597.9高地,以表明勢在必得之決心。

範佛裡特之所以聞名美軍,不僅是因為他在諾曼第登陸時率先攻上猶他灘頭,一天獲得3枚「十字英勇勳章」,還因為他在朝鮮戰場上狂用炮火擁有了一個屬於自己的專用名詞——「範佛裡特彈藥量」。然而,令他沒有想到的是,「聯合國軍」發射了190多萬發炮彈和5000餘枚炸彈,傷亡2.5萬人,損失了274架飛機。儘管表面陣地幾易其手,山上的土石被炸成了兩米多厚的粉末,但在43天後,上甘嶺依然牢牢掌握在志願軍手中。珍妮·羅素自然也沒有想到,她那天使般的微笑,未能給美軍帶來好運——上甘嶺成了美軍的「傷心嶺」。

上甘嶺戰役的沙盤,後來進入了西點軍校的課堂。據說,活了整整100歲的範弗裡特,直到晚年還在不停地反思:這一仗美軍究竟輸在哪裡?

顯然,精於計算的範弗裡特計算清楚了上甘嶺的兵力火力,卻沒能計算出志願軍在戰爭中學習戰爭、適應戰爭的能力,更沒有計算出中國共產黨創造的軍隊在連續20多年徵程中,鍛造出來的必勝信念。

秦基偉 範佛裡特

上甘嶺之戰時,60歲的範佛裡特的對手是38歲的志願軍第15軍軍長秦基偉。血戰上甘嶺,第15軍27個連隊中有16個連3次打光重建。秦基偉誓言錚錚:「為了祖國,為了全局勝利,15軍打光了也在所不惜!」

一座山峰的崛起,挺立的是一代英雄的脊梁。1953年6月16日,得勝回國的志願軍第15軍軍長秦基偉走進中南海。一見面,毛澤東主席就誇讚上甘嶺打得很好。秦基偉匯報,美國佬有三個長處:一是機動快,二有制空權,三是後勤及時充足。但它也有三條缺點:一怕夜戰,二怕近戰,三怕死。有這三條,它就註定要敗在我們手裡。毛澤東哈哈一笑,說:它們貌似強大,憑鋼鐵多,憑武器裝備優良。我們是憑指揮員的智慧,憑戰士的勇敢,憑正義戰勝它們。上甘嶺戰役是個奇蹟。它證明了中國人民志願軍的骨頭,比美利堅合眾國的鋼鐵還要硬!

鋼少氣多。這,就是血戰上甘嶺的志願軍將士的氣概,就是千千萬萬優秀中華兒女的氣概,就是已經站起來的中華民族的氣概。

兵精將強。與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殊死較量,年輕的中國軍隊越戰越強;從長徵路上,從抗戰烽火中走來的一代戰將淬火成鋼。

1960年5月,英國元帥蒙哥馬利來華訪問。這位二戰名將此行的目的之一,就是想親眼看一看在朝鮮戰場上完勝英國王牌部隊的中國軍隊。北京軍區司令員楊勇上將,陪同蒙哥馬利走進了天津郊區的一座兵營。

1953年盛夏時節,時任南京第二高級步校校長楊勇,赴朝就任志願軍第20兵團司令員,指揮抗美援朝最後一役——金城之戰。楊勇的對手,是新上任的美第八集團軍司令兼「聯合國軍」地面部隊司令官泰勒。長楊勇12歲的泰勒,也曾與麥克阿瑟一樣,擔任過西點軍校校長。按照中國人的生肖,泰勒和楊勇都屬「牛」。結果是,金城之戰,志願軍半個月殲敵5.3萬餘人,徹底將對手逼到了談判桌上。金城戰役結束之日,便是韓戰停戰協定籤訂之日。

楊勇 泰勒

蒙哥馬利觀看完500名中國士兵的刺殺之後,端起一支步槍瞄準射擊,鋼板靶應聲倒下。然後,他把槍遞給了楊勇,楊勇舉槍就射,9發子彈發發命中。

結束中國內地的訪問,蒙哥馬利在香港舉行的記者會上,留下了這樣一段名言:「我要告誡我的同行,不要和中國軍隊在地面上交手,這要成為軍事家的一條禁忌。」

毛澤東聞言,一語雙關地說:「楊勇上將,上將揚勇!」

一身轉戰三千裡,一劍曾當百萬師。浴血朝鮮戰場,鍛造了鐵一樣的意志、鐵一樣的精神和鐵一樣的部隊。

1962年,中國西部邊境燃起烽煙。82歲的麥克阿瑟發出忠告:誰想跟中國陸軍打仗,一定有病!

相關焦點

  • 喪屍韓劇《李屍朝鮮》第2季劇照 戰場慘烈世子浴血
    喪屍韓劇《李屍朝鮮》第2季劇照 戰場慘烈世子浴血   Netflix劇《李屍朝鮮
  • 【雄厚的軍史解密檔案】《斷刀——朝鮮戰場大逆轉》【1】
    ▲點擊上方的/藍字/方可關注我們有一種懷念,歷經時代的風雨,更臻醇厚;點擊下方視頻即可欣賞:斷刀-朝鮮戰場大逆轉1為紀念抗美援朝戰爭60周年, 央視10套科教頻道將於近期播出《斷刀——朝鮮戰場大逆轉》,吹響引領觀眾視線的「集結號」。
  • 《雷霆戰將》到底是一部什麼樣的劇?
    然而近期該劇也引發了一些爭議,有網友認為《雷霆戰將》啟用青年偶像演員使得該劇陷入偶像劇表達套路。從創作初衷來說,該劇大膽啟用眾多青年偶像演員無非是想更加貼近當代年輕群體,這是一種嘗試,只是這種嘗試可能並未得到所有觀眾的認可。
  • 致敬|他們的愛情故事,從朝鮮戰場開始
    當年,為了祖國 他們甘願忍受分離,決戰長空 他們就是南京第九離職幹部休養所 離休幹部、抗美援朝老兵—— 「1952年8月的一天,我倆在大孤山機場匆匆見了一面,只記得當時他剛從飛機裡鑽出來,穿著一身飛行員服裝,傻笑著向我走來……」王立春的講述將時光拉回到當年的烽火歲月。 1948年,王立春參軍入伍。1950年5月,張教揚進東北航校接受飛行訓練,學習駕駛教練機、戰鬥機。不久,抗美援朝戰爭爆發。
  • 彭德懷PK麥克阿瑟:朝鮮戰場上的名將大對決
    此時的麥克阿瑟,已經在一戰的戰場上嶄露頭角,他率領著名的「彩虹師」奔赴歐洲戰場正面和德軍對抗。由於戰績突出,幾年時間他就從參謀長晉升為了師長,從上校升為了少將,成為了美軍歷史上最年輕的少將。此時的麥克阿瑟憑藉著在東南亞戰場的勝利,正一步步走向了軍事生涯的巔峰,1945年他在菲律賓徹底打敗日軍,成為西太平洋盟軍陸海空總司令,1945年9月2日,他登上了「密蘇裡號」的戰列艦,代表美國在日本投降書上簽字。
  • 把抗戰偶像化的《雷霆戰將》,為何讓人如此反感?
    遺憾的是,儘管該劇當年曾引發觀眾們的強烈不適感,但卻並沒有影響它的正常播出。》的相關人員顯然是相當不服,不但髮長文對「救護隊女成員裙裝」、「八路軍將領年輕化」以及「軍官戰場抽雪茄」等劇情進行回應,還力證該劇的劇情在歷史上都有原型,經得起考證。
  • 《雷霆戰將》遭停播,抗戰劇如何走出創作誤區?
    《雷霆戰將》遭下架,冤不冤?《雷霆戰將》於11月3日在湖南衛視和視頻平臺開播。由金沙執導,張雲龍、高偉光、賴雨濛、王瑞子領銜主演,號稱是「青春版戰爭史詩片」。比如,八路軍獨立團團部竟然設在了歐式裝潢的大別墅裡;演員們不僅臉打高光,連頭髮絲都打理得一絲不亂,髮膠抹得油光鋥亮,蒼蠅飛上去都腳底打滑;女護士穿著修身連衣裙、白色高跟鞋,英姿颯爽得仿佛戰區模特隊;師長郭勳魁在戰場上抽雪茄、喝咖啡……
  • 《雷霆戰將》的官方回應真搞笑
    一、雷霆戰將官博說,當年戰地救護隊女隊員穿裙裝是正常的!有根據!呵呵,別再嘴硬了!當年有沒有那種裙裝?不否認!肯定有!二、雷霆戰將官博回應年輕演員飾演八路軍將領的問題,然後舉例子,說什麼多年很多將領都特別年輕。呵呵,沒錯,多年很多將軍是特別年輕!二三十歲就擔當了大任!有勇有謀!
  • 《雷霆戰將》導演回應:女戰士穿裙裝和戰場抽雪茄都有歷史依據
    2020-11-18 11:12:12 來源: 儂好上海 舉報   最近,一部戰爭劇《雷霆戰將
  • 《雷霆戰將》停播!討好觀眾的「好看」,真不好看
    目前,湖南衛視已將《雷霆戰將》下架,多家視頻網站也紛紛下線該劇。圖片來源:視頻截圖除了對戰場的想當然,《雷霆戰將》在服化道上也「瑪麗蘇」化。觀眾愛看抗戰劇,是希望通過螢屏,了解當年真實的歷史。正因如此,才要尊重歷史,不能胡編亂造,否則容易誤導青少年,讓他們不僅無法了解當年戰場的殘酷,也難以洞悉真實的英雄事跡。
  • 氫元數據觀察:《雷霆戰將》下架,「神劇」何時能走出創作誤區?
    如演員過度整潔的外表,抹了大量髮膠的頭髮,以及身處戰場依然不忘抽雪茄的設計。11月15日,《人民日報·人民銳評》也對《雷霆戰將》點名批評:「八路軍」住別墅抹髮膠,「偶像劇」套路用錯了地方。就在今天,有觀眾發現,該劇已在愛奇藝、騰訊視頻等網站下架。目前湖南衛視周播劇場也已停播《雷霆戰將》。
  • 《雷霆戰將》三大「還原」引爭議
    劇方日前接受採訪回應稱,該劇創作緊緊圍繞抗戰史料和歷史照片,有資料為證,當年參加抗戰,保家衛國的戰士也就20多歲,很多軍事指揮員也很年輕,像劇中王雲山少年時參加紅軍幹革命,22歲當上團長的大有人在。從真實歷史和人物還原角度看,《雷霆戰將》讓年輕人演繹年輕人的故事,本色詮釋革命英雄的青春成長,不僅恰當,還更有說服力和影響力,更能讓年輕的同齡觀眾有情感上的共鳴和思想上的共振。
  • 李進良 | 我在朝鮮戰場修電臺
    我在朝鮮戰場修電臺李進良/文
  • 冰雕連PK雷霆戰將,我們該怎樣致敬英雄?
    前者為反映抗日題材的《雷霆戰將》,該劇以青春版《亮劍》作為宣傳點,因劇情脫離歷史,「雷」點不斷,被人民日報等媒體點名批評,各大平臺已經下線停播。後者是展現抗美援朝戰爭的《跨過鴨綠江》,這部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正在拍攝製作中。
  • 被人民日報批的《雷霆戰將》,下架了!
    《雷霆戰將》自11月3日在衛視首播,播出後出現不少備受爭議的劇情和設計,如演員過度整潔的外表,抹了大量髮膠的頭髮,以及身處戰場依然不忘抽雪茄的設計。    還有這在戰場上槍林炮雨,卻永不離手的雪茄。
  • 青春戰將雷霆萬鈞,《雷霆戰將》盡展年輕軍人的英雄本色
    青春戰將,雷霆萬鈞,不負河山。青春熱血戰爭劇《雷霆戰將》今日正式定檔,將於11月3日起在湖南衛視青春進行時每周一至周三22:00播出。圖說:《雷霆戰將》海報 官方圖《雷霆戰將》聚焦戰爭中的中國年輕人。三位年輕戰將或舉槍,或立刀,大有狹路相逢勇者勝,橫掃千軍如卷席的雷霆氣勢,盡顯熱血軍人本色。兩位女傑勇敢堅毅,站在隨風而動的蘆花中,不失女性柔情,在另一戰場一展巾幗風採。除了激烈的戰爭大場面,《雷霆戰將》還不乏鬥智鬥勇。在面對複雜的敵我形勢時,王雲山能巧妙地迂迴聯絡,為抗日爭取更多的資源。而王雲山的搭檔——政委杜德勇,二人在革命時期不打不相識,都有著極高的軍事素養。
  • 《雷霆戰將》不如改名《雷人戰將》
    《雷霆戰將》近日受到《人民日報》評,繼而下架,上了熱搜,不得不說應該調侃為《雷人戰將》。尤其對於李幼斌扮演的李雲龍更是深入人心,真實,沒有浮誇的演技,沒有戰場上白淨的臉蛋乾淨的軍服,沒有滿大街講中國話的日本人,也沒有吐著日語口型卻是國語的鬼子。
  • 「八路軍」住別墅抹髮膠 電視劇《雷霆戰將》遭批
    劇方日前接受採訪回應稱,該劇創作緊緊圍繞抗戰史料和歷史照片,有資料為證,當年參加抗戰,保家衛國的戰士也就20多歲,很多軍事指揮員也很年輕,像劇中王雲山少年時參加紅軍幹革命,22歲當上團長的大有人在。從真實歷史和人物還原角度看,《雷霆戰將》讓年輕人演繹年輕人的故事,本色詮釋革命英雄的青春成長,不僅恰當,還更有說服力和影響力,更能讓年輕的同齡觀眾有情感上的共鳴和思想上的共振。
  • 咖啡、雪茄、髮膠,《雷霆戰將》被人民日報點評:沒有敬畏最可怕
    雷人戰劇《雷霆戰將》在如潮的差評中停播了,熱心觀眾這才舒了一口氣,終於不用擔心它誤導年輕人對歷史的認知了,其實這才是市場的需要。他們比"戰場上"叼著雪茄、喝著咖啡,頭髮紋絲不亂,儀表乾淨的偶像包袱,不知要好看幾百倍。
  • 朝鮮戰場麥克阿瑟如何作死,最後被杜魯門免職?
    顯而易見的是麥克阿瑟在政治上的不當行為是導致他被杜魯門免除了職務,朝鮮戰場上的失利只是給了杜魯門一個將麥克阿瑟免職的恰當理由罷了。為何會這麼說呢?麥克阿瑟在韓戰之前一直都是美國人民心中的"不敗戰神",然而他卻在朝鮮戰場上接連輸給了彭德懷指揮的志願軍,中國軍隊的武器裝備還沒有美國軍隊好,這讓美國人民感到憤怒,認為麥克阿瑟已經不適合繼續再指揮朝鮮戰場上的事務了,要求總統更換朝鮮戰場上的指揮官,但是真正讓杜魯門決定將麥克阿瑟免職的卻是麥克阿瑟發表的一次言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