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網訊 又一波企業利好便利措施發布啦~7月13日上午,廣州南沙開發區(自貿片區)管委會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廣州南沙新區片區深化商事製革改革先行先試若干規定》和配套細則。企業申請開辦時間壓縮多少,審批提速多少、群眾辦事方便多少作為研究制定改革措施的出發點和著力點,為企業「鬆綁」、為群眾「解綁」、為市場「騰位」。
其中,《若干規定》最大的突破就是實行企業設立審批改革,啟動一般企業商事登記確認制。這意味著工商部門壯士斷腕的決心,進一步把工商部門手中的審批權革掉,真正還權於市場,對標國際營商規則。
現狀:
南沙新區市場主體總數已突破7萬戶企業數量首次超越個體工商戶
小參從現場了解到,截至2017年6月底,從市場主體的數量上來說,南沙新區市場主體總數已突破7萬戶,較自貿區掛牌前翻了一番;自貿區新增企業30221家,是掛牌前的45.8倍。從市場主體的類型上說,在全區7萬多戶市場主體中,企業為3.9萬戶,個體工商戶為3.1萬戶,兩者之比為1.2:1,企業數量首次超越個體工商戶(註:2016年底時比例為0.97:1)。這說明南沙市場主體結構正向以企業為主轉變,自貿區企業聚集效應逐漸凸顯。
值得注意的是,從今年1至6月,全區新增企業8996家,新增註冊資本總額175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了31%和255%,這表明南沙的投資創業活躍度、企業規模繼續呈增長態勢。
亮點一:
革手中的審批權,放權於市場「放」得更活,讓審批更少、更簡
工商登記制度改革已經進入了攻堅期和深水區,進一步簡政放權需要「壯士斷腕」式的自我革命,實現政府治理方式的革故鼎新,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更大的突破。此次南沙提出對企業設立審批制度進行改革,啟動一般企業商事登記確認制,對申請材料進行形式審查,實行商業登記。通俗地說,今後到南沙自貿區開公司辦執照,只要材料齊全、符合法定形式就準予登記,工商登記機關只對申請材料實行形式審查,相當於為企業辦理市場準入的「身份證」。
大洋網
「此舉措是探索國際營商規則,從便利化程度最高的營商環境要求出發,學習採取類似於紐西蘭、中國香港、新加坡等更加便利的企業登記制度。對企業的好處,這能夠更好地讓企業去籌建和組織生產經營,也讓辦理營業執照變得十分透明和可預期性,再也不用擔心執照辦不下來。」南沙開發區(自貿片區)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局邱曉鈞副局長說道。
讓企業高興的是企業名稱可自主申報,企業「起名難」問題得到極大緩解。它允許使用英文字母、漢語拼音、阿伯拉伯數字等作為字號的組成部門。這樣可以滿足企業對名稱自主選擇的需求,方便企業突出商號,樹立品牌,經營自由度更高。
亮點二:
確立以信用監管為核心的現代監管模式「管」得更嚴,讓監管透明、高效、智慧
放和管相輔相成,要更有效地管才可以更多地放,管得好才能放得活。南沙自貿區在持續簡政放權的同時,通過完善事中事後監管來建立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實現「寬近嚴管」「放管並重」。
這次《若干規定》是進一步確立南沙自貿片區以信用監管為核心的現代監管模式,將完善市場監管和企業信用信息平臺建設。南沙通過打造全區「一張網」,運用大數據、雲計算等現代技術為手段,實現對企業全生命周期信用監管的全覆蓋,通過創新監管提升政府管理水平。據悉,自貿區市場監管和企業信用信息平臺,已連通區內45個部門、鎮街,匯集全區7萬餘戶市場主體、130萬條各類監管、信用信息。
南沙還大力推進「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全覆蓋,實施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強化政府部門協同監管、信用聯合獎懲,構建起信用依託、企業自治、行業自律、社會監督、政府監管的多元共治自貿區事中事後監管體系。
亮點三:
實施全程電子化和智能化網上辦理服務更優,讓企業不跑腿、少跑腿
據現場了解,此次《若干規定》把企業和群眾辦事的痛點、堵點、難點作為改進工商登記服務的重點,實施全程電子化和智能化網上辦理,優化商事登記服務機制。
值得自豪的是,南沙自貿片區提出對照世界銀行「開辦企業便利度」評估指標找差距,實現企業開辦運營必要手續「一站式」準入。尤其是聚焦開辦企業運營的關鍵環節問題,《若干規定》將原來依次辦理的「商事登記、刻章備案、銀行開戶」3個環節整合成1個,實行一窗受理、一表登記、一套材料、一次採集、一檔管理的「五個一」工作模式,企業1天內可領到營業執照,3天內完成印章刻制和開通銀行基本帳戶,開辦企業便利度達到國際先進地區水平。
此外,為解決企業燃眉之急,完善「綠色通道」服務機制;為確保權力陽光運行,實行限時辦結承諾制度,公開業務受理、辦理實時進度和結果;為讓企業和群眾辦事不添堵,實行窗口無否決權制度等。
文:廣報記者張露
圖:廣報記者黎旭陽
來源:廣州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