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賞片品味應該是比較大眾化的,大家都喜歡的電影,基本我也喜歡,比如《肖申克的救贖》常年排名IMDB榜首,也是我的最愛,其他的還有《教父》、《黑暗騎士》。還有一些其他電影,知道的人可能並不多,口味也不那麼一致,但是我強烈推薦的。
一、《夜行者(Nightcrawler)》
拋開現實批判不談,這部電影最出彩的是男主角和男配角的演出。傑克吉倫哈爾為拍這部片暴瘦成鬼一樣,配上那冷靜中暗帶瘋狂的眼神,和滿嘴的正能量職場忽悠用語,如果要給傳銷家們配一個諷刺形象的話,這個角色再合適不過。
出彩的男配角是巴基斯坦裔的英國演員Riz Ahmed。他飾演的Rick和杰倫哈爾演的Lou其實有很多相似之處。雖然Lou滿嘴正能量,電影裡也沒有交代他的學歷,但明眼人都可以看出他學歷很低,和Rick一樣都沒有什么正經工作。當然也都沒有什麼收入,Lou的第一臺攝影機是靠偷來的自行車換的,Rick連固定住所都沒有,離了收容站大概連吃飯都成問題。
杰倫哈爾為飾演Lou暴瘦,而Ahmed為了演好這個角色,跑到收容站裡認識流浪漢,專門研究了收容系統。Rick這個角色有70多個男演員試鏡,一開始導演並不看好他,但只用了一分鐘就改變了主意。電影裡的Rick不用做任何背景介紹,只看說話的語氣和表情,就能讓人明白這是一個沒什麼幸福童年,有過被拋棄和被虐待經歷的年輕人。據Ahmed的研究,很多收容站常客都有過被拋棄的經歷。
二、《戰爭之王(Lord of War)》
尼古拉斯凱奇已經好多年被稱為爛片之王,最近能拿的出手的大概就只剩他配音的《瘋狂原始人2》了。如果找不到好的轉型之作,他在2005年主演的《戰爭之王》大概會是年近60的凱奇最好的電影了。
凱奇飾演的軍火販子Yuri就像軍火版的老白(Walter White),兩人都是反英雄(antihero),而且都有一句共同的臺詞:「I am good at it」,巧的是還都是對自己老婆說的。他們對所從事的邪惡事業都有著極為專業的精神,對業務精益求精,對競爭對手也絕不手下留情:要弄死你就是要弄死你,人前人後都不含糊。
Yuri如果是Walter White,那麼他的弟弟就是小粉紅(Jesse Pinkman)。這兩個組合的人格都極為相似,前者表面光鮮內在邪惡,後者表面頹廢內在善良。後者跟著前者混,都沒有多少好日子過。
這部電影的結尾字幕我認為是其最精華,也許只有看到了這裡,才真正明白這部電影要批判的是什麼。
三、《卡拉是條狗》
葛優大爺作為國內最有名的男演員,估計生活方式即便是在北京也是人上人了。但在《卡拉是條狗》裡面,那個穿著過時T恤,頭髮目測一周洗一次(還可能是在夜班後的單位澡堂裡)的中年大叔,是無法和現實中的影帝聯繫在一起的。
路學長的電影我只看過這一部,有一陣記錯了,以為《十七歲的單車》也是他導演的,之所以記錯,大概是《單車》裡的演員,同時也出演了《卡拉是條狗》,演葛優的兒子。值得一提的這位飾演中學生的演員當時已經21歲,查到資料著實讓人嚇一跳。
在北京作家和導演眼裡,父子關係大都異常尷尬和緊張。父親對兒子的態度早早就像賈政對賈寶玉一樣徹底失望,卻沒有了生殺予奪的權利。而兒子對父親則充滿了蔑視。《卡拉是條狗》裡面父子從頭到尾近乎沒有見面,只有派出所一場戲,幾句臺詞的對話,也是不歡而散。如果沒有狗和人的交集,甚至可以當做兩個獨立的故事。
四、《和你在一起》
如果刪掉火車站一場很國產主旋律特色的戲,這部電影就更完美了。在我心目中,這部電影最適合的放映設備是十一寸的非平面非液晶顯示器,再配上無放大功能的小電腦音箱,用realplayer播放。因為這就是我最早看它的設備。有三年的時間,我在北方那個明星城市讀研究生,心裡很確定這個城市不適合我,我也沒有留下的計劃。求學完成拿到學位就是要回到家,和我尚未訂婚的女朋友在一起。每到迷茫和孤獨的時候,我就會泡一包方便麵,靜靜的重溫一下它。
電影的最精華部分是王志文和陳凱歌飾演的兩位不同風格和地位的音樂老師對主角的告誡獨白。前者是溫馨中帶著殘酷,後者是誠實裡暗含陰險。
五、《冰血暴》(電影和電視劇第一季)
喜歡《冰血暴》大概不算那麼冷門,畢竟是IMDB評分8以上的電影,而情節與電影非常接近的電視劇集第一季也被譽為是不亞於電影的神作,多個episode評分在9以上。
相比正面角色,我還是更喜歡反派。William Macy和Martin Freeman都獻上了最精彩的演技。與《絕命毒師》的老白和《絕命毒師》的Jimmy不一樣,這兩個人不是什麼反英雄,因為他們沒有過人的本領,口才也一般。導演很好的讓他們釋放了演技,又不會讓觀眾喜歡上他們,最後倒黴來臨時,也就不會有什麼難受。
這電影和電視的中文名和原名完全無關,大概是出於國外市場的考慮,不過和很多動輒「威龍」、「瘋狂」的翻譯相比,起名為冰血暴我覺得還是很貼切的。這世上的溫馨與殘酷,不亞於冰與血的差距。電視劇除了展示溫馨與殘酷,還增加了一條捕獵的敘事。那個把所有人都當做獵物的殺手,其實一直是被他當做獵物的那人的獵物。最殘忍的獵手,或許不是那些捕獵經驗豐富、心狠手辣的殺手,而是打破了善惡界限的普通人。
如果要做國際航班,或者隔離14天,那這幾部電影是我一定會存在硬碟裡的。也許很多人看過之後並不會覺得好看,那也完全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