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基金落戶自貿區基金小鎮
成都全搜索新聞網(記者 雷茲 )8月29日報導 自貿試驗區,被認為是改革開放的「試驗田」。到今年4月,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掛牌已滿三年,作為自貿區成都天府新區片區的核心組成部分,天府新區自貿試驗區在建設中形成了一批在全國具有影響力的創新經驗。8月28日,「行走自貿區」網絡主題活動四川站的探訪,就走進了成都天府新區片區。
突出中歐項目合作、推動海關制度創新
多平臺助力自貿區對外開放
將自貿試驗區建立成為西部門戶城市開發開放引領區、國際開放通道樞紐區、內陸開放型經濟新高地,是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戰略定位。
媒體團探訪的第一站,是位於高新區的中國—歐洲中心(「一帶一路」交往中心)。這座總建築面積21萬平方米,高192米的「人」字型建築,屹立在城市中軸線上。
中國—歐洲中心作為「一帶一路」對外開放的新旗幟,加快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的新平臺,以「對歐商貿中心、交往中心、服務中心」為核心功能定位打造國家級對歐開放合作平臺,突出中歐區域性項目合作,開闢中歐合作關係的「第四支柱」,全力推動中歐雙方在資本、技術、人才、物流方面開展全方位合作,積極融入「四項拓展、全域開放」立體全面開放新格局。
目前,中心已聚集機構和企業174家,已入駐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聯合國工發組織投資促進辦事處西部區域協同中心、德國巴伐利亞州成都代表處、挪威Opera中國區總部、法國Sigfox物聯網公司、亞馬遜國際創新中心、英國緯圖全球亞太總部、德國籤證中心等36家國際知名機構和企業。
此外,四川自貿試驗區內還有成都高新綜合保稅區雙流園區(簡稱雙流綜保區)這一開放平臺。2012年7月,雙流綜保區正式運行,這也是四川自貿試驗區內唯一投運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目前,雙流綜保區已聚集各類企業近70家。
「為將更多實惠帶給企業,雙流綜保區進行了系列創新舉措。」成都海關所屬錦城海關綜合業務二科科長劉國瑛介紹說,雙流綜保區推行「7×24小時」全時預約通關,保障綜保區內企業全天候通關需求;積極探索建立「三系統一機制」,通過「報關信息推送系統、光學號牌自動識別系統、電子運抵自動觸發系統、『提前申報+布控查驗』機制」,大大節約車輛進出區時間,取消IC卡制卡、紙質運抵報告等費用,企業單次費用降幅近70%,減少企業物流成本。「進行通關便利改革,最大程度助力企業開展進出口業務。」
據悉,2019年,雙流綜保區實現進出口總額567億元,同比增長25%。2020年1-6月,雙流綜保區實現進出口總額284.4億元,同比增長20.20%。
營商環境佳、效率提升高 企業辦「一件事」全流程「僅跑一次」
在天府新區政務服務大廳,記者看到了寫著「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成都天府新區片區」字樣的政務服務專區。據介紹,「營商環境佳」、「效率提升高」是天府新區自貿試驗區另外兩大亮點。今年上半年,天府新區自貿試驗區證照通「1+X」審批模式改革案例,成功入選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第四批可複製可推廣制度創新成果。
審批服務便民化,企業辦事「僅跑一次」。
據介紹,2018年6月啟動證照通「1+X」審批模式後,成都天府新區片區將涉及醫療、教育、文化等領域的行政審批事項納入聯審聯辦、證照聯辦,創新形成證照通「1+X」審批模式,確保辦「一件事」全流程「僅跑一次」。平均壓縮企業開辦時間2天,實現跨部門事項「無縫對接、集成辦理」。截至今年6月上旬,天府新區自貿試驗區共受理「證照通」事項186個,辦結事項176個。
天府新區還按照功能集成、服務多元的原則,還推出「e窗通」「選擇辦」「銀證通」等多項政務改革。「服務自貿區企業外,同時積極推動成渝兩地政務協作。」天府新區成都管委會行政審批局審批服務處副處長王雅林介紹,天府新區政務服務大廳還設立了兩江天府政務服務合作示範窗口,並於今年7月7日完成了首張證照互發。
制度創新多、成長發展快 三年來利用外資增長15倍
作為國家「試驗田」、制度創新「高地」,規劃面積26.45平方公裡的天府新區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多」、「成長發展快」等關鍵詞,始終貫穿自貿區建設。
三年來,天府新區自貿試驗區探索創新的「國地稅『聯合辦稅』改革」、「智慧財產權類型化案件快審機制」兩項成果,已列入國務院向全國複製推廣的清單。此外,有八項制度創新成果列入全省複製推廣清單。截至目前,天府新區自貿試驗區累計形成78項改革創新案例,產業不斷完善,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了2.2倍,實際利用外資增長了15倍。
數據顯示,掛牌以來,天府新區自貿試驗區成績喜人。三年間,天府新區自貿試驗區新增註冊企業達到8611家,新增註冊資本4067億元,外貿進出口總額86.1億元,實際到位外資3.02億美元,新籤約引進重大項目72個,總投資約2011.17億元,招引500強企業達到56家。
「我們還將繼續先行先試、深化改革、擴大改革,推動天府新區自貿試驗區高質量發展,打造內陸開放經濟高地『加速器』。」天府新區自貿試驗區有關負責人表示。
法制化建設提供司法支撐 在全國率先上線「智能預判」功能
2018年7月12日,經最高法批覆同意,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人民法院掛牌成立,成為全國首家以省域自由貿易試驗區全域冠名的法院,集中管轄四川自貿區除川南臨港片區以外區域(100平方公裡)的所有民商事案件,涵蓋高新南區、雙流區、青白江鐵路港、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4個自貿片區。
四川自貿區法院助力法制化建設
履職以來,四川自貿區法院陸續獲最高法、省高院批覆,獲準行使涉外、涉港澳臺案件、智慧財產權案件管轄權,是四川地區範圍內一家「全牌照」基層法院。據統計,去年四川自貿區法院共受理各類案件16208件,結案13888件,結案率85.69%。「2019年,全院法官人均新收案件708件,人均結案608件,在四川省均處於第一位。」四川自貿區法院立案庭副庭長徐春龍介紹。
在創新涉自貿審判運行機制上,四川自貿區法院實現了執行案件「能執盡執快執」。 與此同時,依託智能電子訴訟平臺——「天府智法院」, 四川自貿區法院在全國率先上線「智能預判」功能,在全省率先實現線上「30秒立案、1秒繳費」,讓企業足不出戶就能打「官司」,極大節省了企業的人力物力資源及時間成本。
如今,面對長江經濟帶發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成德眉資同城發展等區域建設新機遇,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天府新區自貿試驗區將進入2.0時代,承擔更大的改革開放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