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為行人架起420米湖上景觀橋,仙女山路通車了!

2020-12-23 武漢發布

12月22日清晨,位於武漢市龍陽湖畔的仙女山路,第一輛車從高架橋平穩駛下,歷時3年建設的仙女山路(墨水湖北路-四新南路)順利通車。這條路位於武漢二環線和三環線之間,可連接古田橋與楊泗港長江大橋,有效補充和完善了武漢市「環射成網、循環互通」的骨架路網系統。

12月22日,仙女山路(墨水湖北路-四新南路)通車。 記者 任勇 攝

兩跨龍陽湖,連接古田橋,緩解過漢江交通壓力

8時15分,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在位於四新南路的現場看到,仙女山路交通開放後,車輛絡繹不絕從墨水湖北路駛來。

據了解,仙女山路(墨水湖北路-四新南路)工程由武漢城建集團、中交基金與中交二航局、漢陽市政共同投資建設。武漢城建集團建設管理公司仙女山路項目現場負責人楊磊介紹,這條路北至墨水湖北路,南至四新南路,全長約3公裡,其中高架段約1.7公裡,是城市一級主幹路,主線車速60公裡/小時,從四新大道至四新南路的路面段車速40公裡/小時。

12月22日,仙女山路(墨水湖北路-四新南路)通車。 記者 任勇 攝

「仙女山路要兩跨龍陽湖,1號橋長約485米,2號橋長約1242米,兩座高架橋之間由湖心路地面段銜接。」楊磊介紹,沿線共有4條匝道,其中2條上下匝道接入墨水湖北路,另外2條上下匝道接陶家嶺路,車輛可由此匝道上、下高架。

記者現場看到,有市民從礄口開車過來,準備前往武漢經開區,看見這段路通車,便直接開車過去。「原來從古田橋過漢陽,如果去經開區,一下橋就堵。像我從古田二路去三角湖北路,要麼繞行龍陽大道高架,時間多一點;要麼走知音橋,堵一點。仙女山路這段通了以後,我就可以直接開車過去了,很方便。」市民陸先生說。

12月22日,仙女山路(墨水湖北路-四新南路)通車。 記者 任勇 攝

「仙女山路的通車,可以說是更加完善了古田橋的過江功能,打通了漢陽岸的疏解通道,可以均衡過漢江車流,緩解知音橋、長豐橋過江交通壓力。」楊磊說,作為古田橋漢陽岸接線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仙女山路承擔起了連接古田橋和楊泗港大橋兩條交通大動脈的重任。

其建設不僅有利於加快構建武漢市主城快速路網骨架體系,緩解中心城區交通壓力,有效服務漢陽地區交通發展,改善區域交通條件,更是對武漢市「環射成網、循環互通」骨架路網系統的有效補充和完善。「現場還為規劃的龍陽湖南路預留了3對互通接口,為後期龍陽湖南路建設提供了條件。」楊磊說。

12月22日,仙女山路(墨水湖北路-四新南路)通車。 記者 任勇 攝

充分考慮市民需求,打造全市高架首座人行景觀橋

記者在1號橋看到,兩側均設了4.5米寬的人行道,市民可直接步行上橋,兩側便是龍陽湖的美麗風光。「你看,我們把欄杆設計成通透型,開車過湖一眼可見湖光山色。」楊磊指著一排鐵質護欄說。

隨後,記者來到位於康達街的2號橋的橋下。與傳統在兩側設人行道不同,這裡專門在高架橋底下修建了一條420米長的湖中人行景觀橋,上層行車,下層行人。高架橋就像一頂巨大的「保護傘」,位於人行橋上方,下雨也不用擔心。

「這是武漢市唯一一座建設在高架橋梁底下的人行天橋,在保證交通通暢同時,給予路人如行水上的精神享受,欣賞龍陽湖清風徐來、水天一色的美景。」楊磊說,人行景觀橋鋪設的彩色瀝青,中間綠色是非機動車道,大家可以騎自行車或電動車,兩側紅色是人行步道。

12月22日,仙女山路(墨水湖北路-四新南路)通車。 記者 任勇 攝

「豆腐塊」上建設橋,採用新技術減少汙染

中交二航局仙女山路項目負責人羅柳介紹,這個項目涵蓋了道路、橋梁、排水、電氣、交通、綠化等內容,工期短、任務重。「建設範圍內包含數量眾多的藕塘、魚塘和湖區,很多地方土壤含水量大,挖掘機一挖下去全是黑色的淤泥土。在這種地質條件下施工,就相當於在『豆腐塊』上建設大橋。」

為了攻克這一難題,項目部成立了攻關小組,經過數十次的反覆討論研究,參考了30餘篇相關技術研究論文及方案,最終選定了「置換法」來提高地基承載力。「就是將淤泥土挖出,填充硬質土壤後再壓實,在此基礎上進行樁基施工,大大提高了地基承載力。」羅柳介紹。

12月22日,仙女山路(墨水湖北路-四新南路)通車。 記者 任勇 攝

項目部還與中交二航局武漢港灣設計研究院、中科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共同參與實施了穩定土擠壓固化樁技術,利用廢棄土、建築垃圾、毛渣料等,添加水泥攪拌,專用擠壓機壓製成型,吊裝進入軟土地基內,然後再灌漿,以此來替代目前常用的軟基處理方法,提高軟質地基承載力。「不僅具有價格低廉、施工速度快、質量可控等特點,更能將建築廢棄土進行回收再利用,減少施工過程中對環境的汙染。」

同日武昌、青山還有3條主幹路開工

記者還從武漢城建集團獲悉,仙女山路建成通車後,右岸大道北段(建設十一路-焦沙二路)、和平大道(東三環線-中山路)改造、和平大道(工人村路-四環線)等3項道路工程也於同日開始勘察施工打圍,標誌著正式啟動。

據悉,這3個道路項目是武昌區、青山區南北向順江方向貫通性主幹路,是長江北湖生態綠色發展示範區的主要交通動脈,工程建設將進一步加強武鋼及武東片區與中心城區聯繫,完善青山區「六橫六縱」骨架路網結構,進一步改善區域交通出行條件,加快青山北湖生態新城的建設步伐,帶動城市更新發展。

仙女山路(墨水湖北路-四新南路)線路圖。

(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陶常寧 通訊員肖暢 陳嘉倫)

相關焦點

  • 武漢市仙女山路通車 專為行人架起420米湖上景觀橋
    武漢市仙女山路(墨水湖北路—四新南路)建成通車。高架橋梁底下的人行天橋。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記者 趙秀琳 通訊員隋業輝、陳嘉倫 )12月22日,歷經3年的建設,由中交二航局和漢陽市政共同承建的武漢市仙女山路(墨水湖北路—四新南路)項目(以下稱「仙女山路項目」)建成通車。
  • 仙女山路通車緩解過漢江交通壓力
    武漢城建集團建設管理公司仙女山路項目現場負責人楊磊介紹,這條路北至墨水湖北路,南至四新南路,全長約3公裡,其中高架段約1.7公裡,是城市一級主幹路,主線車速60公裡/小時,從四新大道至四新南路的路面段車速40公裡/小時。 「仙女山路要兩跨龍陽湖,1號橋長約485米,2號橋長約1242米,兩座高架橋之間由湖心路地面段銜接。」
  • 仙女山路(墨水湖北路—四新南路)全線通車 武漢二環與三環間再添新...
    12月22日,歷經近三年建設的武漢市仙女山路(墨水湖北路—四新南路)項目建成通車,二環與三環間再添一條快速通道。在跨越龍陽湖的高架橋上,市民可直接步行上橋,行走在寬敞的人行道上,欣賞兩側龍陽湖的美景。仙女山路按城市主幹路標準建設,為雙向六車道,局部加寬段為雙向八車道,設計速度每小時60公裡,地面輔道設計速度每小時40公裡。當日上午,楚天都市報記者在通車現場了解到,不少從古田橋方向開往武漢經開區的車輛,選擇從這條新開的道路通行,不再像以往那樣繞行龍陽大道或走知音橋——不僅通行裡程更短,也避開了知音橋等堵點。
  • 武漢市仙女山路(墨水湖北路—四新南路)全線通車
    >  中新網湖北新聞12月22日電  (王蕾 周司穎)12月22日,歷經三年的建設,由中交二航局和漢陽市政共同承建的武漢市仙女山路(墨水湖北路—四新南路)項目(以下稱「仙女山路項目」)建成通車。武漢市仙女山路(墨水湖北路—四新南路)全線通車 黃樹攝  仙女山路項目採取PPP模式下的BOT(建設—運營維護—移交)方式運作,由政府出資方武漢城市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與中交投資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中交二航局以及漢陽市政共同出資投資建設。
  • 「蘇河之眼」昌平路橋通車 蘇州河上再添景觀大橋
    因其造型宛若凝望蘇州河的一雙明眸而得名「蘇河之眼」的昌平路橋今天早上10點正式通車,至此,蘇州河上又新添一座集機動車通行功能與行人觀賞功能與一身的景觀大橋。如今,這座歷時2年時間施工的純鋼結構大橋正式通車。細節上看,昌平路橋非常獨特,其裝飾線條相當複雜,整體呈現了一種「睫毛彎彎翹」的視覺效果,這樣的設計不單符合橋梁整體弧形的承重結構,結構也更安全,可優秀的理念,想要在現實中實現卻並不容易。
  • 逆流而上,蘇州河上30座橋,每天你從哪座過?
    4、河南路橋,橋長111.5米,寬29米,為5孔拱形連續梁橋,是蘇州河上重要的景觀橋梁。1899年又改建了該橋加長加寬。1922年工部局拆除木橋,改建為鋼筋混凝土橋。1942年又對橋梁進行了加固加寬,改稱為西藏路橋。2002年,上海市政府決定拆除老橋,在原址重建一座新橋。2004年,西藏路新橋竣工,橋長100米,寬40米,雙向6車道。新橋的裝飾仍保存其原來的風格又包含現代元素,使西藏路橋變為蘇州河上一座景觀橋。
  • 2020福田區新洲河景觀橋最新建設進展
    福田保稅區新洲路南延建單跨景觀跨河橋建成後將連通到新洲路。(效果圖)2020福田區新洲河景觀橋最新建設進展據介紹,該工程主體為新建一座單跨景觀跨河橋梁,橋面雙向4車道並設置人行道,預計2020年8月完工通車,直接連通桂花路及新洲河西側道路,並通過隧道連接至新洲路。未來,市民進出保稅區、紅樹林公園又多了一條「近道」。
  • 文泰高速公路今日通車
    日前,省交通廳發布全省「縣縣通高速」集中通車暨「十四五」綜合交通重大項目開工儀式預通知,文泰高速作為其中的項目之一,定於12月22日舉行通車儀式。昨日下午,記者提前驅車體驗。文泰高速起點位於文成樟臺樞紐,與文瑞高速相連,止於泰順與福建壽寧交界的友誼橋,接福建福壽高速。項目全長56公裡,總投資109億元,全線採用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標準。
  • 行人過街仿若「穿越」
    【現場走訪】行人過街須走過4個機動車道昨日上午,記者在演達立交橋看到,雖然主橋及匝道仍未標識出交通標線,但主橋上已有車輛在通行,而施工人員則正在主橋的一側施工。「之前剛施工的時候,這個路段經常堵車,上下班高峰期更是堵得沒法動,開車的話要等至少兩個紅綠燈。」家住演達立交巧附近的市民嚴先生告訴記者,演達立交橋主橋通車後,車流順暢了許多,但行人通過還是有點麻煩。
  • 胭脂扣人行橋、百吉橋……景觀橋怎麼設計最創意?
    景觀橋梁本身就具備一定的景觀優勢,作為城市重要公共開放空間,與城市廣場、街道及公園等場所相比,其社會價值和美學價值非常突出。東南大學景觀橋梁研究團隊在多年創作設計積累的基礎上,逐漸提出景觀橋慢行系統設計要有文化性、協調性和舒適性。在此基礎上,也創作了如南京浦口胭脂扣人行橋、江蘇南通百吉橋、浙江湖州城北大橋和風荷橋、深圳前海橋梁群等一系列符合社會需求的作品。
  • 軌交14號線、嘉閔線、江橋醫院、百畝景觀湖…江橋鎮都「安排上」了!
    軌交14號線、嘉閔線、江橋醫院、百畝景觀湖…江橋鎮都「安排上」了!交通路網將更加完善為加快軌交14號線配套的道路工程建設,目前,已經延伸建設了包括武都路、海波路在內的多條道路,特別是今年剛通車的海波路(嘉濤路至黃家花園路段),使得海波路向西能夠延伸至嘉閔高架路,向東延伸至嘉怡路,貫通北社區東西向交通。
  • 青島魚山路瀝青攤鋪完成,13日零時正式通車
    青島魚山路瀝青攤鋪完成,13日零時正式通車 2020-12-12 16: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唐山:劉火新莊地道橋半幅通車
    劉火新莊地道橋半幅通車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瑞明、盧山)日前,翻建一新的劉火新莊地道橋北側半幅可雙向通行,南側半幅路面和兩側非機動車道尚在施工當中。  據交警八大隊交警介紹,劉火新莊地道橋翻建後,原來的獨立結構橋體現在建成了東西並立的雙結構橋體,橋墩跨度由兩車道變成四車道,雙向八條機動車道,左右兩側各有非機動車道,格局清晰,道路寬闊。但目前通車路面只有北側半幅路雙向通行,南側半幅路面和兩側非機動車道尚在施工當中,而且,橋東北側機動車道也因施工佔據著部分路面。交管部門已經在此臨時通行的路段加裝了中心隔離護欄。
  • 一座石頭橋,有什麼好看的?大汶口明石橋,「橋」見了泰安變遷
    古石橋上人如織,古鎮城內商賈昌。這座橋因建於明隆慶年間,人們稱之為明石橋。橋寬2.5米,總長度221.8米,有65孔。每孔有5塊石板組成,每塊石板長3.3米,寬0.5米,厚0.3米。石板的縱橫相接處均由鐵製錘形扒據相鉗接,十分堅固。橋墩都用大石塊壘砌,向東迎水處為尖形以減少水的壓力。
  • 新疆首座大跨度飛燕式拱橋試通車
    央廣網烏魯木齊1月16日消息(記者蔣雪嬌 烏魯木齊臺記者汪亮)作為通往第十三屆全國冬運會(以下簡稱「十三冬」)賽場的重要交通要道,烏魯木齊縣水板大橋在歷經200多天的緊張施工後於15日正式試通行,作為全疆第一座集觀光、旅遊的大跨度飛燕式鋼管拱橋,這座橋的試通行為冬運會提供了便捷的出行條件,也成為南山旅遊的新亮點。
  • 山水林湖融為一體 北碚還原「巴山夜雨」情懷
    隨著冬季來臨,各個景區出遊的行人略有減少。但北碚黛湖憑藉美如詩畫的顏值和優美的生態環境,仍吸引了大批遊客流連忘返,欣賞青山綠水的美景。然而,從上世紀90年代起,圍繞黛湖建起了不少鄉村酒店,多年來酒店規模逐步擴大,對黛湖的生態環境造成了極大破壞。2018年6月,重慶市委、市政府啟動縉雲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綜合整治,明確目標任務,制定工作方案,落實工作專班,全力推進整改工作。截至2019年5月,黛湖周圍包括雲登酒店、金湖灣度假村、大罕宮酒店等建築全部被順利拆除,累計拆除1.62萬平方米。
  • 64天完成加固,高碑店通惠河花園閘橋通車
    經過64天的修繕加固,朝陽高碑店地區的花園閘橋於6月19日通車。該橋梁的修繕,讓高碑店地區北花園村、花園閘社區等地居民出行更加安全便利。花園閘橋位於朝陽區高碑店地區,橫跨通惠河。該橋梁建於上世紀70年代,全長57.25米,寬6.36米,經過近50年的運行,該橋存在主梁承載力不足、混凝土耐久性病害等問題。「之前這個橋,不僅路面坑窪不平,有好幾處裂縫,還有的地方鋼筋都裸露出來了,透過縫隙甚至能看到橋下的河水。」周邊居民表示,由於擔心安全問題,居民曾在12345市民服務熱線中反映該橋的情況。民有所呼,我有所應。
  • 洛溪大橋東側在建人行坡橋一段掉落,附近居民深夜被驚醒
    下方支撐的牛腿脫落,導致長約60米的人行坡道橋中的一段掉落,現場無人員傷亡,項目部正在調查分析原因。(網友供圖)上午8點30分,記者來到現場看到,一輛吊車正在橋下作業,掉落的鋼橋段長約十幾米,被裝在長貨車上後被拉走。
  • 擂鼓石大街道路建設工程系列報導丨架起民生「連心橋」
    擂鼓石大街道路建設工程系列報導丨架起民生「連心橋」 2020-05-05 04: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環瑤湖「最美風景線」——瑤湖大道全線通車!南昌高新區再添一條...
    至此環瑤湖「最美風景線」——瑤湖大道已實現全線貫通為南昌瑤湖東岸再添一條重要的南北向交通「主動脈」將進一步增強該片區路網的連通性,提升市民的出行環境和沿湖產業發展環境。瑤湖大道瑤湖大道位於南昌高新區瑤湖東北岸,連接已建成的瑤湖西大道,至劉城街和德昌高速連接線形成交叉相連,線路全長約8.7公裡,寬50米,設計時速50公裡/時,為雙向六車道的城市主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