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劇透!!!
看過《復聯4》
在有笑有淚的180分鐘後
我們都記住了「愛你3000遍」這個梗
比起超級英雄們穿梭時空的逆天改命
現實的科技,尤其是醫學的進步
才是每個普通人真正的倚靠
一起來看看這幾個
近期發生在各大醫院的案例
每一個都值得我們
「愛你5000遍」
「沒想到面貌還能恢復得和以前基本一致,科技發展太快了。」
29日,來自鹹寧通城的74歲患者李先生終於露出了久違的笑容。近日,3D列印鈦合金「下頜骨」成功植入李先生面部,術後恢復良好,這也標誌著華中地區第一例3D列印鈦合金「下頜骨」移植手術的成功實施。
手術後患者恢復良好。醫院供圖
2017年,李先生在武大口腔醫院檢查出右下牙齦細胞癌,遂接受了右下頜骨部分切除。
術後,老人身體恢復得比較好,但右側面部塌陷、長期缺牙,無法正常咀嚼,嚴重影響進食,讓他覺得非常不便。一年半後,老人在兒子的陪同下,來到武大口腔醫院就診,希望能對右下頜骨缺損處進行修復。
該院口腔頜面頭頸腫瘤外科副主任賈俊教授介紹,考慮老人的年紀及身體耐受度,如取自體骨移植,手術創傷較大,後期恢復速度也會更慢。於是,賈俊向病人介紹了自己團隊參與的國家重點研發項目「3D列印鈦合金技術」,可為其修復下頜骨,患者及家屬表示同意。
4月22日,通過了外形、結構、力學強度等全方面考核的3D列印鈦合金「下頜骨」移植到患者右下頜骨的缺損處,手術僅用了2小時,患者術後恢復情況良好,預計30日將出院。
手術中。醫院供圖
賈俊介紹,目前,臨床常用方式是取患者的自體骨移植,但會帶來一定創傷,手術整體費用也偏高。
如今,患者有缺損需要植骨的部位,可由3D列印鈦合金假體替換,鈦合金材料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在人體沒有出現排異的情況下,可以長期保留在體內,這種材料常應用於髖關節置換、脊椎椎體置換及種植牙的種植體。這樣,手術時間大大縮短,並能為病人進行更為精準和個性化的設計,為其減少痛苦。
3d列印的鈦合金下頜骨。醫院供圖
患者是否可以恢復正常功能及術前的外形狀態?
賈俊表示,將患者的下頜骨缺失處修復是第一步,讓患者外形上得以對稱,並讓非病變側的牙齒達到正常咬合。後期,還要在植入鈦合金「下頜骨」上安裝假牙,重建正常咬合功能。
4月28日14時43分,一輛120急救車疾速駛入武漢市中醫醫院漢陽院區,送來的竟是一名年僅21歲、不慎被切割機切斷手指的女子。
骨傷科曹磊醫師接到通知,迅速前往急診室查看小吳的情況。「當時病人整個左手大拇指以及食指的一半都被切斷,邊緣還殘留著鋁合金碎屑。」曹磊醫師介紹,這種情況一定要在8小時內進行斷指再植術,好在病人送醫比較及時,否則一旦錯過了最佳再植時機,今後難免會落下殘疾。
情況緊急,小吳很快被推入手術室,骨傷科唐光平主任、張玉輝副主任醫師和曹磊醫師同臺手術,第一時間為其實施斷指再植術。
經過近4個小時的斷指與斷指連接處清創、連接血管神經以及肌腱縫合和固定,小吳的斷指總算被成功地接了回來。
手術後的患處。醫院供圖
曹磊醫師提醒,患者術後還要特別注意抗凝、抗痙攣和抗炎等「三抗」治療,以防止血管痙攣、血栓,促進斷指再生。
此外,為保證患指血液循環的通暢,病人也要保證絕對的臥床休息。通過綜合治療、精細的護理以及後期鍛鍊,以求儘可能多地恢復患者手指的功能。
今年64歲的蘇阿姨家住湖北潛江,1999年查出患了尿毒症。她輾轉多處求醫,並做了兩次腎移植。然而遺憾的是兩次腎移植均出現快速排斥反應未能成功,蘇阿姨只好選擇繼續透析。
「透析需要的血管和平時大家了解的輸液的血管不一樣。」同濟醫院腎病內科副主任醫師何凡介紹,一般輸液的速度是每分鐘0.5毫升至1毫升就夠了,但透析時,需要血管內血液流量達到每分鐘200毫升左右。因此,在人體內,滿足條件的血管並不多,以雙側上臂、左右頸內靜脈為主。
但是,2004年在當地醫院做透析時,蘇阿姨的左手動靜脈內瘻被穿刺針刺穿,好不容易做好的生命通道再也不能用了。無奈之下,醫生只好在蘇阿姨的右側頸部做了長期透析管路。5年半後,因為感染不得不拔管改為足背動脈穿刺的方法透析。
2018年,連足背動脈也打不進去了。蘇阿姨帶著最後試一次的想法來到同濟醫院就診。
同濟醫院腎內科何凡醫生正在為患者做血管超聲。醫院供圖
透析多年,蘇阿姨的血管變得又細又硬,動脈及靜脈大部分閉塞,部分通暢的血管也只有1毫米,兩個手臂密密麻麻的都是針眼、傷口,完全找不到可以做動靜脈內瘻的地方。經過評估,何凡決定先用球囊擴張左臂血管再做動靜脈內瘻。
2018年1月,何凡給蘇阿姨左側上臂做了球囊擴張血管手術,將球囊順著放置好的導絲滑入血管,到達需要擴張的部位,球囊注水膨脹,擴張病變血管。
醫生正在為患者做動靜脈內瘻造瘻術。醫院供圖
由於蘇阿姨病變的血管沒有彈性,何凡採取先逐步擴張,再重建的方法,分兩期為蘇阿姨擴開了血管,建立了透析通路。現在,蘇阿姨用這個動靜脈內瘻透析已經一年多,情況良好。
據了解,同濟醫院腎內科2014年即在全國率先開展廢用性動靜脈內瘻開通及小尺寸動靜脈內瘻建立技術,目前已經為200多位血管閉塞的透析患者重新建立了血管通路。
有句俗話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
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從來沒有什麼憑空而出的逆天改命
有的只是
醫學工作者的克難攻堅踏實勤勉
為現實生活中的「超級英雄們」點讚
來源:武漢晚報
採寫:記者劉晨瑋 武葉 王愷凝 通訊員蔣楚劍 李賢 薄雲娜 鄧國歡 左梅迎
編輯 | 張劍 版式+製圖 | 胡肖 校讀 | 胡肖 值班主編 | 陳馨
推廣合作 | 胡女士 15927686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