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間,合肥供電公司累計投資3.05億元,為350個貧困村實施農網改造,完成6256個光伏扶貧項目的併網任務;派出扶貧幹部幫扶貧困村,推動產業發展、村民增收。大湖名城美,脫貧電力足,廣大農民兄弟們在新電力的護航下,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
電網改造為產業發展鋪路
「農網又改造升級了,我們發展養殖業更有信心了。」11月28日,肥東縣包公鎮大許社區新一輪農網改造表後線升級工程全面完成。看著家裡嶄新的電錶和供電線路,村民許可倫高興地說。
大許社區在2018年之前曾是肥東縣14個貧困村之一。受各種客觀因素制約,村裡經濟一直發展不起來。因此,2018年以前,許可倫和很多村民都外出打工。
2018年年初,大許社區「兩委」成員希望通過發展養殖業等特色產業,帶動村民增收,但因為擔心電力無法保障,這項工作始終未能啟動。
2018年9月開始,合肥供電公司全面實施大許社區電網改造升級工程,讓村裡發展產業沒有用電方面的後顧之憂。
「半年的時間裡,我們投資了390.51萬元,改造了8個臺區,把原有的老舊低壓線路全部換成了150平方毫米的絕緣導線,新增配變容量2000千伏安。」肥東縣供電公司農網辦負責人朱海軍介紹。2019年2月,電網改造完成。大許社區供電能力大幅提升,開始發展小龍蝦養殖、蔬菜大棚種植等特色產業。許可倫就是那時決定留下來養殖小龍蝦的。
「每40天就能產小龍蝦800公斤,產值有兩萬元呢,一年毛利就在16萬元以上。」僅僅1年多的時間,許可倫就嘗到了甜頭。
2019年,大許社區脫貧出列,脫貧戶人均年收入由2013年的不到8000元增加到兩萬元以上。
2016年以來,合肥供電公司五年間累計投資3.05億元,完成了全市貧困村電網改造升級項目350個,惠及近百個村的3.5萬餘戶村民。合肥地區農村戶均配變容量由不足1千伏安提升至3.16千伏安,農網供電可靠率上升至99.872%,電壓合格率達99.7%,中心村地區已基本實現城鄉供電無差異。
服務光伏併網助扶貧
11月27日,肥西縣供電公司嚴店鄉供電所臺區經理王其來到三元村村民李學進家,為他的家庭光伏扶貧電站檢查線路,幫他做好電站的日常運維和保養。電站產生的收益是李學進全家一筆重要的收入來源。
多年來,因他的母親生病,需要人長年在家照顧,李學進全家5口人的開銷全靠他一人外出打工支撐。
2016年,合肥供電公司全力服務光伏下鄉扶貧工程開展,李學進家和村裡的41戶貧困戶都在自家屋頂上安裝了5千瓦的家庭光伏扶貧電站。電站併網後,發出的電全部由合肥供電公司按照1元每千瓦時的價格收購。
「電站每年差不多能幫家裡增收3000多元。自家用電也不花錢了。這簡直就是我們的『金太陽』啊!」李學進說。
清潔能源還助推了鄉村種植業的發展。在廬江縣同大鎮薛家圩村佔地1000畝的昌盛光伏農業科技園內,一排排整齊的農業大棚上鋪設了許多光伏板。11月30日,幾十位村民正在大棚忙著採摘聖女果。
「我們是在2016年提交光伏農業科技園籌劃建設項目的。」昌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王楊仁說,「我們申請後,供電公司不僅幫著協調電站併網事宜,還及時架設了新的線路和變壓器,確保太陽能發得出、送得遠。」
如今,昌盛光伏農業科技園總容量為2萬千瓦的光伏電站年發電量約1893萬千瓦時。這些電還能就地消納。農業科技園為包括脫貧戶在內的300多名村民提供了就業崗位,每人每年能拿到三萬元的工資收入。
五年來,合肥供電公司服務全市2946個光伏扶貧項目併網,其中村級光伏扶貧項目201個、戶用光伏扶貧項目2745個,總容量1.62萬千瓦,累計結算上網電量4638.72萬千瓦時,結算購電費1763.3萬元,轉付補助資金2665.32萬元。
定點幫扶助摘帽增收
「李大爺,南瓜309斤、山芋171斤……一共583元,您收好。」11月25日,在巢湖市夏閣鎮八字口村,來自巢湖市供電公司的扶貧幹部馬曉芬上門收購村民李忠武家的農副產品。
八字口村是合肥供電公司的定點幫扶村。長期以來,村民以從事農業生產、外出務工為主要收入來源。2014年,村裡有貧困戶66戶。2016年7月,巢湖市委組織部委派馬曉芬擔任村裡的黨總支第一書記。
為儘快改變八字口村貧窮落後的狀況,剛一上任,馬曉芬就和村支兩委成員走訪貧困戶,了解大家的需求。
「我發現村裡老人非常多,缺乏勞動力的現象比較嚴重。」馬曉芬說。
按照「精準扶貧」策略,馬曉芬開始有針對性地制訂因殘、因病等因各類原因致貧家庭的幫扶方案;根據村裡實際引進農業生態科技園等優質項目,為村民增加工作崗位;引導貧困戶養殖家禽、種植農作物來增收脫貧。幾年來,她動員合肥供電公司員工購買了村裡價值26萬餘元的農副產品。今年年初,八字口村貧困戶全部摘帽,人均年收入超過5000元。
自2016年以來,合肥供電公司先後選派馬曉芬等9名黨員定點幫扶3個貧困村,結對幫扶468戶貧困戶。這些貧困村和貧困戶均已脫貧。該公司還利用社會資源幫助貧困村培育扶貧產業,解決貧困戶就業問題;通過扶貧產品進食堂、設立扶貧產品專櫃等方式幫助銷售貧困村農副產品。截至目前,該公司消費扶貧金額達115.15萬元。(李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