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 7 月 4 日,林丹在微博宣布退役: 2000-2020,整整20年,我也要跟國家隊說再見了,原來說出口真的很難。 2000年,我為成為了「中國隊的林丹」興奮又自豪。我的家人、教練、隊友還有球迷陪我度過了很多個巔峰時刻和艱難的低谷時期,每一次奮力地跳殺都是對勝利的渴望。走過四個奧運徵程,一直沒有想過離開,也不願去想。我把一切都獻給了這項熱愛的運動。「堅持」,每個煎熬的時刻我對自己說,讓自己的體育生涯可以拉得更長一些。比起年少單純地追求名次,這些年我更想挑戰一個「老」運動員的身體極限,實踐永不放棄的體育精神。 37歲的我,體能和傷痛已經不再允許自己和隊友並肩作戰了。有感恩、有不舍、有不甘也有無奈。之後的日子,我希望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家人,也會去尋找新的「賽場」。 感恩國家成就了我,感恩教練栽培了我,感恩家人陪伴著我,感恩球迷們支持著我,還要感謝優秀的「對手」們激勵著我。我也想對所有正在努力追求夢想的你們說,永遠保持渴望,把弓拉滿,放手去搏! 熱血不滅,步履不停。我期待國歌在賽場上不斷地響起,期待熟悉和嶄新的面孔不斷地走上領獎臺。沒有人永遠年輕,但總有人年輕著,熱愛著,奮進著…
林丹20年的國家隊生涯,總計奪得了20個世界冠軍,分別是2004年湯杯、2005年蘇杯、2005年世界盃、2006年湯杯、2006年世錦賽、2006年世界盃、2007年蘇杯、2007年世錦賽、2008年奧運會、2008年湯杯、2009年蘇杯、2009年世錦賽、2010年湯杯、2011年世錦賽、2011年蘇杯、2012年湯杯、2012年奧運會、2013年世錦賽、2015年蘇杯以及2018年湯杯。 林丹是世界羽壇唯一的雙圈金滿貫得主。
足球圈的馬拉度納不會如此,絕代雙驕梅西C羅更不會如此,; 籃球圈的喬丹不會如此 甚至網球圈的絕代雙驕費德勒和納達爾,也不會如此。 林丹就是GOAT:「Greatest of All Time」,「歷史上最偉大的」。 在羽毛球圈中,林丹就是歷史上最偉大的運動員,後面沒有之一。 林丹斬獲了整整20次世界冠軍,成了世界上獲得世界冠軍最多的運動員,甚至給林丹的世界冠軍數打個五折,他依舊是羽毛球中世界冠軍最多的球員。 甚至拿世界冠軍太多,導致他最大的競爭對手李宗偉,一生一個世界冠軍都沒有拿到。 既生瑜,何生亮? 當你作為球迷,和林丹一個時代是幸運的,但當你作為一個運動員,和林丹在一個時代競爭,你是可悲的。 因為你永遠只能爭當第二名,然後得到和林丹一起領獎的資格。 世界冠軍明細: 奧運會冠軍(2008、2012) 2次 世錦賽冠軍(2006、2007、2009、2011、2013) 5次 湯姆斯杯團體冠軍(2004、2006、2008、2010、2012、2018) 6次 蘇迪曼杯混合團體冠軍(2005、2007、2009、2011、2015) 5次 世界盃冠軍(2005、2006)2次 林丹更是世界唯一的全滿貫選手。 既獲得奧運會、世錦賽、全英賽、亞錦賽、全運會、世界盃,亞運會、蘇迪曼杯團體賽、湯姆斯杯的冠軍。 咱們普通人做夢都不敢想,甚至都沒法一口氣念下來的賽事們,林丹成為了這一切的主宰者。 對於對手來說他是「歷史最偉大的球員」,對於數百萬的粉絲來說他是超級丹。 ——英國《衛報》 我覺得沒有人可以達到林丹的水平和實力,老實說,他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球員。
丹麥羽毛球名將:彼得·蓋得 他是寵兒,也是棄兒。他被追逐,也曾被放逐。 當林丹的青春離去,當他再也追不上曾經的自己,當他開始輸球時 林丹和前輩們一樣,變成了一些人嘴中,那辜負14億人的罪人,甚至是讓中國人蒙羞的運動員。 甚至在18年日本羽毛球公開賽男單四分之一決賽,0比2慘敗給日本選手時,還有場下觀眾和國內粉絲高喊: 「退役「」退役」」退役」」退役」 甚至讓贏球的日本選手桃田賢鬥都看不下去了 在賽後接受採訪的時候表示 「林丹一直是我心中的英雄,我在小學打羽毛球的時候林丹就已經是世界第一了。 今天能和林丹比賽真是非常激動,我多年以來經常觀察和分析林丹的比賽作為學習對象,即便自己現在已經是世界一流選手,這一點也不會改變!」 當我們指責林丹的時候,我們到底在指責什麼? 我們其實是在指責自己心中的神,我們對著神破口大罵,就因為他沒能像過去十幾年一樣,為我們奉獻精彩表演。 讓我們在場下吃著爆米花,誇林丹「不虧是中國運動員」。 說到底,不是林丹老了,是我們心中的欲望太過龐大。 我們奢求著林丹、姚明、劉翔、易建聯、鄭智,奢求著他們永遠25歲,奢求著他們流光自己身上最後一滴汗水,讓我們多一點點酒局上吹牛皮的話題。 於是,一個又一個的運動員,在運動生涯的末年成了「民族罪人」。 但無論我們如何謾罵,如何指責,我們都留不住他們的青春,只有失去之後,我們才會懷念他的美妙。 懷念有「GOAT」,有「歷史上最偉大的運動員」的時光。 時間賜予我們的,時間也會拿走; 時間奪走林丹的,時間終將歸還。 他將重獲尊重,更在尊重中獲得更多的尊重。 他將離開,也註定永遠不會離開。
青春、歲月,無非都是生命中的匆匆過客, 只有記憶能夠向我們證明, 這條路,你曾經走過。 一段記憶之所以刻骨銘心, 是因為繁華落盡,心痛猶存。 當不得不說再見的時候,揮別的那一刻就如同流水的光陰, 誰能抵得過,誰能嘆息、奈何。 人們都會說人無再少年, 但之於他,卻永遠是那個少年。 他就坐在那裡,深情的目光望過去,都是自己17歲的影子。 漸行漸遠的車轍,默默帶走了屬於他的喧囂,卻指引著一路跟隨的人們去追尋那段逝去的時光。 當歲月含淚悄悄轉身,37歲的林丹就在那裡; 深情的目光望去,試圖回到原點; 那個出發的站臺,記起自己背起行囊時,那17歲的樣子。 這世間不會再有下一個林丹 我們的生命裡只有這一個林丹 半人半神,終究還是人,只要是人,就註定會老去。 李宗偉在2019年6月宣布退役,四大天王至此只剩一個還在賽場上,而林丹的意圖也很明顯,他想堅持到把2020年的奧運會參加完。然而疫情,終究沒能讓他如願。 二十年前,你對著一個正在練球的未成年孩子說: 」你會拿到奧運冠軍,你會拿到雙圈全滿貫,你將是五度奪得世錦賽的霸主,你將締造一個羽毛球王朝。「 這個小孩子只會擦擦汗,對你笑笑,然後繼續練球去了。 1983年,林丹出生在福建省上杭縣臨江鎮的一戶普通家庭裡,媽媽是醫藥公司的營業員,爸爸是客車司機。可以說體育世家和他一點都不沾邊。 小時候的林丹相當調皮,經常趁母親睡覺的時候偷偷跑出去玩耍,讓母親非常頭痛。活潑好動的個性使得林丹在小學就進入了上杭體校開始學習羽毛球,才得以消耗一下過於旺盛的精力。 早上五點起來出早操,沿著縣城開始跑,下午五點還要訓練。正常的小孩子早就已經疲憊不堪,而林丹卻依舊可以在這麼大訓練量的情況下,偷偷溜出去玩。仿佛上帝把他的技能點全加在精力上了。而小林丹雖然個子不出眾,但是運動表現卻在同齡人中脫穎而出。
林丹的好勝心在小學時便展露無遺,即使在面對年齡比自己大的對手時,一旦輸球,不等教練開口,自己先哭了起來。而當時正值中國女排的巔峰期,林丹經常學著電視裡播報員的口吻:」讓我們恭喜世界冠軍,林丹!「或許他當時根本不會想到,這句話日後會貫穿他的運動生涯。 小林丹曾經差點被父母強迫改成右撇子,吃飯時只要用左手,就會被父母打手。之後林丹被一位教練相中,他邀請林丹的母親讓林丹加入福建省體校接受訓練,並且叮囑千萬不要讓小林丹改成右手。在進入選拔時的小林丹,已經在業餘體校待了四年了,最終拿到了全縣唯一一個名額。9歲的林丹,開始了背井離鄉的生活。 體校生活並不是一帆風順的,甚至可以說無比坎坷。高負荷的訓練,大隊員對小隊員的欺負,對父母的思念,讓小林丹時有放棄的念頭,或許是那一股倔強,讓小林丹堅持了下來,也是那一股倔強,讓小林丹技術逐年增長。12歲時拿到了人生中第一塊獎牌——全國青少年賽乙組男單亞軍。該比賽沒有獎金,只有榮譽。這之後,小林丹向教練借了點錢,給父親買了個菸灰缸,給母親買了一盒草莓餅乾,共同分享這份喜悅。 小林丹的表現被解放軍隊看中,進入了八一體工大隊,成為一名軍人。我家正好在體工隊附近,去那邊打球時,還能看到林丹對著國旗敬禮的海報,牆壁上寫著紅色的大字:從難,從嚴,從實戰出發,堅持大運動量訓練原則。這也不難想像早期的國家隊出了一堆體能怪獸了吧。 個子最矮的便是小林丹,身高不到150的他,當時穿著最小號的軍服,都要把褲腿卷好幾圈才能走路 而林丹進入了八一體工隊後,雖然還是努力訓練,但是成績並不顯眼,連續兩年國青錦標賽沒進過前5,他意識到,自己離國家隊還有很遠的距離。 14歲的林丹,在全國青少年錦標賽上,注意到了一位廣州隊的女運動員,她叫謝杏芳,從此開始了長達5年的暗戀(教練,他早戀!) 年齡的增長並沒有磨滅林丹不服輸的性格,他曾經在一次賽後的酒桌上,被一位叫吳勇的隊友開玩笑:」你比賽能拿第一,但你吃辣椒能拿第一嗎?「結果不服氣的林丹狂吃辣椒,引發急性闌尾炎,送去醫院做了手術。給同隊的人添了不少麻煩。 15歲的林丹入選了國青隊,參加亞洲青年錦標賽,結果在進16強時輸給了印尼選手,他一下場就被教練輪流批評,說他沒有鬥志。次日的隊內會議,林丹剛進入會議室,教練張紹臣便對他說:「你不用坐這了,你已經不是國青隊隊員了。」 其實這對林丹來說並不是壞事,當時的林丹是一個很走心的球員,狀態好就練得好,狀態差就不想練,還曾經因為摔球拍被停訓20天(此處@《敗者為王》裡面的少年李宗偉)。連當時的教練都沒見過這麼不服管教的隊員。開除國青隊之後,林丹的心態才發生了轉變,知道比賽不能因為自己心情不好就可以隨隨便便輸掉。終於在三個月後重回國青隊。
2000年國家隊選拔,林丹因為自己在教練眼裡印象太差了,所以選拔名單中沒有他。而在這時,林丹遇到了生命中的貴人,八一隊的高主任得知了這件事,相當著急,費了好大的勁,通過所謂」走後門「的形式,讓林丹搭上了去國家隊的末班車。 身為「插班生」的林丹進入國家隊後倍感壓力,甚至吃飯都不敢抬起頭。他深知一定要出成績,才能說服國家隊的人,而八一隊的教練也再三叮囑林丹進了國家隊後,不要喝酒,也不要使用手機。自律的生活加上高強度的訓練,反應到了林丹的能力上。先是在亞青拿下了男團男單雙冠軍,之後又拿下世青賽男單冠軍。林丹用實力證明了自己不是只靠關係的菜鳥。 一年後,國家隊新老交替,18歲的林丹被列為重點培養對象。世界羽壇開始出現林丹的名字。 2002年,發生了一件事,那就是BWF運行不久的7分制,被重新改回了15分制。這一改動對林丹的打擊不小,從2002年下半年開始,林丹進入了長達八個月的低潮期,幾乎都是一輪就被淘汰。「林一輪」的綽號就是在這時候出現的。(有些人以為這個綽號是林丹生涯後期才出現,其實不然) 這時的林丹,開始懷疑起自己的能力,狀態也受到了影響,國家隊不得不將他冷凍起來,在長達半年多的時間裡,林丹一直在與自己作鬥爭,渴望有所突破。 在冷凍期結束後,林丹就如同蠻牛出籠一樣,在日本公開賽橫衝直撞,幾乎每一場都是打滿三局。雖然輸給了師兄夏煊澤,但是他成功地突破了自己的心魔。 2003年20歲的林丹與謝杏芳感情開始萌芽,同時自己也步入了一個新的頂峰,拿下了多個公開賽冠軍。特別是丹麥公開賽結束後,林丹對著觀眾行了軍禮,這成為了他日後的標誌性動作。 2004年全英公開賽,林丹在決賽面對蓋德,艱難奪得冠軍。賽後,蓋德稱讚林丹為「Super Dan」。從此,全世界的球迷給了他一個稱號——「超級丹」。並且在同年三月份,林丹的世界排名到了第一位。同年五月份,林丹在湯姆斯杯以一單的身份,擊敗蓋德。幫助中國隊拿到了時隔14年的獎盃。一切看起來都是那麼順風順水。
2004年八月,林丹在雅典奧運會首輪爆冷出局,當時的林丹整個人都愣住了。這就完了?這就結束了?他告訴謝杏芳自己出局時,謝杏芳還以為他在開玩笑。而林丹的煎熬才剛剛開始,媒體的輿論,球迷的質疑開始鋪天蓋地向他襲來。而他還要回到賽場幫助球隊其他成員。看著隊友還在奮戰,而自己卻早早結束了奧運比賽,這種心情想必是十分酸楚。而這次奧運,也誕生了一位「神童」,他叫陶菲克,這就是另一個故事了。 2004年,林丹在首輪就宣告了此次奧運之旅結束 2005年的蘇迪曼杯,中國隊對上印尼隊,賽前陶菲克放話:「我想看看林丹怎麼贏我。」林丹也回應:「我會好好修理你的。」這場針尖對麥芒的決鬥持續了59分鐘,換了37顆球,最終林丹獲勝。這也讓林丹在2004年的打擊下,稍微找回了一點信心。他在賽後的飯局上,對教練說:「失去的,我會一一奪回來。」 賽後握手 林丹開始出現神性。 同年,林丹奪得了多個超級賽冠軍,九月份的世錦賽更是奪得了冠軍。他回憶自己當時很害怕被稱為「超級丹」,因為「超級」兩個字,仿佛就代表不應該輸球。值得一提的是,這次的世錦賽,謝杏芳也拿到了女單冠軍。 時間來到了2008年,在上半年的韓國公開賽,林丹對上了李炫一。在21比21平手的時刻,李炫一的殺球被線審判為界內,而林丹認為是界外,所以向裁判不斷申訴,而這場比賽已經出現了四次錯判。此時,身為韓國教練的李矛站了出來,質問林丹:「前面的錯判都給你了,憑什麼這次要給你?」林丹氣憤地和李矛起了爭執,認為李矛身為中國人,卻幫韓國人。期間在球場摔拍子。這次的事件也讓媒體稱林丹「沒有修養」「沒有道德」。 這件事沒過多久,林丹又被曝出當時中國隊在晉江訓練時,拳打教練吉新鵬的事。後來根據林丹的回憶,當時只是因為隊內比賽錯判,他和吉新鵬雙方態度都不好,起了爭執,被媒體放大成「拳打」而已。 作為奧運年,林丹在上半年背負了巨大的輿論和壓力,甚至李永波都在不斷開導他不要在意外界的聲音,林丹急需一場勝利,一場能證明自己的勝利。 2008年奧運會,羽毛球男單決賽,林丹對上李宗偉。第二局的他仿佛把所有情緒都傾瀉了出來,勢如破竹地拿下了勝利。他等了這塊金牌好久,終於沒有人再質疑他的實力了。
奪冠後的林丹激動地丟掉球拍,跳了起來。 至此,林丹完成了從羽毛球選手,到羽毛球之神的蛻變 接下來的12年,都深深烙印在每一個球迷的腦海裡了。他的榮譽,也被一一記錄在網絡上了。 你可以評價他的為人,你可以評價他的私生活,但是你沒法評價他的職業生涯,我能做的,也只不過是講了個故事罷了。有個朋友問林丹退役了你要不要寫什麼,我寫不出來,過去十來年斷斷續續寫了那麼多羽毛球的文,很少不提林丹。羽毛球圈子小、新聞少、亮點更少,林丹基本是不想總說但幾乎篇篇必提,各種大賽盤了又盤,各種大詞疊了又疊,真到了最後要整點煽情的篇章、把他放進中國體育甚至中國社會的語境裡講講之類的,實在已經沒那個動力和熱情了,以前真情實感抒發過太多。 對我來說最幸運的,就是曾經看過2005年蘇迪曼杯決賽林丹打陶菲克的直播,從此一個少年成為羽毛球死忠,知曉羽毛球是一個如何美妙的運動,然後為它寫了很多不算很差的文字,其中包括很多很多對林丹的分析,多到我自己都記不清了。 林丹是羽毛球歷史上最偉大的球員(不論男女,沒有之一),在羽毛球上的成就是前無古人的,後也難有來者。 其在羽毛球地位,相當於喬丹之於籃球,費德勒之於網球,貝利之於足球,是羽毛球界的標杆,甚至都沒有人與之接近。 林丹雖然位列四大天王之一,但其成就遠超其他三位。林丹榮譽基本上大於其他三位之和(蓋得在歐洲,所以用歐錦賽代替亞錦賽)。甚至更為誇張的是,你將現役前十球員這些數據相加也達不到林丹的數據。 林丹的球技 如何評價林丹的球技,可以參考桃田的師哥,曾經的日本羽毛球一哥,拉斯維加斯賭王,田兒賢一在視頻中對林丹的評價: 林丹真的了不起,全部榮譽、大賽冠軍都到手的世界第一,尤其是被大家津津樂道的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超級丹。毫無爭議,2008年的林丹是無懈可擊,世界最強當之無愧。但我認為2011年的林丹變得更加不得了!! 2011年林丹厲害之處超級多,我認為最厲害地方是軸心腳的穩定性。一般左撇子選手接球時候是先出左腳,但我最在意的卻是林丹的右腳。林丹的右腳是承擔身體重心的一隻腳,也就是支撐腳,用於發力和啟動。林丹厲害之處在於其支撐腳控制不會失位,這點就連李宗偉也沒有做到。李宗偉和其他選手雖然也有,但是能做到這種程度,保持重心不失位的人,只有林丹一人。 大家上網接球的時候,如果是右撇子,會先出右腳,然後左腳跟上,都會出現頭朝下前傾的狀況。但林丹上網以後,重心不會失位,很少前傾,保持完美重心。他的右腿像橡膠一樣,很快就能回位,接被動球時候,身體伸展開之後,卻能像橡膠一樣迅速回位(路飛),我一直沉迷於林丹這種能力。 現在那些球員重心腳都好弱,我自己也是,很難保持重心。右腳一出(右撇子),左腳馬上就跟上來,但回位很難,因為身體有慣性,左腳有時剎不住車。林丹卻不一樣,左腳移動時,右腳(重心腳)並不是借著慣性跟上,而且有力的移動,移動幅度不大,也就不會失位,尤其是在被動情況下。不被動的情況,現役單打球員應該都能做到。 看到這樣的林丹,我驚呆了,不知道他經過多久的努力才能達到這種水平。可能需要20年不斷努力訓練才能達到。 林丹球風華麗,觀賞性非常好,暴力美學。在拿到2008年奧運會金牌之前還沒有成熟,但我更喜歡2011年林丹,那時候他是卓越超凡的。
林丹強大之處還有很多,殺球快、速度快、身體素質強等等。但我認為最強大還是重心腳,很多頂級選手都沒有重視重心腳的問題,只在意怎麼回球。重心腳非常重要,重心腳越穩定,體能也會越好,移動就不會失位,控球手感會很好,綜合實力更強。 我也看過很多李宗偉的比賽,李宗偉最巔峰時期,能夠在比賽中讓他顯露疲態的只有林丹一人。據我所知,和其他選手比賽李宗偉是不會出現疲態的。 3.寫在最後 田兒賢一在評價過程中一直在驚嘆,在羨慕,在極贊,甚至有點語無倫次。作為曾經日本一哥、天才型選手、世界排名前十的職業選手,曾將巔峰李宗偉逼入絕境的球員。完全像「腦殘粉」一樣迷戀著林丹的球技,也從側面說明林丹的偉大。 和大多數資深球迷一樣,田兒賢一也認為2011年林丹是最強的,但賭王給出理由是林丹的右腳,也就是重心腳非常穩定,不會像其他職業選手一樣,左腳移動,右腳就順勢跟上,拖在後面,特別是被動上網的時候,這個時候右腳其實是沒有力量的,所有力量都在左腳上,導致整個人身體由於慣性向前傾,回位時會變慢。而林丹為了更快的回位,右腳一直都是用力的跟在後面,並沒有失去力量,因此整個人重心很穩,不會失位,下一拍連貫就會非常快。我看了16年林丹和周天成低視角比賽視頻,那時候他右腳也是如此,而周天成卻明顯不同。 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重心腿的穩定需要有強大下肢和腰腹力量作為支撐,而這些都需要十幾二十年的刻苦訓練,很多頂級職業選手都難以做到。 林丹天賦驚人,但羽壇並不缺天才,每隔幾年就會冒出一個天才,桃田、安賽龍、金庭等等,但沒有一個能夠真正達到林丹高度,因為林丹背後付出了怎樣艱苦的努力是我們所無法想像到的。 最後祝願林丹退役以後,在其他「賽場」繼續拼搏,再續輝煌! 林丹有一個偉大的職業生涯。 當他說出「超級丹的時代,大家都以擊敗我為榮」時了解的人只會覺得這就像喬丹那句」我是衡量偉大的標準「。自然、沒有任何疑義。 因為他們都是各自領域無爭議的GOAT。 林丹的生涯裡有太多故事。有過從「林一輪」變成超級丹的經歷;有過和李宗偉的持續多年的偉大對決;也上演過王者歸來。 2012年倫敦奧運會後直到13年世錦賽,林丹只參加過一項國際賽事,就是2013年亞錦賽。在打了三場比賽之後他的亞錦賽之旅因傷結束。2012年後一年幾乎未參加賽事,導致2013年回歸世錦賽時他的世界排名已經下降到286位。但持外卡的超級丹還是在2013年第7次打進世錦賽決賽,拿下第5個世錦賽冠軍。 王者歸來並非隨意達成。看過央視的節目,倫敦奧運會後直到13年世界盃之前,除了周日之外,林丹每天都會堅持幾小時的高強度訓練。 這樣一個生涯20個世界冠軍的金滿貫球員,時間推移到多年前。 當1988年林丹五歲剛接觸羽毛球的時,甚至連羽毛球拍都買不起,只能徒手練習接球動作。 一個破損的球拍還是陳偉華教練用膠布給他粘起來的。 憑藉著勤奮的訓練和熱愛,林丹在9歲打進福建省體校。在1995年,12歲的林丹又因為在全國青少年比賽中的單打冠軍的表現被解放軍隊看中,之後便進入福州八一體工大隊,成為一名軍人。 林丹敬軍禮 在之後16歲入選國家青年隊,18歲進入國家隊。林丹一路可以說順風順水。 關於他的好勝心,南京軍區政治部體育中心主任高路江說:「他的訓練非常的積極,如果輸了比賽還會哭鼻子」。其實熟悉競技體育的人,都了解一個球員成為GOAT最重要的品質就是好勝心。 林丹曾在自傳中數次談到,有的時候比賽不順心、成績不理想就會摔球拍。從2008年倒計時到快要參加備戰奧運期間,全隊把他用的那款球拍全部留給了他。因為那款球拍原來的贊助商已經停產,而林丹在覺得自己做的不夠好或者認為時間不夠技術需要改進的時候,都會摔球拍,平均每天都要摔斷一個球拍。鮑春來等和他用同款球拍的隊友都把球拍讓給他。他回想起來的時候覺得有些幼稚,但也認為這種幼稚的好勝心給他帶來了強大的力量。 在業餘班,他是唯一一個用左手打球的孩子。因為身高問題,他差點沒有機會打職業。因為是後門生,他也成為了從地下室走出來的世界冠軍。所有這一切困難都被他的努力、勤奮、天賦所克服。
你可以評價他的為人,你可以評價他的私生活,但是你沒法評價他的職業生涯,我能做的,也只不過是講了個故事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