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觸目驚心的真相,只能在18禁網站看到?

2021-02-25 蟬創意

↑↑↑

風起雲湧的這兩年,國內外的紛爭不斷,我們每天看著各種新聞頭條,微博熱搜,被各種訊息轟炸。

 

許多人都產生了這樣一個奇異的感受:

魔幻,太魔幻了。

我們親歷這段歷史的同時,也在見證著對某些人事不切實際幻想的破滅。

網際網路是有記憶的,當真相被記錄,謬誤也同樣會被記入史冊。這令蟬主想起了一部電影:《真相》

 

自由燈塔的坍塌

從新聞媒體被偏見蒙蔽開始

電影《真相》根據當事人瑪麗的回憶錄《真相與責任:媒體、總統和特權》改編,以美國歷史上著名的「拉瑟門事件」為原型。

 

劇情圍繞2004年美國新聞媒體CBS《新聞六十分》關於:小布希在越戰期間享受特殊待遇的一次不慎報導。

美國是典型的實行兩黨制的國家,恰逢總統換屆的敏感時刻,得過數次重量級新聞大獎的媒體製作人瑪麗,某次挖到了一個「猛料」。

據舉報者聲稱:手裡有小布希在服兵役期間擅離職守的證據,如果這一爆炸性新聞得到曝光,引起的爭議極可能左右美國總統選舉的最終結果。

在敏銳的新聞直覺支配下,瑪麗興奮無比,她發動所有資源去深挖這個「猛料」。說服證人提交一份總統服兵役時的備忘錄,並輪番採訪和此事有關的人物。

所有的採訪和視頻等等都準備就緒,一切證據「看似」都指向了小布希的確憑藉關係擅離職守。

於是瑪麗和著名主持人丹瑟爾一同面向公眾將此事曝光。

節目播出後果然收視率暴漲,瑪麗及其團隊在酒吧裡舉杯相賀,大家興致勃勃地討論,這樣爆炸性的新聞一定能拿下年度的新聞大獎。

但事情並沒那麼簡單。

節目播出後不久,瑪麗等人公開的所謂「證據」和「備案錄」被懷疑部分參考文件涉嫌偽造。

用偽造的備忘錄去惡意中傷總統,一時之間群情憤湧,引發了民眾對媒體公正性的質疑。滔天的憤怒湧向CBS電視臺,民眾叫嚷著向這些媒體製作人們索要一個解釋。

重要證據涉嫌偽造,當時言之鑿鑿的證人們紛紛反水,瑪麗慌亂地去找當時的匿名舉報人,發現舉報人也被騙了。

這是一個圈套。

的是瑪麗作為媒體人要「搞個大新聞」的好勝心,的是瑪麗出於對美國總統所在政黨政見不同的偏見,更賭CBS整個高層為了收視率和廣告收入,在證據未經證實的情況下貿然公布此事。

對方賭贏了。

一步錯,步步錯。

沒有人再關注美國總統到底有沒有擅離職守,所有人的眼睛都盯著發布偽造新聞的CBS電視臺:

他們親手砸掉了自己的招牌和多年積累下來的信譽度。

電視臺高層當機立斷地選擇了棄車保帥。

於公,推出受矇騙的舉報人到臺前,用誘導性的語言令他在公眾面前間接承認是自己的失誤,撇清關係;

於私,在新聞委員會發起調研和追責的時候,讓調查小組背鍋,求證過程中確切的失誤最終導致著名主持人丹瑟爾提前退休,媒體人瑪麗被開除,調查小組集體解散,全員玩完。

這是一個新聞媒體人折戟沉沙的悲壯故事。

電影由當事人的著作改編,無可避免地帶入了女主角的視角,無法還原事情全貌,未必客觀。

整個事件變成了羅生門,到結局都沒有向觀眾解釋:到底事實是什麼?真相是什麼?

無人得知。

屏幕前的我們也不得不陷入懷疑:

作為觀眾,我們所看到的到底是真相本身,還是媒體處理加工後想讓我們看到的?

而更重要的是:媒體本身了解到的就一定是對的嗎?媒體有沒有立場和私心?

真相沒有立場

但報導新聞的人有

我們在今年受到了比從前更多的,四面八方的信息匯入。所有人都在大聲叫嚷,所有人都信誓旦旦自稱手握真相。

從前我們被蒙在鼓裡,尚且能對某些權威媒體抱有嚮往和景仰,但隨著被打臉的事件一而再地累積,他們親手敲碎了自己的招牌

去年,英國廣播公司BBC在偷渡英國的冷藏貨櫃箱中發現39名屍體後,未經證實就言之鑿鑿地發表報導聲稱39人全部都是中國人。

美國有線新聞網CNN甚至陰陽怪氣地大肆質問: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還有那麼多人冒著生命危險也要偷渡英國?

調查結果出來後發現都是越南人,CNN、BBC全員噤聲。

西方媒體自由民主燈塔的坍塌,從他們不分青紅皂白抹黑我們開始。

再比如去年香港問題,美國各大社交媒體Twitter、facebook、youtube、Instagram聲稱為了「透明開放」,以「假新聞」、「違反價值觀」的名義封禁上萬個披露香港現狀的帳號。

更別提今年疫情期間,燈塔國瘋狂輸出大量顛倒是非,故意栽贓的新聞報導……可不客觀的不重要,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曝光疫情現狀=違反價值觀

發出不同聲音=造謠的假新聞

在國際輿論中被迫噤聲的中國網友,這次真切地體會到了西方媒體口口聲聲說的「言論自由」,「透明開放」。

被迫無奈的中國網民,去年時候為了發聲,甚至不得不跑到加拿大成人網站P站上公布被西方媒體屏蔽掉的真相。

(瞧把人孩子給逼的

閉眼抹黑,胡亂報導是因為西方媒體人蠢嗎?

媒體人失職,選擇性失明背後的誘因,離不開利益作祟。

《真相》裡以主角之口義正言辭地提到:

這是我們第一個掙錢的新聞節目,在利益的驅使之下,比起報導嚴肅深沉的社會話題,報導選秀節目、噱頭大話題足的題材更能迎合觀眾喜好,並帶來更多廣告收入。

因為投入產出不成正比,電視臺和媒體人都不願意再花時間精力去做調查,取證,詢問當事人等等「事倍功半」的苦差,而是選擇將同行報導的資料和內容進行簡單加工,然後二次販賣;

同時,高收視意味著高收入。

為了能在爆炸性新聞上超越同行,部分媒體人逐漸放棄了遵守新聞守則,聽風就是雨,證據不加以嚴格審核就公開報導,導致新聞與事實真相有誤。

包括事件暴露之後,電視臺高層推脫責任讓下屬背鍋,也都是在利益的驅使下做出的選擇。

除此之外,與事實不符的新聞更像是媒體人被偏見支配下的預言自證。

事實就是事實,真相是沒有立場的,但——報導新聞的人有立場。

「我相信什麼,那麼我就不斷找利好證據,對不利證據視而不見,甚至攻擊和污衊提供不利證據的人。」

在電影裡的聽證會上,當瑪麗被評委會反問道:「你有沒有想過一個富二代也可能是優秀青年,憑著自己的努力……才得到今日的成績?」

 

瑪麗沉默了很久,回答:「我沒有想過。」

瑪麗作為信奉自由黨的媒體人,當見到有關敵對方出現疑似重大失誤時,在個人偏見的支配下興奮得如同聞到血腥味的鯊魚,摩拳擦掌地試圖以此來掰倒對立方。

而並沒有堅守媒體人的道德守則,對所謂的「證據」,未加審核和甄別,就大肆宣傳,誤導觀眾。在偏見中入了別人的「套」。

這個問題其實也是在問屏幕前的我們:

當你反對的人並沒有錯的時候,你是任由大腦被情緒控制,趁機踩倒對方;還是聽從「公正客觀」的道德準則,替對方澄清?

 

本該揭露醜聞的新聞媒體

自己變成醜聞


媒體人本應該帶著責任感和正義感,為了社會的不平之事拍案而起,收集真相,還原事實本身。

但現實卻恰恰相反,部分良知被偏見蒙蔽的媒體人,卻為了利益奔走:

歪曲事實,扭曲真相,用帶有渲染性的標題和噱頭來鼓動無知的民眾,通過選擇性報導來抹黑對手。

如此諷刺,荒謬的場景,如同當年Kevin Carter為了拍攝奪人眼球的作品,選擇冷眼旁觀一個在飢餓中奄奄一息的蘇丹兒童,即將成為禿鷹的食物。

《禿鷹與飢餓的孩子》via. Kevin Carter 1993

攝影者憑此獲得普利茲新聞獎

Kevin在拍下照片的3個月後自殺

風起雲湧的當下,不論是香港的持續多月的混亂,還是大國博弈之間的紛爭,都在某種程度上暴露了當事人的狹隘和偏見。

別再洋洋得意地謊稱「自由」了,真正的「牆」不是建在網絡上,而是某些人的心裡。

 

在人人都想「搞個大新聞」的浮華時代,那些願意放下個人偏見和立場,用良知和正義堅守到底的媒體人就顯得尤為珍貴。

「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我們需要這樣的媒體人,我們呼籲這樣的客觀公正。

與此同時,作為大環境的旁觀者和參與者,我們也不妨捫心自問:

在衝突發生的時候,我們自己能否摒除腦海裡的偏見,去客觀看待事實本身?

反對無良媒體,點個「在看」!

蟬創意是一個全中國最糟糕的公眾號,我們專注於人類腦洞開發的事業,對藝術作品、潮流文化、網絡熱點進行野雞式播報,在毀滅你的人生觀、價值觀同時,向世界傳遞我們的虛情假意。

微博:@蟬創意 | 微信:chanchuangyi

【未經許可 | 禁止轉載】

投稿、媒體、商務合作

至郵箱:pr@chanchuangyi.com

加入組織,後臺回復「招人」

/ 推 薦 文 章 /


相關焦點

  • 這些「18禁」遊戲改編的動漫!
    日本某網站面向網民進行了票選,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吧!《灰色的果實》是遊戲開發商FrontWing開發的一款18禁遊戲,而且還是FrontWing創立10周年的紀念作品,製作用心可見一斑。就遊戲本身而言,畫面、音樂、CV、系統的表現均算得上上乘。改編的動畫除了有香豔的情節還帶有懸疑色彩,非常吸引人。值得一提的是這部遊戲在動畫化之後,遊戲的銷量也隨之暴增!
  • 18禁遊戲改動畫TOP10
    日本某網站面向網民進行了票選,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吧!第十名:《公主戀人》《公主戀人》原本是Ricotta公司發行的一款戀愛冒險學院的18禁遊戲,遊戲發布不久就迅速躥紅,榮登成人雜誌年度銷量排行榜TOP10,於是順利地迎來了動畫化。故事講述了一個突然在上流社交界出道的少年邂逅一眾妙齡少女的奢華戀愛物語。
  • 【遊俠導讀】18禁PC遊戲《Muv Luv》三部曲在眾籌網站上的集資之旅...
    18禁PC遊戲《Muv Luv》三部曲在眾籌網站上的集資之旅已經結束,紳士們的熱情讓人們再一次看到了Gal遊戲的無限魅力,於是官方趁熱打鐵,宣布將推出2013年登陸PS3平臺的《Muv Luv》another story的兩部作品,《Muv-Luv:光子之花(photon flowers)》和《Muv-Luv
  • 由「18禁」遊戲改編的動漫是怎麼樣的呢?
    《白色相簿2》是由LEAF公司製作的一款18禁戀愛冒險遊戲,在圈內有「脫宅神作」的美譽。《日在校園》是一款由Overflow公司發售的一款18禁戀愛冒險遊戲,以全動畫的形式推出,只能在電腦上運行,而且包含很多少兒不宜的內容,絕對可以讓玩家大飽眼福!
  • 最值得推薦的18禁遊戲改編動畫TOP10
    日本某網站面向網民進行了票選,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吧!第十名:《公主戀人》《公主戀人》原本是Ricotta公司發行的一款戀愛冒險學院的18禁遊戲,遊戲發布不久就迅速躥紅,榮登成人雜誌年度銷量排行榜TOP10,於是順利地迎來了動畫化。故事講述了一個突然在上流社交界出道的少年邂逅一眾妙齡少女的奢華戀愛物語。
  • 疑似官方施壓 《死或生》18禁作品遭下架
    遊戲時光微信號:VGTIME2015近日很多以《死或生》(DOA)系列為題材製作18禁同人作品的作者都收到了來自銷售平臺的郵件
  • 張繼聰囡囡中秋節收18禁玩具做禮物?真相竟然是 ....
    張繼聰囡囡中秋節收18禁玩具做禮物?真相竟然系 ....Louis將該相片上載至IG,留言指這張照片是女兒傳給他,笑言:「如果你第一個反應同我一樣請按like。」結果該發文獲得數萬人贊好,事關該張照片看起來相當容易令人想歪,相中是一個蕉形玩具,而他的發文中亦上載了一段段片解謎。原來婆婆送給其女兒的玩具,是Elsa坐在月亮上的馬車玩具,但囡囡的照片卻只拍攝了月亮背面,難怪令爸爸和一眾網友想歪了。
  • 日本電影的15禁和18禁...?
    《紅海行動》在國外被分級成了15禁,更是首部以三級片於香港公映的中國內地片。(18禁)這裡說到了15禁和18禁,雖然各地對電影的分級執行標準都不太一樣,下面就讓我們了解一下在日本電影的分級制度下的「15禁」和「18禁」的差別在哪裡!
  • 《寄生獸》首映 「18禁」漫畫神還原
    【寄生獸】9月2日零點首映《寄生獸》漫畫自1988年在日本開始連載,就以其血腥暴力的畫風獲粉絲熱烈追捧,這部「18
  • 「18禁」電影,18歲以下禁止觀看
    小編真的是震驚了,竟然真的上映了這是多麼血腥暴力的電影啊何止是18禁啊這個東東看動漫都覺得是那麼的可怕
  • [一本正經胡說八道]18禁漫畫的藝術性考究
    我之前是不相信這是藝術的如果都算的話,那18禁漫畫和本子也算是藝術麼?而最近我在推特上看到一則有趣的推文,讓我深刻的相信——漫畫也是一種藝術,18禁也不例外!漫畫作為一種繪畫作品最早起源於16世紀的歐洲,文藝復興時期,一些藝術家開始用誇張和滑稽的表現手法來呈現作品,這就是漫畫的起源,所以漫畫和文藝復興時期的古典藝術在很多方面有著相通之處,比如18禁作品中常見的「愛心眼」。
  • 文化部查禁動漫黑名單 日本18禁動漫:東京食屍鬼第二季
    文化部查禁動漫黑名單 日本18禁動漫:東京食屍鬼第二季  文化部查禁動漫黑名單 日本18禁動漫:東京食屍鬼第二季  6月8日,央視新聞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稱,暴力、色情、恐怖網絡動漫已被查禁。  文化部查禁動漫黑名單 日本18禁動漫:東京食屍鬼第二季  樂視、愛奇藝、搜狐、優酷等29家網站,因提供含誘導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和渲染暴力、色情等內容的網絡動漫,被給予警告、罰款等處罰
  • 巨乳、胸器、18禁……帶娃看動畫片被強制先看低俗廣告,成都媽媽忍不了!
    巨乳、胸器、18禁……你能相信這些黃暴字眼竟然出現在低齡動畫片的片頭嗎?
  • 這是韓國最高紀錄的「18禁」電影
    禁電影——《局內人》創下了韓國曆年本土「18禁」電影最短時間突破300萬觀影人次的記錄。之前一直保持著韓國「18禁」電影最高票房紀錄的是《大叔》。《大叔》又名《孤膽特工》,由大帥哥元斌主演,2010年上映。
  • 為了不被評18禁 韓服《少女前線》改插畫
    【17173報導,轉載請註明出處】日前,韓服《少女前線》為了不被評為18禁,修改了由韓國遊戲管理委員會指出的問題插畫。本月11日,韓國遊戲管理委員會把《少女前線》的分級改評為18禁。其主要原因為,在遊戲中輸入特定代碼,能看到比平時的插畫更加露骨的插畫。
  • 禁入直播
    蘿拉看到了這條留言,她選擇了無視並拉黑。但對方顯然並不死心,蘿拉每屏蔽他一次,他便註冊新的帳戶來直播間留言。看到這裡,或許你會覺得,《禁入直播》只是在呈現直播亂象。不,影片的第二幕為你呈現的是一個你怎麼也想像不到的故事。某天早上醒來,蘿拉發現自己無法登陸自己的直播帳號。
  • 《寄生獸》「18禁」電影,18歲以下禁止觀看
    小編真的是震驚了,竟然真的上映了這是多麼血腥暴力的電影啊何止是18禁啊這個東東看動漫都覺得是那麼的可怕
  • 看到裸體沒勃起對女生很失禮哎!網友精選《18禁遊戲歷史名言集》
    許多18禁遊戲的青春劇情能夠讓玩家不斷體會感動的校園戀愛生活,然而玩家會不會不知不覺吸收許多扭曲的觀念呢?
  • 伊莎貝爾·阿佳妮主演《著魔》 ── 被禁了18年的恐怖電影,魚死網破的陷阱+魔鬼附體的人魔三角愛情​(資源)
    但隨著線索的逐一呈現,事實的真相反倒令馬克等人難以置信。安娜所耽戀的對象竟然是……  本片分別榮獲1982年坎城國際電影節和法國凱撒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1983年葡萄牙奇幻電影節觀眾大獎和最佳女主角獎、1981年西班牙聖保羅國際電影節評論獎。
  • 把《爵跡》拍那麼爛,對得起你抄的那個18禁遊戲嗎?
    哈哈哈哈哈,我跟你說,在《Fate》裡面,魔術師對使魔補充魔力,就是要靠滾床單來進行的(不然為什麼叫18禁遊戲)。你看,小四連這種惡趣味情節都要加進去(為什麼沒有拍出來呢,摔!),我只能說他對《Fate》愛得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