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文玩大咖秀@入世蒼涼 跟大家分享了橄欖核上色和包漿原理,在文章中,他曬出了多條橄欖核手串中,有一條引起了老盤的注意。
@入世蒼涼 說,這是一條紫橄欖核,入手時是紫色的,盤過一段時間後,紫裡透紅,玻璃底,之後顏色基本上不會再有變化,像葫蘆一樣會掛瓷包漿,尤其是瓷度很明顯,兩粒籽碰到一起會像石頭一樣的那種聲音。
不同品種的橄欖核,品質不同,盤玩後呈現的變化也有所差別。本期的大咖秀,@入世蒼涼 繼續跟我們分享幾種常見的橄欖核種類,以及盤玩方法。
橄欖核從品種來說,大致可以分為三大類:油核、鐵核、進口核。由於橄欖核的種類不同,其特點也各不相同。
油核
油核是我國最常見的也是產量最大的。 優質的油核油性足,容易上色,密度中等。 這類核有大有小,有長有短,有扁有圓。
油核是所有橄欖核種類中尺寸最全的一種 ,可塑性最高,可以雕刻絕大部分題材。再加之其價格合理,所以深受雕刻師和玩家喜歡。
油核判斷方法其實很簡單, 我們可以在核表面刷一層橄欖油,如果很長時間都沒有被吸收,那就說明是油核。 主要原因就是油核不僅密度高而且油核自身就有很足的油性,就好比我們吃飯一樣,如果你吃飽了當然就吃不進了。
油核雖然產量高,但也並不是所有油核都可以用來雕刻核盤玩, 油核當中也會有存在長斑或者爛筋等質量問題,選擇時候也要看清楚。
另外相信很多玩友都聽過一個詞就是老油核,這種核是油核放兩到三年,因為水分完全蒸發之後,所以不容易開裂,也是首選。
水晶核
這裡再著重說下水晶核,有些玩家對於水晶核的觀念被混餚了,很多商家會說,水晶核是鐵核與油核的嫁接品種,是非常棒的一種核,非常好的什麼一大堆,其實這是錯誤的。
水晶核,本質就是油核,只不過相對普通的油核,水晶核油核皮質更好,一眼看上去就非常剔透,核質非常油潤, 密度相對於普通油核,密度更好 ,雖然達不到鐵核的密度,但是絕對是夠用了,玩出來的效果就和水晶質感一樣,所以稱之為水晶核。
國內橄欖核就兩大類:油核和鐵核。所以不要相信這種把水晶核吹噓成新品種的,吹這麼多就是想要多賣錢,沒別的道理,在內行人和雕刻師眼裡,並不承認這種所謂的水晶核。
另外還有諸如以下幾種,都是油核:
1、黃胖核:核色偏黃,有些可能還會發白,核體飽滿,密度和油性相對紅油核弱,盤玩上色的時間也會長。
2、雞血核:因為顏色非常紅而起的。
3、紫皮核:只有一顆樹,被某雕刻大師承包的,核質非常好,肉厚核肉紅,外皮為紫。
4、紫核:小品種核,皮紫肉也紫,市面上也有拿油炸冒充的。
鐵核
鐵核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比較堅硬,事實也確實如此,由於它的堅硬碰撞出來的聲音也很清脆,所以一直以來也是橄欖核玩家的首選。
常見的鐵核一般都會比較圓潤, 外表看上去就如同鯊魚背一般凸起,並且嘴巴像老鷹的嘴巴,所以它的主要特徵也就被人稱之為鯊魚背和鷹嘴。
鐵核普遍核色偏紅,核型都是三角型,孔道也是三角形。還有一個重要特徵就是它的筋線顏色偏黃並且色澤也非常統一,密度比起其它種類的橄欖核也都會高, 這樣自然也不容易出現開裂現象發生。
但是鐵核也會有不足的地方,就是由於它的核型限制, 鐵核題材也有限制,所以適合做雕刻的也會受到限制,一般只適合做羅漢頭、浮雕之類, 再就是我們常見素珠比較多。再有鐵核有的顏色偏深,玩的不注意可能會走暗。
進口核
進口核可以說在橄欖種類中算是塊頭最大的一個品種,一般來講橄欖核是越大越有價值,進口核雖然大但是它的密度在橄欖核中卻是非常低的,而且核壁比起其它橄欖核都要薄,所以只能用來做淺雕一些比較簡單的造型。
明顯特效就是核面有雪花斑,也玩不出來,核質普遍差,易裂,對於一些資深老玩家是碰都不會碰的。
關於橄欖核到底是玩工,還是玩料的問題。 玩核先玩料,雕工再好,核有問題,是玩不出來的。 更不要迷信所謂的品種核、噱頭核。
基本市面上的核都說的差不多了,本人才疏學淺只能把自己知道的分享給大家,也歡迎大家補充交流。
版權聲明:本文為愛盤玩公眾號原創文章,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我們致力於保護作者版權,本文部分圖片整理自網絡,無法核實真實出處,僅為分享知識,無盈利目的。如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繫小編刪除,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